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不通,简直狗屁不通!”孙悟空连声斥道:“常人修禅,不说要渡亿万劫,至少也是九九八十一难才可能证得佛果,为何恶人只是放下屠刀便能成佛?”
黑袍笑道:“若你说此言不通,岂非意味着你对你们那位如来佛也不赞同?”
孙悟空心中有数,但一时不知如何辩解,转头望向唐三藏,后者双手合十,宣了一声佛号,解释道:“佛法精深,中有无穷奥义,并不是施主所言的那么肤浅。”
“我佛家说‘放下屠刀’并非指的是杀人的屠刀,而是指心中的贪、嗔、痴及一切恶意、恶言、恶行,要斩断这些执念、妄念才算真正的放下屠刀,才算真正的解脱自身,证道佛果。”
黑袍道:“我万劫佛祖显然已经做到了这些,不然,如今的三界早已沦为修罗场,处处血流成河。”
唐僧道:“阿弥陀佛。”
“倒是你们那位如来佛,既然已经应劫圆寂,那就好好圆寂嘛,何必再动涅重生,金身归来的妄念,让他放下执着。”
唐僧道:“我佛圆寂,并非忌惮魔道,而是出于大慈大悲的救世之心,待劫数过去,佛祖归来,必将扫荡群魔,光复佛国,那则是我正道大仁大勇的决心。”
黑袍大笑道:“果然虚伪的老师教出虚伪的弟子。”
说着望向孙悟空,“孙悟空,你本为妖族大护法,前途无量,如今被卷入这场局中,沦为棋子,心中当真没有半点怨言?万劫佛祖对你很是看重,明言,只要你愿意归顺,可许你以未来佛尊位,比这什么斗战胜佛强十万八千里。”
孙悟空道:“老孙既已入佛门,万事于我皆是空,不必多言。”
黑袍叹息道:“那真是太可惜了。”
言罢,黑白二袍齐齐动手,各自手中执一面旗帜,释放黑白两道魔光,卷向唐僧和孙悟空。
随着他们的动手,忽然一阵骇人听闻的鬼哭魔嚎从下界传来,下一刻,黑云密布,隐藏在这方小千的无数魔物先后现身,整齐划一地飞上云端,将唐僧和孙悟空二人团团围住。
黑袍和白袍的两面旗帜乃是由魔祖亲赐,能召唤万劫魔物,任由执旗者驱使。
诸魔成阵,据守四方,唐僧和悟空二人无路可去。
“万劫佛祖有令,三界之内,凡不奉佛祖法旨者,杀!”
黑袍摇旗传令,诸魔齐声响应。
唐三藏虽归位金蝉金身,但其身所长却不在杀伐,因此即便他与悟空二人联手对抗黑白二袍,仍显吃力,何况四周还遍布着各种实力深不可测的魔物。
悟空得斗战胜佛果位加持之后,实力更上一层楼,金箍棒扫出,既有道法之高妙,又有禅息之缥缈。
黑白二袍越斗心情越沉重,终于明白自家佛祖为何会如此看重孙悟空,他是天生的战斗者,境界提升一成,战斗力却是倍增,这样的人物若真归了佛祖座下,必受重用。
念及此,黑袍陡然动了杀心。
临来前,佛祖有过明确交代,尽力阻拦二人,但要不着痕迹地失手,放他们去苦海秘境。
跟随万劫佛祖这么多年,黑袍自忖颇能揣摩上意,佛祖之所以要放唐三藏和孙悟空去苦海秘境,无非就是想借他们之手找出如来转世灵童,而要渡过苦海,关键在唐三藏身上,所以干掉孙悟空应该问题不大,而且还可以营造出更逼真的追杀效果。
计议已定,即刻着手执行,将手中黑旗向上一举,然后猛地斜斜向孙悟空劈下,示意群魔围杀孙悟空。
白袍有些不解,转头看了黑袍一眼,后者以心声告诉他:“只有干掉孙悟空,唐三藏才会相信我们是真的追杀他们。”
白袍也没有多想,点头赞同。
就在群魔奉令围杀向悟空时,一把飞剑不知何处飞来,带着一道不可名状的气息掠向群魔。
咻!
咻!
咻!
飞剑绕着群魔飞了一圈,在虚空中拉出一条剑意余韵,无声无息,却强大无比。
凡遭遇剑意的魔物即刻消散,从原地消失。
黑白二袍大惊,释放神识,却半点捕捉不到来者何人。
白袍也挥动魔旗,指挥其他魔物。
又有一批魔物欲作势围向孙悟空,然后那把飞剑照例飞掠迎上去,一一将魔物收割。
能在他们神识之外控制这么一把飞剑杀敌于无形,来人的实力必然不弱于他们,甚至要在他们之上!
万劫佛祖虽然占领了灵山,但三界仍有诸多大能存在,他们虽然不敢正面对抗万劫佛祖,但想来不会介意顺手除了他和白袍,以斩断万劫佛祖的羽翼。
“走!”
黑袍当机立断,将手中黑旗卷起,旋身遁去。白袍紧随其后。
其余魔物眼见二位首领离开,自是先后逃遁。
悟空收起金箍棒,气势不减地站立云头,道:“不知何方道友出手相助,请现身一见。”
风轻云淡。
一道虚影抖动,郭大路出现在他面前。
“果然是你。”悟空见到郭大路,并不意外。
郭大路笑道:“若非为节省时间,我实不必多此一举。”
悟空道:“那黑袍对我动了杀心。”
“出身万劫之地,一身恶意,动这点心思很正常。”
“你也要去苦海秘境?”悟空问,他知道郭大路的能耐,知道他能推演出苦海秘境。
郭大路点头,“这也是我找你们的原因……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如今大劫降世,魔祖凌天,我希望我们大家可以搁置争议,携手合作,寻找佛祖转世灵童,一起迎回佛祖。”
不等悟空接话,郭大路续道:“现在还没到苦海秘境,你们二人已是举步维艰,一旦进入苦海,更是腥风血雨,只凭你们两个,恕我直言,没有任何希望,所以悟空,要组队吗?”
悟空看向唐僧,后者对郭大路行一佛礼,道:“我佛曾言道,众皆一心,方解此厄。郭施主若愿助力寻找佛祖转世灵童,乃是大功德,贫僧及悟空亦感激不尽。”
郭大路“嗯”了一声,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这边还有几位帮手,我叫上他们一起。”
第五百三十三章 回头是岸(上)
苦海秘境只有一汪海洋,无边无岸、深不可测,正应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诗歌:大海,你全是水!
据说这苦海乃是由佛陀的执念所化,故而不同人进入这方秘境会看到不同景象,且那些景象全是由自己心底深处最不愿为外人所道甚至自己也不愿直面的秘密所化,可谓极具冲击力,一个不小心就会迷失其中,永沉苦海,直至大彻大悟,方能脱离。
不过佛陀讲究慈悲为怀,并不会直接断了他人生路,特意在每一个关隘中设置一次“点化”的机会,所谓当头棒喝,醍醐灌顶,除了那些重度执迷不悟者,一般人都会通过这次点化暂时觉醒以逃离苦海。
事后虽仍旧未必能获得真正超脱,渡过苦海,但于个人道心而言,绝对是一次难得的历练。
姜菩提、郭大路、孙悟空、唐三藏、牛魔王、金翅大鹏雕以及匡世棋等组了一个七人小队,破虚空而至苦海秘境。
面对茫茫无岸的大海,众人都有些感慨,郭大路道:“难怪说苦海无边。”
唐三藏道:“苦海虽然远望无边,但只要能斩除心中三毒,寻觅到永恒解脱之法,凌海而渡,众将抵达彼岸。”
郭大路道:“可是这苦海看着无边无际,此岸尚没有着落,哪来彼岸?”
话音刚落,忽而听到一阵海啸般的轰鸣,低头望去,发现一条不知几多长的海浪正在慢慢升起,很快便形成一堵高数百丈的水城墙。
“处处无路,以此为界。”唐三藏回忆起佛经中的一句话,对众人说道:“这座水城墙就是分界线,大家可以任选一边方向前行,尝试渡一渡自己的苦海。”
有心理阴影的匡世棋忽而问道:“若是渡不了心中苦海会如何?永远困守此处?”
唐三藏道:“若是暂时渡不过苦海,可循我佛禅息逃脱此境。”
匡世棋脸上不信任的表情一闪而过,当即闭口不言,并没有尝试渡海的打算。
牛魔王道:“虽然老牛我知道这是一桩可遇不可求的大机缘,但以老牛我如今的心性并无把握渡海,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在此处等候,等你们找到佛祖转世灵童一起返回。”
根据如来佛留下的线索,第一个转世灵童正在苦海彼岸,郭大路和唐三藏能推演到,万劫魔祖自然也能推演到。所以一旦唐三藏和郭大路找到灵童并将其带回,势必会有一场抢夺大战。
这就是郭大路叫来牛魔王等人的原因。
孙悟空对唐三藏道:“师父,我也在此处等候。”
唐三藏颔首,然后降下云头,双足踩在海面上,伸左手亮出九环锡杖,身上也换了锦斓袈裟,当即衣袂飘飘,大步前行。
郭大路观望沉吟片刻,也跳下海面。
双脚触水的那一刹那,郭大路忽然看到海面上显现出无数身影,都在快步前行,朝“彼岸”进发。
他一时分不清这场景是过去是当下还是幻觉,自然也不必理会,抬步向前走。
刚踏出一步,场景迅速转换,他竟出现在人间世。
虽然眼前一切建筑和风光都与他当年所生活的人间世大相径庭,毫不想同,甚至毫不相关,但他却还是立即意识到这里就是人间世。
是他心中最放不下,且唯一承认根脚所在的地方。
他已经记不清楚自己在异世界修行历练了多少年,又先后去了多少大千小千世界,心中归属感最强的地方始终是这里。
他纵目四顾,很快发现此人间世的异常之处,不论是远处隐约可见的建筑还是被淹没在水中的田地,都传达一个信息,这里人间世不是现代化的人间世,而是古代某个时期的人间世。
“这代表什么意思?”
郭大路心中生出疑问,快步朝目光所及的那座城门走去,然后看到城门外正在斩首人犯。
一问之下才知道那人犯原本是此国重臣,因奉命治水不利惹怒帝王,被判斩刑。
郭大路顺口多问了一句:“为何治水不利?”
围观者答道:“他希望借用能生长的神土堵住洪水,不料洪水势大,最终还是冲破了神土,继续肆虐,淹没了无数良田,摧毁了无数房屋,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帝王大怒,下令杀他。”
郭大路闻言,心中大惊,“神土治水?难道是尧舜二帝那个时期的大洪水?”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这时,旁边又有人说道:“帝王现在已颁下圣旨,无论是谁,只要能治理洪水,他就会将帝王之位禅让给他。”
郭大路对帝王之位没兴趣,但他心里却明白一件事,这次“治水”实乃苦海秘境的第一个考验。
只要此间洪水不退,他绝对逃不出这个海市蜃楼的幻境。
毕竟是佛祖意念所化,若想顺利渡过,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于是郭大路不再犹豫,向帝王毛遂自荐,决定着手治水。
有大禹治水的经验在前,他并没有什么压力。
然而这一治就是十三年……
他率领民众,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历经十三载,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治水大业。
在洪水消退,帝王禅位的那一刻,幻境消失,郭大路发现自己仍在海面上,刚刚踏出一步。
一步十三年,那种奔波不休的疲惫感仍旧清晰,时光的流逝让他有种恍如隔世的错觉。
第一步就是这种挑战,后面不知还会遭遇什么,正常逻辑下,肯定要比“大禹治水”更加困难。
郭大路踏出第二步。
然后两座大山出现在他面前,挡住他的去路。
郭大路心中一动,立即捕获到提示:“要想继续向前,走向彼岸,必须要移开这两座大山。”
问题是,郭大路现在并没有任何移山倒海的法力,他以一个普通人的状态面对那两座大山,并要将它们移走,心中的无力感和无奈感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这两座山也让他立即反应过来一件事,佛祖的苦海关隘很可能是依照人间世的神话故事来设置。
第一步是“大禹治水”。
这第二步幻境,显然是“愚公移山”。
佛祖踏上彼岸,用了数十万年,哪有那么容易?
郭大路也不再做无谓感叹,端着箕畚开始移山。
第五百三十四章 回头是岸(中)
郭大路身处“愚公移山”的幻境,更进一步体会到“修行如搬山”的真谛,只是他在运了16筐山土石块之后突然想起一件事,愚公移山最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精神感动了天公,最终天公派出两位大力神将山搬走。
现在他一个人在这一筐一筐地移山,要搬到驴年马月?
而且在这边法力又用不起来,也没个帮手,更别说子又生孙,孙又生重孙这种事情,就一个人硬怼两座耸入云霄的大山……
不得不说,佛祖是真的狠呐。
搬,必然又要经历漫长岁月,坚持是个问题;不搬,永远渡不了苦海,抵达不了彼岸。
找不到佛祖转世灵童就罢了,不知道还有什么副作用,甚至是被困在此处。
这就是进退两难,没有更多选择……唯有勇往直前。
毕竟做的是迎回佛祖的大事,事关三界,如果太容易做到反而不合常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一场锤炼道心的修行?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曾经和道祖分庭对立而站过,这海市蜃楼的幻境对自己来说,迷惑性太弱,使得自己始终能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暂时不会有“迷失”的问题。
继续搬山,也不必不计算时日,时光忽忽而过,郭大路感觉力气渐不如前,凡人状态下的身体开始老化,想必已经过了几十年。
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事,虽然疲惫感比较真实,但除了觉得无聊,精神上没什么特别的感触,倒是那两座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