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明-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年间的档案里要是哪一年没有炒花这个名字都是稀奇事。

    至于虎墩兔汗,也就是林丹汗,另一时空黄金家族最后一位大汗,历史早证明他是个什么货色,完全可以说是不堪一击。

    这话一出,几位大臣们心里都明白了,皇帝这是对薛国用和王化贞十分不满。

    有了一千多万两的额外之财,没有太沉重的财政压力,就是再白痴的也不会像另一时空那样冒进,内阁方面当然不会同意搞什么以攻代守,他们已经因为辽沈失陷在政治上遭遇了重大的打击,不想再把广宁也丢了。

    皇帝和内阁的意见统一了之后,要拿捏他一个辽东巡抚就非常简单了,当即下旨申斥了这位进取心十足但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辽东巡抚一番,要求他要老老实实地守好广宁,先把溃兵收拢,把城防物资都准备好。

    圣旨上的用词也是极为不客气,纸上谈兵、昏聩和冒进之类的词都是一大堆。这位巡抚当时就差点被气病。

    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原本内阁打算给薛国用的暂摄经略的职位没有了,而宁前道右参议王化贞也跟着倒了大霉,辽东巡抚这个原本到手的位置也飞了。

    辽东都司政治中心广宁城,城外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人。

    在巡按御史方震孺到来的时候,广宁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和武将们都出城迎接了,连巡抚薛国用都不例外。这当然不是薛国用等毫无气节,因为方巡按下来时还带着祭祀辽沈丧命文武百姓的皇命,身份是天使。

    例行的见礼之后,方震孺的脸色却是很不好看。

    “如今前线战事危急,各位皆身负要职,阖城安危皆系于各位之手,如何能全数出城,置广宁之安危于不顾?”

    方震孺上来就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阵训斥,让一众官僚都明白了,这位巡按是个不好说话的。

    薛国用只得讪笑着说道:“天使勿怪,城中刚大索了三日,当下游骑四出警戒,东虏进兵便会有警,不会有失的。天使代表皇上,非此也不能显示出广宁文武对圣天子的思慕敬重。”

    “天使还是快快进城,都干站在此地,也是不好。”

    王化贞等几位文官,也贴上来,连连讪笑着转移话题。

    巡按御史这个职位品级虽低,但是权力极大,低品级的官可以直接拿下,一些比较狠的巡按甚至连巡抚都弹劾。一开始的时候巡按地位是远低于巡抚,在巡抚面前要自称下官,可到了晚明,巡抚虽说还带着都察院等中央部门的衔,却更早地成为了浊流地方官,巡按的清贵地位却是不减,小小的七品官见了巡抚都不再自称下官。

    宁前道右参议王化贞的品级是从四品,虽说比方巡按高,到了此时地位却是远远不如巡按的,如今大明的地方官里头,也就督抚一级的在巡按面前不用自称下官。

    方震孺混迹官场这么多年,他又不傻,不可能真为这事就弹劾广宁满城文武,那样他也讨不了什么好。当面给下马威,当然是为了震慑他们,告诉广宁的这帮文武,做事认真点,把皇帝交代的事情办好了。

    耐着性子陪这帮人吃了顿接风宴之后,方御史当晚便会见了急着得到京师消息的薛国用和王化贞。

    几人全了礼数,续过了科举年齿,说过了官场上的套话之后,正戏才开场。

    薛国用问道:“方巡按,听闻皇上不认可我等的提议啊。”

    “此时某在路上也是有所耳闻,皇上说广宁未必守得住,北虏不足信,也未必有用。可是因为广宁各员不尽心办差?”

    “严查奸细、加固城防和积累守备物资,事关阖城文武将吏生死,广宁上下并无一丝松懈,不能守之说不知从何说起。皇上定是被奸人蛊惑。只是连败之下,武夫士卒多怯懦不敢战。而北虏之事,一向是王参议在处置。”

    方震孺闻言点了点头,没有什么表示,这话说得是漂亮,但是事实是怎样还得亲自看看,随即又看向了王化贞。

    “满朝都以为当关闭马市,主维持马市拉拢北虏,乃是下官力主之事。下官一直都殚心竭虑,在与北虏交涉。虎墩兔汗与炒花感念大明恩德,此时都有襄助朝廷之意。”

    方震孺又不傻,什么感念朝廷恩德,这帮鞑子就是看中了抚赏而已。

    “炒花已与东虏结盟,此事可是真的。”

    “炒花说东虏兵锋正盛,不愿部族无故折损兵马,前番此酋侄孙宰赛部只是小挫,喀尔喀几部实力尚存,与东虏结盟不过是权宜之计。”

    也就是说,这位是个无利不起早的,要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会帮助大明。

    方震孺沉吟了一会后问道:“那虎墩兔汗成色如何?手下有几多兵马?能号令察哈尔之外多少部族?”

    王化贞闻言脸色顿时就有些不好,他口口声声地说林丹汗有四十万人,然而皇帝最近却是直接在朝堂上打了他的脸,有些尴尬地回道:“虎墩兔汗好说大话,不过辽河套诸部除科尔沁部之外皆听其节制,他手下既是没有四十万,十多万也是有的。他若是不能号令北虏,前几年他是如何节制炒花的?”

    方震孺闻言也不发表意见,他根本不清楚蒙古人的情况,王化贞说的和皇帝讲的不一样,他也不好发表意见。

    “皇上和朝堂上诸公既认为北虏不可信,自然是正理。不过皇上也吩咐过,抚赏之事可行,只求北虏不犯边即可,若其能斩得一些东虏首级,勘验属实后,也可依照国朝赏赐规矩发下人头赏。”

    薛国用也附和道:“皇上此计甚好,北虏终归心思难测,以人头赏之厚利诱之,或许可以为我所用。”

    三人很快就把正事讨论完了,薛国用还是对他那一套以攻为守的脑残战略不死心,抱怨的话很多,王化贞倒是没有再多说话。

    这会孙得功还没开始忽悠王化贞,说李永贞要反了鞑子,或者说孙得功这个大汉奸此时其实也没有下决心要投靠鞑子,所以王化贞也不认为自己有击败后金的机会,被皇帝呵斥了一番之后他底气也终归有些不足,此时没有敢在巡抚和巡按面前兜售他的进取战略。

    方震孺第二天便代表皇帝祭祀了辽沈死难文武将吏士兵和民众。

    薛国用也不是蠢人,在受到申斥之后,就明白了朝堂上的风向变化,马上开始发动军士们大挖壕沟,并开始调集物资,加强广宁的城防,此时已经干出了一点点成效,在第一轮的检查时,好歹是把这位不好说话的方巡按给应付了下去。

    随着方震孺整日到处走访,还揪出几个办事不认真或者贪腐的小官当场处置了。薛国用也彻底老实了,开始更加积极地修建城防,积累物资。方巡按是无权处理他,不过第一次见面双方就闹得有点不愉快了,不好好做事,这位上奏弹劾他,他一个丢了辽沈的辽东巡抚也吃不消。

第31章 31。熊廷弼() 
李三才案还在进行中的时候,朱皇帝总算是把熊廷弼给盼来了。

    三月下旬下达的紧急诏令,到了五月初的时候,熊廷弼才从江夏老家赶来京师,同样是从湖广地界赶到京师,朱皇帝的便宜祖宗嘉靖皇帝登基那会带着三千多人也只用二十天就到了京师。江夏虽说比钟祥离京师远点,但远不到哪里去。

    熊廷弼只带着几个仆从赶路,没有军队和仪仗拖累,居然在路上拖拖拉拉地磨洋工,在皇帝连下了三道严旨后,他好歹才加快了速度,即便如此,他还是用了一个多月才赶来,摆明了就是无视了诏令里明确告诉他不要玩官场上那一套不急赴任的无聊把戏,这个事说轻点是行事作风散漫,往重里说就是根本没把皇帝放在眼里。

    要说所谓的辽东三杰,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这三个人,朱皇帝认为最有本事的,当然还是这位熊廷弼熊先生。

    这位熊经略眼光老辣得很,他在辽东做了那么多年的巡按,其实老早就知晓了辽东明军是个什么德行,看到各个边镇都是把一些老弱病残打发到辽东援辽,就更不指望明军能与后金正面对抗了,根本没指望大军去和后金野战,所以干脆就龟缩不出,大搞结硬寨打呆仗的那一套,只是偶尔派出主将的家丁去和小股的鞑子干上几仗。

    别的先不谈,起码孙子兵法里头最基础的要求知己知彼,这位是做到了。

    翻看此人在另一时空几番去职的经历,朱皇帝有时甚至会怀疑,这位熊经略那张嘴之所以那么臭,老是在得罪人,有时候或许是在故意碰瓷。

    而这一时空,辽沈失陷前熊廷弼去职,倒不是熊廷弼的错,朱皇帝本人是有很大的责任。

    那会他还是个政治小白,一群人都在喷熊廷弼,三人成虎的环境下,他难免觉得熊廷弼可能会有些问题,然后大受东林祸国论影响的他,还派了一个阉党分子去查熊廷弼。

    好在他也没真肯定熊廷弼是个该杀的,没有让熊廷弼获罪,本来辽沈也未必失陷,不过无奈的是,朱皇帝不大熟悉历史,不记得袁应泰这么一号人。

    他用袁应泰,也会熊廷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辞职时,这位熊先生就举荐了袁应泰。

    其实袁应泰这人,能力是有,把他放去治政,可以说堪称良吏,熊廷弼举荐此人,倒也不是要坑大明,他是因袁应泰在组织后勤工作表现出了不错的能力,觉得此人不错。结果,一场惨痛的失败,让大明上下都再一次明白,治政方面不错的,治军却是未必靠谱。

    对于熊廷弼的观感,朱皇帝其实是不太好的,他并不喜欢这种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官员。只不过,眼下受制于文官领军的体制也没几个人可用,他觉得相比起王化贞和孙承宗这类起码的军事常识都没有的庸才,朱皇帝宁可用这种还有点小聪明的,起码由他掌控大局,事情不会变得更坏。

    把熊廷弼晾在京师几天,发泄了对这货行动上拖拖拉拉的不满之后,料理完李三才的事,朱皇帝终于召见了他。

    例行的见礼过后,朱皇帝例行地免了跪拜礼,不过没有赐下座位。

    “熊卿,你是否觉得朕慢待了你。”

    熊廷弼心理咯噔一声,暗道不好,立刻就跪下了,“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

    “朕召你火速进京,你在路上还有心思游玩,可是有怨言?”

    自己的小心思被说穿,熊廷弼身上的冷汗顿时就冒了出来,头也伏得更低了,“臣不敢,臣有罪。”

    “朕看你哪有不敢?你是不是以为,满朝都是蠢货,就你一个稍微聪明点,这辽事就非你不可了?这些可是熊卿说过的,看看是否属实。”

    说着,朱皇帝就把外星大佬监听到的,熊廷弼到京城之后说过的话的原始记录拿了出来,让近侍交给熊廷弼。

    熊廷弼一开始还有些疑惑,接过后扫了眼,他的脸色就变了,身上的冷汗也更多了,再次跪倒伏地不起,“臣有罪,臣应万死。”

    私底下,熊廷弼可是说了不少有些难听的话,对皇帝的任命也是没有太多的感激,按照封建社会的规则,要治他个大不敬的罪都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好了,起来吧。朕知道你心里不服,朕也不喜欢把话说得弯弯绕绕的。告诉你,朕觉得你确实比那些蠢货聪明点,可惜只是有点小聪明。”

    熊廷弼此时已经是有些胆寒了,朱皇帝这评价,还真是不客气极了,他愤恨,有怨言,但是却不敢表现出来。而且,他也清楚,自己说过的那些话不是假的,皇帝这个评价严格来说不算错。

    “臣有罪,还请陛下降罪。”

    “得了,你愿意跪就跪着吧。这辽东的差事,朕准备交给熊卿你。放心,让你做事却不放权那种蠢事朕是不会干的。朕不光会放权,还会帮你敲打一下你那张嘴会得罪的蠢货们。要是还干不好,就等着传首九边吧。”

    “陛下既不信任罪臣,为何还要委以重任?”

    “得了吧,你哪有罪,朕这点容人的肚量还是有的。朕的大明朝,满朝文武,要么贪鄙庸碌,要么志大才疏,就你还有点本事,也没蠢到无可救药。不过,你也不要得意,你要是敢暗地里干出让朕觉得不舒坦的事,朕会让你和家人一辈子都过得不舒坦!”

    熊廷弼无奈了。这少年皇帝完全就不按套路出牌啊,说好的礼贤下士呢?怎么用人都是先直接恐吓一番的。更可怕的是,这位居然全天候地派厂卫的番子盯着他。

    “熊卿,朕今日见你,还有一件事要谈。你那个三方布置之策,不必再提。大明各处的情形,比之辽镇能好到哪里去?大举练兵,不过是虚耗钱粮而已。卿只需守好广宁,练兵之事,朕来做。至于如何平辽,朕也自有计较。”

    熊廷弼闻言后皱了皱眉,“皇上练兵可是准备都像勇卫营一般。”

    对于皇帝的宝贝疙瘩勇卫营,这位进京后是有所耳闻的,也抽空去安定门外的操场那边瞧了瞧勇卫营是怎么练兵的,他不得不承认,照那个法子练出来的兵,就算成不了精锐,也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这少年天子从泰西番僧那学到的兵法嘛,看着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此事熊卿且先不管,朕自有计较。这固守广宁之策,卿也得有个计较。广宁并无地利,论守则远不如山海关。只是若弃了广宁,辽西势必暴露于东虏兵锋之下,届时百万辽民退入关内,生计无着,必然滋生大祸。于朝廷的威望也是大有损伤。朝堂上想着短时间内能解决东虏的蠢货不少。卿也得想出法子应付过去。”

    “臣以为,要守广宁。首重选将,再督之以严法,详查奸细,方能言守。援辽兵力不足,辽兵早已丧胆,广宁周边各堡不可守。只能收缩兵力,坚壁清野,以求东虏粮草不济而自退。”

    “好。认为哪些地方不可守,等会下去后写个条陈交兵部议定。”

    “臣领命。”

    “先在兵部干一阵子,把调兵援辽的事情处置好了,与朝堂上诸位臣工把平辽战略议定,卿便去广宁上任。”说着便示意他退下。

    熊廷弼显然有点不想去广宁,不过最终也没敢反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