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3-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避免地发生了正面冲突。 

     孙膑是齐国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青年时曾和魏国人庞 

涓一起从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做了将军。他自知才能不如孙 

膑,心怀嫉妒,就派人把孙膑骗请到魏国,然后捏造罪名,砍断他的双脚, 

并在他的脸上刺上字涂上墨,软禁起来,企图使他终身不能出头露面。后来, 

齐国派使者到魏国。孙膑扮作犯人,偷偷见了使者。齐国使者了解到孙膑富 

有才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暗中把他装在车中载回齐国。齐国的将军 

田忌对孙膑非常赏识,用上宾的礼节款待他,并向齐王推荐了他。孙膑十分 

感激,决心为齐国出谋划策。 

     就在此时,魏国攻打赵国,攻克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向齐求援。齐王任 

命孙膑为帅,但孙膑说他是一个受过重刑,身已残废的人,不易树立威望。 

于是,齐王改派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8万精兵去救赵国。孙膑运 

筹惟幄,胸有成竹。起初,田忌打算率军直奔邯郸,进攻魏军。孙膑对田忌 

说:“要解开乱丝不能抓在手里强撕硬扯;要排解别人斗殴,不能直接帮拳。 

救兵解围也是这样,要避实就虚、直捣敌人的痛处。敌人感到有后顾之忧, 

围自然也就解了。现在魏国猛攻赵国,他们的精锐军队肯定都投在了战场上, 

已打得精疲力尽,留在国内的则是老弱残兵,不堪一击。我建议迅速向魏国 

都城大梁进军。这样,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两得,既救了赵国, 

又使魏兵疲于奔命,然后我们再寻找机会打败他。”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 

率兵直攻大梁。庞涓得知后方告急,果然急忙撤军回国。当撤退到桂陵的时 

候,与齐军遭遇,疲惫不堪的魏军被齐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 

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桂陵之战,魏国虽然失利了,但还有实力。公元前342年,魏国又攻打 

韩国。韩国不敌,急忙向齐国求救。孙膑又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直奔 

魏国都城梁。庞涓听到这个消息,马上从韩国撤军。这时齐军已越齐国边界, 

进入魏国境内了。孙膑根据魏军强悍骁勇,一向看不起齐军的心理,采用减 

灶诱敌的策略,使其麻痹大意。 

     当庞涓跟踪追赶进入魏国的齐军时,在齐国军队第一天扎过营的地方, 

发现齐国的营盘占了很大地方,叫人数了数地上做饭的炉灶,足够十万人吃 

饭之用。第二天,庞涓率军到了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又数了数炉灶,只有够 

五万人用的了。第三天,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又数了数炉灶,只剩下三 


… Page 26…

万人的了。庞涓发现齐军的炉灶一天天在减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得意 

洋洋地说:“我知道齐兵一向胆小,不敢打仗,现在他们进入我国才三天, 

逃跑的士兵就已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步兵,只统率轻装的精锐骑兵,昼 

夜兼程,急速追赶,一直追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两边是山,道路狭窄,地 

势险要。当庞涓带兵追到马陵道时,已是傍晚。他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棵大树 

露出白木,上面有一行字,但看不清楚。于是他就让士兵点起火把来看,只 

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心中大惊,知道上当了,但为时已晚。 

两边万箭朝火把处齐发,魏军不及防备,乱作一团,死伤不计其数。庞涓知 

道自己斗不过孙膑,失败已成定局,就拔剑自杀了。临死时他叹道:“天不 

佑我,这番倒成就了孙膑的声名。”庞涓一死,齐军乘胜追击,大败魏军, 

魏国太子申也作了俘虏。 

     赵武灵王是赵国的第六个国王,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当时, 

赵国在各国中只是个二三流的国家,经常受到强国的欺负,被割去许多领土。 

赵国面临着被兼并的危险。于是,赵武灵王决定改革图强。他的改革措施首 

先是从“胡服骑射”开始的。 

     赵国人原来穿的衣服袖子长,腰肥,领口宽,下摆大。赵王想建立一支 

强大的骑兵,好与胡人作战,这种衣服很不合适,无法骑在马上射箭打仗。 

于是,赵王决定向胡人学习,采用胡人的短衣长裤,这看起来似乎只是服装 

改革,实际上却关系到赵国人的风俗习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因此阻力 

很大。 

     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他反对胡服,因此许多 

人持观望态度。赵武灵王亲自到公子成家,对他说:“服装是为了使用,礼 

节是为了便事,礼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不同,服装不同。就是圣人也看对 

百姓是否有利,礼也可不同。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兵力,侵略我国, 

欺凌我国民众。我先王感到羞耻,没有报仇雪恨啊!现在胡服骑射,就是要 

图强,要雪耻。”赵王终于说服了公子成,公子成接受了赵王赐的胡服。 

     还有公族赵燕迟迟不穿胡服,赵王严厉地对他说:“我已穿上胡服,你 

迟迟不穿胡服,有意违抗我,你犯了大罪。小心我亲自来严惩你,处你以极 

刑,以示天下执法之严。”赵燕吓得直打哆嗦,匍匐在地,一再称罪,立即 

穿上胡服。这样,王公大臣接受了改革,全国很快推广了。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骑兵成为赵国军队的 

主力,这对与少数民族作战很有利。公元前286年,赵国灭了中山国。赵国 

举国欢腾,赵王论功行赏,大赦天下,大摆筵席五天。报仇雪恨的宿愿终于 

实现了。赵国还在北方开拓了上千里的疆域,很快强盛起来。 

     赵武灵王在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后,于公元前288年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小 

儿子何 (即文惠王),以肥义为相,辅佐朝政。赵武灵王自己称主父,为太 

上王,专心致力武功。他的长子公子章封于代,既有地盘也有势力。他对赵 

武灵王没有传位于他极为不满。当时,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势力大,事 

情有变,你性命难保,不如称病辞职,把相位让出来。”肥义说:“我要实 

现我的主张,不怕粉身碎骨。”公元前285年,公子章果然与国相田不礼发 

动政变,杀死了肥义。公子成和李兑又调全国兵马,杀死了公子章和田不礼, 

将赵武灵王围困在宫中。连续三个月没有吃的,连幼雀都抓吃了。最后,这 

位很有作为、对赵国很有贡献的国君,就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中。 

     燕国在燕王哙时,演出了一幕“禅让”的活闹剧。他没有把王位传给儿 


… Page 27…

子,而是“禅让”给还在进行改革的相国子之。燕太子进攻子之,没有成功。 

燕国大乱。齐宣王乘机发兵攻燕,仅用了50天就攻下了燕国都城,大肆劫掠 

后才撤兵回国。这时,赵武灵王护送燕公子职回国即位,这就是燕昭王。昭 

王即位后,为了报仇,决心改革政治。他在易山旁边建了一座高台,里面堆 

着黄金,作为招揽人才的费用,这座台就叫黄金台。当时许多有名有才干的 

人应招到了燕国,其中从魏国来的乐毅最受重用。 

     乐毅是魏国人,名将乐羊的后代,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乐毅到燕 

国后,大力训练军队,燕国军事实力迅速增强。燕国君臣奋发图强,经过28 

年的努力,使得国富兵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韩、赵、魏、秦、楚等 

国,大举伐齐,在济西大败齐军主力。当齐军在西线失利后,燕昭王派乐毅 

率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向齐国腹地挺进,长驱直入,攻占了齐的国都 

临淄。燕昭王亲自跑到济水慰劳将士,并封乐毅为昌国君。接着,乐毅在不 

到半年的时间里,攻下了齐国70多座城。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齐泊 

王逃到莒,被楚国大将淖齿所杀。齐人拥立法章为齐王。 

     正当齐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齐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军事家田 

单。田单是齐王田氏的远房亲属,在临淄做过小官,没有人赏识他的才能。 

燕国攻齐时,齐人败退混乱。田单锯短车子两端的车轴,包上铁皮,以免互 

相牵挂,影响行动。在混乱拥挤的撤退中,田单族人的车子保存完好而终得 

以逃出。田单逃到即墨以后由于当地守将战死,城中无主,大家便推举田单 

为将,保卫即墨。 

     这时,燕昭王已死,惠王即位。惠王以前与乐毅不和。田单得知这个情 

况后,就派人散布谣言,说乐毅不攻下齐国的两座城,又不回燕国,是想以 

伐齐为名,联合诸侯在齐称王。说一旦换了新将,即墨就难以保全了。燕王 

听信了流言,竟把乐毅免去职务,派骑劫代替。燕军士卒都为此愤愤不平。 

接着,田单为激起军民士气,同仇敌忾,派人散布说我们什么都不怕,就怕 

燕军俘虏了我们的士兵而割去他们的鼻子,就怕燕人挖我们祖先的坟墓,毁 

我们祖先的尸骨,骑劫上当,果然令燕军割去齐国俘虏的鼻子,焚烧齐人祖 

坟的尸骨。齐人看到燕军如此残酷,痛哭流涕,群情激愤,决心同燕人决一 

死战。 

     田单看到士气非常高涨,知道可以动员出战了。他把自己的家人都编入 

队伍之中,把自己的粮饷都分给部下,以示决战的决心。他派出使者假意出 

城投降。燕军已经围城三年多了,十分厌倦,现在看到齐军要投降了,一起 

欢呼起来,斗忐松懈。田单又以重金作为礼物,收买燕军将领,说即墨很快 

就要投降了,希望能够保存即墨人的全家老少。燕将个个满心欢喜,思想麻 

痹。 

     为了打败骑劫,田单一方面用各种方法麻痹敌人,一方面在城里积极备 

战,决定用火牛阵,用计取胜。他把城中100多头牛集中起来,让人给牛穿 

上红丝绸衣,画上五彩花纹,两只牛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牛尾巴绑上浸透 

油的芦苇。然后在城墙根挖了几十个洞口,把牛埋伏在里面。一切准备就绪 

后,他又挑选了5000名壮士,全副武装,紧跟在牛后面。晚上,点着牛尾, 

群牛大惊,“火牛”从城门洞中猛冲出去,飞奔燕军兵营。刹那间,燕军营 

内火光冲天。燕军看到成群的怪物冲来,十分害怕。5000名壮士紧跟在火牛 

后面,奋勇冲杀,城墙上的齐国军民狠敲各种铜器,呐喊助威,震天动地, 

齐军声威大振。燕军被火牛阵吓破了胆,全身酥软。火牛在燕军中横冲直撞, 


… Page 28…

燕兵死伤遍野,溃不成军。燕军统帅骑劫也被齐军杀死,士卒四处逃散。齐 

军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奋勇追击,一举收复了全部失地。齐国复苏了,但 

毕竟伤了元气,再也无力与秦国争雄了。 

     战国后期,魏、楚、齐各大国衰落下去了,唯有经过赵武灵王改革后的 

赵国,还有相当的力量。兼并战争进入了秦赵大战的阶段。赵国的强大是与 

大将廉颇和丞相蔺相如的肝胆相照,齐心治国分不开的。 

     赵惠文王时,得到了世间珍宝——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就 

派使者去见赵惠文王,说愿意用15座城换这块宝玉。赵国知道秦王的为人, 

巧取豪夺,君臣上下犹豫不决。赵国一时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去回复这件事, 

赵王十分焦急。就在此时,宦官缪贤走到赵王跟前,推荐他的门客蔺相如来 

担当此任。蔺相如向赵王表示:“假如秦国真的把15座城池划归赵国,我就 

把璧留在秦国。如果秦国不把城池交出来,我就完壁归赵。”于是,赵王同 

意蔺相如出使秦国。 

     秦昭襄王在王宫里召见了蔺相如,对蔺相如所献的和氏璧爱不释手,并 

传给他的随从和妃妾们观看欣赏,可就是没有交割城池的意思。蔺相如知道 

秦王想霸占和氏璧。于是,他借口美玉上有点小斑点要指给秦王看,将宝玉 

要回。他拿着宝玉,怒发冲冠,义正辞严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无意偿给 

赵国城邑,强行夺取和氏璧,那么我情愿用自己的头颅和璧一起在柱子上撞 

个粉碎。”秦王一听此言,十分惊慌,连忙向蔺相如道歉,并假意拿出地图, 

为蔺相如指出那 15座城池。蔺相如知道秦王心怀鬼胎,就要求秦王斋戒五 

天,然后举行隆重仪式,才可拿走和氏璧。秦王只得答应。在这几天中,蔺 

相如偷偷地叫人把璧玉送回了赵国。到了接受宝玉的这一天,蔺相如知道已 

完璧归赵,就当众指出秦国不讲信义,他已把和氏璧送回赵国去了。秦王理 

屈辞穷,无可奈何,只好把蔺相如放回了赵国。 

     公元前278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赵国经过精心准备,由蔺相如 

随赵王赴会,廉颇在边界进行了部署,以防不测。在宴会上,秦王假装醉酒, 

强迫赵王为他鼓瑟。然后,他让史官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为秦王 

鼓瑟。蔺相如看到这种侮辱十分气愤。他立即走上前去,拿着瓦盆,威逼秦 

王为赵王敲打。秦王左右的人要冲上前杀蔺相如,他怒瞪双目,大声喝叱, 

吓得他们直往后退。秦王心慌意乱,迫不得已,勉强敲了一下瓦盆。蔺相如 

如法炮制,也让史官记录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敲瓦盆。秦国大 

臣又提出,赵王应割15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坚决要求秦国割都城咸阳为 

赵王祝寿。蔺相如以牙还牙,针锋相对,保住了赵国的尊严。 

     渑池会之后,赵王为了酬报蔺相如的功劳,拜他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眼气,认为自己身为武将,有攻城掠地之功,而蔺相如凭借三寸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