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之开荒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无限之开荒者- 第6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所有人都没发现,纣王此时的状况很不对劲,他的目光有些呆滞,动作之间也略显僵硬。

    只听纣王愣愣道:“寡人乃万乘之尊,听闻昔日吾师人皇轩辕黄帝在位之时,有九天玄女玄牝氏降临,与吾师共研那双修之道,以至吾师修为大增,进展迅速,短短时间便达鸿儒之境。”

    “或若女娲娘娘见了此诗,有教导于寡人也未可知,况此诗乃是赞美娘娘之绝世之姿,岂有他意?待寡人离去之后,你们却是谁也不许将此诗擦去,否则,寡人定不轻饶。”

    群臣只暗暗叫苦,眼下太师闻仲不在,群臣中终究无修道高深之士,不知传闻中的圣人到底有多厉害,众人见劝不住纣王,心道此事还得先等太师闻仲回宫,到时再一起劝大王来向女娲娘娘赔罪了。

    谁知便在此时,只见那女娲圣像之上一片霞光闪现,一道温柔万分,宛若慈母之语,却又隐含怒意的声音自圣像传出,“人王殷寿,还不醒来?”

    这道声音听在众文武耳中,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但在纣王耳中,却不异于一道炸雷在耳边响起。

    “噗”

    纣王一口鲜血喷出,双眼却是回复了清明,他瞬间忆起方才发生之事,看着墙上自己所提诗句,瞳孔猛缩,冷汗顿时顺着太阳穴滑落下来。

    “噗通”

    纣王双腿一屈,跪伏在地,泣道:“寿辛鬼迷心窍,做出亵渎娘娘之举,罪该万死,求娘娘降下责罚,寿辛甘愿领死。”

    众文武齐齐趴伏在地,齐声喝道:“求娘娘开恩。”

    “尔等起来吧!此事不怪人王,他亦是被人暗算,此番因果,我不会记在人王头上。”

    众文武闻言大喜,再次齐齐拜倒,“娘娘慈悲。”

    纣王却是不肯就此罢休,当下站起身来,对女娲圣像道:“寿辛虽是被人算计,但终究是做出了亵渎娘娘之举,此罪当以寿辛鲜血洗刷。”

    说完伸指在自己手臂上一划,顿时一道口子出现在纣王手臂上,鲜血瞬间冒了出来,纣王便用另一只手接取流下的鲜血,随即向墙上亵渎女娲的诗句抹去,并大力搓揉,要将那诗擦去。

    好在此诗刚刚写就,墨迹尚未干透,很容易就将字体擦得模糊不清。

    群臣骇然,天上的女娲也微微怔了一怔,她也没想到,殷寿对自己的尊崇竟已到了此等地步。

    肖鹏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不必诧异,殷寿乃是儒教门人,且是轩辕弟子,对你的尊崇已是深入骨髓,要知道,在人族之中,你的地位还要排在鲲鹏红云之上。”

    女娲心下百感交集,当下心神微动,控制着圣像上自己法力显化的法相做了一些动作。

    当那些诗句全部被纣王的鲜血擦去后,女娲圣像再次光芒大盛,一道七彩霞光射到纣王身上,他手臂上的伤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最终恢复如初。

    “你有心了,尔等可放心,我日后依然会庇佑大商,只需人王记住,勿忘初心,好好教化万民,为人族发展做出贡献,大商气运便不会枯竭。”

    纣王闻言立刻再次跪伏在地,“娘娘慈悲,寿辛必不负娘娘教诲,为天下万民之未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天上的肖鹏差点被口水给呛到,尼玛,没想到这句后世诸葛亮的名言竟然会提前几千年出世,得,以后诸葛亮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得加一句“当年殷商贤明天子帝辛曾言”了。

    女娲收回附在圣像上的法力心神,转头对肖鹏露出一个明媚的微笑。

    肖鹏见状,呵呵笑道:“如何?今年这个寿诞过得很开心吧!”

    女娲不好意思的垂首一笑,微微点了点头,被人尊崇这种事,本就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嘛!

    “哈哈,走,咱们去凡人的世界中走走,去见识见识这人生百态,不过咱们得幻化一番,否则恐怕所有看到你的凡人男子,从此都要茶饭不思了。”

    “……”

    ……

    玉虚宫中,元始天尊暗叹一声,往朝歌皇宫方向望去,却是见紫气氲绕,金芒冲天,正是那商朝六百年来三十几代国君统领万民凝聚而成的大商国运,此国运光气不散,殷商江山自是无忧。

    大商立国六百多年来,终是多忠义之士与正义之士,忠义之气与浩然正气汇聚,便凝聚成了这昌隆的国运,饶是元始圣人之尊,也不敢直接出手坏去人族王朝国运,因为那因果太大,元始担不起。

    所以他在纣王祭祀女娲时暗中做手脚,就是想让纣王惹怒女娲,由女娲这个人族圣母亲自出手,坏去大商国运,谁知道竟被女娲察觉。

    如此一来,他不但目的没达到,反而欠下了女娲一个大因果,这因果怕是不好还呐。

    不过既然女娲已经不可能再出手对付大商,那么只能由自己来做此事了。

    当下元始天尊唤来座下弟子黄龙真人,取出一枚玉简交给他,吩咐道:“黄龙,你走一趟北海,面见妖圣白泽,将此玉简予他。”

    “是,老师。”黄龙真人不敢多问,接过玉简,躬身一礼,便径往北海去了。

第十二卷 第五十七章 封神大劫与原剧情截然不同的爆发缘由

    半年之后,随后羿娥平定东夷的张桂芳等人凯旋而归,并带回消息,东夷已完全被后羿娥所掌控。

    纣王大喜,立刻下旨,立东夷为齐国,册封后羿为齐王,并派遣了一名身为儒教门下的大臣,带着一干发展东夷的政令前往东夷辅佐后羿。

    唯一让纣王略感可惜的是,也不知道在这半年发生了什么,那原本对后羿不假辞色的娥竟成了后羿的王后,这让原本想将娥收入后宫的纣王大失所望。

    不过他毕竟不是原剧情中的纣王,干不出强夺的事来,当下也只得按捺下心中的失望,好在还有胡仙儿姜王后等善解人意,贤良淑德的女人,能带给他无尽的慰藉。

    此时的胡仙儿与原剧情中附身苏妲已的九尾狐可不一样,她虽有魅惑之天赋,却只在闺房之乐中用以增添情趣,从不主动魅惑纣王,令他只对自己痴迷。

    她与两个姐妹只尽好身为妻子的本份,为自己的男人排解压力,舒缓精神,维护好后宫和谐,令纣王丝毫不用为后宫费神,可谓难得的贤妃。

    齐国建立后,后羿任纣王派去之人为相,完全按照纣王旨意发展建设,不仅大力发展渔盐之业,还施行土地改革政策,释奴隶为农民,授以田地劳作。

    短短两年时间,东夷各族便从难足温饱的窘境,变得有了富庶之状,齐国上下对纣王无不感恩戴德。

    就连那些桀骜不驯,只是慑于武力不得不臣服的各族首领们都心悦诚服,在心下暗自庆幸当初投降了后羿。

    奴隶制社会有太多地弊端,尤其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最大桎梏,非人的生活和残酷的剥削、虐待使奴隶非常憎恨强制的劳动。

    他们只得采取消极怠工、破坏生产工具、虐待牲畜等办法表示反抗,也有不少大胆的直接选择了逃亡,许多破产的平民和小生产者们更是宁愿靠施舍过活,也不愿为奴隶主劳动。

    大商虽然已经废除奴隶制,可也仅限大商而已,东夷诸国与各方诸侯却依然还是旧制,而纣王在齐国推行的新政使苦熬多年的奴隶们终于看到了曙光。

    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将东夷土地划分,大部分收归国有,小部分归各小诸侯领主所有,同时解除各族奴隶地奴籍,变奴隶为农民,并赐予土地。

    条件是奴隶们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只要能完成,立即还他们自由之身,如无法完成或不愿意完成的,可成为领主们私有的家奴。

    为了进一步提高领主和奴隶们的积极性,在纣王的措施中,获得自由的农民,可利用所赐予的土地耕作劳动,劳动所得的两成上缴原有领主。

    两成上缴国家税收,剩余六成归自己所有,农民对土地的占有并非永久性地,暂时为三十年,只要能完成规定的年收成任务,这个占有期限可每年递增,惠及子孙后代。

    如因消极怠工或懒惰无法完成,则要削减占有年限甚至收回土地,若因天灾**造成歉收的另行计算。

    各族领主除自身私田的收成外,还享有农民两成的收成,他们对土地和待遇的享有年限同样有时间限制,为五十年。

    如果这些身为奴隶主的领主们能安分守己、遵守国家颁布的政令,尤其是不得私自盘剥农民、侵占农民土地,那么这个权限也可以每年递增,国家每年还有一笔额外的奖励。

    如果有特殊功劳或战勋,在额外增加年限的同时还可以封赏更多的土地面积。

    相反,犯错则要扣除享受额外收成年限和土地面积,如果是重罪,在治罪的同时会没收全部土地。

    简而言之,就是只要你老老实实听话,基本可以永久享有这些特权,如果不听,什么都没有。

    新政对奴役族人多年的奴隶主们来说,无疑是没收了他们的最大私有财产,奴隶和土地。

    在两年前刚开始实施时自然受到了极大的抵触,但齐国算是个战败国,加上后羿和娥用大商驻军牢牢控制住国内局面,还设立了严格的监督机制,若有违犯,治以重罪。

    在灭掉几个反抗最大地典型后,为保全性命的领主们只得屈服,但这一屈服,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却是惊人的。

    有了自由和土地的动力,奴隶们生产的热情空前高涨,就连老弱病残都不例外,加上纣王采用“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之策,使齐国发展迅猛,渐有了富庶之国的雏形。

    齐国上下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领主们在过着以前做梦才有的奢华生活的同时,也明白了新政的好处。

    他们只需安分守己,就能继续过上这种幸福的生活,少数人在武力的控制下,也不得不将野心和恨意收敛起来。

    土地改革的新政在齐国大获成功,纣王便下定决定要在大商全境推广,包括所有诸侯国,而这一来,却是为诸侯叛乱埋下了祸根。

    天地大势不可更改,封神大劫必然爆发,只是这爆发的因由却完全不同。

    原剧情中,乃是因纣王荒淫暴虐,又被妖邪迷惑,以至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最终被诸侯举正义之师讨伐,拉开了封神大劫的序幕。

    而如今,则是因为纣王新政,利国利民,却动摇了诸侯的利益。

    历史上的变法革新,哪一次不是伴随着战乱呢?但是纣王新政一旦成功推行,那对天下万民来说,可谓莫大的福祉。

    龙德殿。

    纣王端坐王位之上,静静看着大殿之下的文武群臣,淡淡问道:“众卿可有异议?若无异议,从明日起,大商境内全面施行新政。”

    上大夫赵启素以直谏闻名,思前想后,终于咬牙出列奏道:“大王,臣有本奏,大王大赦苦奴,授予土地,本是大慈之举。”

    “但近至朝中肱股大臣,远至边关大将,莫不因此根本动摇,损失惨重,大王因下贱苦奴而寒了一干臣子的心,岂非舍本逐末?请大王三思。”

    赵启这一当出头鸟,许多大臣顿时跳出来附议,当然,反对者也立刻冒出头来。

    “上大夫此言差矣!”

    第一个出来反对的却是费仲,原剧情中,费仲尤浑二人实乃奸佞小人,媚上欺下,为纣王出了许多导致社稷动荡的馊主意,与申公豹妲己之流沆瀣一气,为葬送大商基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如今,费仲尤浑二人乃是根正苗红的儒教门生,与商容比干等忠贞之臣乃是师兄弟的关系。

    他们虽因资质问题仅学得儒家学说,治国之道,并未习修行之法,但也是身怀正气的大商肱股之臣。

    只听费仲神情凛然的喝道:“君不见齐国昔年还是不毛之地,施行新政方才两年,所获成功有目共睹,如今齐国已经一跃成为富庶之国。”

    “就连东伯侯经营多年的东鲁也要为之逊色,许多东鲁人更是不顾严令,举家迁往齐国。”

    “若我大商全境推行新政,不仅能拯救天下苦奴于水深火热,还可使我大商国力再强数倍,天下富庶,实乃圣明之举。”

    费仲这一出列,立刻得到了尤浑等人的附议。

    玄光镜前的肖鹏看着此情此景,忽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原历史中臭名昭著的奸臣们竟然在拥立利国利民的新政,而反对的却是那些忠臣,这还真是……很扯淡的感觉啊!

    费仲等人声势不弱,赵启一方势力也不小,梅伯也是个胆大的家伙,更是大声责斥费仲:“虽齐国以新政治国略有小成,但毕竟是治理夷人之法,怎可照搬于我大商之用?”

    “尔等休要在此迷惑大王,误国误民,届时天下大乱,悔之莫及。”

    ??对于梅伯的高调,同为费仲阵营的尤浑毫不示弱,回击道:“梅伯危言耸听,好生大胆。”

    “大王昔日曾说过,东夷已更名为齐,为大商管辖的诸侯国之一,永服大商,从此再无商人夷人之别,你此言究竟是何居心?请大王治他一个危言耸听,分裂国家之罪。”

    梅伯一时语塞,纣王倒也不急于治罪,而是对闻太师和首相商容、亚相比干问道:“三卿乃我臂膀之臣,有何见解?”

    “大王乃人王之尊,老臣与诸位将军深受君恩,不敢忘怀,我大商将士都是铁血男儿,忠心耿耿,自当唯大王圣意是从。”

    闻太师的话表达了军方的意思,商容也表示同意,众臣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

    比干更是言道:“此事非同小可,若是普及天下,亦有不小难度,何况各国情况不一,宜因地制宜为好。”

    “大王可先在辖地内实施新政,视其进展再行修正,并召四大诸侯来朝,议定各地实施之法。”

    比干所说的已经不再是“同不同意”的问题,而是怎么开展和实施新政的细则了。

    诸臣见这三位重臣都表示了同意,知道大势已去,只得附议,只有赵启和梅伯等几个食古不化的老顽固还是以“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