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传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茅山传说- 第2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吐榉衬阍偻饧掖迮芤惶肆恕!�

    “弟妹放心,包在我身上!”孙大麻子朝月影抚仙抱了抱拳,又对吴志远道了声“珍重”,跳上马车就策马而去,也不理会李三的打算。

    虽然此处到吴家村依然要经过济南城,但李三也不愿和孙大麻子共驾同行,此时见孙大麻子离去毫不为意,与吴志远和月影抚仙一一惜别后,他便朝山路方向走去,打算抄小路去济南。

    看着孙大麻子绝尘而去的背影,吴志远突然想起了顾嘉荣的话,意念转动间,他又想起在沧州一处庄园门外看到里面走出两个身着道袍的人的情形,那两人似乎对孙大麻子言听计从。

    想到这里,吴志远连忙叫住了尚未走远的李三,几步赶过去问道:“大哥,你对孙大麻子这个人了解多少?”

    李三对吴志远这突然一问有些惊讶,但旋即回答道:“此人看似仗义豪爽,实则精明狡猾、诡计多端,到目前为止还未做过什么很大的坏事,不过,我对这个人的看法并不好。”

    吴志远将李三的话斟酌了一遍,径直问道:“你知不知道他跟道家某个门派有什么关系?”

    “道家某个门派?你说的是道士?”李三愕然反问。

    吴志远点了点头。

    李三长吸了口气,回忆道:“这段日子来,孙大麻子好像确实加入了一个什么道家门派,好像叫什么庙道会,为兄对这些道家门派的东西不太了解,只知道个大概。”

    “庙道会?”吴志远眉头一蹙喃喃道。

    “对,是庙道会。”李三略一沉思,肯定道,“义弟你是茅山弟子,难道没听过道家有这样一个门派?”

    吴志远茫然摇了摇头,其实在这之前,他所知道的道家门派只有茅山派,后来几番江湖经历才知道了道家之中还有栖霞派的蚕仙观,以及青岛崂山的崂山派,其他的道家门派就一无所知了。

    李三回忆了片刻,说道:“我也是在街传巷议里听到了关于这个门派的一些只言片语,听说这个庙道会是这么来的,当年唐代道士吕洞宾成仙以后,有心度化世人成仙,就将自己的修仙心得提炼成一本**传世,并且用自己的道号命名为《纯阳功》。”

    “纯阳功?”吴志远喃喃道。

    “嗯。”李三微微点头,“后来听说王重阳得到了这本《纯阳功》,并创立了全真教,以《纯阳功》为立教之本,所以又称《重阳功》。而王重阳最得意的弟子丘处机后来当上了全真教的掌教,这个人热衷于政治,据说曾经协助铁木真的蒙古势力来对抗南宋,而他的弟子后来成势,也相继创派,不过为了表示对始祖的尊重,就把最先收的六个徒弟设为龙门、虎门、华阳门、景阳门、三阳门、九阳门等六门,再收弟子分别设了三相道等六道、纯阳观等六观、庙道会等六会、七星堂等六堂、葵花派、武当派等六派,一生共收六六三十六个弟子,终不上七,以表示自己尊师重道。”

    “庙道会就是那六会之一?”吴志远已经听明白了李三所讲的这个故事的最终意思。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夜探庄园

    “如果传言不假,孙大麻子加入的这个庙道会很有可能就是全真派分支的那个庙道会。”李三言语谨慎的回答。

    “这怎么可能?”吴志远轻声自言自语道,孙大麻子的装束并非道士打扮,吴志远也从来没想到他会与道家扯上关系。

    “这件事我只知皮毛,但我总觉得孙大麻子这个人不简单,义弟还需小心为好。”两人沉默良久,李三好意提醒道。

    吴志远点了点头,将李三的话深印在心里,这才与李三告别。

    李三从山路离开之后,就只剩下吴志远和月影抚仙两人,能与月影抚仙独处,吴志远顿时觉得一身轻松,世人总说女人会在自己的男人身上找到安全感,其实男人同样也会在自己喜爱的女人身上找到安全感,月影抚仙就给吴志远一种这样的感觉。

    两人出了清东陵地界,路上的行人便渐渐多了起来,吴志远一路说说笑笑,心情愉悦,但月影抚仙却似乎隐隐有些担忧,脸上的笑容十分牵强。

    “怎么了?我们现在安全了,你还有什么担心的?”吴志远见月影抚仙闷闷不乐,连忙询问。

    月影抚仙不断张望着周围,仿佛在寻找什么,她的精力根本不在吴志远这里,蓦地,她看到大路上远远地奔来一辆马车,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一拉吴志远的手臂道:“终于有马车了!”

    吴志远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她一直在为脚力的问题担忧,心道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就算暂时没有马车代步,走上十几里路自然就能找到城镇,到时再买马车也不晚。

    正想着,却见月影抚仙迎着马车跑了过去,双手展开,站在马路中间,似乎想拦住马车的去路。

    马车离月影抚仙的距离越来越近,吴志远惊讶的发现,马车上那驾车之人居然身穿一声道袍,是个道士。吴志远心中狐疑,正要阻止月影抚仙,却见那马车已经在月影抚仙的面前停了下来。

    “这位道长,小女子有要紧事,想买下你这辆马车,不知能否帮一下忙?”月影抚仙客气的上前笑道,同时手里拿着一把大洋。

    马车上那人虽然身着道袍,但胡子拉碴,衣衫不整,道袍上也全是污垢,全然没有道家弟子的淡然气质。他上下打量着月影抚仙,目光在她的身上不断流连,脸上顿时现出淫秽之色,他伸手摸了摸下巴,吃吃笑道:“美人儿要是想用马车,我送给你都没问题,不过,这个……”说着,他脸上淫邪的笑意更甚,显然垂涎于月影抚仙的美貌,打起了坏主意。

    吴志远刚看到那道士的一身打扮时,心中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孙大麻子的庙道会。此时他看到那道士的淫邪神色,心中恼怒,又怕月影抚仙吃亏,刚要上前去教训那道士几句,却见月影抚仙侧身闪到路边,让出了大路,脸色阴沉的说了一句:“滚吧!”

    “呸,看不出还是个贞洁烈女,老子要不是有急事在身,今天非收了你不可。”那道士啐了一口,收回狡诈的目光,一抖马缰,高喊一声,驾着马车从月影抚仙身边奔了过去。

    吴志远对这种心有恶念之人十分厌恶,见状想追上去对其惩戒一番,但又顾忌月影抚仙的感受,于是只好作罢,上前要去安慰她,就在此时,只见月影抚仙朝那马车快奔几步,双脚蹬地,凌空一跃从马车后的布帘中跳进了车篷内。

    马车继续向前奔驰了不远便停了下来,吴志远看到先前驾驶马车的那个道士从马车上滚到了地上,仰面躺卧在路边的草丛里,身体一动不动。

    “你杀了他?”吴志远见状走上前去问道,虽然此人不是什么好人,但调戏妇女罪不当诛。

    “我还不屑于杀这种人。”月影抚仙冷冷道,但脸上的担忧之色此时已经褪去了几分。

    吴志远这才宽下心来,他生性仁厚,不主张乱杀无辜,这与他从小在山村中所受到的教育不无关系。

    “志远哥,快上马!”月影抚仙将马头调转,催促道。

    吴志远点头答应,跳上马车,月影抚仙一抖马缰,高甩马鞭,驾着马车快速的顺着大路向南而去。

    两人一路毫不停歇,傍晚时分便到了沧州地界,吴志远突然想起当日孙大麻子驾着马车带他和月影抚仙到城东庄园门口时的情形,那些身穿道袍的人就住在那庄园里面,关于庙道会的秘密可能也在那座庄园之内。

    心念至此,吴志远向月影抚仙说出了自己想去那座庄园一探究竟的想法。

    月影抚仙闻言脸上有些犹豫,她这一路赶来,似乎十分着急,片刻耽误不得,此时吴志远的要求令她很难抉择。

    “是不是黑降门的事情非常紧急?”吴志远关切的问道,“如果真是这样,那这次我们先不去打探那个庙道会了,先动身去云南吧。”

    月影抚仙有些为难,但又不忍违逆吴志远的想法,她略一思考,调转马头上了通往沧州城东的小路。

    两人很快在城东看到了那座隐秘的庄园,这四周人迹罕至,房屋稀少,只有这一座规模较大的庄园,所以只要有心去找,一眼便会找到。

    此时已经日暮黄昏,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吴志远让月影抚仙把马车远远地停在小路旁的树林里,两人改用步行摸到庄园外墙附近,以免马车声响惊动庄园里的人。

    这庄园的外墙很高,且墙外没有可供攀爬的地方,如果没有元气修为,凭吴志远一人之力是很难爬上墙头的,但此时有月影抚仙在侧,两人很快便翻过墙头,进入到庄园内。

    落地之后极目四望,可以看到这庄园内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间房屋,房屋的外观风格各有不同,显然是不同时期的建筑,后来又被圈在了一起,变成了现在这座庄园的规模。

    此时已经日落,隐约可以看到不远处几间房子内亮着灯光。

    吴志远朝月影抚仙做了个手势,示意她朝离二人最近的那间亮着灯的房子靠近。月影抚仙会意点头,两人见周围没什么动静,便悄然摸到那房子窗户下,蹲下身子静听房子内的动静。

    房内有几个人在高声说话,两人平心静气仔细去听,就听一人说道:“老八会不会遇到了什么麻烦,怎么到现在还没回来?”

    听到这句话,吴志远和月影抚仙对视一眼,两人心领神会,此人口中所说的老八极有可能就是那个被月影抚仙打晕的驾驶马车的道士。

    只听另一个声音嘿嘿笑道:“老八离不开女人,说不定到了沧州城后先去找乐子了。”

    吴志远听到此人的声音,不由得身形一震,心中暗道:“怎么是他?”

第四百六十二章 房顶有人

    月影抚仙此时也一脸疑惑的看向吴志远,显然她也认出了房内那人的声音。

    从那声音来看,说话之人赫然就是孙大麻子!

    孙大麻子不是驱车去了吴家村了吗?此时应该在前往吴家村的路上才对,怎么会在沧州城东的这座庄园内?这些疑问在吴志远的脑海中闪过,他思量片刻,猜测极有可能是孙大麻子恰好路过沧州,见天色已晚便回来过夜。因为去吴家村也会路过沧州城,而此处又是孙大麻子的老窝,如此想来能在这里遇见孙大麻子倒也不足为奇。

    两人侧耳继续静听,接下来房内几人聊的都是一些女人的话题,言语中自然少不了污言秽语,听得月影抚仙有些面红耳赤。

    吴志远潜进来可不是想听他们说这些,正盘算着如果还是探听不到有用的东西,就与月影抚仙离开。就在这时,只听其中一人说道:“奶奶个熊,那两个牛鼻子还真是阴魂不散,屡次坏咱们的大事,可惜每次他们都跑得太快,老子的枪还没掏出来,人就不见了。”

    “牛鼻子”一般是用来戏谑道士的称呼,民国时期一些道家门派都对仪表装束要求不再那么严格,茅山派即是一例,门中弟子本来大多以修习捉鬼除妖的道术为主,加上兵荒马乱,许多弟子流落民间,为了填饱肚子,不得不除去了发髻,换上了平民百姓的衣装,从事各种行业来解决温饱,这些人在正规场合依然自称为茅山弟子,行的是茅山派的礼节,但外表却已经没有了道士的模样。而大多数道家门派对仪表还是比较讲究的,即使道观生活艰苦,依然高挽发髻,身着道袍,一尘不染,如栖霞派蚕仙观,而那高挽的发髻恰似牛的鼻子,于是便被一些好事之人戏谑为“牛鼻子”。

    吴志远自然知道“牛鼻子”是对道士的讽刺称呼,闻言却极为不解,这庄园内人不也是道士吗?那人随口就说“牛鼻子”,岂不是连自己也给骂了?再者,那人口中所说的“那两个牛鼻子”是谁?听那话中之意,显然不是吴志远和月影抚仙,因为吴志远虽然是茅山弟子,却是一身普通人的打扮,算不上牛鼻子,而月影抚仙根本不是道士。

    这时,就听另一人坏笑几声,说道:“你的枪掏得慢了,是不是看见了温清那个俏道姑,掏错了枪啊?”说着,又哈哈大笑起来。

    此人说话虽然隐晦,但话中却极尽下流之能事,吴志远与月影抚仙已有夫妻之实,怎会听不懂他话中之意,两人均在心中将此人暗骂了一顿。

    房内几人又是一番淫笑浪语,偶尔也能听到孙大麻子的声音,听那说笑声,里面似乎有五六个人。

    笑声过后,其中一人一本正经道:“哎,你别说,温清那小娘儿们还真是个少见的美人坯子,比青楼里那些姑娘强上百倍可不止。”

    另一人也赞叹道:“那怎么能比?温清虽然泼辣了些,但人家那可是黄花大闺女,怎么能跟青楼那些庸脂俗粉混为一谈?”

    “好了好了,别整天凑到一起就知道谈论女人,说点正事,最近道上的生意怎么样?”说话的人是孙大麻子。

    窗外的吴志远闻言连忙仔细去听,只听一人回答道:“老大,刚才不是说了嘛,都被温清和她师弟温风搅黄了,之前的几个帮会现在都不愿意跟我们合作了。”

    另一人低声道:“老大,要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设个笼子把温清和她师弟做了?”

    房内出现了短暂的寂静,片刻后,孙大麻子沉声说道:“温清和温风紧咬着咱们不放,只是因为看到咱们穿的道袍和他们门派的道袍一模一样,以为是我们害死了他们的师父和那十几个失踪的弟子,只要我们出去办事的时候把道袍脱了,他们也就不会找到你们。”

    其中一人接话质疑道:“我们就是凭着这身道袍才顺风顺水,脱了道袍我们就不是庙道会了,道上的人还会买我们的账?”

    孙大麻子拍了那人一下,怒道:“你是猪脑子?你不能再去置办几套新的道袍?让弟兄们穿戴得整齐点,别整天弄得跟要饭的似的!”

    那人应了一声,孙大麻子继续道:“对了,道袍换个款式,跟他们的区别开,省得他们再找我们的麻烦。”吩咐完毕,孙大麻子话锋一转道,“我明天一早要动身去趟胶东,这里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