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之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灰暗之年- 第2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鲁斌注意到,这些孩子身穿统一制式的军绿色校服,领口有风纪扣,多数人都是扣着,因此腰杆都挺地笔直。每个人都斜挎着粗布做的书包,鼓囊囊的,估计里面塞满了课本。

    鲁斌很清楚地知道,这些学生里面有军属,烈士的子女,有“领导”的孩子,有工人的孩子,甚至有农民的孩子。住的远的才骑自行车上学,住的近的都是步行。

    没有私人司机,没有豪车接送,父母的社会地位、影响力,在学校门口止步,并没有渗透到里面去。

    “这,很好!学校就应该有学校的样子!”

    孑然一身的鲁斌,由于气质独特,甚至可以说有些出众,在莘莘学子汇聚而成的洪流中显得格外显眼,再加上他刚才说的那番话,立即引起在学校门口迎接学生的老师的注意。

    学校的保卫室,一位在特殊部队服役,被上级组织安排转业,在学校重新就职的军人,凭借长期磨砺出来的职业本能,察觉到一丝危险,忍不住推门走出来。

    鲁斌却不慌不忙地戴上一副黑框眼睛,同时平复自己过于激动的心情,随后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封“介绍信”。

    学校保卫人员立即走上前,双手接过信函,后退一步拆开,瞄了一眼就将上面的内容记住,随即明白过来地点了点头。

    鲁斌看见职业素养极高的前军人,将介绍信转交到学校老师手里,英姿飒爽的女教师立即转过头,上下打量着自己,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校外辅导员?”

    鲁斌微笑着轻轻点头:“我是一位作家,为了写一篇关于学生的文章,所以想在本市最好的学校,立新市第一中学体验生活。”

    女老师将介绍信反复看了几遍,发现没有任何破绽,来人尽管是陌生面孔,说的话也不是本市的口音,不过公章钢印总不会有错,于是放下担心,将介绍信重新折叠好,放回信封里,并伸手延请。

    鲁斌走过学校保卫,明显感受到此人有些与众不同,他的人体自带电荷,明显比常人多几倍,顿时暗暗惊疑:“或许是基因工程的改造?或许是移植到体内的人工器官,无意之中发出的电脉冲?”

    在学校办公楼,校务处主任亲自出面接待,他看了女老师转交的介绍信,又看了鲁斌几眼,随意说了几句寒暄的话,立即表示对“大作家”的欢迎。

    “据说,本市最好的第一中学,有很多少年天才,动手能力极强,接连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博得小科学家的称号。我相信,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更多的种子在酝酿,在积蓄,有朝一日就会萌发成一棵好苗子。”

    征得校务主任的同意,鲁斌选择了初中二年级三班,担任学生们的课外辅导员。他立即抓住机会,在课余休息的十分钟里,开始自己的第一次授课。

    由于陌生的面孔,他在学生心目中受到些许抵触,不过鲁斌反手抓住电线,从包漆皮的铜线,源源不断地汲取出里面奔涌流淌不休的电流,另一只手随即凝聚出一枚拳头大的球形闪电,放射着璀璨的蓝白电光,顿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

    初二三班的学生们,都震惊于球形闪电凭空出现的“奇迹”,耳朵听着连串电火花噼啪作响的爆鸣,突然发现新任的校外辅导员深不可测,很可能是国家级的“科学导师”。

    “这是电浆现象!”

    一个坐在靠窗位置的学生,放下手里的课本,扶着老式的方框眼镜,给出一个很肯定的da an。

    鲁斌侧头望过去,只看见镜片上的反光,轻轻地点了点头:“对!这是在自然界并不罕见的电浆现象。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在早些年反击欧洲侵略者的时候,通过科学家的通力合作,终于解析出电浆现象的本质和原理,并且将这种力量掌握在手里,成功地打败了敌人,保卫了新生的国家。”

    另一个学生,坐在前排正中,立即挺身站起:“尊敬的辅导员,小到电浆枪,大到电浆炮,都有繁复的零部件,你怎么能空手就展现出电浆现象?我对此很好奇!”

    鲁斌还没有开口回答,一个眉眼有英气的女学生,原本交叠在书桌上的胳膊,突然扬起右手,并高高举起:“我知道,我知道!”

    鲁斌立即伸手示意,做出一个邀请的动作,看见她充满自信的目光,出身学者家庭的气质,忍不住暗想:“请开始你的表演!”

    “在共和国的特殊军队里,有一群因为战争受伤的人,通过移植人造器官恢复健康。这些人造器官除了维持人体的日常,还有另外的用途,从而成为从事执行特殊任务的尖兵。”

    鲁斌听到这里,忍不住轻轻点头:“在国外执行渗透、潜行任务的特种兵,通常不会携带目标明显的wu qi,因此这种电浆弹成为高效、便利的手段,不论是用来进攻,还是排除障碍,电浆弹同化一切的特点,普通手段真的挡不住。”

    说完,鲁斌随手捏碎拳头大的球形闪电,懂得其中利害的学生,都对“校外辅导员”毫发无伤的手惊奇不已。

    “对了!忘记告诉你们一件事情。我能够做到的电浆现象,学校门口的保卫室工作人员,他也可以做到。”

    初二三班的学生们忍不住发出欢呼和惊讶声,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突然发现他们的另一面,孩子们对此显得格外激动,转眼间忘记鲁斌凭空塑造出球形闪电的一幕。

    不过,疑是“科学导师”的校外辅导员,成功引起学生们的好奇,甚至是好感。因此当鲁斌迅速结束上一个话题,跳跃性地开始谈起阴雨天和雨伞,初二三班的学生们在短暂的讶异过后,立即跟上鲁斌的思维。

    “雨天真是不方便!还好,我们有雨伞可以遮风挡雨,不过,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的路上,彼此之间磕磕碰碰,难免会有人会淋雨,衣服被打湿。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改进?”

    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由于没有唯一的标准da an,立即引起在场所有学生的好奇。

    鲁斌看见他们搅动脑汁开始思索,心里期待着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情,那是孩子们灵感绽放的时刻,学校传授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积累的沉淀,互相碰撞的智慧火花。

    没过多久,就有人高高举起右手,得到鲁斌的允许后,这个脸上尤带稚气的学生说可以将雨伞伞面增大,容许两个人合用。毕竟多余面积叠加消除后,比两个人各用一件雨伞更划算。

    鲁斌欣慰地轻轻点头:“真是一个好主意!你们别看一件雨伞用料不多,如果大力推广出去,可以节省很多资源。”

    受到“校外辅导员”的鼓励,各种奇思妙想在学生们的嘴里吐出,一个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想到将雨伞固定在车上,解除一只手握自行车把手的潜在危险性。

    还有人的思维甚至突破雨伞的限制,准备将雨衣和普通衣服结合起来,做成防水的两件套,再加上透明的帽檐面罩,简直就是雨天出行的完美装备。

    与此同时,鲁斌手持粉笔,在黑板上飞快的书写着,将所有人的奇思妙想都记录下来,其中大家公认可以实行的予以保留。

    “嘀铃铃……嘀铃铃”

    外面响起准备上课的铃声,鲁斌立即放下粉笔:“十分钟课余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我,身为初二三班的校外辅导员,给大家布置一份手工课作业,就是将你们自己的想法变成实物。”

    “当然了,我更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让你们学会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非常普通常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却能挖掘出内在的潜力,改善或做出微小改变。你们别轻看这些发明创造,点点滴滴累积起来,就能改变社会的面貌。社会主义科学,最初就是从细微之处累积而成。”

    “有句老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洞悉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同时,我在此提醒各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才可能有大发展,成就一番大事业。”

    说完这番话,鲁斌在讲台上微微躬身,结束自己校外辅导员的职责,所有学生立即起立,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初二三班的这番动静,引起隔壁邻班的注意,不过随着正式上课的铃声,授课的老师陆续进入教室,刚才的些许异常随即平复下去。

    鲁斌的授课经过,很快传扬开去,其它班级也想听听“科学导师”的校外辅导,他自然是全部答应下来。设想、发明都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传播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提倡开动脑筋,切合实际情况,积极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得学生们的认可。

    傍晚时分,电铃发出急骤的声音,学生们放学了,恰逢此时下起毛毛小雨,转眼间变成小雨。大部分学生没有带伞,都待在教室里,等下班的父母顺路经过学校,带自己回家。

    鲁斌却想继续观察,取出一根“魔杖”,前端源源不断地喷出五米每秒的微风,他擎在手里朝上,坦然地走出教室。

    上升气流阻止雨水落下,如同撑开无形的雨伞,与周围顶着书包冒雨回家的学生,脚步匆忙的家长截然不同。

    这神奇的一幕,不仅是初二三班的学生,就连其它班级的同学,都看地目瞪口呆。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