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军医皱了皱眉头,伸手把他的左臂握回手里,从头到尾又检查了一次。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他就下结论,“这条胳膊的骨头,大致上是长好了。不过嘛,它终归是折过,重新接好的肯定不如从前。现在已经不用继续包扎固定了,记得一年之内别去提什么重物就好。”
卢左侍郎忽然想到,王穆之来水丰县上任时,也不忘带着自己琴来,可见真的爱琴。他忍不住问 :“石军医,他以后还能弹琴吗?”
“嘿!”
石军医一脸“你怎么这么搞笑”的神情,愤愤不平似地嚷嚷,“他当初那个样子,能捡回一条命就不错了!老夫能把这条歪胳膊接上,就已经很好了,哪儿还顾得上弹不弹琴的!而且,外观上没有落下残疾,就不用去计较那么多啦!”
他的话听起来虽然有些糙,但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
君不见,陈幼安进春闱开场时,还要给自己的伤腿出示刑部尚书写的证明吗。如果是身带残疾之人,就连县试考场的大门都进不去,更别说站在太华殿上与皇帝奏对了。
哦,你可能会说,镇西侯还瞎了一只眼睛呢。
天下的文官千千万万,只要科举不停下来,文官都大大的有。但是,以十五岁稚龄上战场,就用一只眼睛为代价留下革森主将性命的,仅有镇西侯一人。何况,镇西侯也谈不上什么“太华殿、奏对”的,他长年戊守边疆,三年才回京述职一次罢了。
王穆之也勉强算得上是因公受伤,朝廷肯定不会做出“撤职”,这样令天下学子寒心的事情来。但怎么说呢,一个不能站在太华殿上文臣,基本已经看见仕途的尽头了。
只可惜,那些曾经在赏樱宴上回响,仿若渺渺天籁的琴音,从此在这人世间消失……
作者有话要说: 这几天,作者君过得一团糟。
先是脖子一直都歪歪的,就跑去医院扎了几天针灸,现在能恢复原位了,但仍然有点疼。
家里还来了亲戚,是带着小孩儿来看病的,简直是各种忙乱。
亲亲,都别着急哈,作者君憋着大招,明天尽量码个1万2!
第125章 救命之恩()
石军医说完那一大堆话; 也懒得管他们有什么反应; 把包裹那条伤腿的绷带拆开; 就仔细地检查了起来。
同那条胳膊一样; 这条伤腿的恢复情况尚算乐观,如果能够安份地修养的话; 应该不至于会落下残疾,但却肯定会落下病根。比方说; 什么阴雨天会腿疼,膝盖不能着凉诸如此类的。
怎么说呢,灾地的条件再怎么好,都是极其有限的。
王穆之能有个自己的山洞,有张离地的卧榻; 已经是绝对的优待了。就连晋王这个天潢贵胄,睡的也不过是用树枝和干草搭起来的大鸟巢; 顶天是干草多些、厚些、松软些; 但仍然是贴地的那种。大部分的普通士兵,只要能找到个干爽的山洞躺倒休息就很满足了。
然而,优待归优待。
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 王穆之总要窝在潮湿阴凉的山洞里养伤的事实。如果这样都不落下病根; 那才是真正的稀奇事儿呢。
石军医打开一旁的药箱,取出一小碗尚有余温的墨绿色膏药。
他一边动作麻利地把药膏糊好、重新包扎,一边郑重地叮嘱,“等灾情过后,一定要找高明的大夫来调养这条腿。不然; 不用等老了,再过个二十年,你就要杵着拐杖走路了。”
二十年……
二十年以后,王穆之满打满算才四十岁刚出头,正是一个文官要大展拳脚的黄金年龄。他却极有可能因为不良于行而被迫致仕,这对于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来说,这是何其残忍的事实!
投下这么一个炸弹,石军医也没去看众人的反应如何。
他头也不会,向后招了招手,“赶紧的,过来个人,给老夫搭把手,扶着王大人转个身。他后背对着山洞壁,老夫没法儿查看他的伤口啊。”
“石军医,奴才过来帮忙吧。”一直处于透明状态的太监,立刻走上前来。
衣裳很快被脱了下去,包裹伤口的纱布也被层层打开。
王穆之的肩背看起来并不宽厚,白皙得过份的肌肤,更是增添了几分脆弱和单薄。他的脊背中央有一个块巨大褐色结痂,四周还有很多嫩粉色、褐色的划痕。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块结痂是凹陷在皮肤里面的。
石军医偏头冲着油灯抬了抬下巴,伫立在旁的太监便十分有眼色地举着灯盏凑过去。
在骤然放大的灯光下,这块结痂的纹路清晰可见。
它并不是均匀完整的一大块,而是颜色深浅不一、坑坑洼洼的,其中还夹杂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裂隙。也许是灯光角度的原因,某些裂隙好像被镀上了一层湿漉漉的东西,折射着奇异的光芒。
石军医抬手在结痂上按了几下,那些奇异的裂纹中立刻有黄绿色的脓液缓缓流出。他扯过桌面上的旧纱布,把流出的脓液擦拭干净,便转身从药箱里拿出一把小刀,放在油灯上炙烤了两、三息。
锐利的刀尖划破结痂,露出里面的苍白肉芽。当然,还少不了附着其中的黄绿色的黏稠液体。
石军医手指灵活地转动着刀尖,一下一下又一下地剐蹭着,直到有鲜红的血液流出。他才挪开刀尖,从药箱里捻了一小撮药粉,均匀地洒在伤口上面。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见,但卢左侍郎仍然有些不忍直视地撇过头去。
石军医用干净纱布擦拭过小刀,又凑近油灯炙烤,只见一股青烟腾起,空气里便弥漫着一股焦臭的烤鸡蛋味儿。
很快,他又挑开了一处流脓的结痂。
王穆之无比清晰地感觉到,滚烫而又锋锐的刀尖正在伤口里搅动,每一下都伴随深入骨髓的疼痛。他咬紧牙关,握紧拳头,背部的肌肉更是绷紧到了极致。
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便从他的额头、脖颈、肩膀,一滴一滴地滚落,原本单薄瘦削的肩背,也陡然多了几分力量的美感,就好似蓄势待发的豹子。
可能因为握拳握得太用力,他杵在卧榻的左胳膊竟然开始不住地抖动,而且颤抖的频率还越来越快。即便后背有刀尖肆虐,他也能明显感觉出与右手完全不同的脆弱。
良久,石军医终于把有脓液的伤口都清理了一遍。
他一边包扎着伤口,一边说:“王大人后背的伤,比起刚开始的时候好太多了。那剂消肿去腐的药,还是要按时吃着……否则,脓血扩散的话,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救不回来了!”
这时,举着灯盏的太监脸上,露出了几分难色,“石大人,王爷带来的药材原本就不多,像是鱼腥草、大黄、白芷这几味药,估摸着还够煎服两天。”
也许在永明宫渡过的日子太深刻了,晋王妃吴氏对物质上的一些东西,变得十分执着。尤其对药材,对人参,她有着非同寻常的执念。
只要听闻有珍稀的药材面世,她都会命人高价购入。至于有没有以势压人,有晋王在旁看着,她暂时还没有这个胆量。
久而久之,但凡消息灵通点儿的人家,都知道晋王妃喜爱人参、灵芝、鹿茸,多过珠宝首饰。如果不是晋王言明不收贵重的礼物,府中放置药材的库房,恐怕就要被那些投机之人给塞满了。
当得知丈夫奉命前去赈灾时,吴氏心中的担忧简直要溢出来了。不用亲眼目睹,单凭想象她就知道那儿不会是什么好地方。
但她也明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关乎丈夫能否更进一步。想来想去,她便命人打开库房,亲自为丈夫准备远行的包袱。
吴氏把丈夫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作了假设,比方说风寒、暑热、摔伤、刀伤等等。虽然她也不知道,在一干侍卫的保护下,丈夫怎么可能会受到刀伤。但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她还是备下了上等的金疮药。
正准备打包,她忽然想到自己当初生产时的情景,连忙又添了一根百年老参。说句不好听的,如果丈夫遇到什么意外,这根老参或许就会派上用场呢。
不要认为吴氏杞人忧天,毕竟丈夫是她和儿子此生唯一的依靠,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讲真,如果不是有军医随行,她都想命府中供养的大夫,跟着丈夫一道去赈灾了。
夜里,晋王看到吴氏为自己准备的行装,有些哭笑不得。
换洗的衣物不多,只有两个小包袱。
两套掺了荨麻的外衣,虽然颜色和样式都不好看,而且质地还有点儿硬,但胜在耐磨;还有两套棉布做的里衣,没有丝绸的轻薄贴身,但同样胜在耐磨。
而药材,却有满满当当的四个大箱子,再加上蓑衣、斗笠之类的杂物,差不多能塞满一辆马车。
晋王原本是拒绝带这么多东西随行的。
可是,他与妻子向来恩爱,又岂会不了解妻子心中的隐忧,准备了这么多的药材不过是贪图“安心”二字罢了。
况且,妻子有一句话说得对,有备无患总好过临渴掘井,他用不上,说不定别人能得上。
再说了,赈灾队伍还有大批的粮草要押送,就算他多添一辆马车也不会耽误什么,何不准备得周全些,让妻子不必太过忧心忡忡呢。
此时此刻,晋王和吴氏都不知道,就因为这样一个决定,竟然从鬼门关那里拽回王穆之的一条小命。
那天,大雨滂沱、雷电交加。
山洞内,众人高擎着手里的火把,把四周照得如同白昼。
刚刚被救回来的王穆之,被翻转俯卧在光圈的中央。
他左手和左脚的伤还未处理,依然是那样耷拉着。他的后背几乎都被血液浸透了,原本月白色的衣裳被染成了深褐色,摸上去不仅**的,还带了点儿沙砾感。
只听见“次啦”几声,石军医便简单粗暴地撕开衣裳,暴露出王穆之后背的伤口。
也算见过大场面的众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王穆之如今的后背,就活脱脱一个调色盘,青的、紫的、红的、褐的……时而泾渭分明,时而又相互交织。
撇去那些撞伤的淤青不提,基本上有破损的位置都沾了沙土,不过是多和少的区别。
最要命的,是后背中央那个还淌着黄绿色液体的大窟窿。定睛细看,大窟窿的深处还镶嵌了几颗豆大的土黄色沙砾。大窟窿的边缘已经红肿得发亮,似乎能看见被撑薄了的皮肤下缓缓流动的液体。
石军医当即表示,这伤口太棘手!
首先就要剜肉,一刀刀地割去那些沾了泥土的地方,特别是那个大窟窿里头的腐肉。然而,王穆之仅剩下半口气在这儿吊着了,就怕这肉还没割完,人就先跑去阎王跟前报道了。
其次……如果伤口不处理,就没有其次了。
命都没了,哪儿还需管胳膊腿的事儿?
卢左侍郎立刻急切地问;“石大人,难道就别的没有办法了吗?”
石军医拍拍膝盖站起身,幽幽地叹了口气,“有办法啊,但关键还是要把他这口气吊住了,才能说以后的事儿。吊不住这条命,一切都是百搭……”
在场的所有人,都听懂了他话里的未尽之意。
然而,能吊命的药材必定是好东西,谁又会随身携带这等贵重物品出门呢。假如在繁华的京城,花上一定的代价,还是很可能搞到手的。然而,他们却身处灾地,放眼望去,除了洪水就是高山。
即便是腰缠万贯,又有谁能卖好东西给你?浮尸还是饿殍?
霎时间,随行的官员面面相觑。
世家阵营的,自然是为王家的这位芝兰玉树着急,毕竟不出意外的话,王穆之将是世家二十年后的领头人。而寒门出身的那些,却深觉救回来了一坨烫手山芋。
倘若王穆之出身寒门,谁都不会紧张纠结,他们大可以心安理得地撒手不救,等到明年今日,再多感叹一句“可惜”也算是尽了同僚之谊。
可是,王穆之出身名门,祖上那点儿光辉先不说,现在还有一个位高权重、心思深沉的祖父屹立在朝堂。
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救,如果被王尚书记恨上了,谁敢说自己能全身而退?
沉默中,那几个人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晋王,看他是个什么意思。
石军医垂目瞄了担架上的王穆之一眼,催促道,“到底是直接剜肉,还是干脆包扎?再等下去,就要到外面刨坑了……”
晋王想了想,问:“剜肉和包扎,这二者间有何区别?”
“回王爷的话,”石军医拱拱手,态度上多了两分恭敬,但言辞还是直白得过份,“剜肉好比是垂死挣扎,包扎则是听天由命。说到底,这二者间也无甚区别啦。”
晋王低头沉默了片刻,复又抬头道,“本王这里有一根百年老参,应该能其些作用。王大人心系百姓,乃我等楷模,麻烦石军医尽力救治吧。”
说完,他就转头看向自己内侍,“阿花,去把王妃准备的老参取来。”
没有知道,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的内心到底经历了怎么样的诱惑和挣扎。刚才,他的脑海中盘桓着一个小小的、不容忽视的声音。
嘿!
只要你不说,就不会有人知道你带了老山参。
王穆之生,便是他的运气好,逃过一劫。
王穆之死,那也是他的运气不好,命该如此。
你暂且奈何不了王家,却可以袖手旁观,变相断了王家这条臂膀。痛失长孙后,王尚书这头老狐狸,说不定会方寸大乱哦。即便起不到什么作用,那也算是为外祖父和母妃收回一点儿利息!
晋王心动了……
还没等打定主意,他的脑海却忽然闪过久远的一幕。
记忆,因久远而褪色。
那时,他还是那个骑射功课垫底,被一众堂兄弟嘲笑的皇孙。
外祖父半蹲在自己背后,轻轻掰正自己的脑袋,那双粗砾的大掌握着自己的小手,缓缓开弓,“殿下,身子不要向后倾,正视前方的靶心,松手!”
“哐”地一声响起,箭矢命中红心,尾羽在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