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换做张叔夜的话,蔡道就不敢保证其不会反对活阻挠蔡道这一行动。这也就是蔡道向赵煦举荐宗泽为天|津府第一任知府的原因。
告别了金氏父子,恢宏的船队扬帆远航,一路向北,由于没有遇到季风,虽然没有那么颠簸,可整个船队的速度也同样提不起来。
……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船队在终于来到的此行的第一站——天|津府。
由于新府草创,而且,根据宋辽两国达成的协议,天|津府不能建立超过一个契丹马高的城墙,所以,此时的天津府从外表看来异常的简陋。
可是,这里已经取代了密州,成为了大宋朝北方最繁华的港口。在新法开始实施的时候,新的市舶司也在城中建立了起来。
像蔡道所在的船队如此大的船舶,如此大的规模,在整个北方的港口还是第一次见到。
不过,当匆匆赶过来的商人们一打听,感兴趣的便不多了,蔡道运过来的都是越南青壮男人,大宋国和大辽国都不缺少百姓。
如果,西夏国听闻此事的话,也许会跟蔡道做这个买卖。
不过,这些船上将近十万的越南猪猡在就被人预定一空了。
其中那些身体最强壮的,蔡道已经答应给张耒三万人,一文钱不要,因为,整个河东路的百姓基本上愿意离乡的已经都被蔡道偷偷运送到了夷洲岛上,而在元丰八年的那场大雪之中,就已经让河东路和河中府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已经过去了八年时光,可整个河东路却成了大宋境内的人口洼地。
元佑年间,保守派大臣是听之任之,放任郑侠和范祖禹先后两人转运使的不作为和瞎作为。
赵煦刚刚亲政,便有大臣将此事提了出来,张耒到任之后,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也同样写了加急的文书,上报给赵煦。
众位大臣所提出的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不少,可综合来说,无非就是两个方向:
第一、从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抽调出一部分无地的佃户,将其迁居到河东路或者河中府去。不过,这些地区必须选在长江以北,因为南方的百姓肯定适应不了河东路冬天寒冷的天气。
第二、就是将那些已经在荆湖南路定居了八年时间的原河东路百姓再次迁回河东路去。
这些百姓本事就是河东路的人,再次牵回去也无可厚非。
没想到,第二个意见刚一提出来,就痛了马蜂窝了。对于有关荆湖南路的动议,那些已经和将要将家族迁到荆湖南路的官员立即站出来反对。
荆湖南路本身也地广人稀,在章惇收服梅山蛮之前,这里的汉人更加稀少,甚至有得汉人被那些蛮族劫持到他们的部落,替这些满足种地。如果,真如提议的大臣说的那样,荆湖南路必定会出现河东路此刻同样的问题,那么,这些将家族迁到荆湖南路的官员肯定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这可和当初赵煦所承诺的条件完全相悖。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百姓,赵煦就是给他们分配再多的土地,也种不出粮食来。那么,他这皇帝在群臣中的信誉肯定会大受影响。
而在北方,那些人口密集的地区,刚刚经历过一次大范围、大力度的征兵。
如果再从这些地方抽调民力的话,会不会引起更大规模的骚动,谁也不敢打这个保票。
韩缜和章惇也极为担心,为了保证绍圣初年朝政的稳定,赵煦在两位丞相的建议下,最终还是先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蔡道此次运回来的这些越南猪猡,可是解了河东路、河中府,以及荆湖南路的燃眉之急了。别看这近十万人的人数不少,可相对于如大宋朝的人口市场来说,根本就九牛一毛。
那些迁居到岭南的将门世家和皇族就更加需要这些猪猡了。
闻讯而来的胡公公,根本就顾不上和蔡道叙旧,便开始着手接下来的事情。
第515 南征军对大宋朝的影响1
此事自然是有伤天和,可既然大越国自己先做了伤天和的事情,蔡道也就放下了慈悲心。
杀人者,人恒杀之。
不过,这样的盛景,蔡道却是‘无福消受’的。
这一次,胡公公和他那些徒弟们的工作,虽然劳累了一些,可相对于宫中招募太监那种活,就简单的多了。(这里就不详细探讨了)
果然,蔡道想去拜望宗牛人的时候,知府大人提前就溜之大吉了。
因为越南猪猡的人数众多,肯定是需要足够的兵力弹压的。因此,这一次,赵煦倒是早早就在暗中派了两万没有身着军装的禁军前来此地弹压,而领军的将领居然是曹虎和郭恕敢。
这两个人,却是蔡道没有想到的。
汴梁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曹虎和郭恕敢却不能为蔡道解惑,因为,郭忠孝一行人抵达京师之后,他们二人便立即被赵煦派了出来。
而且,他们一直都不知道这一次究竟是执行什么任务,直到蔡道的抵达,这才明白。
南征军对大宋朝的影响之深远,
已经超出了蔡道自己想像的范围。
首先,西夏国终于还是出兵了,
其次,汴梁城中,赵煦却派不出数量足够、而且有能力参与战事的禁军去支援西北,以及占据蔡道已经攻下的大越国领土。
如果,蔡道亲自坐镇大越国,倒是无虞,可赵煦并不希望由蔡道坐镇其中,恐怕就是蔡道自己也不乐意。
这一点,却是蔡道之前并没有想到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之前,汴梁城中的禁军被沙汰的实在是太厉害,几乎已经到了十取二的地步,而新招募来的禁军根本就不堪一用,即便是硬派他们上战场,也是只让他们送死而已。
况且,这些新招募而来的新兵刚刚只经过了一个月的训练,便投入到了京畿地区轰轰烈烈的屯田事业当中去了。
这的确是蔡道给自己埋下的锅,要怪就只怪他出兵太快,进展的也太顺利。并没有给京中以及广南西路新招募的士兵们足够成长的时间。
蔡道南征一仗打得太耀眼,却并没有遮掩住大越国真正的军事实力。
在宋军攻陷升龙城,李乾德和李常杰二人全都没有能够幸免于难的消息,最终传到大越国的边军耳中的时候,其结果正如蔡道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大越国边军的将领彻底陷入了疯狂。一得到准确的消息,他真得就立刻率军攻入了大宋境内。
事后才知道,这位大越国的边军将领是李乾德的义子,也是李常杰一手调教出来的。他从下就不太热衷于权利,却是一个军事狂人,也难怪他会表现的如此疯狂。
不过,这一次,因为大宋国边军事先早有准备,吕惠卿此人的军略也并不差,他只需派兵严防死守边境上的关卡即可。
因此,即便大越国虽然一直在疯狂进攻边关,却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
只不过,发生在大宋最南边边境上的这场战争,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消耗战。
攻城的一方固然伤亡惨重,可宋军毕竟都是新兵,边关伤亡的人数也同样不小。大越国边军疯狂的进攻,让双方的伤亡比,几乎达到了一换二。
没错,就是用一个大越国边军的性命换取大宋国边军受伤或者阵亡。要知道,这可是攻城战啊!守城的一方伤亡比居然都这么高。
幸好,蔡道虽然没有亲临这个残酷至极的战场,但是,他本人还是影响了宋越边境上的战局。
这就是蔡道所倡导的战地医院所带来的积极的、良性的影响。
若是以往,面对大越国如此疯狂的进攻,不管边关是否坚固,脆弱的南方士兵早就崩盘了。
不过,这一次真是因为有战地医院的存在,让大宋国南方的边军最终顶住了大越国边军疯狂的进攻。
在大越国边军进攻的时候,对方的士兵即便是受了轻伤,最终的结果还是难逃一死。南方潮湿炎热的天气,会加重伤势的恶化。
而宋朝这边,由于有了轻伤员都得到了及时的医治,而田御医终于将大理白药研制的系统所出的相差无几,这也让那些轻伤员能够用很短的时间恢复,并且,竟然能够重返战场。
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大越国的兵力优势渐渐失去,而士气也因为大量士兵阵亡而大幅度削减。
战事打了整整两个月,仍然看不到休止的一天,吕惠卿也仅仅能够维持住军心不失而已。想要发动一次像样的反攻,如今看来根本就是妄想。
而且,吕惠卿从南方招募的新兵,虽然比禁军更适应天气,但是过于脆弱。如此看来,大宋朝的南方人并不是当兵的好材料。
最终,在雨季将要来临之前,这场在双方看来都异常疯狂的战争终于收场了。
越国边军其他副将联合起来,绞杀了他们的主将,并且推举军中的以为大越国王族远亲,在军中即位。
大越国的边军这才撤回了大越国防守的关口。
最后,因为蔡道突然出手罢免了两位正副统帅这件事,在朝野内外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说争议还是好听的,因为,文臣和御史们上书弹劾蔡道的占了绝大多数。蔡京还好,他是御史中丞,只要同其他人一样,上书弹劾蔡道即可,可蔡卞都倒了血霉了,他这个刚刚上任的兵部尚书正好对口,自然也受到了牵连。
哪怕是蔡卞自己也上书弹劾自己的儿子,可根本就没有用。就是章惇和曾布也直接把矛头直指蔡卞,他们两个反而没有跟风去弹劾蔡道。
相反,这一次的风波中,同样也受到牵连的独相韩缜却是一眼未发,在大朝会上,就是有人指着他的鼻子,当着官家的面骂他,他也笑面以对。
胜了就是胜了,
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个结果。
蔡道自己凑钱自己招募的士兵,最终拿下了名将郭逵亲自率领三十万禁军都没有拿下的敌人,这就是结果。这就是现实。
文武百官不满意,可西夏国已经出兵进犯环庆路了。
这个时候,他们这些人怎么不像蔡道那样主动请缨替官家解忧呢?
李乾德全家被带到汴梁城,在官家新的年号里,就足以告慰先帝的英灵了,也足以抚平百姓在过去八年里所经历的苦痛了。京城里的禁军满意了,天下的百姓们满意了,那就足够了。
至于章惇和曾布和蔡卞起了冲突,那也是因为,蔡卞这个人太强势,太仗着自己是王安石女婿的这个身份,便想做王安石变法的接班人,他的这个想法虽然赢得了一些变法派中低级别官员的认同。
可蔡卞却忘了,他自己只是一个兵部尚书而已,如今,官家已经不想要那种大权独揽的丞相和枢密使了,韩缜自己和韩忠彦也同样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一直都在尽力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凡是赵煦没有向他们二人询问过意见,韩缜和韩忠彦都十分明智的对朝政不发一言。
看来,也只有蔡卞一个人始终没有看清楚这个形势,自赵煦亲政以后,朝廷的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变化。
因此,章惇和曾布二人肯定就会想方设法的将蔡卞赶出京城。
六部主官,户部尚书只是章惇的傀儡而已。赵煦把大宋国的财政大权完全交给了章惇这个三司使。
工部和刑部的官员根本就参与不了太多的政事,唯独吏部和礼部的官员是贵官。
第516 南征军对大宋朝的影响2
可曾肇这一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连韩缜都发现这个书呆子老实人突然之间就变得圆滑起来。
起码,官家在用人方面已经开始慎重的考虑其曾肇的意见了。
这就是好现象,起码曾肇自己的改变,已经将赵煦引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目前看来,这个方向并未发生偏差,是良性的。
朝中如今已经有大批的人看曾肇不顺眼,目之为王珪第二,许多自以为正直的官员都在暗中议论,如今的曾肇已经从一个耿直的纯臣,变成了一个谄媚的小人。
可是,韩缜却十分清楚,在赵煦的心中,曾肇目前的作为甚至比章惇还强,非常得小皇帝的欢心。
不管官家如何处理蔡道这一次罢免正副主帅的问题,蔡卞被贬出京已经板上钉订了。
至于姚家那小子做出来的事情,最终还是被人爆了出来,却并没有引发太大的风波。
事情本身的性质当然是极度恶劣的,甚至比蔡道罢免正副主帅这件事还要大的多。
可是,正如蔡道所预料到的那样,人死如灯灭。
姚平仲他人都已经战死在升龙城里了,再追究下去的话,难道,真像那些为此事而叫嚣不已的保守派文官们说得那样,现在就去拿正在西北路军中正与西夏国大军浴血奋战的姚家诸将出气吗?
这是傻子、白痴才想得出来,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有热血的御史,可御史们也不是傻子。
不管对方是不是武官,人都已经死了,就没有人会揪着这件事继续深究下去,就像当初死守兰州城的徐嘻那样,他战死之后,宋神宗也只是自责看错了人,并未为此而深究徐嘻这个‘大宋赵括’在防守兰州城时,举措失当之罪。
可是,韩缜还是觉得有些可惜,这一次,官家究竟是怎么想得,迟迟不对蔡道远隔万里之外呈上了的奏章做出回应。
汉唐故地交趾眼看就能够收入囊中,可偏偏赵煦在这个时候,不做出任何的应对。眼看着雨季将至,靠蔡道手里面那点人,根本就枋守不住已经攻占的地盘。一旦错过了这次的机会,蔡道这小子心气就会落到了谷地,再派其他人去领兵南征,哪怕是自己,是章惇,亦或者还是郭忠孝和狄安,多难以取得蔡道这一次辉煌的战果。
这一点,韩缜服气,章惇也同样服气。
可这天下毕竟是赵家的,官家不做出应对,其他人也只好沉默以对。
不过,以韩缜对蔡道的理解,这个孩子一向受不得别人的气,哪怕对方是皇帝,他肯定不会做出让自己的吃亏的事情。
一旦得不到官家的答复,蔡道十成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