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传说- 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有什么不一样?”吴志远看了看菊儿手上捧着的那个烧饼,一脸错愕,这明显也是从干粮包袱中取出来的,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这个是热的,你手上那个那么硬不说,又那么凉。”菊儿微笑着,将帕巾中的烧饼塞到吴志远手里,将从吴志远手中夺过的烧饼放在了唇边,轻轻咬了一口。

    这一句简单的话,这一个简单的动作,令吴志远的心中陡生一种莫名的情愫,这种情愫淡然,悠扬,又难以名状。吴志远这才明白,原来菊儿竟以体温来暖这个烧饼,这烧饼此时并无凉意,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温度感,可见菊儿早在马车上时就做了准备,并非在此处落脚时将烧饼包进帕巾放入怀中的。并且她将暖好的烧饼给了吴志远,自己却啃那个又冷又硬的烧饼。

    从来没有人对他有如此细微而贴心的照顾,即使是自己的母亲,那种母爱的关怀也不可能做到无微不至。吴志远毕竟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此时怔怔的看着菊儿,竟出了神。

    “快吃吧,很快就凉了。”菊儿自然感觉到了吴志远眼神中的异样,羞赧的低下头。

    菊儿的话将吴志远的心绪拉回了现实,他朝菊儿挤出一丝微笑,大口的咬起了手中的烧饼。

    火堆里的柴火烧得“噼啪”作响,加上燃烧时火苗发出的轻微“呼呼”声,所以吴志远和菊儿的一番轻声言语,旁人并未听见。

    但两人的一举一动却早被坐在对面的来娣看得一清二楚,她面露厌恶的瞅了吴志远和菊儿一眼,嘴里不屑道:“朝三暮四,负心薄幸!”

第三百三十章 请君入瓮

    来娣的话声音虽然不大,但众人都听得清楚。于一粟在一边吃吃怪笑几声,显然是在讥讽吴志远的窘境。

    菊儿自然也听到了来娣的话,只是微微垂首,细嚼着手中的烧饼,也不说话。

    孙大麻子见状干咳几声,抬头看了看四周的松林,干笑道:“啊,这荒山野岭的夜景还真是美啊,我四处奔波了十几年,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美的夜景。”

    众人都知道这是孙大麻子打破尴尬气氛的话,但听起来却十分生硬,这冬夜荒山之中,气温已然下降,如不是围坐在火堆旁,早已冷得浑身发抖了,哪还有闲心欣赏荒山夜景?

    孙大麻子看了看众人,自己也感到无趣,便不再理会众人,走到靠在一旁的矮松下,闭眼假寐。

    “我先去休息了,各位晚安。”花姑略一客套,起身向自己的马车走去。

    “我也去。”来娣站起身来,跟随花姑而去。

    吴志远一扭头,看到于一粟双眼眯成一道缝,盯着来娣的背影。来娣和花姑等人都是从云南赶来,所以身上的衣服略显单薄,加上女儿装略微紧致,将来娣的身段衬托无遗。

    “师叔!”吴志远出言提醒。

    “哦!”于一粟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擦了擦嘴,明白吴志远的意思,笑道,“师侄,你知道的,你师叔我这个人呢,虽然风流,但绝不下流,热爱美的事物,但从不强人所难。你放心,你放心。”

    “你还是想想回去怎么跟师公交代吧。”吴志远冷冷道。

    于一粟一听到“师公”二字,脸上的笑容立马僵住了,低下头不再言语。

    沉默半晌,于一粟蓦然问道:“师侄啊,你师父是什么时候收你做的弟子?该不会我上次去你家,你命魂出窍那会儿,就已经是我们茅山派的人了吧?”

    “不是。”吴志远摇了摇头,“我是后来才遇到的我师父,又机缘巧合下遇到了师公。确切的说,是师公收了我做徒孙,他是代师授艺。”

    “我的亲娘!”于一粟略显夸张的做出一副惊讶神色,“我师父他老人家是出了名的好酒邋遢又懒惰,我们几个师兄弟他都没有认真教过,只是每人给了一本写得乱七八糟的茅山道术笔记,让我们自学成才。如今他居然肯亲自传授茅山道术给你,看来你小子造化不小啊,有前途,有前途!”说着,于一粟拍了拍吴志远的肩膀,言辞之间大加赞赏。

    吴志远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恶寒,没想到师公给了他一本手抄的笔记让他自学,这做法已不是头一次了,连自己的师父张择方和师叔于一粟都是这么过来的,看来师公还真不是一般的懒惰。

    不过对于一粟没必要说那么多,吴志远闻言只是尴尬的笑了笑。

    “我师父他老人家怎么样,身体还好吧?”于一粟笑着问,身体朝吴志远靠了靠。

    吴志远发觉于一粟有献殷勤之嫌,心中大约猜测到他可能是想到了永和义庄后,让自己在师公面前求求情,少收一些惩罚。心念至此,吴志远点头道:“师公他身体很好,精神矍铄,每天都会豪饮几壶,不过……”吴志远说到这里,刻意一停。

    “不过什么?”于一粟好奇的追问。

    “不过他老人家最惦记的还是师叔你。”吴志远淡然回答,心中却在暗笑,既然于一粟惧怕师公,而又想让自己在师公面前美言几句,替他开脱,便恰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向于一粟套套话。所以必须将师公对于一粟的气愤渲染到极致,这样于一粟才会乖乖就范。

    于一粟听到吴志远的话,果然脸色一变,轻轻咽了口唾沫,眼神也有些慌乱起来。

    “你放心,师公他只是准备了一大捆藤条而已,估计他老人家把所有的藤条都抽断了,也就消了气了。”吴志远装作若无其事的说道,“那些藤条不粗,抽在你身上三五下就会断一根。”

    “啊?”于一粟闻言大惊失色,脸都白了,“完了完了,师父他几十年没用藤条抽我了,看来这次他真的生气了。”

    于一粟现在也就六十岁左右,他说几十年没被师公谷神用藤条抽过,由此可见他儿时应该挨过不少师公的藤条抽打。吴志远只是信口胡诌,没想到却说到了点子上。

    “肯定很生气,你把我们茅山派的镇派之宝私自偷下山,他不生气才怪!”吴志远添油加醋道。

    于一粟偷走的镇派之宝,就是《归元真经》和茅山宝镜,不过后来却辗转到了吴志远的手中。

    “唉!当时我只是跟我师兄开了个玩笑,没想到事情闹得这么大。”于一粟叹了口气,将十指插进头发里,胡乱抓了抓头。他所说的“师兄”自然是指吴志远的师父张择方了。

    “你放心,还有我呢。”吴志远假意安慰道,“你是我师叔,我能眼睁睁的看着你被藤条抽得皮开肉绽吗?”

    这番话表面是安慰,言下之意却全是恐吓之词,吓得于一粟面部僵硬,连笑都笑不出来了。

    “对了。”吴志远话锋一转,开始了正题,“我们茅山派不是在江苏吗?为何师公一直呆在胶东海阳的永和义庄?从来没见他回过茅山。”

    这个问题虽是表面,但吴志远心中却一直有这个疑问,还有当时拜师之时,师公曾说过,不允许他以茅山弟子的身份踏上茅山,难道这其中另有隐情?如果真有其他不为人知的隐情,想必于一粟应该知道。

    于一粟闻言脸上显然有些不要自然,但他旋即强作镇定道:“你师公他老人家不喜束缚,时常云游四海,神龙见首不见尾,那间义庄是他一个老朋友的,他那老朋友去世了,又没有子嗣,就把那间传了十几代的义庄托付给了他,不过他也经常回茅山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你经常回茅山派吗?”吴志远继续追问,他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茅山弟子都不允许踏上茅山。

    “我?我当然经常回去,不过这次惹了乱子,已经几个月没有回茅山了。”于一粟愧疚的回答。

    “你也知道惹了乱子?那两件镇派之宝是你从茅山上偷出来的?”吴志远问道。

第三百三十一章 叶赫那拉

    “嗯。”于一粟点了点头,“你师叔我的确是有点爱好金钱,贪恋女色,不过除此之外我可是一心向道。其实你师公当时已经把我逐出茅山派了,不过我知道他就是刀子嘴豆腐心,过上三两天他保准后悔,所以我赖着不走喽,他一看拿我没办法,就只好把我关起来了。”

    吴志远闻言心中暗自好笑,这于一粟虽然贪财好色,又贪生怕死,其实内心却十分顽皮,而师公也是一副玩世不恭的老小孩模样,两人碰到一起,肯定会闹出不少洋相。

    吴志远正暗自偷笑,于一粟又往他身旁凑了凑,谄笑着悄声道:“对了师侄,你身上那条手帕能不能借我看一看?”

    “这条手帕跟你没关系。”吴志远警惕的瞪了于一粟一眼。

    “嘿嘿,师侄,你不诚实了,别以为你师叔我什么都不知道,那条手帕就是从茅山宝镜里取出来的,你还说跟我没关系?”于一粟坏笑几声。

    “你怎么知道是从茅山宝镜里取出来的?”吴志远惊愕的问。

    “我从小在茅山长大,有哪些事情我不知道?”于一粟洋洋得意的笑道,“就连这茅山宝镜的来历我都一清二楚。”

    “什么来历?”吴志远闻言正襟危坐,急忙追问。

    “嘿嘿,给不给我看?”于一粟奸诈的笑问。

    “你先说说这茅山宝镜的来历。”吴志远有些迫不及待了。

    于一粟谨慎的看了看坐在不远处矮松下的孙大麻子,见他闭着眼睛身形不动,也不知是否睡着,对面的蛮牛正就着水大口的吃着烧饼,菊儿则在一旁垂首不语,便用眼神示意吴志远到一旁说话。

    两人来到离孙大麻子较远的另一棵松树下,这里离火堆也比较近,不至于太冷。

    “这茅山宝镜其实是我的一个师叔留下来的。”于一粟悄声说道。

    “你的师叔?”吴志远闻言一愣,脑海中瞬间想起龙山山洞耳室门口的那具手持木剑呈站立姿势的骸骨,当时为盛晚香还魂后,师公谷神曾命师父张择方将骸骨带回茅山好好埋葬,并告诉张择方这具骸骨是他的师叔,难道于一粟现在所说的师叔就是指的那具骸骨?

    “是不是在龙山山洞耳室内将得诺牡谝淮泼欧庥〉哪歉觯俊蔽庵驹恫钩涞馈�

    “嗨,不是那个,那个是我师父三师兄弟中元气修为最高的二师叔,我师父,也就是你师公当年共有师兄弟三人,师父是老大,元气与道术并修,元气修为最高的是二师叔,与得诺谝淮泼哦贩ㄋ涝诹肆剑褂幸晃蝗κ澹馊κ宥匝傲阊ǖ目坝咧跻约捌婷耪蠓ㄗ钗ǎ菜涝诹送饷妗!庇谝凰诘愕郊粗梗悸羝鹆斯刈印�

    “外面?外面是哪里?”吴志远见于一粟有意隐藏不说,便出言追问。

    “这个外面到底是哪里,恐怕只有你师公自己才知道,因为当时那面茅山宝镜就是你师公带回来的。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根据当时的传言,加上你师叔我的聪明才智,已经知道了个大概,现在只需要看看那条手帕,便可确定真相。”于一粟说着,朝吴志远挑了挑眉毛。

    吴志远在心中将于一粟刚才所说的话捋顺了一遍,觉得他的话可信度比较高,其中一些细节与自己所知道的情况都能吻合。况且于一粟本就是茅山弟子,这条手帕上的藏宝图给他看到倒也无妨,说不定他真能从中看出什么端倪。

    心念至此,吴志远伸手入怀,将那条手帕取了出来,于一粟接过手帕,面朝火堆,借着跳跃的火光仔细端详手帕上的图案。

    于一粟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模样,眉头紧蹙,认真而庄重的盯着手帕上的地图看了半天,却没有看出任何线索。

    他沉吟半响,长吸了口气,摇了摇头,然后将手帕翻过来仔细查看,蓦地,他看到了手帕一角上绣着的一个图案,顿时浑身一震。

    手帕的一角绣着一个太阳图案,吴志远想起当日从茅山宝镜中发现这条手帕时,月影抚仙也注意到了这个太阳图案,她还说女儿家大多有一个喜好,就是在自己的随身帕巾上绣上自己的闺名,这方手帕上绣着一个太阳,说明这手帕的主人名字之中必定有个日或者阳字,再或者名字的意义与太阳有关。

    “师叔,你看出了什么?”吴志远第一次称呼于一粟为师叔,因为此时两人商量的是正事。

    “是她!果然是她!原来这都是真的!”于一粟口中喃喃着,手指肚抚摸着那个太阳图案,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是谁?她是谁?这条手帕到底是哪里来的?”吴志远急切地问。

    于一粟缓缓放下手帕,沉思片刻,却并没有回话,似乎是在整理头绪。

    “这条手帕上的藏宝地图是用朱砂所画,画这幅图的人就是我的三师叔,也就是堪舆和阵法之术最为精通却死在外面的那个。”于一粟面色沉重道。

    停顿片刻,于一粟继续道:“而这条手帕的主人却并不是我三师叔,而是一个女人!”

    吴志远闻言顿时汗颜,心道这不是废话吗,大男人谁会带这样一条手帕,不过又想起李兰如及其手下的太监们也有这种类似的帕巾,但他们已排除在正常男人之列了。

    “你看这个太阳的图案,恰好迎合了满洲皇族的一个姓氏。”于一粟指着那太阳图案说道。

    “什么姓氏?”吴志远追问。

    “叶——赫——那——拉!”于一粟一字一顿道。

    “叶赫那拉?”吴志远疑惑着重复念道,他虽然读过不少书,但对这个满族姓氏却并不了解。

    “嗯。”于一粟点了点头,“叶赫那拉在蒙古语中的意思就是指太阳。看这手帕的布料和手工如此精良,如果我没有猜错,这条手帕应该就是这个姓氏为叶赫那拉的满清皇族的。”

    “那是谁?”吴志远有些憋不住了。

    于一粟一脸严肃的看着吴志远,一个名字从他的嘴里脱口而出!

    吴志远闻言不由得大吃一惊!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宝镜之谜

    “慈禧太后!”于一粟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这个名字。

    “慈禧太后?”吴志远惊讶道,“她……她不是满清王朝那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吗?这手帕……是她的?她已经死了将近二十年了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