文博如约而至,文诚却是我再四命人去请,才来的。
我一见文诚,不由一愣。
文诚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一只胳膊还吊了起来,一看就是和人动过手的。
看来他所说的身子不爽快还真不是推脱之词。
我忙问他:“二哥,这是怎么了,到底是谁这样手黑,敢对你下这样的狠手?”
文诚却是一副不愿深说的样儿,只胡乱道:“说出来你也不认得,不碍事,我虽受了伤,可那人也没占着便宜,好歹出了胸中的一口恶气。”
听得这话,文博看了文诚一眼,颇是意味深长。
今日我是主,他二人是客,自然打叠起精神来应酬。
待到酒菜摆好,众人退了出去,我亲自把盏,与文博、文诚满满地斟了,又将自己面前的杯子倒酒。
我立起身,对他二人道:“两位兄长,大恩不言谢,玉虎在此多谢两位兄长的救命之恩。若不是两位兄长,玉虎如此也不知身在何处了。我先干为敬。”
他二人也都起了身,将杯中的酒尽饮了。
待三人坐好了,文博便问我:“这事您如何打算呢?”
我想了想,这才道:“正要与兄长们商量。我自己的意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虽是那厮无礼,可也是我动手在先。
事情若闹将出来,终究是不好,我想就此算了。且来日方长,他只要在楚国一天,总能让我找着时机摆布他。”
文博点点头:“您放心,我们兄弟定会护着您。只要有机会,会要他的好看。”
向来与我疏离的文博能说出这句话来,可真是难得。不管真假,我都感激,忙又斟了酒谢他。
如此你来我往的,三人倒都吃了不少。
或许是我的错觉,或许是我多想了,以前还未觉怎样,今时今日,我怎么觉得文博与文诚之间似有什么事?
文诚对文博的话听着平常,却似有所指,而文博对文诚也不如往常那样的亲近。
我虽是吃了几杯酒,可心里却十分明白。我对他二人道:“两位兄长,玉虎自幼便没了母亲,幸亏太后慈悲,将我收留。如今托她老人家的洪福,才有了这般境遇。
玉虎此生只望平安,也不敢有别的所求。那件事本是意外,更非我本意,到此便了。从此天知地知,你们不知,我亦不知。二位兄长说可好?”
文诚将杯中的酒尽饮了,嗡声嗡气地道:“这个自然。”说罢,他又看向文博。
文博郑重道:“其中的轻重,咱们兄弟自然明白,您无需挂怀。”
得了他二人的承诺,我心里暗松了一口气。
他兄弟二人又略吃了几杯,便一起告辞了。
我将他们送到屋外的敞轩下头,让尚卿替我将两人送走了。
待我回了里间,却见香锦手里托了一只小巧的锦盒。
我问她:“便是我进宫的那些首饰也没见你如此小心,究竟是什么,倒这样精心?”
香锦将那盒子放到案上,这才道:“适才二公子来里给婢子的,说等他走后再交给您。您自己看看吧。”
我心中狐疑,便伸手将盖子掀了。
锦盒里头深色的金丝锻上赫然躺着我的那条缀满虎形金片儿的链子!
我霍地起了身,立在案前仔细再看,被扯断的地方被仔细接上了,颜色多少与别处不同。那些小小金片子自然比以前的少了许多,原来密实的一簇簇,成了如今零星的一只只。
可那又如何,又如何?
这是我珍爱的东西啊,是陪我渡过了无数难眠之夜又救了我一命的东西啊。
我拿了这只锦盒,心中百感交集。
这个傻二哥,就是这样的笨。
他与文博不同。
文博救了我,又替我号了脉,他虽并未对我说过什么,可当我醒来时第一眼便看见他在我屋里。因此,先入为主,我就以为文博出力最多,这件事上多亏了他。
可这个文诚,竟然大老远的替我将这些散落的碎片找了回来。
这本是件不能张扬的事,不用问,定是他自己一点点、一片片地找回来的。
此时尚卿也进了屋,她问我:“您可知二公子身上的伤是哪来儿?”
我摇摇头。
尚卿叹道:“我适才听得承嗣说不知是谁恶了二公子,二公子竟单枪匹马去找人拼命,结果,对手不知如何,他到是先伤了。
我心里想着,凭二公子的为人、性情,怕是为给您出气,又不肯告诉别人,便一人去找石抹,才弄成这样。
怕是如今也不好再入宫当差,只得在府里休养。”
从尚卿与香锦看我的眼神里,我明白她们要说什么。
我叹了一声,终是什么也没说……
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临安城放灯三天。
这三天我不是陪着太后、皇后看灯,就是与玉瑶、羞金她们几个在一处玩。
整日的吃酒饮宴,似并不觉得累,只觉得似这样才能有勇气去想今日的上元、今夜的灯火。
十六这晚,我从宫里吃酒回来,已是不早。
我到了房里,正准备洗漱,却见尚卿悄悄进来,低低地附在我耳边道:“太平府来人了,等候多时。因着怕人多心,也不敢惊动。我只让他悄悄地等着呢。”
我一听“太平府”三个字,酒立时就醒了,我对尚卿道:“快传。”
来人很快就进了屋,我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李二。
我忙让坐,尚卿又亲手替他端了茶。
李二很是惶恐,我再四让他,他才斜着身子轻轻在椅子上挨了。
我问他所来何事。
李二道:“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李老夫人想念您,特命小的来给您请安。”
李二向来沉稳,却不是那话多的。他今日却是讲了许多。什么李氏一族在太平府的情况,什么太平府的风土人情……
说来说去,却只是不肯提谦父的丧事。
百一章 忠义录
更新时间2013…11…5 18:35:10 字数:2125
百一章忠义录
大节下的,我也知道他是怕我伤心。
明明心里有许多话要问,却又要忍着,只找些闲话来说。明明自己过得并不痛快,却又要装出很好的样儿来。
对于我无意之中买到的那只云纹簪,念头在我心里转了几转,终是没说。
倒不是信不过李二,只是如今人已然没了,事情虽有些蹊跷,却没有半点眉目,说与李二,李二自然会说与李家的人,他们如今屏居乡里,正是该安稳度日的时候,何苦让他们白白挂心?
见时候不早,我让尚卿安排李二下去休息,自己则坐在床上望着案上那只李二带来的玉清元始天尊发愣。以致尚卿回来我都未能发现。
尚卿叹了一声,立到我跟前,低声唤我。
我这才回过神来,我问尚卿:“还记得我曾送过李夫人一尊元始天尊吗?”
见尚卿点头,我又道:“如今李夫人又另请了一尊送我,是真的像李二说的盼我从此得了天尊的庇护,事事顺遂平安喜乐,还是有别的意思?你说这次李二来真的只是为了给我请安,送这尊像吗?”
尚卿朝我竖起了拇指,低声道:“我还真怕您让眼前的事情蒙住了眼睛,到时候我倒不好说什么了。既然您与我想到一处了,那咱们就冷眼看看,再让承嗣仔细查访着,看他都与什么人接触。”
我点点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李老将军正值壮年便退隐了,其中多少原由,我虽不清楚,却也知定是迫不得已他才如此。当大将的,哪个不愿马革裹尸,愿意老死在家中的?
还有明睿,连我都觉得他的死太过蹊跷,李家人如此平静,也太让人意外了些。”
尚卿道:“李老将军虽是退隐,可军中却有许多是他的部将,都是同生共死过的,情分自然是别人不能比的。
皇上是明主,体恤百姓,奉行节俭,只是在那些边将眼里也还是个娃娃。
楚国与金国已然讲了和,金人也都退出了两河之地,可那些人为何还频频上书朝廷要驱逐金人还师开封?
这些人虽谈不上是拥兵自重,却也都是各守一方的诸侯,在各地也是说一不二的,打仗不见得如何得力,可若真要他们舍了手中的兵权,统一听皇上调配,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如今军中之事,俨然已分三派。
一派是太上皇时期的兵将,他们有的是忠诚于皇上,有的忠诚与先太子,有的则与李氏父子亲近。
一派是受了招安的强人,这些人其实也都是顺毛的驴子,统领他们的将帅若让他们服气,则好好的,若是稍稍露出一点不屑来,他们也不管不顾,便又反了。
还有一派便是当今天子的嫡系,这支人马最忠诚也最得皇上信任,只是人数太少,不足矣与金人或是国中其余众兵将搞衡。
归根结底,皇上虽是高高在上,却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嫡系自不必说,国中大部分兵将他是没有十分的把握的。这些人弄得好,也肯为国出力,若弄不好,再经有心人拉拢,怕将来就成了朝廷的对头。
如今皇上手里没有一支完全听命于他的虎狼之师,怕是夜里睡觉也不安稳……”
听得尚卿这番话,不由得我不倒吸一口凉气。
我自语道:“既然军中许多人唯李氏父子马首是瞻,那李老将军退隐、明睿亡故,这对皇上来说该是好事。只是这个时候,李二进临安,怕不那么简单。
我看别处还好,只是端王那里,却实实不敢大意。”
尚卿点头,自下去安排。
我望着案上的天尊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与谦父,原本是两个阵营,本不属一路,机缘巧合之下才有了这样的缘分。
他在时,皇上对李氏十分恩宠,我不用想些别的。可如今他不在了,皇上又怎么想,李氏怎么想?他们之间还能像如前一样吗?如果不能,那我又该何去何从……
李二在慕园只住了两日,便回了太平府。
出乎人意料的是李二竟然并未与端王有丝毫的联系!
李夫人是端王的姨母,李二远道而来,纵然是被人知道,这骨肉之间相互走动也是无可厚非的,怎么竟是过家门而不入?
这岂止是意外,简直太反常了些。我不由得想到了矫枉过正这个词。尚卿对这也十分诧异。
两人想了半日也没个结果,我笑道:“原来这也是他们的一番好意,倒让咱们多想了。”
尚卿亦笑道:“但愿如此。”
这事便也掀了过去。
出了正月,皇上送了石抹十个美人。并以宅子太过窄小为由,在临近临安的越州赐了宅子。
从此石抹便带了他的美人们住在越州。
我得知这个消息,不由心头一热。看来九哥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或是怕我伤心,或是因为别的,却并不说出来。只是用这个法子来告诫石抹。
九哥如此待我,那我又该如何报答?
别的我也不会做,也做不好。唯有在世人心中还有个贞敏、忠义的名声。
平民百姓讲的是平安,是饱暖。文人、士子讲的是声名、是风骨。武将呢?大概也都愿博个封妻荫子名垂青史罢。
我与尚卿仔细商议了,又将这事透露给皇后。皇后觉得可行,便同我一起说与太后。
太后点了头,我们这才向皇上启奏,说想编一部本朝的忠义录,不拘宗室、朝臣,也不管是士子还是百姓,哪怕是商贾、伶人,但凡对国家社稷有功,但凡其事迹足以激励后人的,就可以录之。
皇上听了我的话,沉思了片刻,这才道:“忠义录,取的自然是忠义之人,可家国遭难之时,也不全是忠义之人。依朕看,这忠义录要编,不妨再编一部集奸录,两相比较,敦优敦劣,更是一目了然了。”
皇上这样一说,我不由裂了嘴,谁不知道忠义录好编,集奸录却是不好选。谁奸谁不奸?这分明就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
皇上见我如此,便笑道:“还说要替九哥办些事,怎么一有难的便这副模样。这事既然是你提出的,自然是你来操持,我再让道远助你,可好?”
文博是大才子,又出身书香世家,这事有他帮助自然是好,我听得这话便也不多说,痛痛快快地应了下来。
百二章 进良言
更新时间2013…11…6 22:56:02 字数:2140
百二章进良言
文博对此事十分热衷。
虽说选谁不选谁这其中虽有一定之规,但很大程度上却是凭着编纂者的喜好,单是编纂本身就是一件极体面又能名留青史的事。
除了文博,当然还要有别人。文博拟了一个人员的单子请我过目,我一看也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
我挨个详细询问了这些人的出身、官职、年纪、人品、性情,觉得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年龄的搭配上,都十分的妥当。
我对文博笑道:“常待想得十分周全。我空有一腔热情,却不知如何下手,幸亏有常待帮衬,这才不至于让人笑话。”
文博笑了笑,只说了一句:“这是臣子的本分,当不得您夸讲。”
自他兄弟二人从石抹手中将我救出来后,这兄弟二人对我的态度都有了变化。
文诚似是有了心事,不像以前那样与我亲近,常躲着我。倒是文博,或许是见过了我披头散发悲悲切切的样子,反倒少了从前的客气与疏离。
我在文博跟前亦不再像从前那样患得患失,原本因着谦父的爱护已经很是从容,如今既然连最狼狈的时候也让他见过了,更不好再在他面前装模作样的做出一副长公主的派头来。
因此我与他之间也很是随意。
文博见我同意他拟的人选,便又道:“编纂忠义录是件大事,先得梳理楚国历朝历代的史实,再从中选出较为突出的人物来,或以事件为经以人物为纬,或以年代为经,再将人物按君臣士民商等分列开来,如此浩瀚非常也琐碎非常。
我的意思,将这些人集中到集贤院,依据他们各自所长,都仔细分了工,先定好人选,再对人选进行评论,定好基调,由大才者动笔书之,最后再由德高望重的大儒润色。
如此一来,人物也经得起推敲,观点亦经得起沉淀。您看可好?”
不得不说,这件事对文博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我还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