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明-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一大块的肥肉,早就被众多武官家族盯上。

    就是东江镇内部,希望成为一个世袭农奴主的,也同样是不少。

    对于这样的状况,朱皇帝当然不能容忍。在他看来,继续搞不严管就会沦为农奴制的卫所,还不如直接设州县算了。文官们再没有节操,也不至于在治下复辟农奴制。

    卫所制度下的生产积极性太低,让辽东这么个原本可以粮食自给的地方,粮食始终都有很大的缺口。光是时不时就坐上过山车的粮价,就让朝廷背上极为沉重的包袱。

    在收复沈阳的时候,朱皇帝就召见了叶向高,讨论辽东的卫所问题。

    “太祖尝言,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粮食。以朕看,却是大误。卫所军政合一,军户世袭,稍有管束不力,军官必侵占田地,大肆役使军户,将籽粒粮额度全摊派给军户。如今各处军户怕是都已经逃亡过半,屯田荒废的程度,从国初之时籽粒粮征收便可窥见。”

    朱皇帝这么一说,叶向高马上就吸了一口凉气。卫所这些问题,大伙们都清楚,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动。皇帝是失心疯了,这卫所制可是根本动不得的。

    这位首辅马上就急了,不由提高了声音说道:“皇上,军屯废弛也不是一日两日的事,只可徐徐图之。”

    “元辅的顾虑,朕自是知晓,如今辽东新复,军民伤亡甚重,卫所体制全然崩溃,正是革除辽东弊政的最好时机。朕以为,可将辽东都司分拆,出山海至于广宁,设立辽宁都司。三岔河以东,可新设辽东布政使司。至于其他实土都司,自是应当徐徐图之。”

    叶首辅一听,冷汗就冒出来了。辽东军官死了一茬又一茬,没死的不是投鞑,就是在最近几个月,被陆续干掉了一批,原来这位皇帝早就在琢磨着把辽东都司肢解掉。大明这一位天子,貌似谋划甚大啊。

    “只是,辽东毕竟地处边地,总要有大军镇守。若无卫所,朝廷如何养得起那般多的营兵?”

    “兵贵精不贵多,若都是些吃不饱穿不暖的乌合之众。一旦遇到东虏这样的强敌,弱兵越多,口粮消耗越大,朝廷负担反而越重。我大明岁入,耗费在千里运粮之上的都不知有几多,还不如只布置少量精兵。再则,待平灭了建奴,朕自会新设军镇,将战线外移,届时,辽东都司故地,便可成为后方。”

    叶向高闻言,很快想起,这位是打算消化掉渤海国故地的。

    “只是,如今东虏未灭,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对于这件事麻烦事,叶向高还得好好想想,皇帝展现的蓝图很美好,但是要实现,真的是很难。

    随着皇帝与首辅谈话的风声放出,朝堂上立刻吵成了一团。拆分辽东都司,新设一个布政使司,进军海西女真的地盘,这事实在是太大,利益相关方也实在是太多。针对这个事朝野上下,说什么的都有。

    看到多了许多官位,马上就跳出来支持的有。

    担心冗官,以及对军事产生不利影响的也有。

    还有纯粹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扯淡祖制的也有。

    和辽镇关系密切,站出来为辽镇剩下那些军头家庭鼓噪的也一样有。

    这也正是朱皇帝要的效果,也不是真打算在辽东设立布政使司,他就是抛出一个争议,让想多几顶官帽子的文官们去与武官们去争斗一番,然后就让辽东都司这么维持现状一段时间。

    然后,他就先把辽东的土地平分下去,继续搞一段时间的配给制。

    一场大乱之后,辽东没有个两年以上的休养生息也是缓不过来的。出现巨大的粮食缺口是必然,实行配给制也是必然的。

    反正这帮人在老奴治下,更苦的日子都熬过了了,非常时期的配给制,他们也是能忍受下去的。

    等实力够了之后,朱皇帝就要掀桌子,把因巨额的军费开支造成大明财政支出居高不下,军事上却依旧孱弱无力的卫所制和军政体制问题一并解决。那时候,辽东的问题,就不再是一个问题。

第196章 57。平东伯() 
整个辽镇除了辽西到广宁一带的军头们,大部分不是获罪,就是战死。即便朝廷真要把辽东都司分拆,对辽镇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朝堂上的争端,也没有怎么影响到前线。

    前线的塘报正式传回后,除开拆分辽东都司的争论。有关封赏的问题,再一次被提上了案头。

    本来,朱皇帝还以为,东江镇这次又能歼灭一股鞑子,封爵自然就可以提一提,不过建奴直接跑了,也让他的计划遇到了一点的麻烦。

    对收复辽东大部的功劳,朝廷的封赏,当然是要有的。

    “收复辽沈,斩获敌军精锐上万,在国初早就可以封爵。如此大功,若是不得封爵,往后,武臣如何能出力死战?朕以为,多年未见封爵,方才有萨尔浒的大败。”

    叶向高看了看这少年皇帝,最终还是服软了,“皇上所言甚是,臣以为,辽东总兵沈有容,劳苦功高,为国征战多年,从无劣迹,理当封爵。”

    首辅都同意了,下面的大臣们,很快就开始站队。

    “臣附议。”

    沈有容终归和李成梁不一样,这位没什么劣迹,他封爵大伙多数人心底还是服气的。

    更重要的是,收复了辽东,连续击败东虏,让朱皇帝的个人威望大幅度上升,如今他年纪在此时也是完全成年,也没有人再敢认为皇帝年少不靠谱,皇帝也把这事提高到了政治高度,再反对肯定会让皇帝记恨,最终文官们也无法违背皇帝的意志,还是起草了封爵的诏书。

    礼部在皇帝的督办下,很快确定了爵位名称,按惯例,应该是以沈有容家乡地名封宣城伯,不过以宣城这个地方为名的勋贵,大明已经存在,所以礼部最终确定的是平东伯。

    朱皇帝派去沈阳传旨的规格不低,直接派出的是带礼部尚书头衔管詹室府事的顾秉谦。

    尽管大伙已经听闻过这风声,传旨的官员到来时候,在辽阳的一众各镇将领还是羡慕极了。

    众将聚在一起时,地位最高的挂印总兵刘渠就叹道:“大丈夫,当如是。”

    祖大寿此时也是一脸轻松,笑道:“东虏可比北虏厉害多了,斩获上万,这伯爵当给。”

    罗一贯此时却是大受鼓舞,语气振奋地说道:“俺们武人能算又出头了一个,圣天子在朝,俺们肯出力,说不得也能有张丹书铁劵。”

    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位武将,也都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段时间内,两边的关系可是一点都不融洽,不是沈有容和熊廷弼强压着,早就打起来了。不过,下面的中低级武官和士兵关系不怎么好,却是没影响这些高级武将们。

    夺下沈阳之后,熊廷弼便回到了辽东都司驻地辽阳城,坐镇指挥各镇兵马,以及赈济百姓的工作。

    而沈有容则带领东江军继续坐镇沈阳中卫城,负责这座城池以及抚顺的守卫工作。建奴要进入辽中平原,只有入抚顺关路才相对好走一点,这里也是防御任务最重的。

    至于沈阳北边的开原和铁岭,被老奴大肆屠杀了一番后,直到发现东江镇的威胁越来越大之后,才迁移了那么一些人口,大军光复辽沈之后,百姓都被紧急往南四卫地区迁移,现在连人都没有几户,完全不需要军队驻守。

    而各镇兵马,除开骑兵,剩下的任务依旧是他们能胜任的守城,广宁各镇主力,现在都被调往了辽阳,辽阳城内,此时有两万步兵和八千骑兵,其中火枪兵就有五千,守住这座城池还是不难的。

    除此之外,各镇也就是在鞍山和虎皮驿堡各驻扎了五千步兵。

    顾秉谦抵达沈阳后,也没打算在此停留,他毕竟胆子小,到达后就匆匆将圣旨宣读完毕。

    “大明威武!为大将军贺!”

    随着圣旨宣读完,东江军上下再一次沸腾,他们的统帅封爵,这也是对他们战绩的肯定。

    一万多人齐声高呼,让传旨的顾秉谦频频侧目。

    “本官在此恭贺平东伯了。”

    说着,这位距离入阁很近的文官又补充了一句:“平东伯深得将士之心,却是”

    话说到一半,他很快想起,这位伯爷都是快入土的人,皇上未必会猜忌,也就把下面的话给吞了回去。

    毛文龙此时,却是忍不住在想,当年若是他做了东江总兵。

    不过,他也是一想,他很清楚,自己并不大受皇帝待见,还需要更努力一点才行。毛文龙此时倒是已经差不多融入了东江镇,他虽对皇帝不重视自己有些怨言,但也没有灰心,东江终归是个靠成绩说话的地方,只要肯用心,一门心思练好兵,认认真真打仗,未来未必没有封爵的机会。

    东虏是差不多完了,不还有北虏么?

    而前来观礼的熊廷弼,神色则有些复杂,他其实也想封爵。

    “恭喜平东伯。”

    沈有容听到熊廷弼自称下官,不由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全赖皇上不以臣老迈,经略抬爱,下官方能受此殊荣。”

    熊廷弼见沈有容还是把自己摆得很低,脸上总算是浮现出一丝笑容,“军门已受封伯爵,何必再以下官自称。”

    两人扯了些没营养的话后,熊廷弼便匆匆离去。

    两人的权力存在冲突,自然影响到了双方的关系,熊廷弼肯来观礼,已经是很给面子。再说,他也是却是忙。

    建奴迁移到沈阳的人口,经过一波大规模的互相检举之后,已经开始被打包送到辽阳和南四卫地区。沈阳这地方,此时还处于前线,并不大安全,朱皇帝并不愿意在这里屯田。

    大批需要救济的辽民,让整个行政体系完全崩溃的辽东,此时也是有些焦头烂额。熊廷弼不得不紧急从辽西调了一批领俸武官过来,并紧急招募了一批胥吏,才维持住了辽阳附近的局面。

    这帮人,在熊廷弼这个不好糊弄的上官面前,此时倒是还不至于大肆贪污。

    正因为没有什么背景,他们才会连个实缺都没有。都十分渴望做出一番政绩,获得一份实缺。

    而南四卫地区,此时则是在属于东江镇体系的胥吏控制下,这些人此前在岛上已经积累了一些行政管理经验,朱皇帝也会调一些品行尚可的卫所军官临时接手那里的管理,暂时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第197章 58。图谋朝鲜() 
在沈有容受封后不久,朝鲜使者便再次来到辽东。

    五月的时候,朝鲜就派了奏闻使李庆全前来,解释国内发生的事,并请求册封。

    对于朝鲜出现这种明目张胆的篡逆行为,大明朝堂上都是觉得不可容忍的。李珲毕竟是经过大明册封的合法国王,李倧不经明朝许可就擅自取代李珲,是挑战大明权威之举,就算李珲有罪,正确程序也是先由太妃上奏大明,再由大明朝廷定夺其废立。

    甚至有激进的官员还提出声罪致讨的主张,要派兵惩罚朝鲜,帮助李珲复位。

    对此,朱皇帝当然是不可能同意的,不把内部的问题解决,他暂时也腾不出手去攻略朝鲜。出兵这种后果不可预知的事情,他当然不可能同意。帮李珲复位,又看不出什么好处来,他吃多了才要去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朱皇帝也没打算承认现实,册封李倧。毕竟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对此持反对意见,他也不可能无视臣子们意见,去干一件没好处的事情。

    而这次,朝鲜来到辽东的使臣,主要目的是恭贺大明光复失地,顺带着讨要被掳走的丁口。

    那些朝鲜女子,被卖去科尔沁蒙古等部落的不谈,其中大部分还是被建奴直接抛弃在了辽东,毕竟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养活这些人。

    “下国遭逢大难,人丁皆为胡虏掠走,田地荒芜,实在难以为继。恳请经略大人速速将胡人掳走的丁口归还。”

    “归还贵国人丁女子,也是应有之理。使者不必忧心,本官这便命令去查访。”

    看着朝鲜使臣大大松了口气的样子,熊廷弼此时却是一脸的同情。

    很快,熊廷弼就做了个样子,把要归还的人丁女子送到了朝鲜使臣那里。

    “下国被掳人丁女子,足有二十余万,奈何只有这般少?”

    熊廷弼闻言马上一脸同情地说道:“东虏退走时,掳走人丁不下三十万。本官苦寻数日,也只找到了这些。使臣放心,若是大军平灭东虏,必当将贵国丁口女子送还。”

    朝鲜使臣闻言不由有些傻眼,东虏掠走了那么多人,怎么可能只有几十人留在辽东,那些贱民且不论,肯定是觉得上国的赋役更低,不愿意归国,女子就肯定是被这位经略的手下们抢走。

    “下国百姓,都系奸滑之辈,还请大人仔细分辨。“

    熊廷弼闻言顿时就怒了,你一个小小的朝鲜使臣,什么时候也能对本官指手画脚了,立时就拉下脸沉声道:“你是在说本官办事不用心?”

    朝鲜使臣见熊廷弼发怒,慌忙说道:“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这位使臣能怎么办,他也只能忍下这口恶气,难道他还能去质问熊廷弼不成?这位经略可是朝鲜国王都要尽力巴结的上国大人物。

    归还朝鲜人丁和女子,根本不可能的。

    皇帝早就传来了密旨,给沈有容和熊廷弼两人,明确地告诉过两人,要求他们留下大部分的朝鲜人,除了一些两班贵族,其他人都不要归还。

    皇帝在密旨中,直接就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朕欲收朝鲜为郡县辽东几经东虏屠戮,急需人口劳力。不归还人口,也可削弱朝鲜

    再则朝鲜人善种稻,辽东之地,水网密布,气候与朝鲜并无多大差异,当留下这些壮丁可一试。辽地征战多年,女子不愿事虏殉节者众多,朕苦辽地将士无配,可将解救朝鲜女子赏赐有功将士,恢复辽地元气。此等失节女子,归国日子也必难过,此举虽有不妥,但于我军将士与朝鲜女子,都不是坏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事干出来,肯定会挨喷。

    不过,熊廷弼是不在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