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明-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问朕。下去后先拟个章程来朕看看。”

    朱皇帝是准备在内廷搞个财会学校,很早他就强制内书堂扩大了招生,减少儒学内容,加开了数学内容,内廷这边的学生,基础比外边那些还只是小学层次的义学好一些。

    其实宫女那边早有他办好学校,只是学生们目前还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财会工作,当然是女性更合适了。女秀才是宫里的女官候补,也要识字的。

    招收女秀才?皇上这是要干嘛?分了司礼监的权,难道还准备把女官抬起来?

    刘若愚闻言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些迟疑地说道:“皇爷,招收女秀才,怕是有些不合祖制。”

    皇帝闻言立时就拉下了脸,冷声道:“内侍干政就合祖制了么?”他最讨厌的词里,祖制就是其中之一。

    刘若愚一听皇帝这话,立刻就吓得跪下使劲磕头。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朕姑且饶过你一回,再有下次,别怪朕不翻脸不认人!下去办事吧。”

    刘若愚这才起身,后怕不已地退下了。他再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伴君如伴虎。

    随着都知监即将崛起的消息也很快传遍了内廷,先前那些人才恍然大悟。

    同时,内廷的人还惊讶的发现,都知监飞快地办起了一个内会计书堂,居然还准备招收了女学生。

    尽管皇帝这事干得有点出格,不过皇帝刚刚血洗了内廷,也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这一次的改革只是初步的计划,等到合格的人才多了,朱皇帝还准备将司礼监的权柄进一步分化,剥离出一部分到内宫监,与宫内的女官部门合并,赋予其人力资源部性质的职能。

    他的改革方向很清晰,就是逐步太高已经被宦官彻底压制的宫内女官地位,逐步将内廷的行政、人力资源和财会等工作移交给女官来做。

    将来,大部分宫女和太监们的去向都会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庞大国营企业。

第40章 40。公审大会() 
朱皇帝这一次掀起了大狱,闹得是满城风雨,文官们都很淡定,科道系统的官员们表面上都在上疏请罪,不过私底下他们大多都在弹冠相庆,吹嘘朱皇帝是圣主明君的都有了,毕竟下狱的又不是他们,对皇庄里那些烂事失察的又不是他们一个,法不责众嘛。

    就在文官们以为皇帝算是要消停一阵的时候,朱皇帝马上就干出了件让他们大跌眼镜的事情。

    皇帝下诏,让顺天府尹和下辖几个州县的主官入宫面圣。

    这帮人一年都难得见到皇帝几回,当然是屁颠屁颠地跑来了。大伙都是熟人,聚在一起之后,互相一看,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都是治下有皇庄的。

    “朕召见你等,是要申斥你等失职。朕的皇庄是怎样,这几日科道弹劾的不少了。你等可知罪?”

    这帮人刚见完礼,这下又吓得跪下了。

    “臣失察,陷君父于不义。臣有罪,臣应万死。”

    “不止你等,科道职司风纪督察,谏设议政,对内廷横行不法不闻不问,对君王失德不管不顾。哪一个没有罪!”

    底下的几人一边请罪,却是彻底的放心,大家都有罪那就是法不责众了。

    “皇庄各案,锦衣卫会将嫌犯移交给你等。朕觉得,可以在各处皇庄设堂公审公判,令庄户知晓朝廷要还他们一个公道。不用忧心生乱,若是需要,朕会调动京营和勇卫营人马协助你等。”

    底下一众县令和知州们闻言都是面面相觑,知道眼前这皇帝是个不省心的,却是没想到皇帝就不按套路出牌。

    顺天府府尹却是很快反应过来了,马上就站出来拍马屁道:“皇上圣明,皇庄各案苦主众多,州县衙门怕是站不下。公审公判,虽有违定制,不过此时正需要公审公判以正国法,好叫百姓们知晓圣上的良苦用心。”

    一片马屁声中,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在一众官员离去的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跟了出来。

    “皇上口谕:‘各案务必从严从重处置。’”

    “臣领旨。”

    对于皇帝搞的这么一出,大臣们还能怎么办,那些小喽啰们本来就应该交给各州县去审判。

    数日之后,顺天府大兴县一处皇庄。

    主持公审公判大会的县官正在好整以暇地坐在主位上,一个嗓门大的衙役,正在用锦衣卫发给的大喇叭大声喊着,一个个念出罪犯姓名、罪名和犯罪事实。

    但凡被拉出来当典型的,根本没有冤枉的。这些庄上的庄头恶霸之流,平日蓄养打手恶奴横行乡里,放高利贷,上下勾结肆意加征,强占良家妇女都是寻常事。按照大明律判处,还要从严从重的话,当然是一个都是逃不掉的。

    受害多年的苦主们,一一被锦衣卫的人安排着上台控诉罪犯的罪行,随后便有其他知情者跟着爆料,现场的热烈气氛很快被点燃。随着安排在其中的人喊话声讨,苦主越来越多,场面也开始越来越疯狂。

    原本还梗着脖子破口大骂,并威胁恐吓着“等x公公放出来,回头要你们好看。”之类话的人犯嚣张的气焰很快被打掉。随着县官斩钉截铁的宣布,判处斩立决之后,那些人已经开始绝望的嚎叫着,有些人的某处甚至湿了一大块。

    于大庭广众之下历数种种罪行,让愤怒的百姓将怒火直接针对这些从前的施暴者们。更是让排在后边那些等待审判的人犯们,上台后站都难以站稳,哭天抢地的求饶。

    不过到了此时,积压多年的仇恨已经被彻底引燃,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庄头恶霸们的哭喊,并不可能得到任何同情,只会引来更多一浪高过一浪的痛斥。

    主持审判的大兴县令此时已经有些麻木,第一次直面百姓们的怒火,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本来,能一下子还这么多无路伸冤的百姓一个公道,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不过不知为什么他本能的不喜欢这样的场面,甚至感到了彻骨的恐惧。

    而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张懋忠,本来是什么大场面都见过了,以为这次审判不会出什么事,此刻在数千人沸腾的怒火和仇恨面前,他只感到有些胆战心惊!

    数千百姓的戾气已经非常明显,他们赤红的眼睛圆睁,激动得一起疯狂呼嚎吼叫,如果不是大批京营士兵将他们隔开。只要有人振臂一挥,他们就可以不问任何理由的把被指控者撕成碎片。

    张懋忠刚才居然看到了,几十名人犯被一浪高过一浪的怒吼声淹没的时候,其中居然还有一人被活活吓死。

    这位锦衣卫指挥使不由看向了主审的大兴县令,两人视线交汇间,都从对方眼神里看到了发自内心的恐惧。

    这时,人群中一个枯瘦的老头看到某个囚犯被吓死,突然就坐在地上,一会嚎啕大哭,一会又大笑不止,状若疯魔地嚎叫着:“死得好,死得好!死得好啊!”

    一会后,这个老头突然站了起来,又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跪了下去,开始不停地磕头,一边磕头还泪流满面地大叫着:“皇上圣明!皇上圣明啊!”

    没一会,他的额头上就满是泥土和血迹混杂在一起的污秽。

    有人带头之后,陆续有人开始向着紫禁城的方向跪倒磕头,很快所有人选择了从众,其中有不少都是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已的。

    这一次是官差们当众宣布,皇庄免税免租两年之后,人们再一次向紫禁城的方向下跪磕头。

    有些人是因为皇帝还了他们一个公道,有些人则是从众随大流,更多的人却是在从众之余,感到了一点点的希望,他们渴望着圣主明君的时候,现在这位少年天子让他们在绝望的生活中看到了一丝希望。

    对于这一次公审的事情,知情的文官很快就开始感觉到不对,上疏称公审场面有些失控,恐怕生乱,请求不要再搞了。

    朱皇帝当然不会同意了,直接告诉文官们:“朕下令这么干的,现在又喊停,朕不要面子的啊?再说了,那些庄户都是朕的赤子。怎么会叛乱?你们再危言耸听,朕就要不客气了。”

    文官们还能怎么办,皇帝要搞就搞呗,反正看着也不会生出大乱。

    在一片反对和沉默声中,礼部仪制司添注主事刘宗周这么个小官却是上疏表示了对皇帝的支持。

    这位洋洋洒洒一大篇雄文,先自我批评了一番,又把朝中大臣都批判了一番,还把皇帝也批判了一番,然后肯定了这一番的公审公判大会,认为这是极好的,以后就应该多来这样的审判,并痛心疾首地直言天下风气都坏了,要求皇帝从自己做起,讲道德,亲近儒臣,顺带又推销了下他那个慎独的学问。

    对于刘宗周这人,朱皇帝是十分无奈。这一位从不用士大夫拥有的权力谋取私利兼并土地,也从不让家人朋友做点生意之类的事,更不结党营私,在晚明这个环境里他的道德水平高得可以让绝大部分人仰望。

    这位是个真正的道德学问家,然而看起来却是没多大的用。比之同样道德水平很高的海瑞,能力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讲的学问在朱皇帝眼里也是一点卵用都没有。

    大明这帮儒生们大多都认为刘宗周先生道德水平很高,堪称完人,都表示要学习他。然而你真让他们去学这位刘先生,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会用行动告诉你——学他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学他的。

第41章 41。锦衣卫(1)() 
对内廷下完刀之后,朱皇帝很自然地盯上了天子亲军锦衣卫。

    经过这阵子的摸底,朱皇帝也算是把锦衣卫的情况大致摸清楚。

    他从前对锦衣卫的印象,就一直是特务机构。不过随着了解加深,他却发现,锦衣卫与其说是什么情报机关,倒不如说是主要是个仪仗队。

    锦衣卫的前身,原本就是老朱的仪仗队。到现在,锦衣卫依旧主要负责朝廷典礼、宴会的宿卫等事务,主要职责还是当仪仗队。

    锦衣卫也属于级别最高的上直亲卫之一,本来也是有宿卫这种军事职能的,这部分锦衣卫军士也没有一般人认为的那么威风。

    随着卫所制度几乎完全崩溃,锦衣卫亦不免如此。基层卫士多被太监和上官驱使做苦工,有的干脆花钱请人代为服役,其弊端几乎与京营差不多。虽定下了离职者夺月俸的规矩,也不能革除。现在,锦衣卫的军事职能事实上早就被基本掏空。

    到现在,只有那些经常要与皇帝见面,负责皇帝仪仗和侍卫职能的卫所还没有彻底废掉。这部分的人,也是锦衣卫里最多的一部分。

    那些名为大汉将军的御前侍卫,也就是长得高大威猛,其实身手大部分都很差,也就是起到了文官们认为的以壮朝威仪的作用。

    对锦衣卫的仪仗队职能部分,朱皇帝暂时也懒得整改。

    作为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皇帝,他当然不可能坐视御前侍卫都是些样子货,早开始有意识地挑选烈士遗孤,从小培养忠君思想和身手,以求培养出合格的保镖高手来保护自己。

    除开仪仗队和不怎么称职的御前侍卫职能,锦衣卫现在的另外一个主要职能,就是用来养各种二代和关系户的。

    最初要捧上锦衣卫这个饭碗的要求还比较高,一般只赐予有军功的武将子弟。后来门槛逐渐放开,变成对与皇帝关系密切文武官僚、外戚、宦官等二代和关系户的一种赏赐。

    有些不讲究的皇帝,连有一些靠各种娱乐技艺取悦自己的、甚至是游牧民族归附的老弱者都能安置到锦衣卫。

    这些人进了锦衣卫,往往“带俸不任事”,就是挂名领薪水而已。

    比如现任锦衣卫指挥使张懋忠,他是隆万时期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孙子,靠着祖父的关系成了这种挂职领薪水吃闲饭的,后来他家里再没出过进士,家道中落,就一门心思在锦衣卫里做事了,这一位在万历折腾的矿税事件中虽说有些摇摆不定,还有些偏向文官,但终归是没敢忤逆万历,才被万历提拔了起来。

    而锦衣卫里真正的特务,却是不多,大多不是归属东厂领导和就是归直接受皇帝领导的北镇抚司管。

    锦衣卫最让朱皇帝觉得郁闷的地方是,它有着极为臃肿的编制,却没有几个做事的人。

    以前他没钱,现在有了钱之后,也一直都在用锦衣卫的编制,在培训真正的情报人员。派去徐州办事的陈实,就是这一批人中的佼佼者。

    把内廷整肃了一番之后,朱皇帝很快敲定了第一批抓捕目标,北镇抚司的头头刘桥和那些混进去的都中豪强。

    作为情报部门时,锦衣卫也是要做事的,于是管着锦衣卫的官员们和一些能把手伸到锦衣卫的东厂太监,就天然地选择了都中的豪强和一些地痞无赖。

    这些都中大豪,善把持长短,在京中多有耳目。锦衣卫作为一个带有情报机构性质的组织,自然天然地对这些人拥有的资源有着不小的需求。而这些豪强们,也渴望着北镇抚司的权力。所谓豪强当然基本上是没有几个善茬的,加入锦衣卫后,更加肆无忌惮地违法乱纪,甚至动用北镇抚司的权力杀人的事他们都没少干。

    这个叫刘桥的,就拉拢了不少这样的豪强,此人还和文官一向交好,文官们进了诏狱,他都是好生地招待着,从不下手虐待。

    大明也有不少正直的官员弹劾锦衣卫里的这些豪强,不过皇帝需要耳目,大多对这些人的作为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无论是齐楚浙党还是东林党那些人,嘴上满是仁义道德,大部分都对刘桥态度很友好。他们没有一个会愿意为了几个小民的死活,去得罪不与他们为难的官员。

    大明的这些官员们,大多数眼里都只有自己的权势利益,对小民的死活是从来都不肯多关注哪怕一眼。

    朱皇帝自认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喜欢这样的现状,他也不差那点各有心思,喜欢选择性报告,甚至虚报消息的耳目,这一次他不会留手。

    随着再次传召沈荫,东厂的人再一次出动。

    刘桥在诏狱见到东厂的人的时候,都完全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