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矿难的发生,政府修改了法律,禁止矿主把多个小矿坑合并成一个大矿坑。于是,矿业集团纷纷成立,它们四处收购小型矿工团体,人为地创造出大面积的领地。这个新动向和一条新传闻使巴纳多鼓起勇气,他决定放手一博。
他获知当地的一名矿物学家推断出钻石是随着火山运动到达地表的理论。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所谓的黄土层不过是矿床的表面,在它的下方应该存在着更多的钻石。1876年初,巴纳多打听到在金伯利中心地区挖矿的两兄弟打算卖掉自己的领地。他们挖空了自家的黄土层,对下面的“蓝土层”不抱任何希望。巴纳多拿出他和哈里在三年里辛辛苦苦攒下的3,000英镑买下了他们的领地。巴纳多带着矿工长驱直入,在蓝土层上辛勤地挖掘着。挖了半天,他们只找到了零星几块钻石。哈里感到十分沮丧,但是巴纳多却雇了更多的矿工继续挖掘。用他的话说,不到自己倾家荡产的那一天,他是不会放弃的。事实上他差点让自己破了产,但是一切终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他们开始接连不断地挖出10克拉、15克拉以及25克拉的钻石。在一个星期之内,他们就捞回了成本,到了年底,他们一共赚了90,000英镑。
巴纳多购买了更多的领地,并在几年之内成立了巴纳多矿业公司,总资本达到了300,000英镑。从他在那个时代留下的照片上我们看到巴纳多身穿格子西装,一只手斜插在衣兜里,翻领的扣眼里插着一朵盛开的鲜花。一眼望去,他正值春风得意的最佳状态,事实上,他必须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因为命运即将安排他与赛西尔·罗德斯——钻石帝国中最强硬的寡头之一——展开一场重量级的角逐。
罗德斯从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如果把他放到军队或是教堂里,他兴许能得到合适的锻炼与照顾,但是当时这两大机构都关门歇业了。在身体的拖累下,他甚至没能跟随兄弟们去伊顿公学或温切斯特公学等高级男校进修,只能师从于当地的一所中学。到了17岁,罗德斯朝姑姑借了2,000英镑,前往南非的纳塔耳省,打算跟哥哥赫伯特学习棉花种植。他才到了两个月,赫伯特就中了淘钻热的邪,罗德斯只好跟着赫伯特来到了金伯利。在挖掘现场,赫伯特的三分钟热乎劲很快就消磨光了,于是他返回了种植园,罗德斯却留了下来,径自买了一块领地。
罗德斯外表不算优雅,他皮肤苍白,面无血色,两根瘦长的胳膊突兀地从校服式的西服袖子里支棱出来。矿工们挖掘的时候,他就在现场随便找个提桶,倒扣过来,然后坐在上面阅读维吉尔的《埃涅伊德》,忘我地沉浸在悠扬的诗篇之中。除此之外,他还通读马可·奥里利乌斯的作品。只有在挑选钻石的时候,他才从名著的意境中走出来。到了晚上,他把挖到的钻石分拣到不同的小包里,等到统一收购日,他就带着货物,骑马进城。他的枣红马轻车熟路地载着他一路奔驰,他唯一的伙伴——一条秃尾巴狗——则在一旁紧紧地跟随。
不论谁的矿坑渗了水,都会来租罗德斯的水泵救急,一来二去,他竟然借此发迹起来。他用这笔意外之财购买了前文提到的戴比尔斯领地上的矿坑。1880年,罗德斯成立了戴比尔斯矿业有限公司。
罗德斯打心眼里看不上巴纳多,他把巴纳多称作“跳梁小丑”。罗德斯为人冷漠无礼,巴纳多则热情奔放。罗德斯常闹肺病,心脏也十分脆弱。他如苦行僧一般深居简出,睡在冰冷的铁床上。巴纳多每天早晨起床之后经常站在窝棚外面打几杆印度板球。天气转冷之后,他就凿开冰块,舀一盆冰水,兜头浇下,然后凭空对着假想敌练一阵拳击。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之所以势不两立,是因为他们都想得到同一样东西——名为“大洞”的火山筒。
到了1887年,金伯利钻石行业被两大公司所统治——赛西尔·罗德斯旗下拥有金伯利东部一英里处戴比尔斯矿坑的戴比尔斯公司和掌控“大洞”火山筒的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巴纳多几经打拼,把自己的公司并入后者的麾下,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的第二大利益集团是“好望角法兰西钻石矿业公司”,人称“法国公司”。巴纳多想买下“法国公司”,但是该公司的所有者对巴纳多恨得牙根痒痒,就是不肯和他交易。罗德斯对个中情况了如指掌,于是,在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内的伦敦某大财团的支持下,罗德斯向法国人出价1,400,000英镑。巴纳多知道以后,迅速开出1,750,000英镑的还盘。
罗德斯意识到,这样下去,最终受利的只有法国公司。于是,他找到巴纳多,向他建议说,双方与其互相竞标,不如开始合作。他进而提议,如果巴纳多通过撤消还盘让罗德斯以原价1,400,000英镑买下法国公司,罗德斯就转手把法国公司卖给巴纳多,条件是得到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1/5的股权,外加300,000英镑现金。巴纳多对此加以深思熟虑。这个做法看上去没有什么猫腻,罗德斯是得到了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1/5的股份,但拿大头的仍然是巴纳多。巴纳多觉得这一仗他能赢得轻松愉快,于是同意采纳罗德斯的建议,一切照此进行。就这样,巴纳多在非洲原本不共戴天的夙敌一脚插进了他的大门。
虽然巴纳多是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最大的股东,但散户股东的力量仍然不容忽视,罗德斯开始一一收购这些股东手里的股权。他在公开股票市场上把能买到的股权一一收入囊中。巴纳多对此有所警觉,也开始收购股权。一时间,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的股票价格急速飚升。最后,巴纳多败下阵来。也许是他感受到了罗德斯背后深不可测的财力,也许是他意识到了如此抬价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总之,他把手中的股票悉数卖给了罗德斯,鸣金收兵。这场战争眼看就要偃旗息鼓,怎奈偏偏节外生枝。
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的一群小股东联名反对戴比尔斯的收购行为。他们在法庭上指出,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的宪章规定该公司只同性质相同的公司合并。他们声称戴比尔斯公司不属于性质相同的公司,因为其宗旨不光是开矿那么简单。他们引用戴比尔斯公司宪章的原话,证明戴比尔斯公司的执行人有权“在任何领土范围内进行行政管理,资助并维持现有军队的运行,并组织军事活动。”在这一点上,法庭同意小股东团体的意见,判定上述两公司不得合并。罗德斯和巴纳多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解散了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戴比尔斯随即买下了原有资产,把那一群诉讼人打了个目瞪口呆。那张本来应该付给金伯利中央钻石矿业公司“所有清算人”的巨额支票立即宣布作废,该支票面值为5,338,650英镑,如今仍然挂在金伯利斯多克待尔街戴比尔斯公司老会议室的墙壁上。正是这张支票拉开了戴比尔斯钻石垄断集团的帷幕。
巴纳多一跃成为戴比尔斯公司的终身董事,拥有一大块股份。他继而前往威特沃特斯兰金矿,建立起庞大的矿业家族,腰缠万贯的体育明星和企业大亨在他的后代中层出不穷。巴纳多本人也是大英帝国的首富之一。在金伯利议会竞选中,他力拔头筹,赢得不费吹灰之力。他的人生看似一帆风顺,任何难题都在他面前迎刃而解。但是,人无百样好,花无百日红,随着他背后复杂的商业秘密逐渐水落石出,他的精神健康每况愈下。1897年6月,巴纳多在乘坐斯科特号轮船返回英国的途中蹊跷地坠海身亡,究竟是跳海还是失足无据可查。他的死亡被归为自杀一类。那个不幸的日子距巴纳多的45岁生日只差几个星期。罗德斯只比他多活了不到5年的时间,但是他建立的公司谱写了现代钻石行业的新篇。
戴比尔斯公司掌握了各大矿脉之后,罗德斯就大干特干起来。首先,他大规模削减了钻石产量,使整个南非的钻石产量下降了40%。曾经一路下跌的钻石毛坯价格开始回升,每克拉的价格从20先令涨到了30先令。到了1900年,戴比尔斯公司控制了全世界钻石毛坯供应总量的90%。伦敦的一个钻石购买集团是戴比尔斯公司的唯一买家。南非的钻石源源不断地流入伦敦市场,戴比尔斯公司正是这个流程中的控制阀。只有一件事能够破坏这个运营体系,那就是新供应源的出现。
新的供应源不须多,只一家就能把戴比尔斯打个措手不及。1920年,砖匠托玛斯·库里南在约翰内斯堡附近发现的“极品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事实。与戴比尔斯保持伙伴关系的阿尔弗莱德·贝特爵士曾驱车前往“极品矿”进行实地考察,由于该矿过于壮观,贝特爵士竟激动得昏了过去。“极品矿”的表面积绵延80英亩,比金伯利地区最大的矿脉足足大了三倍。
戴比尔斯的董事们向库里南出价购买极品矿,库里南断然回绝。接着,戴比尔斯想拉库里南入伙,并警告他说只有卖家单一才能保证钻石价格的稳定。库里南仍然不为所动。他压根就不信任戴比尔斯公司。因为当时只有戴比尔斯一家公司出售钻石毛坯,库里南无法了解该公司是否能付给他公平的价格。而且,他看过了自家矿里的钻石小样,也让闻风而动的欧洲买家们过了目。库里南相信自己能够独挑大梁。1904年,极品矿刚刚投入运营满一年,就产出了总重量750,000克拉的各色钻石,相当于戴比尔斯公司旗下金伯利所有矿区总产量的1/3。而这不过是个序幕,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1905年1月26日傍晚时分,极品矿里当天最后一班岗即将结束,一名矿工紧赶慢赶地找到地区经理F·G·威尔斯,向他汇报说矿井的井壁里射出一道光芒。这束光芒肯定是落日的余辉照在某块晶体上产生的折射。威尔斯信步走到矿井的位置,探头向下望去。果然,他也看到了那道光芒。这个矿井当时只有30英尺深,那束反光来自井壁斜坡的高处。
火山口的内壁异常陡峭,但威尔斯脱掉了外套向下爬去,准备研究研究那块石头。这下该着他开眼。扫掉了表面的灰尘之后,他看到了一块拳头大小的透明晶体。威尔斯用小刀把它撬了出来,跌跌撞撞地爬出矿井,朝办公室飞奔而去。总经理正忙,威尔斯就在外面耐心等待,另一名工作人员问他寻到了什么宝贝。威尔斯给他看了看那块晶体,那人一阵哂笑之后竟抢过石头,一把扔出了窗外。威尔斯什么也没说,只是走出去把它捡了回来。扔石头的人并非唯一的怀疑者。那天晚上,库里南接到有关电报之后,对同席的宾客说:“我想他们一定是看走眼了。”
人们对库里南钻石的质疑并不为过,因为毕竟那是人们发现的最大的一颗钻石。它重达3,106克拉,相当于1。3磅。为了加工这块钻石,三名切割师曾每人每天工作14个小时,整整用了8个月的时间,才把它切割成9块成品钻石。所有成品的总重量是1,055。9克拉,也就是说,切割师们连切带磨地扔掉了2,000多克拉的材料,占了毛坯重量的65%左右。经过这番千锤百炼的雕琢,一系列美不胜收的钻石粉墨登场。
库里南1号又名非洲之星,是一块重达530。2克拉的梨形钻,共有74个切面,它镶嵌在英国王仗之上,目前在伦敦塔展出。参观者由自动通道牵拉着从巨钻旁边经过,在某些角度上,钻石的光芒仿佛一张银光交织的密网,叫人眼花缭乱,随着自动通道的前进,那光芒就顺着钻石切面之间细如发丝一般的交界线波光流转。然后,整个钻石忽地黯淡下去,只留给观者一片深邃的黑暗。
库里南钻石被发现的那一年,极品矿的产量上升不少,第二年,产量持续稳步上升,后来,其年产量曾一度达到2,000,000克拉,几乎于所有戴比尔斯矿的年产量持平。极品矿投入生产的头十年,戴比尔斯矿的产量在全球钻石产量中的份额从90%下滑到40%。在如此萧条的阶段,唯一能让戴比尔斯公司感到一丝欣慰的事就是他们购买了极品矿的部分股票,给他们献上这条计谋的是欧内斯特·奥本海默——一名有勇有谋,迅速崛起的钻石商。
库里南钻石成品模型。库里南一号,又名非洲之星,重达530。2克拉,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目前镶嵌在英国的王杖上。 (图片来源:戴比尔斯)
奥本海默是专门购买并销售戴比尔斯钻石的那家伦敦钻石集团的一名代理人。极品钻的出现不光对戴比尔斯公司造成了威胁,那个伦敦钻石集团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因为极品矿的产品纷纷落入其他买家的手中。欧内斯特的哥哥伯纳德·奥本海默也是其他买家之一,他从本应流入伦敦钻石集团的财富中分得一杯羹,迅速致富。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戴比尔斯终于拔除了眼中钉肉中刺。当时,整个欧洲沦为战场,大多数钻矿都关门停产。极品矿的股票价格一路狂跌,戴比尔斯公司趁机买断了控制权,钻石世界的霸主再度君临天下。但是好日子并不长久,很快,戴比尔斯公司即将面临比库里南更难对付的劲敌的发难,那个人正是欧内斯特·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来自一个团结有序的德裔犹太大家族。他的父亲在弗里德堡经商,为了躲避日益高涨的反犹太情绪,他把自己的儿子们送到了伦敦。欧内斯特·奥本海默于1896年到达伦敦,那一年他才16岁,羞涩而谦逊。欧内斯特在一家钻石交易所谋了一份职业,这家交易所的老板名叫安东·敦克尔斯巴勒,是奥本海默家族的一位姻亲。在欧内斯特之前,另外两名奥本海默家的儿子奥托和路易已经开始在那里工作了。敦克尔斯巴勒本人是收购戴比尔斯钻石的伦敦钻石集团成员之一,他们收购的钻石全部流入阿姆斯特丹和安特卫普的切割中心。
敦克尔斯巴勒被员工称为“老敦克尔”,此人五短身材,专横霸道,他一只眼睛是瞎的,头顶上寸草不生,锃光瓦亮,而且大腹便便,块头不小。有一天,当时还是小职员的欧内斯特·奥本海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