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科发表了一项公报,宣布李维诺夫先生已因他自己的请求而被解除人民外交委员的职务,该职将由总理莫洛托夫先生兼任。驻莫斯科的德国代办在5月4日向柏林报告:〃直到5月2日,李维诺夫还接见英国大使,在昨天的报纸上,在检阅游行的贵宾名单中还有他的名字,看来他的免职是斯大林临时决定的……在最近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强调要小心谨慎,以免苏联被卷入冲突。莫洛托夫(不是犹太人)被认为是'斯大林的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密切的合作者'。他的任命显然是为了保证今后对外政策仍将继续严格遵照斯大林的思想。〃
  苏维埃的驻外代表奉命通知驻在国的政府,说明这次人选的变动并不意味着苏联要改变对外政策。5月4日莫斯科广播,说莫洛托夫将继续推行多年以来李维诺夫努力寻求的西方安全政策。这位被德国视为眼中钉的卓越的犹太人,一时像一件破旧工具似的被丢在一边了;不让他为自己申辩,被毫不留情地撵出世界舞台,过幽居的生活,靠微薄的薪给度日,还受到警方的监视。在国外不大著名的莫洛托夫成为外交人民委员,与斯大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他可以不受以前所作的各种声明的牵累,不受国际联盟的意见的约束,只要是俄国自卫之所需,什么路子都可以走。但事实上,他现在可能只走一条路。他一向赞成同希特勒达成协议。从慕尼黑和其他许多事件中,使苏维埃政府深信,无论英国或法国,除非它们自己受到攻击,是不想打仗的,而到那时候也就没有多大用处了。乌云密布,风暴逼临。现在俄国必须为自己的安全着想了。
  李维诺夫的免职,表示一个时代的结束。这表示克里姆林宫对于同西方国家订立安全条约,对于组织一条抵抗德国的东欧阵线的可能性,都完全失去信心了。当时德国报纸的评述,虽不一定准确,但却很有意思。5月4日,德国报纸登载了一篇华沙通讯,说李维诺夫在辞职之前曾与伏罗希洛夫元帅(胆大妄为的俄国人在疏忽时称他为〃党的伙计〃)有过一场激烈的争吵。伏罗希洛夫无疑是根据明确的训令,宣称红军没有准备为波兰而战,并以俄国总参谋部的名义指责〃过于庞大的军事义务〃。5月7日,获得充分情报的《法兰克福报》评述说,李维诺夫的辞职使英法的〃包围〃政策的前途受到严重的挫折;辞职的可能涵义,也许是在俄国国内关心这种政策所引起的军事负担的人,把李维诺夫喝住了。所有这些话都是真的;但在一定时期内,对这种重大的转变,必须加上一些掩饰,而且即使到了最后一刻,苏联的态度仍然保持捉摸不定的样子。而且,俄国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要不然,它又怎么能够同它一向又恨又怕的希特勒进行讨价还价的交易呢?
      ※      ※      ※
  犹太人李维诺夫下台了,使希特勒的最强烈的偏见有所缓和。从此德国政府就不再把它的对外政策称为〃反布尔什维主义〃,转而攻击谩骂〃财阀的民主主义〃。报纸的文章向俄国人保证说,德国的生存空间不会扩张到俄国的领土;它在各方面的确只到俄国边界就止步了。因此,只要苏联不同英法订立〃包围〃协定,俄国和德国之间就不存在发生冲突的理由。德国大使舒伦堡伯爵奉召返回柏林进行详细的商讨,然后回到莫斯科提出一项对苏联有利的长期货物信用贷款。
  双方的动向都趋向于订立盟约。
  俄国政策发生了剧烈的和不自然的大转变,这样摇身一变只有极权国家才能做到的。仅仅两年以前,俄国陆军将领,如图哈切夫斯基和好几千个最有成就的军官,正是因为倾向于这种政策而惨遭杀身之祸。可是现在,克里姆林宫里少数焦虑不安的主人,又觉得这种政策是可以接受的了。在那时,亲德主义是异端邪说,是阴谋叛国。而现在,一夜之间,它却成为国家的政策。凡敢于提出异议者,当然就活该倒霉了,而那些转变得不够快的人,也往往遭到同样的命运。
  为了完成立刻就要进行的工作,当然没有别的人比新的外交人民委员更为合适或条件更好的了。
      ※      ※      ※
  这位由斯大林安置在苏联对外政策讲坛上的人物,值得略加叙述,这是当时英、法两国政府所不熟知的。莫洛托夫是一个具有杰出才能的人,有着冷酷无情的性格。他和所有的布尔什维克的领袖们一样,在革命取得胜利的年代里经历过许多可怕的危险和考验,但他却安然无恙。他是在一个不断出现各种阴谋,个人经常有遭清洗的危险的社会里生活过来和发迹起来的。他的像个炮弹似的脑壳,他的黑色的小胡子,他的敏锐的眼睛,他的平板的脸盘,他说话圆滑而机敏,举止沉着而冷静,所有这些都是他的性格和才能的恰当表相。
  他比谁都更适合充当一个在变化莫测的国家机器中推行其政策的代理人或工具。我只是在有时带点幽默风趣的会议上,或者当他殷勤地提议来一连串惯例的毫无意义的干杯时,以同等的地位和他见过面。我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人比他更能充分代表现代人心目中的机器人了。然而,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失为一个看来是讲道理而又讲究修饰的外交家。至于他对待地位不如他的人又是如何,那我就不得而知了。斯大林在德黑兰会议上,答应在打败德国后立即进攻日本。从此之后,莫洛托夫对日本大使的态度如何,可以从他的谈话记录中看得出来。在其后接二连三地举行微妙的、试探式的、十分尴尬的会谈中,他总是十分稳重,不透露他的意向,保持客气的、正式的礼节。他谈话无破绽可寻,绝对不带半点不必要的刺激。他的带有西伯利亚的寒气的微笑,他的经过审慎斟酌、而且往往说得十分高明的话,再加上他那谦恭有礼的风度,使他成为在这个凶恶的世界上执行苏联政策的最完善的代表人物。
  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来同他通信讨论,总是毫无用处的,而且,如果逼之太甚,他就不免以谎言或侮辱之词来收场。在这本书里,不久就有这类的例子,只有一次,我似乎得到了自然而合乎人性的反应。那是在1942年的春季,他从美国返国途中,飞机在英国降落。那时我们已签订了英苏条约,他将要冒着危险飞回本国去。在唐宁街我们用来开秘密会议的花园的大门口,我握住他的手臂,两人面对面互相凝视着。突然间,他好像深受感动似的。深藏在外表形象之内的真实的人显现出来了。他用同样的力量来握住我的手臂,以此作为回答。我们两人一言不发,只是互相紧紧握手。那时我们是团结一致,生死与共的。在他一生中,在他的周围,到处都是暴乱和破坏,他或者自己受到威胁,或者把别人投入其中。
  苏维埃的机器找到了莫洛托夫,的确是有了一个干练的、在各方面都有典型性的代表人物他永远是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的信徒。如果我能直至生命结束时都不必经受他所遭受的那种紧张生活,那真是叫我高兴。要是过他那样的生活,倒不如不生下来才好。假如人死之后真的有另一个世界,而布尔什维克党人又愿意去的话,那么,马扎兰、塔莱朗、梅特涅都一定会欢迎他和他们一起搞外交了。
      ※      ※      ※
  从莫洛托夫当上外交人民委员那天起,他就推行牺牲波兰来同德国达成协议的政策。没有多久,法国就知道这种情形。法国《黄皮书》中曾载有5月7日法国驻柏林大使的一个极其值得注意的电文,说是根据他秘密得到的情报,他断定第四次瓜分波兰将成为德俄和解的基础。1946年4月,达拉第先生写道:〃自5月份以来,苏联进行了两种谈判,其一是同法国的谈判,另一是同德国的谈判。他似乎愿意瓜分波兰而不愿意保卫波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①但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①雷诺书中所引,前引书,第一卷,第585页。
      ※      ※      ※
  5月8日,英国政府对4月16日的苏联照会终于作了答复。英国的复文内容没有公布,但塔斯社在5月9日发出了一项消息,列出了英国建议的要点。5月10日,官方机关报《消息报》刊登一项公报,大意说:路透社报导英国提出了反建议,即〃苏联对每一个邻国都必须分别作出保证;如苏联因为提供了这些保证而卷入战争的话,则英国必须保证援助苏联〃,但这项报导是不符合事实的。公报说,苏联政府已收到5月8日英国的反建议,其中并未提到苏联向每一个邻国分别提供保证的义务;相反,英国的反建议说,如果英法两国为履行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而卷入战争的话,苏联有立即援助英法的义务。然而,英国的反建议并没有提到苏联若因履行对东欧任何国家的义务而卷入战争时英法对苏联的援助。
  同日晚些时候,张伯伦先生说,政府已承担了对东欧的新义务,但因种种困难没有邀请苏联直接参加。英国政府曾经提议,苏联自己应该发表同样的声明,表示愿意援助可能成为侵略对象的国家,并准备保护它们的独立,如果它们愿意接受的话。
  苏维埃政府差不多在同时提出了一个更为广泛和更为严格的方案。英国政府认为,尽管这个方案可能有别的一些优点,但它势必引起英国政府所提建议要避免的那些困难。他们因此向苏联政府指出困难之所在。同时,他们把他们的原提议作了某些修改。他们(英国政府)特别明白表示,·如·果·苏·联·政·府·希·望·他·们·之·是·否·进·行·干·预·要·视·英·法·是·否·进·行·干·预·而·定,·则·英·国·政·府·也·不·会·表·示·反·对。
  可惜这一番话未曾在两个星期之前明白宣布。
  这里应该提一提,5月12日土耳其议会正式批准英土协定。我们希望,由于承担了这个新的义务就可以在出现危机时加强我们在地中海的地位。这是我们对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的答复。正如我们同德国进行谈判的时期已告结束一样,现在我们在实际上同意大利的关系也进入了同样的僵局。
  我们同俄国人的谈判仍然毫无进展。5月19日,全部问题在下院提出来了。辩论是简短而严肃的,发言的人几乎只限于各党领袖和曾任内阁大臣的重要人物。劳合·乔治先生、艾登先生和我都力促政府必须立即根据平等的条件同俄国订立最广泛的协定。劳合·乔治先生首先发言,他以惨淡的色调描绘出一幅阴暗的和危险的图画:
  目前这种局势使我深深地回想起在1918年初春时普遍流传的感觉。那时我们获悉德国快要发动一次重大的进攻,但谁都不知道它向哪里攻击。我记得当时法国人认为他们的前线将首当其冲;而我国的将军们则认为它将攻击我们。法国的将军们甚至对他们前线的哪个部分将首先受到攻击,也没有一致的看法;而我们的将军们也同样意见分歧。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反正有一个地方就要受到极为强大的攻击罢了。整个气氛虽不能说是恐惧,至少也是心神不安。当时我们可以看到德国阵线后面极其活跃,我们知道他们正在进行准备。我看,这些都同目前的局势多少有点相像……我们都十分焦虑;
  整个世界都感到侵略者正在准备发动另一次进攻。谁都不很清楚这次进攻将在什么地方爆发。我们可以知道他们正在以空前未有的速度来扩充军备,尤其是扩充进攻性的武器坦克、轰炸机、潜水艇。我们知道,他们正在占领和构筑新的阵地,这些阵地在他们对法国和我国作战时会使他们在战略上占优势地位……他们正在观察和调查自利比亚到北海一带作战时可能十分重要的一切形势。战线后方的活动有一种极端不吉之兆的秘密。
  在1918年也有这样的秘密,为的是使我们不能捉摸他们的目的。他们不是为防御作准备……他们不是为了抵抗来自法国、英国或俄国的进攻而进行准备。他们从来未受到威胁。
  无论从私人方面或公开得来的消息,我也没有听过有任何暗示或提议,说我们正在考虑对意大利或德国的任何地点发动进攻;这一点他们也知道得十分清楚。因此,所有这些准备,都不是为了防御的。这是为了执行某种既定的进攻计划,攻击与我们有利害关系的某个国家。
      ※      ※      ※
  劳合·乔治先生接着又说了一段很精辟的话:
  两个独裁者的主要军事目的和计划,就是力求速战速决,避免长期的战争。长期的战争对独裁者来说总是不合适的。像伊比利亚半岛战争①的长期战争是会把他们拖垮的。俄国的坚强防御,虽然没有打过什么大胜仗,但终于打垮了拿破仑。
  德国的理想,现在是,而且一向就是打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
  1866年的对奥地利的战争,不过打了几个星期;1870年对法国的战争,实际上打了一两个月就告结束了。1914年的作战计划,本来也是要达到同样的目的,而且几乎获得成功;要是没有俄国,他们或者就获得成功了。但是,只要他们不能迅速取胜,一切就完了。你们可以相信我的话,德国的伟大军事思想家一直在研究这样的问题:1914年的错误是在什么地方呢?缺少的是什么呢?在下一次大战中,他们又如何能补救这些缺陷,如何纠正或避免这些严重错误呢?
  ①指1808…1814年西班牙抗法独立战争。译者
  劳合·乔治先生从事实推进到想象,接着又说德国人已经有〃两万辆坦克〃和〃几千架轰炸机〃。这些话远远超过事实,而且不恰当地引起人们的恐惧心。这些年来,我们一小群人,奔走呼号,反复强调要重整军备,为什么他不和我们一起努力呢?他的话使全院为之寒心。两年以前,或者不如说三年以前,这一类的话和演说中所有的悲观主义,一定会受到讥讽和嘲笑。但在那时有的是时间,而现在,不管这些数字是否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