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墙外,虽说也有一些农业基础,但人口太少,矿产开发不足,农具都不能自造,困守显然不是个好主意。
在辽东碰了个大钉子之后,对继续攻略辽东边墙内的土地这事,一众女真贵族都是不乐意的。他们已经明白了大明的可怕之处,清楚就算再次夺取辽东,他们也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还未必守得住。
更何况,他们现在反倒更需要担心的是,那只东江军杀出抚顺关。就算他们打赢了,八旗又有多少人要死在战场上,像今年这么个死法,诸申勇士怕不是要不了多久就要死光。
面对这样的局面,甚至都有不少人直接提出要迁移到黑龙江流域去,以躲避大明的追杀。
不过,这些在辽东的花花世界呆惯了的贵人们,此刻哪里还想往蛮荒之地跑。更多的人的意见,都是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朝鲜。去年年末攻伐朝鲜之役,让他们看出了朝鲜有多么不经打。
一番争吵过后,代善说道:“老八,困守老家不是个事,这铁器都不足,盔甲都要不够,依我看,如今只有去打朝鲜。”
阿敏也是差不多的意见,“打下朝鲜夺了李家的江山,等明国皇帝糊涂了,我们总还有机会。”
待众大佬都发表了意见之后,黄台吉说道:“朝鲜兵弱,其主不能守,那我们去夺了朝鲜。”
说这话的时候,黄台吉却是对攻略朝鲜不大看好,他很清楚,朝鲜未必有那么好征服,大明也不肯定不会放弃朝鲜。
不过,此时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选择,平灭了叛乱之后,大金国总要有个进攻的目标,让大伙都有个盼头。不然的话,这个本来就没有什么底蕴的政权,一定会迅速崩溃。
确定后金要攻打朝鲜之后,朱皇帝也算是松了口气。
最近朝堂上有关辽东都司拆分问题的争论,在朱皇帝看来,无论是要设布政使,还是维持原状,都解决不了辽东的问题。
辽东始终面临着三个方向上的敌人,只满足于防守的话,必然要驻扎数量巨大的军队,全用募兵的话,朝廷根本养不起。就算派出东江新军去消灭了现有的敌人,不能消化这一地区,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蛮族成为大明的敌人。
只有把战线前移,在重要河流流域的关键节点建设简易棱堡,以堡垒线推进的方式,逐步蚕食,才能真正解决辽东和北方边境的安全问题,让大明腾出手来,集中全力对外扩张。
差不多一劳永逸地解决北方蛮族,大幅度扩张国土的庞大计划,并不需要军队都是东江新军这样用银子堆起来的强军。但起码要保证前线堡垒的守备部队,士兵们每天能有两顿饭,不至于在冬天冻死,起码还得有点粗糙的训练。
而眼下九边士兵们,穷得连妻子儿女都卖了,发给他们一把火枪,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朱皇帝哪还敢指望这样的士兵们去为国守边。
最让朱皇帝恼火的是,即便朝堂上依旧在为分拆辽东都司的事情争论不休,东江镇这个异类,依旧引起了文官们的不安。
以文官监理东江镇钱粮的呼声,一直都没有消失过。
敢提这个事的,都被皇帝直接贬官,才使得他们消停了一点。不过,也仅仅只是消停了一点。攻击东江镇杀俘的,攻击沈有容拥兵自重的声音,也在冒头。
在巨额的银子和战功的诱惑下,不少官僚和武将都盯上了东江镇,大把的文官想要掌控这只军队,武将也有不少想要获得这只军队的控制权,他们大有联合起来,谋夺东江新军控制权的趋势。
这样的局面下,朱皇帝越发觉得,严重的贪腐和法纪废弛问题不解决,想巩固国防就是做梦。靠禁军,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东江新军这才刚取得了一点战功,就遭遇了一大波人的觊觎,继续维持眼下的局面,光是和这帮人斗智斗勇都要被烦死。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若是后金要留在辽东边墙外和他死磕,他做事多少还会有点束手束脚。现在建奴差不多已经确定要去征服朝鲜,等建奴陷在朝鲜那个大泥潭里,那他要对付的,显然就只有国内的这帮前猪队友们了。
这段时间内,反复斟酌之后,他发现要敌人像大林同志放倒的那些人一样,完全不反抗,根本就不大可能。
大林同志所在的组织,对军队还是有很强的掌控力,而朱皇帝明白,自己显然对地方军队没有什么掌控力。
大明满朝上下,根本没有多少有理想和信念,愿意服从朝廷的官僚。另一时空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心中若是有忠义,也不会在明亡后成批地投满清。而军队中有战斗力的那些家丁,身份更接近于是他封臣的封臣。
真要重整法纪,必然要放倒一大片官僚和武将,下面的人真忠义的会有,但大部分人肯定不会束手等死,他们必然高举清君侧的旗帜。
随着对基层的情况越来越了解,朱皇帝也愈发明白,除开营兵系统的问题,自己想要解决的卫所问题有多难搞。
稍微调查了一番,他就发现,不止军卫,就是元末战乱中人口损失严重的州府,只要有军卫存在,其中的科举世家大族,几乎半数都是世袭卫所军官家庭出身。
拜洪武和永乐确立的尊武国策,这些世袭贵族,一开始可是有着极大的政治特权,大肆兼并土地,一直到明中期,地方上其实都是以武为贵,州县根本管不了这些世袭权贵。到了嘉靖朝,意识到卫所世袭武官对地方的侵害,嘉靖那位猛人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严惩了卫所武官,才使得武官地位真正衰落下去。
不过,嘉靖的改革,结果不是世袭武官家族彻底衰落,而是让他们大多投身科举,创造了大批的军卫背景的士绅。就比如河南归德府,八大家族四大都是军卫武官出身,而朝堂上,这样的家族也实在太多。
他真要解放军户,可不是只会侵犯世袭卫所军官的利益,还要面对军卫出身的士绅的疯狂反扑。而这些士绅,更是有着庞大无比的关系网。
另一位伟人曾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有着过于严重的贪腐行为,以及支持维持卫所制度的人,在大明的官僚权贵阶层中显然都是多数,在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方面,朱皇帝发现自己没有几个朋友。大明军政体系的诸多积弊,根本不是团结多数,然后靠一纸诏令,派出几个缇骑就可以解决的。
而俾斯麦的那句话,放在此时的大明也是适用的。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
确定了建奴今年冬天的军事行动计划后,朱皇帝也决定发动起来,只要建奴主力留在朝鲜,最有实力与他争霸天下的玩家少了一个,大明那些农奴主和士绅们,完全是一盘散沙,根本不足为惧。
第202章 63。废福王封国()
在准备动手之前,朱皇帝原本是要按照计划,先把福王干掉。不过想了想,他就觉得那么干在此时会被人喷死,决定还是先把福王弄进京师看管起来再说。
他干掉福王,当然不只是因为福王特别有钱,他早盯上了这块肥肉。更是因为,福王作为万历的儿子,是京师之外按照法理离皇位最近的宗室,属于扛起清君侧大旗的最好人选。
朱皇帝当然不怕自己那帮前猪队友,不过正常人都会选择尽量让战事变得更容易一些,少一些损失。
皇帝要干掉一个人,不需要理由都可以,何况福王本身就不干净,也不是要福王的命。
这只被当猪圈养的王爷,自从发现皇帝侄子不是个善茬之后,就小心谨慎得很。不过,在万历朝,他和府中奴仆犯下的事太多,光在天启朝老实可没有用。
下定了决心之后,朱皇帝很快宣布了一个人事任命。让魏忠贤升秉笔太监,接掌东厂,让沈荫这个胆小怕事的货色去养老。
魏公公上任后没多久,朱皇帝就召见了他,
“朕听闻,福藩上下,官校藐法,横于洛中,中使四出,驾贴捕民,格杀庄佃,所在骚然。”
朱皇帝说着盯着魏忠贤一字一顿地说道:“去给朕查清楚了,若属实,便如实上奏。”
魏忠贤一听,顿时就吓傻了,他这刚当上东厂厂督,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差事。
不过,这位不大聪明的稍微想了想,就明白了,皇帝升他做东厂督主,所为的,不就是要搞死福王一家子么?
这位厂公的眼神,很快也变得狠厉起来。不就是一个福王么,皇爷要咱家弄死你,咱家就弄死你。
朱皇帝一看,就知道这个蠢货以为自己要干掉福王,立刻提醒道:“叫你去查案,不是要你去制造冤假错案的。福藩乃是朕的亲叔,若是有罪,也不是你可以处置的。”
本来,魏忠贤执掌东厂,就让很多人感到有些不妙,这个魏公公品行可是不怎样。
东厂的人在沉寂了许久之后,突然就再次出京,让许多人顿时就觉得有点方。
不过,很快,大伙就发现了,皇帝居然没有对官员们下手,而是搞了个更大的新闻,直接去查福王去了。
朱皇帝早就准备了一大堆的罪证,魏忠贤都不用怎么去细查,很快就把福藩历来的罪行一一上奏。
不止如此,这位东厂督主还上奏称:
“有福藩的小太监说:福王多有狂悖之语,不止抱怨当今对宗藩太薄,更是辱及先帝。这位常常抱怨神宗皇帝不该立光宗皇帝为太子,言说当初本当立自己为太子才是,如今这皇位,原本应该是福王殿下自己的,光宗皇帝与当今,不过是窃居大宝而已。”
好嘛,这下自以为掌握了真理的都看明白了,皇帝是要整死福王啊。
立刻就有不少或正直,或是卖直求名的官员站了出来,他们都在为福王说话。不过微妙的是,东林一脉的人,此时却不是那么正直,他们中想要弄死福王的似乎还不少,不少人都提出要详查,查实后要严加惩处。
韩爌听闻这事后,立刻就找到叶向高问道:“元辅,这福藩可真有如此悖逆之言?”
叶向高沉吟了一会后说道:“福藩一向多有劣迹属实,不过此事却是不知真假。”
他当然清楚,福王没那么蠢,这个事魏忠贤完全是污蔑,但是敢于指使魏忠贤污蔑福王的,还能是谁?作为首辅,他此时要是站出来搞事,反对皇帝,那他的下场也不会好。
叶首辅明白,按理他应该出来反对东厂的人胡来。不过,他也明白,当今没有那么傻,这位不是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真要办出一个冤案干掉福藩的人。他决定再等等。
韩爌一听,这老狐狸分明是在等皇帝的进一步表态,也不再说什么。
在皇帝貌似摆明了态度,内阁态度也比较模糊,很快让就一大波东林党以为猜透了上面的意思,一大波要求严惩福王的弹章很快涌向了通政司。
朱皇帝对宗藩从不手软,弹劾宗藩的,至今没有一个倒霉,反倒是都受到了赏赐,这帮早就看福王不爽的官僚们,哪能忍得住。
这件事,在持续发酵了一会后。
朱皇帝先是假惺惺地让臣子们多番查访再议,暗地里却是唆使高时明等人让言官继续要求严惩福王。
这样的态度,直接让大明朝堂上的聪明人都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要给福王来个狠的。至于杀掉福王,没人会赞同,亲亲之谊可是动不得。
此时,福王府上下,已经是吓尿了。
还是个小屁孩的朱由崧不由怒道:“父王,魏忠贤这狗奴才,他怎么敢!”
肥胖的福王恨恨地说道:“他有什么不敢的,某人,早就是把俺们看做了眼中钉了。”
朱由崧当然知道父亲说的是谁,但是他可不敢明说某人是谁。
“父王,俺们就这么坐以待毙了?”
“还能如何?不过某人总不至于要俺们的命吧。只是,开了这么个口子。俺倒是要看看,其他人会没有什么想法。”
福王说的,自然是其他藩王见皇帝要削藩,会有造反的。
不过,他也是想多了,朱皇帝要对付的,现在也就是他一个人而已。
至于其他人想造反,很快就会有一堆的王要造反,他根本不在乎。
很快,朱皇帝就对此事做出了裁决。
福王府上那个小太监,离间亲藩,杖毙。
以福王不恤百姓,祸乱藩国为由,下令废除福王封国,把福王一家押送进京。没有一下撸掉福王的王爵,只是盯着他从前干的那些破事论罪。
皇帝要是硬要以语出狂悖,废了福王,儒生们为了维护亲亲之谊,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文官们对此大体还是欢迎的,福王封地这一除,朝廷就少了不少的开支。同时他们也松了口气,皇帝要是硬来,他们也不敢无视小人构陷亲藩去迎合皇帝,那样他们的名声就全完了。
这一下,反对的人虽说不少,但总算是过了内阁和给事中那一关。
这一次传旨的不是魏忠贤,而是司礼监的大档王安。
面对宫中来人,福王这一次根本不敢摆架子,很快就来到王府正门处迎接中使。
“福王接旨。”
王府上下,很快跪了一地的人,
“福王朱常洵失德,祸乱藩地,有违太祖高皇帝教化。着废除福王封国,改议他封。福藩一家,全数入京,接受宗人府管教。”
福王朱常洵此时好歹是松了口气,知晓自己的小命是保住了,不过知道自家的封地肯定是没有的郁闷,也被冲淡了不少,小心翼翼地以恭顺无比的态度叩首道:“臣朱常洵领旨,叩谢皇恩。”
福王府其他人,也都只得领旨谢恩。
王安很快就作了个请的动作,“皇上口谕,还请王爷速速进京。”
福王这时才露出了了然的神情,他这个凶残的侄子原来是看中了他家的财富。这让他的神情不由有些苦涩,他辛苦敛财了这么久,却是完全便宜了侄子。早知道有今天,还不如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