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449》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朝1449-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吉祥从殿里悄悄溜出来。 
  石亨:怎么样?都签了吗? 
  曹吉祥:有几个签了,还有一些大臣都看着于大人的脸色呢。 
  石亨想了一想:你过来。 
  曹吉祥凑近石亨。 
  石亨在他的耳边嘀咕了几句,曹吉祥连连点头。 
  石亨:明白了? 
  曹吉祥献媚地:武清侯好计谋,在下定会让那些人乖乖就范。 
  石亨的嘴角露出一丝诡秘的笑意:好,你去吧。 
  13、华盖殿 
  第三炷香已燃了快一半了。 
  徐有贞还在威逼大臣签名:签名,快签名。第三炷香快完了,不签后悔就来不及了,快签名。 
  有许多大臣还在犹豫,可是情况对他们非常不利,正如徐有贞所说,不签名就要后悔了,因为殿外有一支御林军在宋城的率领下正悄悄地向他们逼近。 
  看到有手执兵器的御林军逼近,殿内马上一阵骚动,众大臣均感觉大事不好,大惊失色。 
  胡滢拉拉于谦,悄悄地:于大人,你看。 
  于谦暗惊:御林军?他们来干什么? 
  曹吉祥鬼鬼祟祟凑上来:哎哟,于大人,奴才刚才听万岁爷说,废立太子要是不成的话,万岁爷就要拿南宫…… 
  于谦大惊:南宫?太上皇?   
  二十二 废立太子(9)   
  曹吉祥:奴才也不太清楚,万岁爷的意思好像是,既然有些大臣还向着太上皇,不如把太上皇先给除了,免得大臣们惦记着太上皇,不肯签这个名。 
  于谦如雷轰顶:除掉太上皇?不不,万万不可啊! 
  曹吉祥:唉,万岁爷的意思,谁拦得住啊! 
  曹吉祥瞄了一眼台子上燃着的香,轻描淡写地补了一句:万岁爷说了,这第三炷香一完,太上皇的人头……哼哼! 
  于谦浑身一震。 
  胡滢大急:于大人,我们这就去见皇上。 
  于谦:走! 
  于谦和胡滢刚到门口,却被几个御林军拦住了。 
  他们把刀枪架在门口,大声地:武清侯有令,所有大臣不得离开大殿。 
  于谦大怒:武清侯?他反了不成?快闪开! 
  正说着,石亨笑吟吟上来了:于大人,对不住了,这华盖殿你是出不去的。 
  于谦激愤之极,指着石亨:石亨,你胆敢调动御林军包围华盖殿,你这是犯上作乱,罪加一等! 
  石亨仍然是笑嘻嘻的:于大人何必发火?实话说吧,是皇上下的圣旨,下官也不敢违抗,请于大人见谅。 
  宋城把手一挥,御林军士兵哗地举起大刀,挡住了大门。 
  于谦凛然不惧,冷笑一声:哼,本官今日倒要当面问问皇上! 
  于谦说着,就挺身迎着如林的刀枪往前走去。 
  众大臣都紧张地看着于谦。 
  石亨突然把脸一拉,对着于谦和殿内的大臣大喝一声:皇上有旨,有敢出殿者,斩! 
  御林军又哗一声,把雪亮的刀枪对准了于谦。 
  于谦不为所动,继续向前。 
  眼看形势一触即发,胡滢上来,一把拖住了于谦:于大人,万万不可冲动。 
  王文也拉住于谦:硬闯不是办法,于大人,我们回殿再作道理。 
  于谦被胡滢和王文等人硬拉回殿内。 
  于谦悲愤地:皇上怎能做出这等事情?天理不容,天理不容哪! 
  胡滢看着快要燃尽的最后一炷香:于大人,来不及了,太上皇危在旦夕,你快想办法啊! 
  于谦仍犹豫着,表情非常痛苦。 
  有个大臣:救太上皇要紧,下官可等不得了。 
  徐有贞还在叫喊:签名,快签名! 
  那大臣大喝:下官签! 
  徐有贞大喜:识时务者为俊杰啊,恭喜恭喜! 
  那大臣气呼呼地在劝进表上签了名。 
  有许多大臣见又有人签了名,终于也动摇了。 
  陈循乘机劝说:快签快签,还等什么?啊? 
  那些大臣只得草草签了名。 
  最后只剩下于谦和胡滢、王文等寥寥几人了。 
  徐有贞:胡大人、王大人,你们可别做最后一位呵。 
  王文:于大人不签,下官也不签! 
  曹吉祥见状,忙从徐有贞手里拿过劝进表,来到于谦跟前:于大人,就看你了。 
  于谦恍恍惚惚地看着曹吉祥。 
  曹吉祥凑着于谦的耳朵:第三炷香就快烧完了,于大人,你不会忍心看着太上皇人头落地吧? 
  第三炷香果然只剩下最后一点点了。 
  于谦一惊,仍然摇头:这个名,我还是不能签。 
  正在这时,外面响起一阵急呼:于大人,于大人―― 
  于谦一愣,他听出是范广的声音。 
  果然,范广气喘吁吁地奔进来了:于大人,军情急报。 
  于谦:军情急报? 
  范广:大同关守将郭登急报,瓦剌也先已打出“大元天圣可汗”旗号…… 
  于谦大吃一惊:什么?也先打出“大元天圣可汗”旗号? 
  范广将急报交给于谦:也先陈兵关外,蠢蠢欲动,情况危急!郭将军请于大人务必调兵驰援各处边关,以防瓦剌再次进犯。 
  于谦打开急报,看了几眼,脸色极为凝重。 
  众大臣则是一片唏嘘,议论纷纷: 
  ――也先打出“大元天圣可汗”旗号,那分明是要进犯中原了。 
  ――战祸临头,战祸临头了! 
  于谦听着众大臣的议论,浑身又是一震。 
  胡滢看着于谦,也有些慌乱:此事非同小可,请于大人速作决断啊! 
  于谦:内忧刚起,外患又至,下官最担心的是朝中纷乱,给了也先有机可乘! 
  王文:于大人,那怎么办? 
  于谦:废立太子之争,这朝中两派大臣已是形如水火,也先如真挥师南下,如此局面,只怕是对也先最为有利了。 
  胡滢:眼下惟有先安定朝廷了,于大人! 
  于谦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大明之祸,大明之祸啊! 
  胡滢看了一眼已经快燃尽的香火:于大人,不能再等了。 
  于谦晃了一晃,睁开眼睛,痛苦万分地长叹一声:罢,罢,我签。 
  于谦此言一出,那几个不肯签名的大臣都呆住了,顿时泪流满面。 
  曹吉祥则兴高采烈地赶紧递上笔:于大人,请了。 
  于谦握着笔,似有千斤的重量,颤抖地签下了名。 
  他眼里有悲愤和屈辱的泪光在闪烁。 
  看到于谦终于签了名,石亨得意洋洋地笑了,他向御林军挥了挥手,御林军悄然退走了,殿外又恢复了平静。   
  二十二 废立太子(10)   
  14、华盖殿 
  华盖殿内重开廷议。 
  景帝重新坐到龙椅上,晃着那份劝进表,踌躇满志:如今每位大臣都签了名,如此盛情,倒叫朕不好意思了。众意难违嘛,啊?朕这就准各位大臣所奏,三日之内,行新太子登位大典。 
  众大臣纷纷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十三 辞官还乡(1)   
  1、华盖殿 
  退朝后,众大臣都走了。 
  于谦一个人跪在地上,以手捶地:我大明的灾祸又要来了!天哪,这是为何,为何啊? 
  大殿内空荡荡的,没有人回应他。 
  过了良久,有一只胳膊扶住了于谦:于大人,快请起。 
  于谦慢慢抬起头来,那人正是胡滢。 
  于谦长叹一声,哆哆嗦嗦站起来。 
  胡滢:事已至此,再痛心也没用,于大人自己保重吧。 
  于谦:王大人,我痛心的还不是这些大臣,满朝文武,视朝纲如儿戏,那也罢了。我痛心的是我自己,不但不能阻止,还不得不签名。于谦啊于谦,你真是千古罪人啊! 
  胡滢:于大人别内疚了,老朽知道你有难言之隐。 
  于谦悲痛欲绝:皇上,皇上他怎么能这样!我大明的这爿天,怕真是要塌了啊! 
  胡滢:皇上在别的事情上倒挺圣明,可在这件事上,是犯糊涂了。但愿往后的结局,没于大人你说的这么糟。 
  于谦已无话可说了,半晌,才吐出一句:但愿如此吧。 
  胡滢看着于谦苍白的脸色,关切地:于大人,你可要挺住啊! 
  于谦却凄凉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 
  2、慈宁宫大殿 
  景帝来到慈宁宫,扑通一声跪下,恭敬地向孙太后施礼:儿臣叩见皇娘! 
  孙太后倒被景帝的这一行为怔住了:皇上行如此大礼,岂不折煞哀家了?快快起来。 
  景帝:儿臣不敢,儿臣是向皇娘请罪来了。 
  孙太后已猜到景帝的来意,冷冷地:有话起来说吧。 
  景帝站起来:是,谢皇娘。 
  孙太后:皇上何罪之有?哀家可担当不起哪! 
  景帝:儿臣对不起皇娘,对不起太上皇啊! 
  孙太后:哦,你说的莫非是废立太子吧?既然你知道对不住哀家,也对不住太上皇,那又何必做这等有害无益之事? 
  景帝:皇娘有所不知,废立太子本非朕的主意,是朝中大臣为我大明江山永固着想,非要儿臣…… 
  孙太后冷笑地:这么说来,这废立太子倒是朝中的大臣们逼着皇上你干的喽? 
  景帝:儿臣说的都是实情,皇娘要是不信,儿臣这里有一份东西,请皇娘过目。 
  景帝说着,把劝进表交给孙太后。 
  孙太后接过后,看了一眼:皇上膺受天命,中兴邦家,统绪之传,宜归圣子…… 
  孙太后的脸色顿时大变。 
  景帝装出为难的样子:满朝文武大臣都在这上头签了名,还按了手印。皇娘,你看,这是礼部尚书胡大人,这是刑部尚书廖大人,这是户部尚书陈大人…… 
  孙太后:六部的尚书全在这儿了?不对吧,皇上,哀家怎么就没见着于爱卿啊? 
  景帝指指劝进表:皇娘请看后边。 
  孙太后看看后边,果然见到于谦的签名,不由大惊失色。 
  景帝:这是于爱卿亲笔签名,皇娘要是有什么疑虑,不妨找这几位大臣问问,包括于爱卿他本人,这白纸黑字的,这些人可不敢欺君罔上啊! 
  孙太后竭力忍住哀痛,可身子还是晃了一晃,于谦竟然也在劝进表上签名,对她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景帝装模作样扶住孙太后:皇娘,你怎么啦?哪儿不舒服? 
  孙太后甩开景帝,终于镇定下来,掂掂劝进表,冷笑地:哼哼,这些大臣们倒真听皇上你的话啊! 
  景帝拉下脸来:皇娘,你这是什么意思?大臣们也是一片诚意嘛,你说呢? 
  孙太后又一声冷笑:哼,你做都做出来了,哀家还有何话说! 
  景帝装出难受的样子:请皇娘谅解儿臣的处境,儿臣也是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 
  孙太后一针见血地:为大明着想?只怕是你个人的私欲在作祟吧! 
  景帝:皇娘就是再怎么骂儿臣,儿臣都不敢说个不字,可事情到了这一步,儿臣也阻止不了,皇娘是个明白人,该知道什么叫众意难违吧? 
  孙太后已知无法挽回,绝望地:你这是来向哀家下最后通牒的吧?哀家就是不答应,你也要一意孤行了? 
  景帝恭敬地朝孙太后鞠了一躬:大势所趋,儿臣是顺应列位大臣的意愿,儿臣虽比不上列朝圣明君主,可从善纳谏,这个最起码的为君之道,儿臣可是不敢不遵的。 
  孙太后被景帝的话噎得无话可说,悲伤的泪水忍不住冒出来。 
  景帝依旧是恭恭敬敬的样子:皇娘保重,儿臣告退了。 
  孙太后无言地挥挥手。 
  景帝悄悄退下去。 
  孙太后看着他的背影,泪水终于流了下来:太上皇啊,皇上这一回可是把咱们的根子都给掘掉了,哀家和你是彻底没指望了啊! 
  3、于府厅堂 
  一盏孤灯之下,于谦与女贞默默相对,气氛极为压抑。 
  过了好久,于谦终于抬起头:太后是亲口这么对你说吗? 
  女贞:嗯,太后说,这事是没指望了。 
  于谦:太后还说了什么? 
  女贞:她……她很伤心,她对你…… 
  于谦难过地:我知道,太后是恨死我了。 
  女贞伤心地:于大人,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别的人签名也就罢了,可连你竟然也屈从于皇上的旨意,你不是明明答应过太后的吗?你……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二十三 辞官还乡(2)   
  于谦:我对不住太后啊! 
  女贞:于大人,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跟我说说。 
  于谦想了一想,摇摇头:别提了,这件事就此搁下吧。 
  女贞生气地:于大人,你怎么对我也不肯明言了?再说,太后现在对你误会极深,你总该让她明白是怎么回事吧? 
  于谦长叹了口气:有些事情还是让它永远藏在心里吧,我能承担的,就让我独自承担! 
  女贞看着于谦痛苦的样子,气慢慢消了:好吧,你不肯说,自然有不肯说的道理。反正我知道你有苦衷。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能理解。 
  于谦感动地:女贞,谢谢你。 
  女贞:唉,除了太后,现在最难过的当数太上皇了,他有病在身,不知能不能经受住这个打击。 
  于谦:但愿太上皇能平安无事,我的心里也会好受些。 
  女贞突然认真地:于大人,我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于谦:什么问题? 
  女贞:一个人,本来好好的,为什么做了皇帝,就变了? 
  于谦一愣:这个…… 
  女贞:我听说皇上在当郕王的时候,胆小怕事,躲在郕王府一心读书,好些人还看不起他,以为他没什么能耐。当了皇帝之后,他倒变了个人,魄力、才干有目共睹,做了许多造福万民的事,可没料想,天下人都以为他是一位明君,他却又玩起了废立太子的把戏,私心日重,放任怂恿石亨这帮奸党,惹来今日之祸,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于谦有点陌生地打量着女贞,突然发现她成熟多了。但她的话还是让他震惊,甚至感到可怕。 
  女贞:于大人,你说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于谦:我是做臣子的,做臣子的职责就是忠于皇上。女贞,说实话,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我……我从内心里是一直非常感激皇上,对他现在的变化,我根本就没想到。 
  女贞:该好好想想了,于大人,这次的废立太子,虽然是石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