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
在朱皇帝的强烈要求下,另一时空把募兵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傅宗龙等人获得了更大的权限和资源,干得不好的那些,通通被他直接地否决。
以大明官僚体系的执行力,换上一批人定一些规矩,也只是能稍微强一点,完全落实根本不可能。对此他倒是不会觉得着急,其实对广宁军他本来也没什么期待,他的要求也无非是要他们凭坚城用大炮,死守不出,只派少量精锐骑兵对周围地区实施骚扰。即使真守不住,也不过是损害他的个人名声,多葬送一些人的性命,真讲起来其实也无关大局。
第17章 17。西南事()
在讨论募兵相关事宜的时候,西川方面为了表现他们都是大明忠臣,也传来了一大堆的上疏,永宁宣抚司宣抚奢崇明请发兵两万援辽,川贵等地众多武将也自请报效朝廷不谈,甚至还有生员都声称可招兵援辽。
朱皇帝先前已经打了预防针,对兵部调动西南地区兵力的提案摆明了自己的态度,内阁和兵部很快就统一了意见,拒绝了川省方面的调兵请求,朱皇帝则下旨口头嘉奖了奢崇明就把这事揭过。
经过这段时间的讨价还价,朝堂上也终于给出了对川贵两地一把手的处理意见。
因有御史弹劾李枟向水西土司安位勒索金盆等事,差人去将前贵省巡抚李枟捉拿,解押入京接受调查。弹劾另外两位的也不少,这一位现在就倒霉了,原因无非是因为他背景不够深厚。给另外两位的处分,就只是解除职位,让他们火速入京自辩。
在皇帝的强烈要求下,川省左布政使朱燮元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川省,太常寺少卿王三善擢右都佥御史巡抚贵省,两人都被授予这一个任期内获得密折专奏不经通政司直达御前的大权。
明代巡抚一开始不是常设官职,只是临时性质的差遣,兵部或者都察院的加衔才是决定巡抚品级的关键因素,不过巡抚这个职位现在已经快要变成地方官,也被打入了浊流官行列。
密折专奏不经通政司直达御前的权力,在大明只有阁臣能享受,这样的殊荣和权力,显示出了这一次人事变动的不寻常,也表明了皇帝的态度,安抚西南土司非常重要,他非常重视。
调职的任命催得很急,朱皇帝在调令下达的同时就宣布在平台召见了这位新任贵省巡抚。
王三善在另一时空也是贵阳解围后就调任的贵省巡抚,取得过一些战绩,最终由于自大轻信土人被俘,随即被叛军杀害。在资历达标的候选人中,这一位本来的排名也是很高,朱皇帝在犹豫了一番后还是选了这一位。
王三善很快就来到了紫禁城平台,朝见皇帝。
例行的见礼之后,朱皇帝很快就开门见山地问道:“王卿当如何抚黔?”
“皇上委臣以重任,臣不甚感激,亦不甚惶恐,惟有殚心竭虑以报皇恩。黔地水西等土司多与朝廷离心,官兵势弱,山多路险难有强援,稍有不慎便会酿成大祸。臣以为,惟有安抚土司,整肃军卫,令各处积粮筑墙以备不测。”
算是中规中矩的回答,朱皇帝点了点头。
“王卿所言,很好。朕以为,王卿此去,务必小心谨慎。对土司可以怀柔,然不可失却朝廷威仪,助长其野心。营兵可整肃,却不可操之过急。卫所且先不管。若有不测,务必先求能守。据锦衣卫上报,黔地官员多行不法,张鹤鸣前番又大动刀兵,黔地各处府库官仓积存已经消耗一空。卿此去贵阳,务必以积粮为先。朕与内阁和户部诸位先生商量过,黔地赋税三年不起运。朕会令湖广夏赋解运黔地,以补足今岁所需。王卿须谨记,若有不测,惟有石柱兵可信。”
朱皇帝很清楚,贵省现在很多州县的官仓现在都是空得可以跑老鼠,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贵省的预备仓也是被官僚们盘亏盘得没有任何积存的,张鹤鸣这个货又为了升官大动刀兵将本来不多的府库官仓内的粮食消耗一空,真要是像另一时空那样,搞出一出时日长久的贵阳围城战,就必然会饿死几十万人。
王三善听得很认真,皇帝说话,臣子态度必须恭敬,尽管坐在龙椅上的只是个毛头小子,不过听了几句之后,这一位脸上的神色却是越来越严肃,这少年天子皇帝提到的信息,让他收起了认为这趟差事很好办的想法。
据先前几位阁臣透露的信息,再加上皇上这会提到的贵省缺粮的事实,让他发现这贵省根本就是个坑。皇帝对西南如此重视,那只说明西南的吏治已经败坏到了极点,各处土司随时都有可能会叛乱,他此去贵省还真是肩负重任,一个不小心就会倒大霉。
两人就贵省问题交换了看法,朱皇帝又询问了很多的问题,考察了这一位一番,很快达成了共识。
这一位王三善虽说能力不算太强,但好歹做事的态度不错,之前也显然是下了一番苦工,对朱皇帝先前在廷议上丢出来的信息十分了解,这让朱皇帝也稍微安心了一点。
朱皇帝给川抚朱燮元下了密旨,朱皇帝在密旨里把在朝堂上讨论过的对西南局势的分析重提重新强调了一遍,严词申令他管好自己管好手下,严禁他们再向土司伸手。
只是派人去整肃一番西南,显然也是不保险的,朱皇帝很快就召开了一次小范围内的廷议,讨论西南的军事问题。这一次的与会人员,只有内阁阁臣全员、兵部尚书崔景荣和贵省巡抚王三善,六部其余几部和科道等部门的官员都没有与会。
例行的见礼和废话说完,朱皇帝直接把这次会议的主题讲了出来。
“今日,朕召见各位爱卿,是准备议一议这川贵之事。朕以为换个巡抚,整饬一番,亦是不够。蛮各处土司皆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朝廷要是无强兵弹压,他们难免滋长野心哩。”
首辅刘一璟闻言脸上不由露出了苦色,有些为难地说道:“皇上,北地官兵抽调援辽亦是不够,还需镇守各处要害以防北虏,不可轻动。湖广两广兵弱,怕是不行。”
“朕今日听闻,石柱兵久居北地,思乡欲归者众。朝廷历次征调,石柱马、秦两家从无推辞,多有战功,此番大战亦是折损不少,可谓是满门忠烈。朕以为可准许石柱兵归乡,以震慑宵小。”
兵部尚书崔景荣皱了皱眉道:“石柱兵可称精锐,不如令其镇守广宁。”
次辅韩爌摇了摇头后说道:“石柱已有一部尽没于辽东,援辽兵马已是十去其六,此时不过千余兵,留在广宁也无大用。女将秦良玉在川贵素有威名,令其归乡再招募石柱壮勇,依皇上之意,正可以震慑群小。”
辽东缺兵,朝廷不想把石柱兵这种听话又不劫掠地方的强军放回去。不过大臣们都清楚,西南土司现在和朝廷离心问题严重,对这个事的态度就有点纠结了。西南的大烂摊子,朱皇帝不敢碰,文官们更不敢,大明现在最重要的事无疑是辽事,无论是调兵还是派兵征剿,如果让西南也糜烂了,他们都担不起责任。
争论了一番之后,大臣们最后还是统一了意见,正如次辅韩爌所言,大伙们都知道,石柱那点残兵留下来也没多太大的用,还不如让秦良玉带兵其回家去震慑西南土司。
此事皇帝态度又很坚决,他们也没必要和皇帝对着干。
很快的,兵部就下达了调令,让秦良玉带着剩余的石柱兵回川省。
在准备大婚繁琐事项的过程中,有关人事问题的争论再起,朝堂上又一次泛起了一点波澜。
朝堂上此时已经得到辽阳也彻底失陷的消息,广宁急需增援,用谁担任援辽东总兵,就成了一个问题,此时也没有几个大将,只得将前任山海关总兵刘渠推了出来。
朱皇帝查了查资料,发现此人在另一时空广宁之战中是战死的,调查了一番,发现这人时下大明武夫们该有的毛病也是一样不少,不过总的来说算是个勉强能用的,同样资历地位的也没有其他人选比他更合适,就同意了内阁的意见。
对于这一项决议,朱皇帝也准了。
辽沈失陷,兵部最近一直把事情干得一团糟,自然会有人跳出来弹劾兵部尚书崔景荣的。
辽东经略的人选基本议定的情况下,又因为此时内阁现在只有两位大学士,其余几位都没上任,朝堂上也开始兴起了一股推举李三才入阁的风潮。
李三才这个人,做事说话都十分高调,也得罪了不少人。入阁这种大事,有人要请用李三才,自然也有人认为李三才大奸大恶,朝堂上为这人的问题开始了争吵。
对于弹劾崔景荣的,朱皇帝的处理方式是全部留中。
至于对付李三才,在大婚这么喜庆的日子并不合适,他决定结婚完之后再说。
第18章 18。传奇女将秦良玉()
在秦良玉带领剩下的石柱兵到达通州之时,朱皇帝决定召见这位传奇女将。上次秦良玉进京的时候,朱皇帝的身份还是皇长孙,没能见到她,这一次他当然不会放弃见一见这位传奇的机会。
传旨的太监到达时,秦良玉也是非常的激动。对大明这位少年天子,秦良玉还是很有好感的。
朱皇帝登基后没多久就秋后算账,把当年害死秦良玉丈夫的太监邱乘云直接处死,为她报了大仇。
进入皇宫平台之后,朱皇帝直接免了跪拜礼还给她赐了座位,更是让秦良玉感到少年天子对她的器重,这样的礼遇却是只有阁部重臣能享受的,这让她感到有些惶恐。
秦良玉来到自己跟前的时候,朱皇帝也好好地打量了一番这位传奇女将。
这位女将军有着将近一米九的身高和稍显肥大的身材,朱皇帝其实已经通过外星大佬的监控看过,不过真人来到他跟前时,还是把他给震住了,见惯了个矮身材娇小的宫女后妃,突然见着这样一位女汉子,这让朱皇帝实在是大感传奇人物果然是不同凡响。
“将军身量高大,气魄英武不凡,这女中丈夫之名,果真是不虚。”
“皇上过誉了,臣惶恐。”
“将军不必担忧,朕给的礼遇,将军当得起。若有人为此找将军的麻烦,朕会觉得不高兴。”
秦良玉闻言一愣,顿时脸上就不该露出什么表情好了,虽说道理是这样没错,但你一个皇帝把话说得这么直白,真的没问题么?
“皇上为此言,折煞微臣了,臣惶恐。”
朱皇帝也没多啰嗦,问了问从浑河战场上逃出来的石柱兵残部的现状,表达了慰问之意后,就把话锋一转,“如今辽沈失陷,国事艰难,武将中堪用的少之又少,朕本欲让将军于山海关练兵。只是不得不调将军回川。”
秦良玉闻言脸色微变,“皇上厚爱,臣愧不敢当。可是”在川地多年,如今各地都在调兵援辽精兵都被抽调一空的情况下,西南会出什么事,秦良玉哪能不知道,无非是朝廷官员百般欺压之下,某些看不清自身实力的蠢货又在蠢蠢欲动了。话说到一半,她很快想起,调令里都没说调动石柱兵的目的,这次调动的目的朝廷肯定不愿意声张,很快把自己的猜测吞回了肚子。
看到秦良玉的表现,朱皇帝点了点头,摆了摆手,近侍太监很快把朱皇帝准备好的密旨递给了她。
秦良玉毕恭毕敬地接过,看了看后,脸上很快露出了了然的神色,起身行礼后说道:“皇上有命,臣必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有将军在,西南之事朕就放心了。不知将军对辽事有何看法。”
“此非臣能言之。”
“罢了,朕也知晓辽事一坏再坏的根子是什么。只是军中积弊已深,朕暂且也是无从下手。”
秦良玉闻言后不由有些诧异,对朱皇帝居然对战败的原因有所了解大感惊奇,稍微愣了愣后才马上跪下,“君忧臣辱。臣不能为君上分忧,臣应万死。”
“将军快快请起,将军满门忠烈,女中丈夫既是忠臣,亦是能臣,何辱之有。”
朱皇帝多番肯定,语气真诚恳切,作为臣子,秦良玉自然是非常感动的,她没有起身,咬了咬牙说道:“皇上过誉了。以微臣愚见。如今东虏势大,唯有先求能守,而后革除弊政,厉兵秣马几载,方能言复辽。广宁乃是大城,墙高壕深,只需选派重臣勇将,收缩兵力,守住便不难。广宁控遏辽中咽喉,守住此处,以少量精锐游骑出击,东虏必无暇西顾蒙古,再以厚利联络北虏,则神京无忧矣。而军中弊政,想必陛下已有耳闻,当如何整肃,此非臣能言之。臣惟有一句话,陛下求治心切,却不可过于操切。”
说着,她小心翼翼抬起头,观察了下朱皇帝,发现他脸上没有露出不满的神色,这才低头道:“臣逾越了,还请皇上降罪。”作为一个小小的土司,妄言国家大政是很犯忌讳的,她说出的这番话信息量也很大,不光给出了良好的战略建议,几乎是把满朝的武将、激进求战派的文官、领兵的文官、监军的太监和朝堂上的大政主持者,都隐晦地批判了一番。
秦良玉也不愧是和大明南北各色军队都打过交道的老将,战略眼光不错,从朱皇帝登基以来的举动和刚才的言论,这位老将也是感觉少年天子想要搞一个大新闻,只能劝他整顿军队不要操之过急。
“将军请起。我大明满朝上下,要么贪鄙庸碌,要么志大才疏,即是忠臣又是能臣的,却是没有几个。他们都活得好好的,将军又何罪之有。将军与朕所思不谋而合,朕心甚慰。”
朱皇帝的语气十分平淡,但是包含的怒气和杀意,却是惊得在场包括秦良玉在内的人都有些胆寒。
说着,朱皇帝环视了左右的近侍一番,目光森冷无比,看得他们都吓得跪下之后,才开口道:“朕与将军刚才那些话,若是有谁泄露出去一个字。朕定会让他知晓,什么叫求死不能!”
在场的几个近侍和侍卫,闻言后立刻跪了一地。
“皇爷,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朱皇帝再次环视了一番,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和秦良玉闲扯了一番家常之后,他突然就来了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