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大儒,就是这些文人学子的风向标。都是看着他们行事的。所以这些大儒的态度,对池二郎这个郡守的影响太大了。
对于华府,这些酸儒摇头门楣不严,教导出这样出格的女子。为老尚书感叹。晚节都被孙女给丢光了。
对于池二郎那是不齿,作为一个男人,管不住内宅女子,还说什么大事呀。简直就是丢人现眼。
本来这些话,华三郎都压在心里,不准备给人添堵了,能跟他坦言相告的都是真心相交的友人,自家姐夫走的事武将路线何苦把话传过去一家子人跟着糟心呢,
再说了这些人不过在辽东做做样子,到了京城,他们敢张狂一下试试。组织起来力量,一人一口吐沫星子把他们给淹死。华三郎对于自家尚书府在京城的力量还是很相信的。
华三郎深恨。在别人的地盘上,自家力量薄弱。只能由着别人打脸了。
可看着自家姐夫郑重其事的给这些人下帖子,华三郎不淡定了,这事遮不住了,这些人肯定不给面子,这不是扫兴吗。
最重要的是,没有这些请帖,好歹有个遮羞布挡着,这些大儒不可能自降身价,到池府门口特意对着四姐夫说一句。我不愿意搭理你。这些观望的文人举子还能犹豫。左右摇摆一下。
若是这帖子下了,宴会上看不到人,那可就是挑明了在打池府的脸,明明白白的告诉东郡的文坛学子们。他们这些老家伙的态度。
自家姐夫这个郡守往后就真的一点威望都没有了。做起事来。那是千难万难的呢。
他家四姐还没出月子呢,可不能生气的。华三郎纠结半天,还是跟自家姐夫商量一下好了。
池二郎从听了自家小舅子的据实相告。就一直阴沉着脸,心里都沸腾了,什么名家大儒呀,就是给脸不要脸,有本事的名家,脑子够用的大儒,如今都在朝堂上高官厚禄呢,说白了不就是一帮子,考不上功名的落地秀才,用好几十年的酸腐之气,刷出来的点破名声吗。
华三郎在池二郎跟前亚历山大,不愧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气场散发出来,让人都喘不过气去。结结巴巴的开口:“四姐夫,你也不用同他们这群酸儒生气,咱们走的是武将路线,本来就不是同他们一个战壕的,索性就不要请好了。”
池二郎:“多谢三郎坦言相告,这事姐夫记下了。委屈你了,在这里可是对你的学业有所耽误。”
华三郎摆手:“没有,没有,这些人连点容人之量都没有,也不过是虚有其表罢了,祖父曾经说过,天下学问都是一样的,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名落孙山,三郎如今要学的不是那些书本上的死物,多出来走走,开阔一下胸怀,敞开自己的胸襟,见识世间百态,历练之后到了官场才能走的更远。书本上的东西对于三郎来说 已经够用了。”
池二郎不禁对这位小舅子另眼相看,也只有书香门第尚书府出来的郎君敢说出如此豪言壮语,肚子里面的学问已经尽够了,也不知道老尚书听到这话,会不会把孙子给拉回去重塑一遍。不过这份豪迈让人侧目:“三郎自己把握就好,这样的大儒,别说三郎,就连姐夫都看不上眼。”说完一声冷哼。
华三郎告辞。心里有点不自在,虽然说的是自己的心里话,更是在安慰姐夫,到底说的大了点。
还有就是那些大儒还是有真本事的,还是有必要交好的,而且没有他姐夫说的那样容易,看吧麻烦在后面呢。
池二郎也不过是说说而已,在郡守这个职位上,怎么能不同这些所谓的名家打交道呢,不说别的,一年一度的县试,还是三年一度的府试,哪个都要郡守同这些名儒大家共同操办的好不好,名望同权势从来都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
池二郎忧愁了,他没有名望呀。
忍不住就在想,是谁这么瞧得起他,非得把郡守给按在他身上了呀。若是换成武将,大家到演武场上打上一场也就是了,偏偏是一群摇着笔杆子的文人,池二郎自问,在这上面跟他们比试,自己吃亏呀。
想到这些闹心的文人,池二郎气的砸了书房的挂件。
芳姐为了让自家儿子的满月宴尽善尽美,特意把这些文官的家眷同武将的家眷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坐席上,就是弄出来消遣游戏,也是不一样的,想来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圈子,定然都能玩的尽兴一些。
看着看着池二郎回来,还特意把自己的贴心安排显摆了一番。
池二郎脸色更黑了,自家夫人费心费力的,结果自己这个夫君不给力,那些狗屁文人不给面子,这叫什么事呀。
池二郎恨不得把那群文人,给抓到隘口去做一个月的守卫,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武人,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让他们能够安与享乐,整天拽词。乱作的功臣,谁给了他们这份太平日子。
还看不起自己一个武将,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双冒看着姑爷脸色越来越阴沉,忍不住在芳姐的袖子上拽了一把,果然还是阿福服侍在娘子身边更好一些,看着自家娘子没眼色,实在不是那么畅快的事情,
双冒在考虑要不要跟阿福换一下,自己去舅老爷身边服侍好了。
芳姐在双冒的提醒下才看向池二郎,这个好像不太高兴:“有心事。谁惹你不痛快了。”
双冒牙疼。还真是没有看过哪家的夫妇说话如此不客气的,别说是官家夫妇了。娘子越来越不着调了,也不知道到时候回了京城,要怎么办呢。要知道京城可不比这里随便的。规矩大着呢。自家娘子在辽东才呆了两年,竟然连规矩都没有了。
双冒实在不想继续看着娘子糟心:“回娘子话,回姑爷话。奴婢下去看看小郎君是不是睡下了。”说完不等两位主子出言打发,直接就退下去了,每次看着自家娘子都是在挑战双冒的压抑极限。
唯恐自己一个忍不住做了直言不讳 的忠仆。自家娘子从来不是一个忠奸分明的人,想也知道那样的话,会有什么样地结果。
芳姐:“看看咱们大朗的魅力多大呀,双冒这样稳妥的丫头,都因为大朗开始走动起来了呢。”
一副与有荣焉的得意劲头,池二郎跟着点头,自家儿子确实魅力大 ,如今的脸蛋圆润白嫩,那里还有刚出生时候的褶皱呀。
一双黑漆漆的大眼睛,池二郎想,他儿子就是让他给摘星星,勾月亮,他都不会拒绝。
不过想到那群不给面子的文人,瞬间脸色就又下来了,不给他儿子面子,就是不给他池二郎的面子,太该死了。
芳姐终于不那么白目了:“真的有事呀。”
池二郎:“也不是什么大事,我一个武将当了郡守,对于那些文人来说终究不太舒服的。大朗的满月宴,怕是要让夫人失望了。怕是有人添堵。”
芳姐拍拍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在意的人不来才是添堵,他们那样的人来不来有什么关系。”
接着跟池二郎一起讨伐,那些倒霉催的作死文人:“对一个守住东郡城,给了他们太平日子的武将看不顺眼,却对一个欺上瞒下,差点陷国家与百姓与战火种中的前郡守俯首听而,这算是什么大儒名家呀,难道他们要说在前郡守跟前晃悠,是为了卧底的。呸,东郡城什么时候有了这些搅合棍子呀,他们也配当做名家大儒,这些举子文人,都什么破见识呀,推崇出来的名人,就是这样的。”芳姐一张嘴,把这些文人给贬低的一文钱都不值。
池二郎觉得自家夫人说话给力,这话若是传出去,这些名家大儒的脸色可是精彩了:“夫人说的有理,邵徳倒是要像这些大儒们讨教一番。为何这般。”
芳姐气的不行,什么地方都有这么恶心人的存在:“不行,这请帖还是要写的,来与不来,他们都恶心不到咱们。至少咱门得知道,到底哪些是扯后腿的,二郎心里也好有个数。”
关键是哪天自己不顺心了,去拍人家窗户的时候,也好有个去处不是。
池二郎觉得自家夫人的心智,那就不是一般的闺阁女子能比的,之所以跟夫人交代这些,池二郎也是觉得,请帖要发出去。这是一个必须要丢的脸。
要知道作为郡守同这些人打交道的地方多了,早晚要交锋的。不如早些探明根底的好。免得被人背后捅刀子。防范总比报仇要实在。
夫妇两人算是想到一块去了。
池二郎在写请帖的时候,芳姐在边上红袖添香,是凡东郡这地方有点名望的文人举子,两人一个都没有落下。
最后芳姐还把这些人给抄在一张单子上,明日定然让阿福好生的把什么人来了在单子上打个勾,要知道她华晴芳在 有些事情上从来不大气。没事就让自家大朗脱了**,做成弹弓,去射他们家窗户。
池二郎:“好好地一个满月宴,都被这些人给搅合了兴致,委屈大朗了。”
芳姐:“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呀,有父母,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那就是五福俱全,什么都不缺,在没有比这个更幸福的了。”
池二郎不知道要不要纠正自家夫人,五福俱全可不是这么来比对的,可想到自家夫人的身世,想必嫡亲岳母的早逝对于夫人来说是一种抹不去的伤害:‘夫人说的在理。’
往后对自家夫人要更好一些,没看到自家夫人心里又看不到的伤口吗。
两人回屋逗孩子找幸福的时候,基本上这些膈应人的名人大儒,已经被两人给忘得差不多了。
满月宴,比池二郎同芳姐想象中要美好的多,甘于贫困,只要名声,不畏权势的,还拥有声望的酸儒毕竟有限。他们不敢不来捧场。
池二郎在让人送帖子的时候,可不是那么客气的。所以屈服于权势的人还是有的。
芳姐暗中揣摩这些内眷,单子上一点面子不给的人,还是毕竟是少数。哼剩下的那些人,也不着急,有腾出手来收拾他们的时候。
唯一愁眉苦脸的就是华三郎,也不知道他家姐夫脑子怎么想的,就是用手段让这些人来了又如何,要知道现在的东郡城都传开了,新上任的守备大办儿子的满月酒,谁都说是为了敛财呢。名声都要臭到家了。
传到京城还不知道什么样呢,回头怎么跟祖父交代呀。
他们华府会缺银子吗,侯府会缺银子吗,怎么 就那么想不开呢,华三郎一碗一碗的闷酒往下咽,边上的之交好友,劝都不管事。
池二郎顾不上小舅子,不顾礼法,抱着儿子,身边站着亲小舅子,在一帮的武夫跟前嘚瑟,那嚣张得意的劲头,把远处的文人都要给气的鼻子喷火了。简直就是小人得志。
亏得尚书府怎么就找了这么一个姑爷。看看边上没有长辈在的小郎君,都给引导歪了,可悲可叹的老尚书呀。
对于华三郎的殷勤招待,根本就不愿意搭理,能过来这里多得是不得已。给了池二郎这厮好大的面子了,说不得回头还要被同僚,同学笑话呢。再多的就真的没有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七章 刷名声
池二郎不强求,谁知道新任郡守什么时候就过来了呀,只要他池二郎在位的时候,这些人给面子,别给他使绊子,能够让他政令畅通就好。
五郎陪同姐夫招待一圈过来,立刻就跟着一群小伙伴,围坐在一桌子上,自己去了乐呵了,自家姐姐贴心,竟然还给他单独弄出来一张桌子招待朋友。五郎觉得有面子。
再怎么懂事也是孩子,对于姐夫姐姐身边新出生的外甥,哪有不在意的。如今看来自家姐夫姐姐对他还是一样一样的好,丝毫没有怠慢。
酒宴散去,芳姐抱着孩子进了屋子,他身边的两个两位妈妈,同四大丫头,都在送客人呢。
不管是武将,还是文人,只要过来池府贺喜的,来的时候带的礼物都是登记在册的。
走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是空手的。人家池府的回礼厚重。
人家池府弄出啦的手笔大呀,竟然是东郡城从来没有过的新鲜事。
池大人说了,今日只为犬子满月设宴,能得诸位老爷贺喜,是小郎君的福气。诸位老爷夫人的贺礼,那是诸位的心意。
池二郎承情,不过不能因为这个落个敛财的名声,这个不好听,他池二郎从来不差这点钱,来辽东不为求财,只为做官。
院里面好几大车的礼盒,还有树苗摆在池二郎身后,池二郎:“诸位不要嫌弃,略备薄礼。算是二郎谢诸位的捧场。”
然后人家拿出来的东西,就有点太拿的出手了。京城特产,不对,是尚书府,侍郎大人的特有特产。
先不说这些世家商户,还有守备府的官员们,反倒是东郡下属的县官们先站出来了,当时就拜谢池大人客气,然后非常不客气的,索要回礼。差点犯抢。
谁不知道同知夫人的庄子上。果木繁盛,出产颇丰。就是山地都能有所出产呀,人家池大人仗义,拿出来做回礼的竟然是树苗呀。太让人心动了。就是少了点。
几位县衙来的人。看着东郡这些人有点不顺眼了。没事干什么来呀,要不然这些树苗分到他们县衙属地,好歹也有些数目不是。现在好了,能分到几颗呀。可怎么够用呀。
大管事:“诸位大人莫要如此,大人交代过,若是诸位大人有意,尽管去府衙里面报备一些,等来年春天的时候,大人还要在运送过来一些树苗同新的谷种过来,只要诸位大人看好这些新作物。尽管来咱们郡守府。如今这些苗木,是大人给诸位的回礼,还请诸位大人,莫要让小人为难。”
是买,是要,大管事没说清。自家老爷有点败家,真怕到时候这些县府来的人没有眼色,乱开口,还是压脚点好了。
那些县官一听说明年春天还有,一个个不顾身份抱着树苗就去了郡守府衙,必须先申请呀。
百姓不容易,他们这些当官的也不容易,这么贫瘠的地方,想弄出来点政则不容易呀,有现成的靠山,怎么能错过呢,亏得池大人有工部华侍郎这么一个老丈人,若是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