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
李国文:新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短篇小说集《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等。长篇小说《冬天里的春天》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近年致力读史随笔和散文写作,著有《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等。其小说较早地以时空交错的宏大结构反思“文革”历史,反映改革开放;其随笔谈古论今,犀利辛辣,深受读者喜爱。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应邀参加北京图书馆的馆庆,蒙赠一册按原样复制的《永乐大典》,留作纪念。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书高50公分,阔35公分,书厚约2公分,函盒为蓝布装,本书为黄绢封面。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和拿到的第一本巨无霸书籍,而且还是线装书。
我们知道,《永乐大典》1408年成书,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两千多名写手抄成,合计3.7亿个汉字,是清代《四库全书》问世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类书,也是体现国力的宏大浩瀚的文化壮举。可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部分被焚毁,未烧掉的也被劫掠一空。现在,存世约800余册,散在世界各国图书馆中,国内保存的,大约有数十册。
这一册,据馆方介绍,是解放后从山东征集到的大典残本,真字韵,门制类卷,册第三千五百一十八至第三千五百一十九,全帙应是五十六页,实际现存仅三十九页零一角。
仅仅一个〃真〃字韵的〃门〃字,把明代以前各类典籍图书中有关〃门〃的文字记载,包括门的样式和制作的细节图、剖析图,统统囊括其中。手捧这部有关〃门〃的著作,大有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穿过那扇巨阔厚重的大〃门〃,得窥堂奥的感觉。
你不能不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那博大精深的成就而自豪;你也不能不为帝国主义的强盗罪行而愤激。但是,冷静下来,面对这册巨无霸线装书,更多的却是要对编纂这部类书的解缙,那博学,那睿智,那气魄,那精力而钦服万分。尤其这位穷尽经典图籍,阅遍千古文翰的翰林学士,走上在今天来说应该是〃总编辑〃的岗位时,才34岁,不过一个刚超龄的共青团员的年纪,你就不能不向他脱帽致敬了。
经他磨勘精校,广搜博览,披沙沥金,选优集萃的劳动,1403年至1404年,不到两年功夫,完成《文献大成》。在此基础上,奉朱棣命,与姚广孝一起重行纂修规模更大的《永乐大典》,又经四年努力,1408年成书,圆满交卷。汇集了中华文化的万卷精华,出自矮个子解学士的手中,实在了不起。没有明之《永乐大典》,也就没有清之《四库全书》。
隔朝修史,盛世修书,这薪火相传的重任,从来是中国知识分子视作神圣的职责。
不过,中国的文人很多,中国有大学问的文人也很多。但是能主持编纂这样煌煌巨制的帅才,恐怕也就只有明之解缙、清之纪昀,堪当重任,除此以外,再找不到第三位。这以后,清末无,民国无,尤其到了当下,经过长时间厚今薄古的〃调教〃,几乎少见通古博今之士,实在是很可悲哀的事。于是,再要出什么套书、类书、史书、集成等等大部头著作,只好看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南郭先生,上窜下跳,暴得虚名了。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你有什么办法?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时年二十岁。这个地方,还出过一个大文人欧阳修,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位乡党,无论履历、仕途、出身、学位,颇相类似。欧阳、解都为翰林学士,都在帝王身边做过侍读学士,一为龙图阁大学士,一为右春坊大学士。甚至最后,一个为帝王所逐,一个为帝王所杀,这两位大知识分子的命运,应该说相差无几。
但是,解缙相比于他宋朝的老乡,在文章、诗词、学问、著作上的名声、成就,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略逊于这位乡先贤。无论如何,欧阳修是千古定评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歌赋,传世至今,仍在口头传诵不绝,可谓达到了真正的不朽。而解学士,除了那部破碎残缺的《永乐大典》,以及他那空有抱负的雄图大志,以及他那不幸而言中的评人论事外,对大多数后人来讲,便了无所知了。
一个寂寞的早逝的天才,上天若不假以岁月,也就只能为之黯然神伤了。
如果,他像欧阳修那样,活到65岁,而不是44岁被朱棣杀了,多上近二十载挥洒笔墨的生涯,也许那满腹珠玑,还能多一点地留在世上。所以,我是不赞成那些〃愤青〃(包括年纪很大的老愤青),总是责备文人之真他妈的软骨头,总是责备我笔下为文人之苟且偷安辩,倡好死不如赖活说。其实这些笑话别人软骨头,笑话别人贪生怕死,各个年龄段上的〃愤青〃们,自己也并不实行他们鼓吹的〃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的政策。真到天塌那刻,头缩得比乌龟还快。
其实,骨头想硬并不难,一挺脖子,刀光一闪,也就吹灯拔蜡,眼睛一闭,脑袋落地,也就狗屁着凉。这时候,还有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可能吗?想到这一点,你就得设法多活一分是一分,多活一秒是一秒。时下那些甚嚣尘上,闹得沸沸扬扬,被私谥为先知先觉的几位学界大老,不也曾是跪着活的革命者吗?如果某公五七年一气之下跳楼身亡,如果某老在干校撞电线杆自杀,会有后来的仙风道骨,成为真理化身的可能吗?
解缙同样,他一无当烈士的必要,二无杀身成仁的义务。要死的话,早死了。明代的监狱,只要进去,不死也得脱层皮的。他这一案,〃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至刚皆下狱。汝玉、贯、?、引高、得皆瘐死〃。然而,他没有死,他熬了过来。
我在替非要活下来的解学士想:在他的精神世界之中,有一股足以支撑着他坚持的力量,说句不那么好听的话,也就是赌本,朱元璋的许诺和期待,是他的生命线。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最大悲情,总把自己契约于统治阶层,椎心泣血地维护其统治,而得到的结果,常常是被主人一脚踹开的一条讨嫌的狗而已。可在未被踹开之前,那尾巴还是摇得有板有眼的。
朱元璋在大庖西室,对他说过:〃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便成了终生发挥药效的兴奋剂。他为这铁券丹书式的圣谕不能死,他为政治投资,权力抱负,那飞黄腾达的梦也不能死。要不然,他不会喝得酩酊大醉,喝到人事不知。
这位才子,可以想象他这一生,在这份圣谕的光照下,该是如何的自信、自负了。尤其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在众目顾盼之中,在齐声褒扬之下,也就免不了文人的通病,多多少少要自恋、自怜起来。
读他的《庐山歌》,真有如见其人的感觉:
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蒙蒙。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明代的牢,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牢,明代的刑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同时又是最残忍的刑法。当狱门打开,透过来一丝光亮,见锦衣卫帅纪纲为他端过酒来,起初,他还真吓得有点魂不守舍,以为是一盏鸩酒。休看知识分子像死了的鸭子那样嘴硬,到了坎节上,腿一软,马上就反弹琵琶,〃这,这,这……〃嗫嚅得都说不出一句整话。幸好,纪纲先啜了两口,以示无碍,然后告诉他,贺你啦,解学士,永乐爷说,想不到你仍旧活在这个世界上呢!
解缙怔住了。
这场面如果搬上京剧舞台,肯定会有下列对话:
〃当真?〃
〃当真。〃
〃果然?〃
〃果然。〃
喝着这位警察局长殷勤满上的酒,他不禁涌上当年洪武爷面谕的回忆:你这个小小的解缙,先回去读十年书,再来为官。于是,学士不禁忽发奇想,也许,应了万岁爷的话,难道,这是我长剑出匣,剖璞为玉的一天来临了?
总是容易往好里想,往有利的方面想,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致命伤,尤其统治者将他往死里整的时候,这种机会主义的自慰心理,麻醉得他刀架在脖子上,还感恩戴德。
如果在百分百必死的可能性中,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几率,可能不至于死,可能有存活下来的一丝生机,会全身心地扑过去,会构想出圆满,会幻化出美丽,会信以为真,会陶醉其中。呜呼,这位忒聪明的才子啊!死到临头尚不觉,坐久了牢的那张苍白的脸,竟出现一丝潮红。
他一个劲地把喝罄的杯子,伸到纪纲手中的酒壶嘴边?押〃满上。满上!〃其实,解学士自己的诗句中,〃天风吹我不能立〃,倒是相当准确地描写了此时此刻的朱棣。大绅先生,陛下已不是跟你对联凑句,附庸风雅的那个帝王了,而是相当讨厌你,嫌弃你,觉得你实在多余,要吹得你〃不能立〃的那个〃天风〃了。
但是,喝得醉意盎然的解缙,想起朱元璋的期以父子的恩荣,想起朱棣的不耻下问的宠遇,对着这位不知杀了多少人的近卫军头子,不禁满脸泪水,涕泗滂沱起来。
文皇尝谓解学士曰:〃有一书句甚难其对,曰'色难'。〃解应声曰:〃容易。〃文皇不悟,顾谓解曰:〃既云易矣,何久不属对?〃解曰:〃适已对矣。〃文皇始悟。〃色〃对〃容〃,〃难〃对〃易〃。上为之大笑。(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主政《四库全书》的纪昀,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是以善对联、好谐谑的才子形象出现的。因此,凡写到这位解学士者,无不提及他自小就表现出的这种才能。不过,纪晓岚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解缙《文毅集》的简介,论及此点,是不以为然的。〃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当时有'才子'之目〃,他持相当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那些演义戏说之类,他认为:〃迄今委巷流传其少年夙慧诸事,率多鄙诞不经。〃然而,天对地,水对火,骄阳对明月,马桶对恭盆……既有趣,又无聊,耍小聪明,无大智慧的文字游戏,确是旧时中国文人一门必备手艺。做四六文章,玩诗辞歌赋,还真需要一点不但善对,还要敏捷,还要出彩的基本功。因此,智商高,反应快,拥有的文化资源多,而且具有幽默感的这两位大学问家,成为佼佼者,也就不稀奇了。
虽然,这是一张退了色的老照片,但却是解缙一生中最得意的事情。
现在来看,纪晓岚进四库馆,别看他干活最多,身份地位,总在人下,很难直接面觐万岁爷,获得展现才华的机会,顶多远远地朝乾隆磕个响头,谢主隆恩而已。可据《明史》:〃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壬子,侍读解缙、编修黄淮入直文渊阁,寻命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同入直,并预机务。〃按永乐对解缙说:〃代言之司,机密所系,且旦夕侍朕,裨益不在尚书下也。〃这大明王朝的第一任首辅,是从他这儿开始的,可见,〃春风得意马蹄疾〃,解学士该是何等的红得发紫了。
他的老乡欧阳修,也曾在仁宗、神宗朝入阁拟制,只是比较亲信,远不如永乐对他如此倚重。试想,朱元璋认为跟他〃恩犹父子〃,那么朱元璋的儿子,还不将他视作小兄弟么?自从明太祖废宰相后,时正三十出头的解缙,以翰林学士身份入值,还是个领衔的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头出尽,那个纪大烟袋,是没法比的。
虽然一部电视剧,把纪晓岚说得神乎其神。其实,爱新觉罗·弘历是个很骄傲的满族帝王,对下属,尤其是文人,不会假以词色的。从来就是吩咐下去,这样做,或者,那样做。做好了,大家都有赏,极少单独赏纪晓岚,做错了,却是要打他屁股的,虽然没有当真打过,但犯了事,照样将他充军乌鲁木齐,喝西北风去。但据明人蒋一葵所记,永乐却正经地与解学士,拊掌抵膝,探讨对对子的学问。至少在他没有惹烦朱棣以前,君臣之间,甚相得也,大抵也是事实。
解缙早熟早慧,才华横溢,如果此生只当一个纯粹的文人,第一,不会死得那么早,第二,多活若干年的话,文贵老成,也许不低于欧阳修,没准后来居上。但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情结,说来也是一种痛苦的自虐。明知是杯苦酒,但一个个却巴不得地端起来一饮而尽。于是,只要卷入政治漩涡之中,这个文人,纵使满腹经纶,纵使才高八斗,也就统统付诸东流了。
文人搞政治,有三等。
一等,聪明一点的,浅尝辄止,见好便收,激流勇退,金盆洗手。
二等,不那么聪明的,越喝越深,越饮越乱,不能自拔,无法收场。
三等,觉得自己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进退失据,内外交困,搭上脑袋,血本无归。
解学士,大概属于第三等,说不定还是等外的,一个成也政治,败也政治的文人。因为像他这样聪明,机智,有眼力,善应对的知识分子,风云际会,一路扬帆,朝野瞩望,志在必得,要他绝缘政治,疏离官场,告别权力,熄灭欲望,是根本做不到的。表现欲,强出头欲,露一手欲,发出高分贝的声音欲,成为他的本性。
应该说,解缙二十多岁,登上政治舞台,一亮相,一出手,还是得到一个碰头彩的。在那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朱皇帝玩的时候,早晨上朝,晚上能否活着回家,是打着问号的。但是,这个年轻人就敢给朱元璋上万言书,《明史·解缙传》中,保留着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