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没这个胆子,不过师娘就说不定了。”陈踏法嘿嘿笑道。
他当然是站在师娘那边的。
陈踏法是陈抟首徒,陈抟没有儿子,基本就是把陈踏法当儿子养的。
不仅仅是陈抟对他倾囊相授,他师娘也将压箱底的宝贝都交给了他。
陈踏法之所以能够博得一个“明月教主”的称号,也正是因为他修炼了师娘送他的功法。
高大全知道陈踏法的立场,他也尊重陈踏法的立场。
于情于理,陈踏法都应该做出这种选择。
“你放心便是,要走的我不会留,留下的就不会走。”高大全淡淡道:“我做事情,从来都不会瞻前顾后优柔寡断。我做了我能做的,剩下的便是其他人的选择。这一次华山派重振声威,你居中联络,与金钱帮合作,提携金钱帮一把。日后华山派掌江南安危,金钱帮掌江南钱财。”
“师尊有些偏心啊。”陈踏法故作不满。
“放心,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金钱帮都不会是华山派的对手。而且别忘了,我建立华山派,本意就是送给你师娘当礼物的。金钱帮才是我的私房钱,我当然要照顾一些了。”
说这话的时候,高大全脸都不带红的。
陈踏法嘴角抽搐,感觉自家师尊重修过后实力虽然暂时下降了,但是脸皮厚度却上涨了不止一个档次。
“师尊,徒儿先下去安排了,您先稳固一下境界。”陈踏法行礼后便离开了高府。
高大全看着此时初升的朝阳,忽然展颜一笑,对西南方向拱手一礼。
昆仑山上,西王母眼神幽暗,拱手还礼。
陈踏法的礼,她受得起。
但是陈抟的礼,她受不起。
当初借镜之恩,陈抟早就给出了足够的报酬。
随后,西王母右手一挥,石镜中的高大全就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着黑色龙袍的瘦削身影。
中州之主,始皇嬴政。
嬴政似乎并没有感觉到有人在窥探他的隐秘,他此刻深处一座星殿当中,头顶日月星辰,脚下同样是星罗棋布。
无数星辰闪耀其间,璀璨夺目。
而嬴政闭目而立,手中握着一把黑色大印,面容威严肃穆。
西王母看着这个第一个借她昆仑镜的雄主,眼神变得十分莫测。
她第一次借出昆仑镜,造就了九州目前最为强势的人皇。
那第二个成功借到她昆仑镜的人,最终会有怎样的造化呢?
她拭目以待。
……
陈抟回归的消息,以最短的时间传遍了九州。
世人反应各不相同。
绝大多数人,第一想法就是不信。
当初在汴京时,陈梦秋就曾经当着很多人的面说陈抟已经出关,可是事实证明陈抟真的出事了,为此华山派一蹶不振。
现在华山派声势已经跌落谷底,七大派也免不了落井下石,正是华山派最难熬的时候。
这个时候传出来这样的消息,难免会让大家认为华山派是黔驴技穷以至于故技重施。
但是世人很快就发现,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他们想象的方向走。
很快,中州传出消息:
始皇帝嬴政派麾下第一大将王翦亲赴华山观礼。
消息传出,举世哗然。
天下九州,神州最强,其次便是中州。
神州是武神聚居的地方,天位境之下甚至不允许踏足,所以九州王朝向来不考虑神州。
而除神州之外,便是中州最强。
大秦是九州目前兵锋最盛的国家,没有之一。
始皇帝强势无匹,除非面对武神,否则很少会假以颜色。
更何况他派出的人是王翦。
战国时代,硕果仅存的名将,大秦军方第一人。
如果不是确定是陈抟,始皇帝绝对不会做出如此反应。
紧随大秦之后,稷下学宫派出三名大儒赴华山观礼。
墨家随后发声,当代巨子代表墨家恭贺陈抟老祖神功大成,华山派重振声威,会亲自登门讨一杯酒水。
纯阳宫,名动九州的“纯阳三剑”出关,代替吕祖接下了拜帖,并替吕祖表达不能亲自前往的歉意。
武当派,三丰祖师坐下亲传六大弟子已经表态,不日便会启程共赴华山。
少林寺四院首座,在拜见达摩之后,便从少林寺出发,一路上为华山派诵经祈福,声势浩大。
中小型势力都在观望,而真正的超一流势力,不约而同的派了自家的门面人物出面恭贺。
这就是他们之所以强大的原因。
这便是陈抟在九州的地位!
342 惊现地球穿越者
陈抟的回归,出乎很多人的预料。
也让很多势力不得不调整他们的计划和态度。
中州,咸阳,阿房宫。
嬴政高居王座,不远处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在躬身奏对。
可以说,这是中州权势最大的两个人。
一个是中州之主。
还有一人,执掌中州兵马,威名之盛,直追当年的武安君。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中,硕果仅存的一位。
也是最终终结了战国时代的人。
战国七雄,王翦一人灭五国,注定会名留青史。
不过,这个战功彪炳的老人,此刻却一脸疑惑。
“陛下,老臣此去江南,只是为了恭贺陈抟复出?”王翦认真问道。
他在武道上的成就,自然不及陈抟。
但是作为兵家大圣,王翦在兵家内的地位,并不比陈抟在道家内部地位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人是平等的。
陈抟还没有资格让他前去恭贺。
嬴政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他让王翦去,有他自己的理由。
“陈抟这次复出,谋的是江南。”嬴政淡淡道。
王翦心中一动。
“陛下,我们不插手吗?”王翦明白了嬴政的意思。
“不插手,江南距离中州太远了。而且江南太过富足安乐,注定是一个只出文人墨客和富商大豪的地方。大秦强盛一日,江南便不会成为大秦的威胁。”嬴政声音平淡睿智,带着一股让人心悦诚服的力量。
“老臣明白了,还是陛下睿智。”王翦一脸钦佩。
在嬴政身边站着的中车府令赵高表面纹丝不动,内心却对王翦这个老家伙极为佩服。
战国四大名将,从前王翦是排名最靠后的一个。
但是他却最终笑到了最后,并且领军覆灭五国,此等战绩,还要超过当年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武安君。
王翦的军事才华到底如何惊才绝艳,赵高不得而知。
但是王翦绝对是一个聪明的老油条,赵构极为坚信这一点。
以王翦的地位,即便是在嬴政面前,也用不着伏低做小。
兵家大圣,自古也没有几人。
再加上他三朝元老的地位,王翦本有足够的理由骄傲。
一如当年的武安君。
但是武安君的骄傲,葬送了他自身的性命。
而王翦的“油滑”,王翦的“奉承”,王翦的“愚蠢”,让他活到了现在,并且位极人臣。
一个愚蠢的莽汉,怎么可能会成为兵家大圣?
很多时候,君王要的是一种态度。
而王翦做的足够好。
所以他始终是嬴政的心腹。
赵高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向王翦学习。
嬴政自然不知道赵高的心潮起伏,即便是他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自从弱冠登基,直到扫平中州,他的一生,绝对是九州独一无二的传奇。
其间自然是危机四伏,但是他披荆斩棘,早已经在大秦内部树立了无上的权威。
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忤逆他,现在他的心思,只在外敌。
“老将军此去,和陈抟说清楚,大秦无意江南,让他也不要插手楚汉之争。”嬴政继续吩咐道。
“陈抟和楚汉之争有关联?”王翦浑浊的眼神当中有精光一闪即逝。
“陈抟没有,但是陈抟的心上人,却是支持项羽的。”嬴政右手在自己额头上轻敲了两下,显然有些头痛。
“陈抟对他的心上人百依百顺,若是他执意要帮霸王,怕是真的有些麻烦。”
王翦听的清楚,嬴政说的,只是“有些麻烦”而已。
而嬴政轻易不会在自己面前说太多的话,因为他的地位太高了。
现在是在暗示自己什么?
王翦想到了项羽,随即明悟过来。
楚汉这盘大棋,陛下布局很久,终于要收官了。
嬴政是执棋人,自然不会轻易下场。
所以,那个“帅”,显然便是自己了。
王翦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之色。
他本以为,自己在灭掉五国之后,此生都不会再有领兵的机会。
因为他的战功实在是已经大到封无可封的地步了。
这些年,王翦也有意隐退,在军中韬光养晦,将一切的荣光都交给了大秦中生代将星第一人蒙恬。
王翦所求,不过是能够寿终正寝,不走武安君的老路。
但是现在,王翦意识到,嬴政毕竟是嬴政。
他有先王没有的胸襟和魄力。
君以国士待我,我自然以国土报之。
“陛下,陈抟作为武神,定然不会被我们裹挟。”王翦沉声道:“不过武神也并非无所不能,楚汉之争是陛下早就布好的棋局,如今既然陛下没有兴趣玩下去了,老臣愿替陛下收官,为大秦再占一州。”
嬴政嘴角勾起隐晦的笑容,爽快道:“当年楚国便是老将军所灭,楚国当时的大将军,正是项羽的叔父项燕。项羽匹夫之勇,不足为惧。老将军若是愿再披挂上阵,寡人自然愿意成人之美。”
嬴政答应的如此爽快,王翦心中倒是有些不安。
想了想,王翦又道:“陛下,老臣毕竟年事已高,不如由蒙恬将军任副帅辅佐老臣。”
嬴政嘴角的笑容这一次直接蔓延到了眼底深处。
王翦果然还是从前的那个王翦,他用起来丝毫不用担心。
嬴政大手一挥,用不容置疑的语气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依寡人看,不若便由王贲任副帅。当年楚国便是你们父子合力所灭,如今不过是些许楚国余孽,还是交给你们父子便是。”
王翦当即跪倒谢恩:“陛下天恩,老臣唯有肝脑涂地,报效大秦。”
嬴政素日话并不多,王翦了解嬴政的性子,在明了自己的任务之后,便起身告退。
等王翦的身影完全消失之后,嬴政淡淡开口:“你怎么看王翦?”
赵高知道,嬴政这是在问自己。
内心斟酌片刻,赵高如实回道:“老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
嬴政淡笑一声:“刚才那一幕,你有没有想起什么?”
赵高跟随嬴政的时间不短,很快便反应了过来,陪笑道:“陛下可是指当年老将军率六十万大军伐楚,临行之前向陛下索要金银财宝之事?”
如果换个人,定然不会有赵高这么敏捷的思维。
能够在嬴政身边立足,赵高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嬴政赞许的看了一眼赵高。
赵高所言,是他还没有正式称帝之前。
那时大秦已经锋芒毕露,实力冠绝中州。
嬴政雄心壮志,想要灭掉秦国最强的敌人楚国。
当时还是秦王的嬴政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嬴政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
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结果,在当时楚国大将军、霸王叔父项燕的率领下,李信和蒙恬的二十万大军遭到了一场惨败。
那是秦国一统中州过程中少有的败仗之一。
也正是从那时起,嬴政变得更加成熟。
被称之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并不是从来不会犯错。
他真正厉害的是知错就改,丝毫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而改变这种行事风格。
大秦伐楚失败后,嬴政亲自前往王翦的故乡,见到王翦后直接道歉,并且将虎符赠与王翦,请他出山伐楚。
王翦要求必须有六十万大军才能动身,嬴政当即应允。
王翦这才答应重新出山,而在出征之前的誓师大会上,王翦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在六十万大军之前,向嬴政索要金银财宝。
当时满朝呵斥王翦目无君上,嬴政却放声大笑,对王翦的要求一概应允。
而后王翦出征,率领六十万大军在外一年没有主动攻击楚君,秦国朝野上下都上书嬴政,言王翦拥兵自重,嬴政却将这些奏折全部押下,始终没有下旨斥责王翦,对王翦表示了绝对的信任。
王翦也没有辜负嬴政的信任,在一年之后,楚国放松警惕之时,王翦突然发动攻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王翦大胜归来,嬴政将先前允诺赏赐一一应允。
当年赵高曾经大着胆子问嬴政为何对王翦如此放心?嬴政的回答是:王翦之所以会在出征前向朕索要高官厚禄,正是表明他没有造反的心思。他只说自己对金钱感兴趣,甚至都没有索要官职。准备造反的人,又岂会做出这种事情?
当时赵高便对王翦佩服的五体投地。
现在听到嬴政提起这件事,在赵高心中,王翦的地位就更高了。
一个人能保持谦恭很难得,而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还能保持谦恭,那就不是难得可以形容的了。
这叫智慧。
无疑,王翦就是这种拥有大智慧的人。
他推荐蒙恬做副帅,就是为了告诉嬴政,他已经准备好退位让贤,绝对不会影响蒙恬上位。
而嬴政投桃报李,告诉王翦,王家的功劳,寡人不会忘记。
即便你年事已高,你儿子王贲寡人也会重用的。
君臣二人都有大智慧,都懂得如何让对方放心。
这才是真正有前途的国家。
君王贤明、名将用命。
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