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淖颖涑闪舜挥谒淖印S赫涛缓螅唤识_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负责康熙的安全警卫及执掌卫戍兵权;而他是雍正的舅舅;那时只有他能接近康熙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却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禎;即雍正。
  关于隆科多改诏说还有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光明匾后面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三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禎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后就一命归天了。也有人说是雍正气死了康熙;密谋登上了王位。
  四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在这些传说;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在历史学家看来;这些民间传说都属于捕风捉影;没有事实根据。比如;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是根本不会有这样可能的;因为康熙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而且汉文的于字是一个繁体字於;要想改诏书;将十改成于没那么简单;更何况还有满文呢?而从保存至今的康熙遗诏上可以看到;上面写着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禎;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根本不是传说所说的传位于四子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从遗诏看;所谓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之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谓康熙喝了雍正献的参汤而毒同样不可能;因为康熙根本不喜欢这东西。由于康熙精通医学;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
  而隆科多偷改诏书同样不符合历史;因为将秘密谕旨放在正光明匾后的制度;是从雍正才开始的。雍正是年羹尧私生子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雍正比年羹尧年龄还。何况年羹尧和雍正关系不一定很密切;同时作为川陕总督的他不可能钳制西征的抚远将军胤禵。胤禵兵力不多;即便知道京城有变;也不敢轻举妄动;用不着年羹尧去钳制。最后;从康熙末年的情况看;雍正可能是最佳皇帝人选。在有实力争夺储位的诸皇子;皇长子胤礽因求皇位过急而遭贬;皇八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十四子地位虽显赫;但从种种迹象看并未被康熙定位继承人。而雍正狡猾无比;与诸兄弟表面关系很好;并得康熙的好感。康熙晚年多次命他代行祭天;表明对他特别信任。另外;在诸多皇孙;康熙特别喜爱雍正之子弘历(乾隆);这也是雍正得有力因素。
  民间传说虽然十分荒谬;站不住脚;但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还是把结论分成两种:一种认为雍正是篡位;另一种则认为雍正是正常继位。
  篡位论者认为;雍正在康熙病逝前后;精心策划了篡位阴谋。步军统领隆科多是雍正心腹;在康熙病危昏迷时;雍正在隆科多帮助下伪造了遗诏;变相软禁皇子;编造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听到康熙口传遗诏的重要情节;乘机篡位。
  因为证明雍正合法继位的关键问题;是康熙临终前是否曾召见过皇子和隆科多;并口授传位遗旨。学者经过对史料对比研究后认为;雍正继位前后对这一关键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表述;直到敌对势力被打压后才这样讲;所以很可能是编造的。
  还有人称;在清宫秘档发现了两份康熙遗诏;内容不一样;一份只有汉文;另一份则为满汉文;说明公布的遗诏很可能是假的。所以尽管民间所传十改于是不可能的;但并不能排除雍正矫诏篡立;因为正史记载有很多破绽。
  这派学者认为;康熙晚年并不十分信任胤禛;而最喜欢的是允禵;屡屡委派胤禵以重任;尤其是任命他为抚远将军;实际已认定他为接班人;让他去西北打仗是为让他树立威信。而在年龄上;胤禎也处于劣势。雍正继位时已45岁;比同母弟允禵十岁;因此有人认为康熙不可能选一位年龄过的皇子接班。
  对于康熙非常喜欢胤禎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增加了胤禎继位砝码的说法;许多人认为这很牵强。因为从档案记载上看;康熙对皇孙们都非常喜爱;特别是对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和允禵的儿子。何况雍正与隆科多、年羹尧的关系也确实可疑;年的今日之不负皇上;他日不负王爷;更是篡位铁证。另外;雍正即位后残害兄弟也难于用缺乏宽之心来解释。
  由此他们推论:正因雍正篡位心里有鬼;才没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他把自己的陵墓选在清西陵;而不是康熙陵所在的清东陵。
  继位论者则坚持认为;是康熙钦定的雍正;所以在有临终传位之举。他们认为;康熙临终前召见了六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皇子和隆科多等人;下达了传位给皇四子胤禎的遗命;应该是真实的。康熙病危时派雍正代他祭天;而祭天一般都是皇帝亲自祭祀;这就有了特殊的意味。康熙在召见几个皇子时;下旨让雍正从天坛赶到康熙寝宫;显然是要把皇位交给他。
  另外;在皇子们还在世时;雍正不可能编造康熙召见皇子们的事;否则他们一定会把真相揭露出来;可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档案材料。
  康熙虽然在22岁时就立了太子:皇二子胤礽;但后来由于皇太子骄横跋扈;挥霍无度;并在朝廷里结成太子党;对皇权构成威胁。所以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掉了太子。
  废了太子后;皇子们争夺太子位的斗争愈演愈烈。康熙为制止这种情况;第二年不得不重新立胤礽为皇太子。但三年后;由于太子党的威胁;康熙再次废了太子;并倾向于从皇三子、四子和十四子选继承人。这期间;康熙曾多次对臣们说:一定找一个坚固可托之人;说明康熙对谁继位已心有数。而众皇子;雍正性格坚毅;治理国家的能力有目共睹。
  康熙六十年;康熙谕令胤禎清查京通各仓;并明确表示:若派其他人不一定能办成。随后;康熙又指定胤禎代他去行祭天典;这就不难看出康熙对胤禎的器重和信赖了。康熙曾多次说胤禎诚孝;说明他对这位皇子的人品也十分嘉许。
  这就是说;雍正是靠诚孝友爱来得到皇位的。胤禎为了谋取皇位;韬光养晦;费尽心机。他的心腹戴铎提出的策略是对皇父要诚孝:适当展露才华。不露才华;英明之父皇瞧不上;露得过多;同样会引起皇父疑忌。对兄弟要友爱:度包容;和睦相待。对事对人都要平和忍让:能和则和;能结则结;能忍则忍;能容则容;使有才能的人不嫉恨你;没有才能的人把你当作依靠。雍正正是按照这种策略;一步一步地绕过皇位争夺的险滩暗礁;向着皇帝的宝座曲折航进的。
  胤禎知道;博得皇父的信赖和喜欢;是自己一生事业最为重要的事情。他抱定一项宗旨;就是诚孝皇父。如在诸皇子争夺皇位激烈之时;他极力表现出对皇父的诚与孝;既不公开竞争;又劝慰皇父保重。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后;病一场。胤禎入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稍知药性者允祉、允祺、允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于是;康熙帝命内侍梁九功等传谕:当初拘禁允礽时;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只有四阿哥深知义;多次在我面前为允礽保奏;像这样的心地和行事;才是能做事的人。
  胤禎知道;善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是自己一生事业仅次于诚孝皇父的重要事情。他在继位之前;处理兄弟关系的主要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诸兄弟之间;结党必结怨。胤禎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表现出既诚孝皇父;也友爱兄弟的态度;使他躲避开皇父与兄弟两方面的矢镞;而安然无恙。
  胤禎尽量避开皇储争夺的矛盾;极力表现自己不仅诚孝皇父、友爱兄弟;而且勤勉敬业。凡是皇父交办的事情;都竭尽全力去办好。自结婚后30年的实际磨练;使他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深刻认识与深切体验;为后雍正手书对联来登上皇位准备了条件。
  胤禎的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康熙就此曾经批评过他。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禎央求皇父说:现在我已经三十多岁了;请您开恩将谕旨内'喜怒不定'四字;不要记载了吧。康熙帝同意;因此发出上谕:此语不必记载!胤禎继位后;就以戒急用忍为座右铭;用以警示自己。
  对于为什么康熙最后选的不是皇十四子;人们认为;如果康熙真想传位给他的话;是不会在自己年老生病时;把他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
  如果说康熙五十七年让允禵到西北指挥对准噶尔的战斗;是为了让他建功立业;但康熙六十年将立战功的允禵召回北京述职后;第二年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时让他重回前线;这显然表明皇位不是要传给允禵的。
  雍正继位后;允禵被召回北京;雍正将他软禁;但这只是雍正认为允禵对皇权有威胁采取的措施;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而康熙选胤禎;还因为他喜欢胤禎第四子弘历;这话也有些来历。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时;12岁的弘历天资聪颖、品貌端正;引起康熙的好感。康熙当即就令弘历搬到皇宫;并亲自指导他读书。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
  佐证这一说法的还有清东陵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它记述了乾隆一生的丰功伟绩;也明确表述了康熙默定乾隆为继其皇位的第三代皇帝。这是最早明确表述康熙默定乾隆继未来帝位的官方说法;这也间接说明雍正是正常继位的。
  至于雍正没有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作为篡位旁证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顺治父亲的昭陵是在沈阳;顺治死后并没葬在沈阳;雍正墓在清西陵;其子乾隆的墓却在清东陵。而且;如果雍正因篡位死后无颜见康熙;那他也不敢进太庙才对;因为太庙供奉着清朝历代皇帝;按当时迷信的说法;在那里雍正不是还能见到康熙和他的祖先吗?
  历史上的雍正是一位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雍正的父亲康熙;可以说是雄才略;平定三藩;统一台湾;稳定边陲;为一统的清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康熙在晚年;由于太平盛世而滋长了政宽事省的思想;这时期他处理朝政的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此;在朝野上下的官僚队伍;虚诈、迎合、粉饰、浮夸等种种腐败之风严重泛滥;已经直接威胁着盛世的存亡。于是;惩治腐败、整顿官场风气的重担就落在了雍正的肩上。
  雍正执掌朝政的十三年;可以说;是以务实精神治天下的。雍正刚一即位;便针对腐败衰颓之风进行了坚决的惩治与清肃。他直截了当地告诉文武百官:朕生平最憎'虚诈'二字。最恶虚名。这一憎一恶;鲜明表达了他对虚伪、欺诈等腐败风气的批判态度。
  虚假不实的奏报;在封建官场上比比皆是。因为有那么一种所谓巧于仕宦的官员;往往能通过弄虚作假吹拍阿谀而获得那些好喜功的君王的赏识;从捞到好处。然而;这一套在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兴邦国的雍正皇帝那里;却是行不通的。
  清代官场上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各省文武官员刚到任时;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如何地糟;等过了几个月;就一定奏报说;通过雷厉风行地整顿;情况已如何地好转;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对这类奏报;雍正说见得太多;都看得厌烦了;他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对臣奏折的浮夸成分;雍正总是毫不客气地明确指出;并进行尖锐批评。雍正四年(1726)七月;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索琳上折说:台湾地方官兵严加操练;精益求精;可保海疆万载升平。看了这一言过其实的奏报;雍正警告说:凡事最重要的是务实;不欺不隐才算良吏;粉饰、迎合、颂赞、套文陋习;万不可法。主管河南山东一带黄河河道的总督朱藻曾接到雍正这样一则谕训:地方上一点事;何用如此夸张;你的奏报往往是虚浮不实;朕甚不取;一处不实;则事事难以为信也。雍正告诫百官;虚假奏报将会失去皇上日后的信任。
  浮夸粉饰;在有关雨雪水旱农业收成的奏章问题尤其突出。对此类失真奏报;雍正每每透过夸夸其谈的文字游戏挤出其的水分。雍正二年(1724);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报说;全省各州县的蝗虫灾害已扑灭十之八九。雍正通过查问河南的其他官员;察觉到石文焯的奏报不是实情;于是尖锐地批评石文焯说:如果不是你在欺骗皇上;就是你本人被下属欺骗了!可是;这个石文焯老毛病难改。他调任甘肃巡抚之后;依旧故伎重演。雍正四年(1726)夏天;甘肃旱;七月下了一场雨;石文焯赶紧奏报说:已是丰收在望;这都是皇上敬天爱民的结果。雍正看了很不耐烦;挥笔批道:经此一旱;何得可望丰收?似此粉饰之言;朕实厌观。雍正就是这样;一眼就能看出谁在说真话;谁在拍马屁;对拍马屁的人总是很不客气。
  雍正对笼统含糊的奏章也不放过。雍正十年(1732)四月;直隶总督刘于义奏报说;所属地方三月份雨水充足。雍正览后批评他所奏甚属含糊;不明不实;指示他日后将各州县雨水情况细加分别上报;不可一笔糊涂账。同年闰五月;江西巡抚谢旻有两个折子;一个说冬雪颇足;春雨亦调;一个说麦收情况不如往年。雍正仔细看过批复道:既然雨水一直充足;麦收为何减产;二者必有一处不实;着明白回奏。
  雍正厌恶虚套形式;对地方官员进呈瑞谷;他多次下谕禁止。雍正十年(1732)秋;广东新宁县产有两株一茎两穗的稻谷;海关监督毛克明专折呈报;雍正批评他:朕屡有谕旨;凡是嘉禾瑞谷;既不必进呈;也不用奏报;你为何专务此等虚而不实之事?
  清代从央到地方的官员;无不存在着欺上瞒下的虚假劣习。为杜绝官场上的欺瞒互骗;雍正反复提醒内外员;凡事要躬亲办理;不可轻信属员下手。雍正三年(1725)秋;湖北沔阳遭受水灾;巡抚法敏将分设篷厂煮粥施赈之情奏报;雍正告诫他:此等事只要勤实办理;万不可听信属员下役之欺隐。清代刑罚;法律上没有明文规定的;多比照旧案;由于案例灵活多变;办案人员便可随意比附;稽查档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