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朝1449- 第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牛的主人赶着牛,一路摇头叹气:唉,晦气,晦气啊,我这头牛前些天还好好的,怎么就变了妖怪呢? 
  一位百姓:这位汉子,把这怪物宰了得了。 
  一个老头连连摇手:宰不得,宰不得,这等异物都是有来路的,宰了它,上天降罪下来,岂不遭殃? 
  百姓们听了,都畏惧地后退着。 
  那头牛慢慢走远了…… 
  于谦目送着这头怪异的牛和惊惶失措的百姓,眉头皱紧了,心里充满了不安和忧虑。 
  正在这时,信使骑马而来,大声吆喝:皇上降旨,即日起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百姓们这才回过神来,露出了欣喜之色。 
  3、徐府厅堂 
  陈循和几个反对新法的大臣来徐府登门拜访,几个人坐在厅堂里,高谈阔论。 
  徐珵:陈大人今日在朝堂上针砭新法,道他人所不敢道,卑职如雷贯耳,茅 
  塞顿开,佩服,佩服啊! 
  陈循:徐大人过奖了,徐大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天灾人祸了然于心,真乃神人也! 
  徐珵:承蒙陈大人看得起卑职,卑职这些雕虫小技,何足道哉? 
  陈循肃然地:哎,天命不可违,在下倒要好好请教徐大人了。 
  徐珵恭敬地:陈大人请讲。 
  陈循:不瞒徐大人说,在下多有耳闻,朝中大臣、皇亲国戚和地方豪强,对新法颇有异议,人心惶惶哪。 
  徐珵诡秘地一笑:这个自然,于大人的新法,对百姓是减轻赋税,对富户嘛,可就是大难临头了。 
  一大臣怒气冲冲地:新法新法,尽跟我们过不去,这还成何体统? 
  另一大臣:唉,都乱了套了,广有田产者,首当其冲,连一些皇亲国戚,也吃了官司。 
  又一大臣:于大人分明是断我等后路,如此下去,谁还敢为朝廷卖命? 
  陈循听着众人的议论,点点头:新法推行,天下人怨声载道,如今灾祸又从天而降,在下担心,正是应了人怨天怒这句老话啊! 
  徐珵:陈大人高见! 
  陈循:当下之际,最为紧要的是力劝皇上停止新法,顺应天意,徐大人,你说呢? 
  徐珵有点明白陈循的用意了,迟疑地:皇上最信任于大人,他现今的权势,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停止新法,谈何容易? 
  陈循诡秘地一笑:放在常日,这事是万万不可,可当前大灾来势凶猛,徐大人又断言天象有异,依在下看,皇上心里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啊! 
  徐珵:那倒是,今日皇上在廷上颇为犹豫,似是对陈大人所言的人怨天怒将信将疑。 
  陈循:要阻止新法,眼下是天赐良机,徐大人,你意下如何? 
  徐珵吞吞吐吐地:卑职……卑职官微言轻,只怕皇上他…… 
  陈循嘿嘿一笑:徐大人是怕皇上对你有成见吧? 
  徐珵:卑职自力主南迁,为皇上所不齿,虽屡次为朝廷立功,皇上仍对卑职另眼相看,唉,卑职实在是心灰意冷得很哪。 
  陈循:徐大人鸿鹄之志,想来不会甘心就此沦落,一辈子受皇上冷遇。 
  几个大臣附和着:对,对,徐大人怀抱济世之才,岂可就此埋没?徐大人啊,机会难得,你该乘势而上啊! 
  徐珵沉默着,似乎在掂量陈循等人的话。 
  陈循:此事还望仰仗徐大人出力,一旦办成,朝中大臣莫不感激徐大人,至于在下嘛,定当鼎力向皇上保荐徐大人。徐大人,可好? 
  徐珵暗喜,表面上却装出为难的样子:这个……容卑职再想想,再想想。 
  4、于府书房 
  于谦展开一张纸,摊在桌子上,开始磨墨。 
  女贞进来了:于大人,我来吧。 
  于谦:你不是睡了吗?怎么又起来了? 
  女贞:告诉你,我这可是跟你学的,啊? 
  于谦:跟我学?我怎么啦? 
  女贞娇嗔地一笑:就兴你没日没夜忙碌?我就得呆在家里无事可做?嘻嘻。 
  于谦无奈地:女贞,这是两码事嘛,你……你怎么又扯到一块了?   
  十四 幽禁英宗(12)   
  女贞又是妩媚一笑,上前替于谦磨墨:哎,于大人,你这是写什么呀? 
  于谦脸色一下沉重了:河南、山西、山东大旱,京城饥民遍野,皇上已下旨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女贞忧虑地:情况很严重吗? 
  于谦:很严重,更糟的是瘟疫流行,已有不少饥民得了病。 
  女贞默然。 
  于谦不再说话,拿起笔,蘸上墨,在纸上写下几个大字:惠民药局。 
  女贞看着这几个字,欲言又止。 
  于谦:我任山西、河南巡抚时,有一年黄河大涝,也是瘟疫流行,我在当地开设惠民药局,救治病人,总算遏止了瘟疫。 
  女贞:我明白了,你是想…… 
  于谦:我决定马上在京城开设惠民药局,免费救治瘟疫患者。 
  女贞点着头:于大人,你又替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啊! 
  于谦却紧锁着眉头,忧虑地:新法推行不久,天灾人祸已至,我大明为何如此多灾多难! 
  女贞:于大人万勿忧虑,皇上圣明,又有你统领朝政,这点灾祸,我想一定会度过去的。 
  于谦叹息一声:但愿如此吧。 
  女贞突然想到了什么:哎,于大人,你这惠民药局何时开张? 
  于谦:明日,越快越好。 
  女贞:那你可答应我一件事。 
  于谦:什么事? 
  女贞:让我去惠民药局,为百姓做点事,好吗? 
  于谦心里一动,故意摇摇头:你这丫头……行吗? 
  女贞噗哧一笑:我这个人啊,你叫我呆在家里,还真要闷出病来呢,有事情可做,我可求之不得喽。 
  于谦打趣地:哈哈,这么说,那你和我也是一个德性了。 
  于谦这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头,赶忙住嘴。 
  女贞听了,果然心有所动,含情脉脉地看着他,笑嘻嘻地:是吗? 
  于谦一愣,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只是慢慢移开了视线。 
  5、惠民药局 
  新开的惠民药局内,聚集着大群患者,坐的坐,躺的躺,令人触目惊心。 
  一批大夫忙着为患病的百姓治病。 
  女贞在里面忙碌着,不辞劳苦地照顾着患者。 
  于谦亲自扶着一位昏迷的重病患者进来了:大夫,大夫―― 
  大夫见了于谦,大吃一惊:于大人,你怎么亲自赶来了? 
  于谦来不及回答,大声地:救人要紧,快。 
  大夫:是,于大人。 
  大夫救治重病患者。 
  女贞乘机把于谦拉到一边,抱怨地:于大人,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于谦奇怪地:你们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 
  女贞更急:哎哟,他们得的是瘟疫,要是传染上了,你这身体…… 
  于谦若无其事地:我跟你说过,对付瘟疫,我最有经验了,你不怕它,它也 
  拿你没办法。 
  女贞:不行,我得对你负责,你肩上的胆子这么重,万一…… 
  于谦火了,厉声地:女贞,你真是糊涂,难道我于谦的性命就比这些百姓们值钱?啊? 
  女贞被于谦严厉的态度惊呆了。 
  那位重病患者醒过来了,大夫等人都松了口气。 
  于谦亲自为这位患者喂药。 
  患者感动地:谢谢,谢谢大人。 
  大夫:大伯,你是该谢谢这位于大人,是他救了你的命。 
  患者一愣:于大人?他是……于大人? 
  大夫:没错,他就是于少保于大人。 
  患者闻言,又呆了一呆,接着颤巍巍站起来,扑通一声向于谦跪下:于大人,恩人哪! 
  于谦赶忙扶住患者:大伯,万万不可。 
  患者热泪纵横地:于大人精忠报国,为百姓造福,老汉替天下百姓谢你了! 
  于谦也是热泪盈眶:百姓受苦,下官有愧哪! 
  女贞等人见了,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6、城门口 
  逃荒的饥民仍然不断涌进城来。 
  这些衣衫滥缕的饥民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有的病病歪歪,有的哭哭啼啼,境况极为凄 
  惨。 
  一个泥塑艺人,坐在城墙角落,正一丝不苟地将饥民们的惨状捏成一个个泥人。 
  徐珵站在艺人身边,一会儿看看他捏的泥人,一会儿看看饥民,连连点头:捏得好,捏 
  得真像啊! 
  艺人:在下手拙,不能雕刻此种惨状于万一! 
  徐珵:先生自谦了,先生妙手生花,这些饥民的音容形貌,当真是栩栩如生。待这些泥人捏成,在下定当厚厚酬谢。 
  艺人:唉,大人乃是为民请命,在下佩服得紧,就算不是大人有请,在下也心甘情愿为受苦百姓留下这一活生生的见证! 
  徐珵得意地笑了:那在下就拜托先生,拜托先生了,啊? 
  艺人点点头,又认真地对着饥民捏起泥人来…… 
  7、乾清宫书房 
  景帝正对着桌子上的一碗燕窝发呆。 
  汪皇后:皇上怎么光顾发呆啊?都凉了,快吃吧。 
  景帝:唉,朕吃不下。 
  汪皇后一愣:皇上―― 
  景帝:朕有燕窝宵夜,可那些逃荒的饥民,恐怕连一碗粥都吃不上啊! 
  汪皇后感动地:皇上心系灾民,食不甘味,臣妾好生感动。   
  十四 幽禁英宗(13)   
  景帝又长长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唉,天灾降临,只是不知真有人祸没有? 
  汪皇后打了个激灵:皇上,你说什么? 
  景帝回过神来:哦,没什么,朕……朕只是觉得心里不安…… 
  正在这时,曹吉祥进来禀报:启禀万岁爷,翰林侍讲徐珵求见。 
  景帝吃了一惊:徐珵?他要见朕? 
  曹吉祥:徐大人已在宫门外跪了两个时辰了,非要见万岁爷。 
  景帝断然地:不见! 
  曹吉祥:是,是,奴才知道万岁爷不肯见他,好歹打发他走了。 
  景帝点点头。 
  曹吉祥却拿出一只布袋,奉了上来:这是徐大人给万岁爷的…… 
  景帝:什么东西? 
  曹吉祥:徐大人留下话说,天机不可泄漏,万岁爷看了便知。 
  景帝面露不悦:搁这儿吧。 
  曹吉祥将那只布袋搁在景帝面前的几案上,垂头退下:是,万岁爷。 
  景帝等曹吉祥退走,拿起那只布袋,若有所思地:哼,这个徐珵,最惯于装神弄鬼,朕不要看他,他倒找上门来了。 
  汪皇后:既然徐大人说天机不可泄漏,其中必有缘故,皇上不妨打开一看? 
  景帝想了一想,慢慢将那只布袋打开,里面竟然砰砰啪啪滚出一大堆泥人来,形状极为悲苦。 
  景帝一见之下,便大惊失色。他小心翼翼将一个个泥人摆在几案上,摆了长长的一溜。 
  这些泥人栩栩如生,正是那些逃荒的饥民,一个个衣衫滥缕,形容枯槁,眼神绝望。他们有的捧着只破碗,在向人乞讨;有的跪在地上哭泣;有的患了瘟疫,半躺在城墙下等死,气息奄奄;有的已经横尸街头,身上盖着几把干草…… 
  景帝的手颤抖起来,心头也一阵剧痛。 
  汪皇后见景帝脸色大变,而且抖个不住,顿时花容失色,赶忙扶住景帝:皇上,你……你怎么啦? 
  景帝指着几案,声音已经哽咽了:这……难道是真的吗? 
  汪皇后也忙去看这些泥人,一见之下,同样目瞪口呆:天哪! 
  景帝:朕的天下,就在这皇城根下,竟然有如此惨况! 
  景帝说着,下意识地提起布袋,倒了一下,布袋里又滚出一本奏折来。 
  景帝拿起奏折,看了几眼,又是一惊。 
  汪皇后指着奏折:这就是那位徐大人呈给皇上的奏折? 
  景帝麻木地点了下头。 
  汪皇后:皇上,他……他都说什么? 
  景帝:他说,这些泥人是他请一位民间泥塑高手,在京城的城门口照实雕刻而成,那儿的惨况,只怕这寥寥几个泥人难以表述万一! 
  汪皇后又是一声惊叹:天哪!这……这太可怕了! 
  景帝自责地:朕自幼长在深宫,即位以来,埋头理政,虽常有耳闻百姓疾苦,可此次大灾,境况竟然如此惨不忍睹,朕也是万难料到啊!朕这个皇帝当之有愧哪! 
  汪皇后:皇上万勿自责,天降灾祸,非人力所及,皇上也是奈何不得。 
  景帝连连摇头,痛苦地:可这位徐珵说,天灾乃是朕推行新法所致。 
  汪皇后也吃了一惊:新法所致? 
  景帝:徐珵拿这些泥人给朕,是以死相谏,他说,新法忘祖背德,实为朝廷大害,民怨沸腾,所以触犯天怒,只要朕停止新法,他愿以脑袋担保,五日内必将降下甘霖,否则,朕可将他斩于午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汪皇后:是吗?那皇上你对新法…… 
  景帝顾着自己说下去:上天已屡降凶兆,如果朕不停止新法,上天必严加惩罚,到那时候,这些泥人所展示之景象,只怕要遍及全国,我大明岌岌可危了! 
  景帝说到这儿,说不下去了,汪皇后还在愣愣地望着他。 
  景帝顿了一顿:徐珵敢说这番话,看来是不想留后路了。 
  汪皇后听呆了:这位徐大人,倒真是忠心耿耿,为民请命啊! 
  景帝:前些日子在朝堂上,户部尚书、内阁大学生陈大人也有此言论,朝中不少大臣附和,朕听了,心里是将信将疑。 
  汪皇后:这么说,大臣们也认为是新法召来天灾? 
  景帝郑重地: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天下百姓水深火热,朕不敢信,可又不敢不信啊! 
  汪皇后看看那些模样悲惨的泥人,又看看景帝,一时说不出话来。 
  汪皇后走了,景帝一个人呆在书房,苦苦思索,长吁短叹。 
  那些泥人被搁在书案上,景帝则俯着身子,以手抚摸着一个个灾民的脸,思绪万千。 
  一滴泪水滴在泥人的脸上。 
  响起景帝的心声:朕无能,朕让你们受苦了啊! 
  景帝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他仰头长叹,似乎在责问上苍:上天,朕难道真做错了吗?朕推行新法,是为了造福万民,你何故要如此为难朕? 
  上天无语,景帝痛苦万分,晃了一晃,扶住柱子,再次流下眼泪…… 
  天亮了,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