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高邦佐闻言后,也是若有所思。
而一众武将,却都是心有戚戚,都在告诫自己以后要收敛,不要触了当今的霉头。这位皇帝此时已经彻底暴露了,他根本就是太祖再世。
对于,皇帝这么干,会制造动乱,多数武夫们才不会在意,他们对此欢迎得很,乱了自然就意味着打仗和军功。
至于背叛这位,各位武将当然都是不敢的,再一次看到皇帝搞公审,他们才猛然发现,想要背叛这位凶残的皇帝,估计下一刻就会被手下的兵直接用刺刀捅死。
第213章 74。又见左顺门?()
熊廷弼和沈有容没有多看对辽西豪族和卫所军官的清洗,因为从京师传来了新的旨意。
兵部尚书王象乾请辞被准许,以熊廷弼回部任兵部尚书。平东伯沈有容带兵回京,总督京军戎政。
孙祖寿升任辽东总兵,节制全辽兵马,贺虎臣任辽东副总兵。
依照皇帝的命令,两人带着一万左右的东江新军老兵,继续往关内进发。
王安也会随他们回京,只有东厂的陈实,还将继续留在辽东,把整肃辽东的收尾工作完成。
和调动军队的和人事任免圣旨一同下发的,还有改革辽东军政的命令。
熊廷弼看到这份圣旨,立马就傻眼了,“这设布政使,不以文臣任职,而用武官,又是何意?”
圣旨抬头,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废除辽东都司,改设辽宁布政使司,改卫所为州县,军户脱离军籍,自动转为民户,匠户废除匠籍。因辽东地处边地,战事紧急,依照前宋故事,以武官为州县和巡检司主官。执行回避原则,户籍在本地的不得在本县内任职。
高邦佐也是有点傻眼,“前宋似是有此制,只是行之辽东,朝堂上怕是不会同意。”
两人对视了一瞬,都有些无力。不过,转念一想,他们也都清楚,真把卫所废了,辽东还有一批没犯过事的卫所军官,根本就无处安置,把人的世袭官职都取消了,哪能没点补偿。
皇帝这估计是不愿意把所有的卫所军官都推到对立面,才不得不有这样的改制,既然州县建立,卫所废除,未来总是会回归正常体制的。
对于其他的改制,两人倒是不会反对。
新开垦土地,免三年税收。
暂设广宁府,辽阳府和直隶金州,共二府一州,十二个县。
原辽东都司仅剩的卫所武官,职位取消,改任新职。
这些命令倒是挺正常的。
不过,他们现在都上了贼船,还能怎样。
皇帝在辽西干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之上。
对于辽东势族的遭遇,很多人倒是感同身受,不过辽东毕竟是个两百多年也才出了50多个进士的地方,文教极度落后,士绅本来也不多,皇帝一口气把辽西那边本来就被蒙古人打残了的势族干掉,对整个朝堂来说,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情。
皇帝一口气,就把好几个辽东文官给抓了,也没有经过任何审判,就把那么一大批的武官和部分士绅都杀了,这才是文官们最为恐惧的地方。
这一位皇帝,已经露出了学习太祖好榜样的苗头。让他这么干下去,就不只是要官不聊生,还要天下大乱了。
消息传回当天,朝会过后,不少大臣依旧聚集在一起。
左佥都御史杨链怒目圆睁,厉声说道:“熊廷弼与高邦佐,身为大臣,不能抵制乱命。竟如此败坏朝廷法度,其罪实在当诛。”
太常卿赵南星也怒道:“辽东卫所,虽败坏不堪,可是否真有那般多的人当诛,却不是一竖阉与几个酷吏能判定的。陛下若再不收回乱命,惩治王安、陈实、熊廷弼与高邦佐等一干酷吏,亡国之祸不远矣。”
翰林院修撰文震孟也说道:“为今之计,只有皇上收回乱命,惩治酷吏。”
黄尊素却是站出来给众人浇了一大盆的冷水,直接就说道:“就怕皇上一意孤行,效法世庙。”
左光斗闻言后,却是激动地说道:“国朝养士两百多载,仗节死义,就在今日!杨用修先生之言,我辈当共勉之。”
黄尊素一听,立时就傻眼了,他就知道左光斗是个倔脾气,没想到他根本就是想找死。
“哎呀,在下突然有些内急。吃坏了肚子,也实在没办法,便先告辞了。”
“在下也内急”
听了这话之后,围在作死的左光斗身边的文官们,立刻就怂了。打着哈哈,飞快地散去。
左光斗还沉浸在悲愤的情绪中,不可自拔的时候,这帮人就跑得只剩下几个了。
上一个说这个话的,自己倒是没死,身边却是倒下了一大批。文官们原本就以为,当今怕不是又一个嘉靖,便是没有最近的事,他们也不敢去陪左光斗作死。
而皇帝在辽西大杀特杀的消息传回来之后,文官们现在已经明白了,当今这个皇帝不止会杀人,再多的人,他搞不好都下得去手。再一听到左光斗这种完全是自寻死路的说法,哪里还敢继续留下来。
等到几位东林铁杆想付诸行动时,他们就惊愕地发现,身边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
场面顿时就变得有些尴尬。
杨链顿时就是捶胸顿足,痛心疾首地说道:“气节尽丧,气节尽丧啊!”
这逼宫再玩下去,也是自讨没趣,几人只得崔头丧气地离开。
对于皇帝这段时间来的举动,文官们已经是没有了一点办法。
至于造反,这样的念头,某些人也只敢想想而已。
内阁对此事的态度,当然不可能当做没看见。
如果任由皇帝这么胡作非为下去,那还要内阁干嘛,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这帮阁臣,也自然是有自己的底气,皇帝杀几个小官,那当然没问题,但阁臣他应当还不敢下手。
他们是不至于去学杨慎那帮人,不过态度自然也就都变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直接都称病不干。
韩爌最近已经变成了祥林嫂,缩在府中,整日就是翻来覆去的说那几句车轱辘话。
“不想天子竟一意孤行至此。”
其他几个内阁大学士,却是意外的淡定,都在收拾行李,随时准备滚蛋了。
朱皇帝也没有因为内阁集体逼宫,去任命新的阁臣,这帮文官,此时都达成了统一战线,新入阁的不愿意自己成为橡皮图章,也不想上任就被绝大部分的文官集火,自然不会蠢到去犯众怒。
内阁这样的逼宫,当然是难不倒朱皇帝,他只是不愿意去处理政务,要真干起来,也不是办不到。
于是,最勤政的天启皇帝出现了,一条条皇帝亲笔的朱批,向大伙宣示了,不需要内阁,他一样可以处理政务。根本不会因为内阁逼宫,他就把阉人放出来,败坏朝政。
第214章 75。大清国?()
发生在辽西的血腥清洗事件,很快也传到了朝鲜境内。
此时,八旗大军已经兵临朝鲜王躲藏的南汉山城。
南汉山城按中国的标准分类是曲城,其设计成波浪线的城墙与城墙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夹角和平台,城墙夹角与夹角之间守城方可以构筑交叉火力以互相掩护。这种设计很类似欧洲棱堡,以及其思想所延伸出来的防御工事星形要塞。
然而,很可惜的是,朝鲜人火力匮乏得很,自然是挡不住建奴的。
这两年,朝鲜可一直都在请求大明卖给他们火炮。朱皇帝直接否决了,也没人反对。
朝鲜在大明国初时期,也是东北边疆上不小的威胁,远没有现在这么人畜无害。大明对朝鲜,其实一直也是颇为防范。就是援朝战争前,朝堂上一度都以为朝鲜是要联合倭国攻打大明。
大明对朝鲜的防范,也不只是说说,国初就长期低价强买朝鲜人的马,削弱其战争潜力,还一直把制造筋角复合弓的关键材料水牛角对李氏朝鲜进行禁运,维持到成化朝都没有解禁太多。
大明对朝鲜如此防范,自然不会有人愿意把火炮和火绳枪这类军器卖给朝鲜。朝鲜也就靠走私商人,才能获得一点高价的军用物资,再加上朝鲜内政不修的程度比大明还夸张,这南汉山城的火力也就可想而知,因为地形原因,修建的这么个有朝着棱堡方向发展的曲城自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黄台吉依旧没有攻下这里的意思,他依旧是准备围点打援。
在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李永芳面露喜色地说道:“汗王,明国皇帝如此倒行逆施,辽东必将大乱。”
黄台吉听闻了消息之后,却是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后说道:“明国的这个皇帝,比其祖厉害多了。从此,辽人之心尽归明国。”
代善听到这消息之后,立刻就笑着说道:“天佑大金,明国将乱,我大金正好并吞朝鲜,以待明国内乱,重夺辽东。”
阿敏对此也是赞同无比,他一脸兴奋地说道:“大贝勒说得有理,明国将乱,正是天要将朝鲜送与大金国。此番正好将那李倧等都杀了,老八也正好坐一坐这朝鲜王的位置。”
明军精锐往西调动了不少,摆明了就是没功夫搭理他们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到八旗贵族们耳朵边,想赖在朝鲜不走了的人,自然也是越来越多。
黄台吉却是明白,朝鲜不是辽东,朝鲜李家统治已久,还没有完全失去人心,更要命的地方在于,实际掌控朝鲜的两班贵族们,可都是极度亲明,也满脑子都是愚蠢的华夷思想,便是他们第二次以征服者的姿态来到了这里,这帮奇葩依旧是没有人看得起他们。
尽管仔细一想,都会明白,一旦明国没有生乱,或是内乱结束,就会重新盯上大金国,不解决明国这个最大的威胁,大金国就永远不会有明天。
不过,黄台吉却是痛苦地发现,他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这帮八旗贵族在明国那狗皇帝的禁军面前都已经丧胆,要是让他们再去进攻辽东,别说再一次遭遇大败,就是顿兵坚城,多做几次赔本买卖,这八旗就还是要散伙。
面对挑战,黄台吉这样的人杰当然不会退缩,朝鲜是难征服,但此时征服朝鲜对于后金来说,也是最好的选择,毕竟铁器和诸多重要军用原料的缺乏,对于他来说一样要命。
朝鲜也是有自造火器能力的,虽说比不得大明,但总比没有好。
议政会议结束之后,黄台吉很快发布了命令。
很快的,八旗带着剩余的人口,全数越过鸭绿江,将辽东边墙外和大明暂时放弃了的宽甸等地区全数弃守。
同时,对朝鲜剩余的水师部队的攻击也在进行之中。
建奴的动向,当然是瞒不过辽东方面的。
很快,孙祖寿等人就通过战斗侦查,发现建奴连老寨周围一些据点都搬空。不过由于兵力不足,大军导致道路难行,辽东军民也没有建奴那样使用雪橇的经验,也没敢过于深入。
一番合计之后,众将很快决定,自辽南出兵威胁建奴后路。
在大军快要出发的时候,辽东总兵孙祖寿很快接到了皇帝的密旨。
随即,这位辽东总兵就停下了所有的军事行动。
黄得功就有些愤怒地问道:“粮草虽说紧张,但挤一挤,还是有的。孙总兵,为何罢兵?”
他的意思很明显,你是要养寇自重么?
其他几人虽没有黄得功这么直接,但脸上的表情都不怎么好看。
孙祖寿也没有计较黄得功有些不好听的语气,直接下令召开了军议。
在高级军官与会的军议上,孙祖寿直接宣读了皇帝的旨意。
众人听完,都看了密旨,确信是皇帝的笔迹后,脸上的神色才变得好看了一些。
孙祖寿板着脸说道:“皇上此举,某虽不认同,不过既有圣旨,为臣者,便只得遵从。”
贺虎臣此时呼吸却是有些粗重,他有些兴奋地说道:“要俺说,平灭东虏,算不得什么大功,若是真能将朝鲜收为郡县,一张丹书铁券,总是少不了的。”
其余几人,也和贺虎臣是差不多的反应。这次出击,也就是干掉一些老弱,伤不了建奴的根本。他们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正月初三,围城三十多天,将朝鲜增援军队全数歼灭之后,南汉山城随即被建奴大军攻破。
黄台吉随即下令,将被围困的两班贵族和李倧屠戮一空。
正月,黄台吉在汉城登基,为了打消朝鲜人对他们的抵触心理,改女真为满洲,为了统治朝鲜,当然不能使用大明封给的国名,便改国号为“daig”,意思是上国善战之国,汉译为大清,黄台吉称大清国王。
大清这个国名,一开始其实和汉文化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是个蒙古语借词,在满语里读音和大金也差不多。
对于横空出世的大清国,朱皇帝表示自己实在有些吃惊,他原本以为满清是不会再出现,没想到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第215章 76。你们敢造反么?()
朝鲜发生的事情,对于大明朝堂上暂时还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即便文官们不敢再来一次左顺门事件,要求诛杀王安和陈实,惩办熊廷弼和高邦佐的声音并没有减小。
这一次,真正被动摇的,是文官对军队的控制,这也是文官们最难以接受的。
文官们当然也不愿意后退,文官领军体制下,受益的官员数量太多,太过庞大,也个个都手握重权,叶向高等人根本不敢去开罪这么一大批人。皇帝要动整个文官阶层的蛋糕的时候,无论是齐楚浙党还是东林,也都站到了反对皇帝的第一线上。
区别只是,气节上差点的齐楚浙党没有多少个敢明着站出来的,只是暗地里在使坏,东林党却是根本不惧皇权。
是的,朱皇帝强行任命熊廷弼为兵部尚书的圣旨,早前就直接被给哪个党都不是的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给驳回。
对此,他自然是暴怒,直接就下旨申斥魏应嘉,并将吏科几名给事中都抓进了诏狱,直接把吏科空置。
重建大明的军事体制,恢复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是朱皇帝所有计划得以实现的根基。在这件事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