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为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赵氏为王-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氏又朝着赵信努了努嘴,使了个眼神,赵信会意,便拉住表哥李跻,连拖带拽的将他拉到内院去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寿辰(九)

    穿过了院子,来到后院中,李跻一把甩开了赵信的手,面露愤愤的说道;“你拉我做什么。”

    此时宾客大多都已散去,院中也显得冷冷清清。赵信缩回了手,苦笑道;“表兄,你和舅父虽然不和,但想来不会真的要和李家断绝关系吧。”

    李跻冷哼一声,扭过头去道;“像如此无情无义的豪门大族,断绝又有何妨!”

    赵信连忙压了压手,口中道;“停停停,你这么一骂,把我全家也给绕进去了。”

    李跻一怔,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表弟莫要见怪,为兄没这个意思,只是顺口这么一说而已。”

    赵信嘿嘿一笑,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李跻其实是色厉内荏,虽然嘴上说的决然,可心中却是始终放不下,否则也不会外公的大寿特意赶回来的。

    这表兄虽然多年未见,但耿直的性子却是一点没变。说起来也当真奇怪,他自幼是舅父一手带大的,寄于了极大的期望,可偏偏性子却和舅父截然相反。

    若说舅父,在朝中是八面玲珑,如鱼得水,既能先取信与主父,后又能得宠于赵王,还能让公子成引以为友。可这李跻则完全不同,不但为人刻板、偏偏手无缚鸡之力,还生的一副侠义心肠。说这两人是父子,赵信都觉得十分奇怪。

    子不若父尚且多见,但父子两人的性格大相庭径倒是稀罕,尤其还是一手教养大的。

    也难怪李兑会对李跻失望至极,要知道李兑女儿不少,可儿子却只有李跻一个,自小就寄托了极大的希望,作为未来李家的家主精心培养的,偏偏却生得一副这样耿直的性情。

    想到这里赵信不禁叹了口气,心想李跻的性子虽说未必不好,但身为李家未来的家主,显然并不合适,若是他掌握了李家庞大的资源,没准第二天就要将整个赵国闹翻天了。

    李跻见赵信面色古怪,便问道;“表弟,你……”

    赵信这才回过神来,忙一笑道;“没事。”

    “表兄,你这次回来打算待多久呢。”

    李跻道;“原本是请了二日假期,明日再动身返回的。现在看来这里似乎并不欢迎我,我一会和祖父辞行后就走。”

    赵信晒然道;“你这话说的,你要真不愿意和舅父碰面,不如今日到我家住宿就是,我娘亲对你可是很是想念的,好几次都提到你。”

    李跻点头笑道;“姑姑自然对我极好的,从小到大,在家中也就她真心待我的。”

    又随意的聊了会,不知不觉就聊到了儿时的趣事。李跻指着院中的一个参天大树笑道;“表弟,你可还记得以前我们在这树下嬉戏。”

    赵信笑着说道;“自然记得,那阵子我家中可是苦的不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跟着娘亲来你们家里,不但有肉吃,还可以不用被父亲逼着写功课。”

    李跻哈哈笑道;“好像也是,那时候我和妹妹们还对你意见不少呢,觉得你就像个饿死鬼投胎,每次来吃的那么凶害的我们都没菜吃了。”

    赵信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嘿嘿一笑,道;“原来当初我在你们心中的形象这么恶劣呀。”

    李跻笑道;“那到你也不是,你来家里我们还是很高兴的,父亲这人对我们也是诸多约束,唯独你和姑姑来的时候会让我们放肆一些,所以我们也是很期盼你来家中做客的。”

    想到这里李跻神色不由一暗,有些惆怅的说道;“只是大妹和小妹外嫁到外地,一别五年都未曾见过她们了,我离开家中后和她们的书信也断绝了,也不知道现在一切可好。”

    赵信笑着安慰道;“表兄大可放心,在寿宴上我还看着她们的书信呢,说是一切安好。我听我娘亲说大姐已经生了两个儿子,二姐也生了一个女儿。”

    李跻喜上眉梢,脱口而出道;“当真?”

    “自然是真的呢,不信你可以去外公那问问。”

    李跻心情大好,赵信却看着他打趣道;“表兄,你可别光顾着这两个妹妹,你自己也是兄长呀,怎么也都没动静。”

    李跻被赵信的话说的脸色不由一红,摆了摆手道;“大丈夫当以安邦定国为己任,这等儿女之事,何足挂齿。”

    赵信见他面色害羞,心中大感有趣,又接着道:“表兄这话说的就不对了,安邦定国和儿女私情又没什么冲突,也难怪舅父整日要骂你。孟夫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这大哥当的,当真是不……”

    还没等赵信取笑完,李跻早已大感吃不消,连忙摆手道;“打住打住,今日不谈这个,不谈这个。”

    又瞪着赵信道;“你小子现在是真有出息了,来取笑你大哥了。你倒是长本事了,小小年纪就当了上羽林都尉,这可不得了。”

    赵信笑道;“连表兄你都知道了。”

    李跻瞪大眼睛道;“岂止是我,整个赵国都已经传开了,要知道十五岁的都尉,除了王子外还有谁能当得上。”

    赵信“嘿嘿”一笑,被李跻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便岔开话题道;“表兄,你在房子令上干的可还顺利?”

    李跻点了点头,道;“还算不错,只是有些劳累。”

    “这个自然。”赵信笑道;“房子乃是我赵国大城,你为一县之宰,自然公事繁忙。”

    没想到李跻却摇了摇头道;“这倒不完全是,公事虽然繁冗,但还不至于太过劳累。”

    赵信讶然道;“哦?那是为何?”

    李跻沉吟片刻,这才说道;“我在房子任上三年有余,待久了自然也会留心些别的问题,渐渐的发现了我赵国国政上的一些弊政。”

    赵信一怔,旋即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道;“说来听听,让我也参详参详。”

    李跻望了望四周,朝着远处一处庭院道;“这个说来话长,我们去那坐着慢慢说吧。”

    两人走到庭院坐下,李跻顿了顿便说道;“你既然是领军打过仗的人,那我问你,你觉得出兵作战前首先要保障什么,最先考虑的是什么。”

    赵信不假思索说道;“很多,比如将领的选择,士兵的操练和士气,天时地利人和。当然,最重要的自然是粮草器械。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辎重,自然无从谈起行军作战。”

    李跻点头赞同道;“正是,若是粮草都保证不了,那谈何打仗。”

    “可你知道不知道,我们赵国所征收的田亩赋税,仅够支撑我们赵国举国之力的大军半年食用。若战事延时超过了半年,则必须从齐国和魏国购买粮草,否则将会面临粮草断绝的危险。可从齐国和魏国购买粮草,这等于让我们赵国的命脉卡在别人的手中,必然会寝食难安,要是万一是和齐国魏国交战,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这个奇怪了。”赵信诧异问道;“若说北地土地贫瘠,适合游牧的话还可以理解。可是代地以南却是我赵国之精华,无论地貌还是气候都是不缺作为一个粮仓的资本,可为何我们赵国产粮会如此不济呢?”

    “这自然是有原因的。”李跻自信满满的说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 寿辰(十)

    比起博学广记,李跻未必是赵信的对手,可说起这些经世之法,赵信就远远比不上李跻了。所以他一时大感兴趣的看着李跻问道;“那是何原因?”

    李跻沉吟道;“这原因很多,既有赵国体制的原因,也有我们赵人自身的原因。”

    “我赵国分于晋国,虽得到了晋国近一半的领土,远胜于韩魏两国,但所继承的更像是一个残缺的晋国,所以从立国最初就有着先天不足。”

    赵信听李跻这么一说到觉得十分新鲜,以前从未听过如此言论,当下便好奇的问道;“这是何意?”

    李跻心中大感得意,便又接着说道:“我赵地民风慷慨尚武且重利,多侠义之士。因为长期与中原各国和胡人处于战争状态,故民自幼就有习武之风,全民敬贤士、勇将,所以赵人好狠斗勇,不喜耕作。”

    “而魏地韩地则不同,魏地地处中原正中之地,商业极其发达,也是最为肥沃的平原产粮之地。韩国则以兵甲之利闻名于世,其冶铁造弩技术,天下无国可以匹敌。”

    “当年晋国独占中原和河北,用韩地的坚兵利甲来武装赵地的精兵强将,同时有着魏地源源不断的粮秣钱财,以河南之粮养河北之兵,如此方可以纵横天下,东压强齐南驱劲楚,成就了晋国的数百年霸业。即便是晚期诸卿执掌晋国国事,将晋公架空,但至少面上仍然维持着一国之势,各地之间的交流依旧畅通无阻、互通有无,对外也是一致无他。”

    “但三家分晋后情况却是大不相同,韩魏赵各自立国,甚至相互攻伐,不但消耗了彼此的国力,而且地域的局限性也很快就暴露出来了。以我赵国为例,继承了晋国的河北之地,军力依旧强劲,但却少了魏地的粮秣和韩地的兵甲,所以遇战事难以持久,即便取胜也难以扩大战果,十战到有八战不胜了之。而魏国和韩国占据的是河东和河南的膏腴之地,却没有强兵保护,所以如今才吃尽了秦国的苦头。”

    赵信听到这里,不禁对这个表兄有些刮目相看了。他原本以为李跻只是书呆子一名,却没想到竟然有如此不凡的见识。看来李兑对这个儿子倒是看走眼,李跻除了性子和他不相同外,才华丝毫不弱于他。

    只听李跻又接着说道;“正如易经所言,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正是因为魏韩赵二国意识到了各自的不足,这才有了各自的变法自强,魏国有了李俚吴起的变法,创建了精锐的武卒以弥补军力的不足,韩国有了申不害的新政,我赵国也有了主父的胡服骑射。”

    “因为受限于有限的国力,所以申不害的变法只是让韩国成了小康之国,却难以成就霸业,我赵国的胡服骑射也是不尽如人意。而魏国的变法则完全不同,他与秦国的商鞅变法一般,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目标。不但塑造了一个强大的魏国以取代灭亡了的晋国,而且直接导致了三家分晋后六十年天下的格局变化,正是魏国的霸业衰落后,才有了齐国和秦国两强的兴起。”

    赵信听到李跻的话中对主父有些不敬,忍不住皱眉反驳道;“表兄你这么说就未免有失偏颇了吧,主父的胡服骑射同样打造了一个强大鼎盛的赵国,哪里不如李俚和商鞅了。”

    李俚见赵信神色有些不悦,心中自己有些失言了,便笑了笑又解释道;“表弟你莫要激动,为兄只是就事论事而已,仅仅是从变法的结果来分析,主父虽然雄才伟略,但终究受限于我赵国国情。你看李俚变法成就了魏国六十年之霸业,商鞅变法让秦国从一个破落不堪的老迈国家变成了如今蒸蒸日上的强秦,而相比而言,我们赵国的胡服骑射更注重的是军事方面的变革,在内政上作为并不大。所以才会局限于强而不霸,仅仅是得以于秦齐并列,军力虽强,但受限于国力,遇战必不能持久,唯有速战速决才能取胜,这便是其中软肋。”

    赵信面上的神色虽然有些不服气,但心中也知道李跻所说确实属实。就攻灭中山一役而言,对于赵国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兵力不够强大,而是粮草的征调和运输。当时主父所忧心之事也是唯恐战事拖久将赵国的国力拖垮,所以才征调了绝对优势的强大军力,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解决战斗。

    赵信身为主父身边的人,自然不会对这些陌生,所以李跻说的话,他心中也大多认同了。那就是赵国目前最大的问题,并非军力能否更强,而是急迫需要增加国力。齐国自不用多说,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其先天的地理优势也让它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本。而秦国则完全相反,秦地苦寒,秦国之所以能国力雄厚,靠的完全是商鞅变法所带来的耕战制度。

    所以正如李跻所言,胡服骑射虽然让赵**力极大的提高了,但国力方面却驻足不前。从这个角度来说,胡服骑射的变革对赵国而言,确实不如李俚变法之与魏国、商鞅变法之于秦国。

    想通了这点,赵信便也渐渐平缓了心中出于对主父崇拜而带来的不服气心理,只是沉声问道李跻;“那表兄,你既然能对各国变法的优劣了若指掌,那定能对我赵国如今的困局心中有数,以你之见,我们赵国要如何才能继续强大。”

    李跻想了想,又道;“我在房子为县令多年,平时一有空暇便去民间了解,所以对我赵国今日的困局感触很深,也思虑颇多。虽然算不上成熟的想法,但基本的思路还是有些脉络的。如今我赵**力已经达到了鼎盛,国力却远远跟不上军力的发展,所以才会到了发展的瓶颈之处,而且如履薄冰,极为危险。换句话说我们是输不起的国家,像齐国和秦国不同,他们可以一败再败,即便伤筋动骨,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我们赵国若是大败了,那恐再无回天之力。”

    “所以当务之急必须想办法增加我赵国的国力,而增加国力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勤修内政,将主父的变法继续下去,延伸到内政了制度方面,进行一场彻底的变法,而不是只是片面的强调军事方面。”

    见李跻言之凿凿,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显然早已经胸有成竹。看来他在房子县为令四年的时间确实没有虚度。原本赵信还想着以李跻的性子要继承偌大的李家肯定是行不通的,如今却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暗付以他的才华,再加以一些人的辅助,成就未必在他父亲李兑之下。

    毕竟李兑虽自称法家信徒、申不害的门生,但其为官数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不过是善于专营,于国于朝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正如赵信的父亲赵颌有一次开玩笑评价他自己和李兑,说李兑是会做官,他是会做事,所以李兑的官越做越大,而他的事情越做越多。

    李跻见赵信一直在专心的听着自己说话,心中不由一动,又趁机说道;“表弟,你是主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