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陆、海、空的军人来搞政治,始终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进入一个其标准同他们一向所熟知的完全不同的新领域,当然,他们是遵循海军大臣和内阁的意向甚至指示来行事的,因为只有他们才负得起这个责任。不过海军部也吹来一股强烈的赞成之风。英德两国的海军部之间进行两国海军比例的谈判已有一些时日。按照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德国除准许有六艘不超过六千吨的轻型巡洋舰之外,排水量达一万吨的军舰,不得超过六艘。英国海军部最近发现德国新近正在建造的两艘袖珍战列舰,即〃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诺〃号,其吨位都远远超过和约所准许的限度,其规格也完全不同,事实上是二万六千吨的轻型战列巡洋舰,或者可以称之为最高级的商船驱逐舰。
这种肆无忌惮的、欺诈性的破坏和约的行为,至少在两年之前(1933年)就有了周密的计划,而且已开始执行了,面对这种事实,海军部竟然还认为有订立英德海军协定的必要。
英国政府没有同它的法国盟友商量,也没有通知国际联盟,就这样进行了。英国政府一方面向国际联盟呼吁,并要求会员国支持对希特勒破坏和约军事条款的抗议,与此同时他们却暗中进行协议,把凡尔赛和约中的海军条款抛到九霄云外。
英德海军协定的要点,是德国海军不得超过英国的三分之一。这一点对海军部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他们想起战前曾满足于两国的比例为十六比十。为了达到这个前景,同时又偏信德国在表面上的保证,于是他们就承认德国有权建造和约明文禁止它建造的潜水艇。按协议,德国可以建造的潜水艇,可达英国潜水艇实力的百分之六十,如果德国认为情势特殊,还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当然德国要保证他们的潜水艇永远不用来袭击商船。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潜水艇呢?因为,很明显,如果协定的其余部分被遵守,则仅就军舰而论,潜水艇是不能决定海战胜负的。
德国舰队可达英国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定,可以使德国实行建造新舰的计划,使德国的造船厂开足马力至少也要干十年。所以,事实上这对于德国海军的扩充,等于没有什么限制或约束。他们可以尽最大可能加速建造。事实上,英国计划容许德国建造的军舰限额,已大大超过德国所打算建造的程度,这当然一部分是由于建造军舰和制造坦克之间对钢板需要的竞争。德国按规定可以建造的,有主力舰五艘、航空母舰二艘、巡洋舰二十一艘和驱逐舰六十四艘。但事实上,在战争爆发时已完成和接近完成的,只有主力舰两艘、巡洋舰十一艘和驱逐舰二十五艘,而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还不及我们慷慨答应的数额的一半。如果他们不造或少造战列舰,把可以利用的资源集中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制造,则他们在1939年或1940年和英国开战时,就可能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我们现在知道,希特勒曾对雷德尔海军上将说过,对英作战大概不至于在1944年和1945年以前开始。所以,德国海军的发展计划,是建筑在长远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潜水艇的建造才达到了协议所许可的程度。当他们能够超过百分之六十的限制时,就立即援用准许他们建造百分之一百的规定,到战争开始时,事实上建造了五十七艘。
至于新战列舰的设计,因为德国不是华盛顿海军协定或伦敦会议的签署国,他们就有多一层便利。当英、法、美三国都受三万五千吨的限制时,他们就立即建造〃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这两艘巨型军舰的设计,其排水量都超过四万五千吨,一旦完成,就肯定成为世界海面上最强大的军舰。
这个协定同时也使希特勒在外交上得到很大的便利来分裂协约国,使其中一个国家轻易地宽恕他对凡尔赛和约的破坏,他还可以由于与英国达成协定,在协定的核准下,获得重整军备的充分自由。协定的公布,给了国际联盟又一个打击。法国人有充分理由埋怨英国准许德国建造潜水艇,因为这将危及他们的基本利益。墨索里尼则从这一件事中看出了英国对盟友并无信义:只要英国自己的海军利益有了保障,它显然愿意尽量迁就德国,而不考虑受到德国陆军扩充的威胁的友邦利益。英国这种看来不讲道义的自私态度,不啻是鼓励墨索里尼继续推行侵略阿比西尼亚的计划。至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只是在两星期以前,还勇敢地对希特勒在德国陆军实行征兵制提出抗议,现在却发现英国在幕后暗中同意德国建立海军,其实力虽仅及英国的三分之一,但就是在这个限度之内,也足够使它称雄于波罗的海了。
英国的大臣们对德国提出和我们合作废除潜水艇的建议,大大地卖了一番力气。其实德国人明知这个建议附有其他各国必须同时表示同意这一个条件,人人都知道,其他国家绝对不会表示同意的,所以他们提出这个建议,实在是最稳妥也没有的了。德国之所以同意对潜水艇的使用加以限制,不得对商船进行不人道的袭击,也是因为它明知别国不会同意之故。谁能相信德国人一旦有了庞大的潜水舰队之后,在看到他们的妇孺因英国的封锁而挨饿时,还会不去充分利用这种武器呢?我把这种想法称为〃十足受骗〃。
这个协定不仅不可能把裁军推前一步,如果付诸实行,几年以后,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全世界建造新舰的热潮。法国的海军,除了它最新建造的舰只之外,都需要重新改装。而这又将影响意大利。至于我们,很明显,我们必须大规模重建英国舰队,以便在新式舰只方面维持三比一的优势。也许我们认为,德国海军既被允许有英国的三分之一,这对于海军部来说,就是英国的海军要三倍于德国。这也许使我们能够合理地,虽则为时已晚地重建我们的舰队。但那些政治家在哪里呢?
海军大臣博尔顿·艾尔斯…蒙塞尔爵士在1935年6月21日向议会宣布这个协定。我一有机会,即在7月11日,其后又在7月22日,就对这个协定进行抨击:
我不相信英国这种单独行动将会有利于和平事业。其直接的反应,就是使德国舰队的吨位日益增加,使它能够绝对控制波罗的海,并且不久以后,阻止欧洲发生战争的因素之一也就将逐渐消失了。就地中海的形势而论,我认为我们遇到的困难更大。如果法国为了对抗德国而不得不把它的舰队加以现代化的改造,而意大利又照此办理,那么各国一定会大量建造新舰,看到那种情形,我们亦将被迫重建我们的舰队,不然就会影响到我们在地中海的地位。但最坏的情况则是影响我们在世界那一边的地位,就是说,在中国和远东的地位。这对于日本真是意外的收获!看看后果吧。海军大臣说要〃正视现实〃。可是如果这个计划得以完成,英国的舰队将大部分停驻北海。这就意味着远东的整个形势大大改变,不但对美国和英国不利,而且对中国也不利……
我引以为憾的是,关于德国海军复活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同我们的欧洲盟国磋商,也没有同那些和我们一样因德国大事扩军而影响其命运并深为恐惧的许多国家协同处理。德国所扩充的究竟是什么军备,那是无从精确估计的。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可以建造远比我们预料更为强大的军舰,连我们的海军部事前也不知道。我们已看到他们在空军方面所做的事情。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确知德国在本财政年度开支的数额,那么,德国用于全面备战的巨额开支必定使本院和全国大为震惊。大量的经费用在全国各地进行战备建设,使这个强大的日耳曼民族和帝国正在变成一个巨大的军火库,而且确实快要动员起来了。
※ ※ ※
霍尔爵士为了答复来自国内和欧洲的种种批评,1935年7月11日在受任外交大臣后的第一次演说中提出了相反的论证。在这里也应该提出来:
英德海军协定完全不是一项自私的协定。我们决不会订立在我们看来对其他海军国家不利的协定。而我们所订立的协定,我们认为它不但不会妨碍,而且一定会促进全面的协定,否则我们绝不会订立的。至于海军裁军问题,向来和陆军、空军的裁军问题分别处理。海军问题向来是单独处理的,并且就我所知,单独处理这个问题向来是各海军国家的意图。
但除了法律的理由之外,在我们看来,为了和平的利益这是英国政府的主要目的确实有充分理由缔结这个协定。根据我们的海军专家的意见,我们应该把这个协定看作不列颠帝国的安全协定。在这里,我们又发现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来消除在大战前曾引起人们愤恨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国海军的军备竞赛。顺便提一提,在讨论中,德国政府发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声明,说他们今后将消除使战争成为非常可怖的原因之一,即潜水艇对商船的无限制的袭击。第三,我们确实认为这是达成协议的好机会,这个协定从海军的角度看来,显然将有利于其他的海军国家,包括法国在内……由于现在的法国舰队同我们的舰队接近相等,因而这个协定可以使法国舰队比德国舰队永远占百分之四十三的优势,而在战前,它比德国大约少百分之三十……所以我敢相信,当世界对这些结果作冷静的观察时,极大多数赞成和平、赞成限制军备的国家,都会说英国政府不但采取了明智的措施,并且采取了在当前状况下唯一可能的措施。
事实上,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准许德国在今后五六年中大力从事扩充罢了。
※ ※ ※
这时,在陆军方面,德国在1935年3月16日正式实行征兵制度,这是对凡尔赛和约从根本上进行挑战的开端。现在德国陆军的扩充和改组,其采取的步骤并不限于技术方面。
国社党国家的陆军的全部职能,需要有明确的确定。1935年5月21日的法律,其目的就是把秘密训练的专门人材中的技术骨干分子加以扩充,使之成为整个国家的武装表征。德国陆军改称为国防军。军队归最高领导元首统辖。每一个士兵,不是像以前那样对宪法宣誓,而是对希特勒个人宣誓。陆军部直接听命于元首。兵役是人民的主要义务。陆军的责任在于教育和永久地统一全国人民,法律的第二条规定:〃国防军是德国人民的武装力量和进行军事教育的学校。〃
这实际上就是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的一段话的正式的和合法的体现。这段话是:
未来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应重蹈以前的错误:使军队负有它所没有或不应有的任务。德国的军队不应成为保持民族特性的学校,而应该成为促使所有的德国人互相了解互相调节的学校。国家生活中不论有什么分裂的因素,应通过军队来加以统一。它还应把青年人的眼界从其狭小的乡土领域扩大到整个德国国家。他所必须尊重的,不应是他出生地的疆界,而是他祖国的疆界;因为这才是他所要保卫的。
在这些思想基础上,法律规定了新的军区编制。把陆军编为三个司令部辖区,分设司令部于柏林、卡塞尔和德累斯顿三地。再分成十个(后来改为十二个)军区。每一个军区有一个军,由三个师组成。此外还计划组织一种新部队即装甲师,并且不久就成立了三个装甲师。
兵役的详细计划亦经拟定。新政权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把青年组织起来。从参加希特勒青年团起,德国少年到十八岁就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冲锋队两年。根据1935年6月26日的法律,参加劳动营成为每一个年满二十岁的德国男子的一种强迫义务。他必须为国家服务六个月,修筑道路,建造兵营,或填平沼泽,从而使他在身体上和精神上能够适合于尽一个德国公民的最高义务即服兵役。在劳动营中,强调不分阶级,加强德国人民的社会团结;在军队中,则强调纪律和国家领土的统一。
根据赛克特的建军思想所拟定的训练新军和扩充干部的重大任务,现在开始了。1935年10月15日,希特勒又一次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的规定,恢复德国参谋学院,希特勒亲自出席正式的开学典礼,随同参加典礼的有三军将领。参谋学院是金字塔的塔尖,金字塔的基础就是无数的劳动营。1935年11月7日,在1914年出生的第一批青年应召入伍;共有青年五十九万六千人,准备接受战争技术的训练。因此,至少在纸面上,德国的陆军一下子就发展成为一支七十万人的精兵。
随着训练工作而来的问题,就是筹款重整军备和发展工业以适应国家新军需要的问题。根据秘密的命令,沙赫特博士成为事实上的德国经济独裁者。赛克特的先行工作,现在投入最高级的试验。其主要的困难有二:第一,扩充军官团;
第二,组织特种兵,如炮兵、工兵和通讯兵。到1935年10月,成立了十个军团。一年以后,又增加两个军团,到1937年10月又增设第十三个军团。警察的组织也成为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谁都明白,在1914年出生的第一批青年应召入伍以后,其后几年入伍新兵的数量将逐渐减少,这是由于世界大战期间出生率降低之故,在德国和法国,都有同样的情形。因为这个缘故,在1936年8月,德国把服兵役的期限延长为两年。
在1915年出生的男子约有四十六万四千人,再加上延役一年的1914年出生的兵员,因而在1936年参加正式军事训练的德国男子的人数,达一百五十一万一千人,半军事性的纳粹党所属组织和劳动营还不包括在内。在同一年里,法国军队的兵力,不包括后备军,共有六十二万三千人,其中只有四十万零七千人留驻法国。
即使是普通的会计师都可以相当精确地预算出来的下列数字,很可以说明问题:
法国和德国在1914年到1920年出生而在1934年到1940年应召入伍的男子人数比较表:
出生年 德国 法国
1914 596,000人 27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