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我儿这句话,爹便放心了。走吧,莫让将主等急了。”
待儿子走远了,老汉却还是望着他走的方向站了很久,有一会才抹去了眼泪,跟着小儿子一起回到村里。
这样的场面,在京师附近很多个村庄都能看到。
暂时继续把新兵放在山东剿匪练兵,当然是因为东江镇目前还只是铺开了个架子,只有不足四千人的老兵队伍,还要对各岛上的前明军和辽民势力进行整合,根本无力发动什么大的战役。
对东江新军,朱皇帝的安排是皇庄子弟要平均分派到各只部队,保证50%左右的比例,以确保东江新军这种不在文官政府控制中的军队的忠诚度。
各国新军,不受君主控制的例子太多,他不得不防。
随着勇卫营调动完成,皇帝的意思也很明显,要把他的宝贝疙瘩丢到登莱去,给他信得过的沈有容统帅。
这几个月,文官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皇帝练出来了一只真正的精锐。对此,内阁当然是欢迎的。皇帝花了那么多钱,养出来军队,难道还真要放在京师看守宫墙不成。
正式的廷议很快展开,讨论三方布置之策的实施情况。
“以勇卫营一部四千余,闽兵三千,为主干,再有东江守备毛文龙于辽南各岛招募的东山豪杰和原辽兵一万三千,合计两万兵,新设东江镇,练兵两载,待练兵有成后,从朝鲜方向进攻,收复东山宽甸诸堡,便可牵制东虏部分兵力。”
本来,这帮人还以为,皇帝是要把勇卫营加入登莱明军序列,现在一听皇帝要把这只军队送到海岛上,都感觉有些奇怪。
叶向高很快站出来问道:“还请皇上明示,这东江镇,当由何处文臣节制?”
“此部多为辽兵,又在辽东都司辖区作战,不归经略熊廷弼节制,怕是有些不妥。不过熊廷弼在广宁,只添设一员监军副使,又怕节制不了这一强镇。”
“该处兵马,离登莱更近,不如令其由登莱巡抚节制,粮饷也当由登莱负责。”
朱皇帝想了想后,才说道:“元辅之议可行。”
文官们都有些惊讶,皇帝怎么这么好说话了,没准备把粮饷由内廷控制了?
朱皇帝并不在乎东江镇明面上的钱粮由谁控制,由谁控制,都是会有一大堆的漂没的。他当然是会直接建立一个全新的组织,去给东江新军发军饷,粮食则要由沙船帮从江南运过去。反正到了海岛上,文官们也难以查清东江镇以后到底会扩编到多少人。
谈妥了钱粮的问题,下面的事就好商量了。
随即,朝廷正式发布命令,以登莱总兵沈有容调任东江镇总兵,节制辽南诸海岛,授尚方宝剑,依旧挂征虏前将军印,以副总兵张可大调任登莱总兵。
孙祖寿、贺虎臣和李卑等带领的勇卫营一部,登莱水师一部、闽省援辽兵马,以及毛文龙部,都归入东江镇建制。
二月下旬,福建水师带着大批战船,还有一批造船的工匠们,也来到了登州。
同时,福建援辽各级将官,因为押运有功,全部升官调回闽省。
闽省这只援辽部队的主将,在当下已经算是不错了,起码没有搞到士兵们在路上都跑了,押送工匠的工作在刘公公特意警告下,也做得还算不错,没有少了人。所以朱皇帝也懒得揪住此时明军武将都有的毛病,借此惩罚他们,只是让他们把普通士兵和船留下,让他们带着家丁回闽省去。
第104章 36。登抚()
三月初,辽南全线解冻,月中沈有容带着原登莱水师一部,还有那只打着沈家家丁旗号的海军学员,以及闽省水师,载着四千多勇卫营,踏上了前往辽南各岛屿的征程。
除此之外,皇帝看重的学者邓玉涵也会带着翻译和一批学生随行。
对于邓玉涵此去的目的,沈有容是很清楚的,对于这个已经入了籍的泰西人要干的事,他是十分抵触的,不过大明的医圣天子都给他讲了那么多的道理,明显认为这事是非做不可,他也只能照办。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一批在附近海岛上干了一年的锦衣卫编制的读书人,好吧,说是读书人也不对,这帮人连秀才都考不上,是皇帝去年就招募到的一批学习方向是农学方面的人才。
皇帝把他们安排在了登州府近海的几个海岛上,学习一段时间番薯和土豆的种植,冬季来临后,又把他们安排在登州,强化学习了一番文化知识。
海岛上,一般都有很大的海风,很多庄稼抗倒伏能力不强,不能种植,不过番薯、美洲花生和土豆这类植株低矮,食用部分在土里的就没有什么问题。辽南的几个岛屿,其实也不小,在另一时空现代可是一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建制,种上一些番薯花生和土豆,也是能缓解一下东江镇将要面临的粮食压力。
除开番薯、美洲花生和土豆,皇帝还让他们试了试土法养殖海带,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以后青岛以北的黄海和渤海沿海居民又将多一种美味的食材。海带这东西是近代才传入,原产地在倭国虾夷岛附近。
皇帝在登州府所属的海岛上实验番薯和土豆的种植,引起了登莱巡抚陶朗先的重视,也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
今年,这位登抚,看到去年在海岛上种植的番薯和土豆的成功,更是下令下面的州县官员都来取种,并广邀登莱士绅参观,做进一步的推广。
说起来,登州府附近的几个海岛的开发,还是现任登抚陶朗先的政绩,在他之前,由于海禁,另一时空长岛县所属的那么大几个海岛,居然都长期都是荒岛,还是当时任登州知府的陶朗先解除了部分严厉的海禁政策,招募百姓开垦了田地7000亩,才将这里开发出来。
这一位登莱巡抚,也是个挺复杂的人。
陶朗先做事方面还是不错的,救济灾民,开发荒岛以及前两年主持海运向辽东运粮,他都干得还算出色。然而,这位同时也是个大贪官,他募兵实数只有报上来的三成不到,每兵差不多花了58两。他买马280匹,每匹花了81两,可此时每匹军马价格不过20…30两之间。一倍多的虚报,这份贪婪在当下文官里头也是属于贪婪过头了的,简直和先前内廷的公公们都有得一比。
在和文官们扯皮增兵事项的时候,朱皇帝不耐烦了,直接就打了熊廷弼的脸,把这位登抚的黑材料给了一批御史。他要干掉这个陶朗先,目的就是打脸叫嚣增兵的文官们,让他们看看,增兵募兵给下面的人办成了什么样子。
很快的,一大批弹劾陶朗先的奏折就在广宁大捷的大背景下出现。
其中是有觉得这人太过贪鄙的,还有的干脆就是想把举荐陶朗先的熊廷弼牵扯进去。
到了二月中旬,朱皇帝下令将陶朗先革职,同时派出御史李春烨去调查此人。
这件事当然是牵扯不到熊廷弼了,朱皇帝早就警告过熊廷弼,要他不要收下面的人送的银子,不得不收的可以定期上交内帑,这位哪里还敢受贿。
新的登莱巡抚人选,内阁和东林众人,很快开始运作让太仆寺少卿袁可立去当登莱巡抚。
从资料和自己的观察看,朱皇帝觉得袁可立这个人,能力是不差,但是小心思太多,权欲重,功利心强,从另一时空他任登莱巡抚的经历看,他到了登莱,搞出大事倒是不会,但总不免要小打小闹地把手往东江镇伸。
在考虑了一阵之后,朱皇帝把袁可立给直接否决,让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去放出了点风声之后,很快的就有一群阉党分子开始举荐兵科给事中朱童蒙。
皇帝则顺势直接点了兵科都给事中朱童蒙的名,大笔一挥给他升了官,让他做了登莱巡抚。
这一任命,瞬间就引得朝堂上议论纷纷。
极度痛恨朱童蒙的东林众人,在得到消息后也很快聚在一起商讨对付此人。
“朱童蒙此辈,不过一幸进之徒,如何能巡抚登莱?”
“是极,某要参他一本。”
黄尊素闻言却是说道:“此辈圣眷正隆,他在科道,却是更不好对付,他此去登莱,反倒是个机会。”
众人闻言,很快都点了点头。言官手里的权柄终归不是决策权,出了什么事,也难牵扯到他。这人被越级提拔,眼红嫉妒的就会多起来。巡抚权力大,也意味着犯错的机会大。
不用去监视,朱皇帝都知道东林党人在说些什么,他也懒得去搭理他们。在位一年多,明里暗里的人事斗争见多了,他早就习惯。大明其他派系的文官,和东林这群人也没啥区别。
至于内阁,倒是没有多余的表示,叶向高虽说不满,但终归没有发作。
从第一次谈话这位首辅就看明白了,当今这位皇帝不是个好相与的,自己根本唬不住这少年,这几个月来双方摩擦不断,他也明显感觉到皇帝对他越来越不满,已经多次称赞浙党分子沈淮和不结党的史继偕,在有意地扶持那两位与他不对付的大学士,这个时候为了一个登莱巡抚的位置,不给皇帝面子,后果会很难预料。何况这个敢于向东林开火的朱童蒙,背后可是隐约站着齐楚浙三党,自己一出手,搞不好就会引发激烈的党争,也让叶首辅觉得十分忌惮。
朱童蒙这个人善于揣摩上意,在另一时空也是给魏公公修了生祠的阉党分子,皇帝用他当然是因为他比较听话一点。
朱童蒙上任前,朱皇帝照例召见。
例行的见礼过后,朱皇帝就直接讲明了自己的意思。
“朕越级提拔爱卿做登莱巡抚,所为者无他,卿总能明白朕的意思。把朕的笔迹认清了,有事,爱卿照做就好。还有,朱爱卿千万要记住了,一切都依朕的意思来,便是大功一件。乱伸手,便只会取祸。此外,那些人给朱卿扣了顶幸进的大帽子,卿得小心一些,不要叫人抓住了把柄。”
朱皇帝根本不指望登莱那些明军,他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听话的登莱巡抚,他对朱童蒙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他别把手往东江镇伸,没事折腾海禁就行。
朱童蒙闻言,却是愣了一小会。
皇帝这是要干什么?不问他要怎么治军理政,说的却是这种话?
结合他对朝堂和登莱地方一些情况的了解,这位聪明人很快就想明白问题的关键。
陶朗先之所以倒霉了,肯定不是皇帝要扳倒刚刚立了大功的熊廷弼,那一位一向沉不住气的经略,现在连上疏自辩的次数都不多,分明是有恃无恐。
那么,皇帝这么干的目的,根本就是要把陶朗先这个大贪揪出来立个典型,打文官们的脸,以应对朝野上下增兵平辽的呼声。
这位少年天子,这一年来完全是开窍了,从徐淮和对犒赏辽军这些事上看,这位对朝堂上的弊政,简直比在各处都干过的积年老吏都清楚。皇帝这是明白朝堂上下的风气全坏了,指望亲自练出来的兵有所建树?
想明白了这点后,朱童蒙很快就觉得有些头疼,这少年天子,也不知会不会乱来。
勇卫营说起来精锐是精锐,但人数终归太少,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难不成,皇帝还想把那只军队继续扩编不成?他有那么多的银子么?
脑海中飞快闪过无数念头,这位很快决定不想那么多,先抱紧了皇帝的大腿再说。
“臣谨遵圣命。”
朱皇帝点了点头,这才开始询问他要怎么巡抚登莱。
并要他大力督促地方官员,推广美洲农作物,把登莱存在的大量坡地利用起来。
第105章 37。奴儿干都司()
平辽需要时间,之后陆续还会有难民逃入关内和东江镇的地盘,这么多人的生计就成了一个问题。
一开始朱皇帝也想过台湾,不过很快他就把这个方案给否定了。开发台湾,牵扯到开海和沿海士绅的利益,并不好办,他手上暂时还没有强力的海军,去开发台湾并不合适。北方人送去台湾,也扛不住那种未开发地区的泛滥的疟疾等各种热带疾病,另一时空郑家开发台湾,第一年死亡率可是有近30%。
稍微考虑了下,一开始的时候,朱皇帝还没考虑过当下人烟稀少的辽西走廊,满脑子开拓殖民的他,很自然就把目光放到了一个已经被大明遗忘了近两百年的地方,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司在大明只是昙花一现的机构,严格来说,除了黑龙江江口一带,也没有真正深入的统治过。当然,这也不是说,撤销了奴儿干都司,大明就对广大的原奴儿干都司地区彻底失去了名义统治权。朱皇帝翻阅旧档案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其实一直到万历年间,一些奴儿干都司的卫所还在向朝廷请求册封。
那些安置不下的难民,朱皇帝准备直接用船拉到后金的大后方去,直接重建奴儿干都司。他这么干不止是为了安置难民,也是要真正实现对奴儿干都司的统治,把俄罗斯人从奴儿干都司驱逐出去。
后金的直接统治辐射区,最远不过是牡丹江流域的宁古塔一带,对黑龙江流域、海参崴地区和库页岛等地,根本没有真正统治,他们也不可能出动太多人去攻打那些地方。
朱皇帝的计划,正是学习另一时空的俄国人,从海路进发,先在海边的库页岛等地立足,再一步步深入。
说起来,开发奴儿干都司,也没有哪个地区的人比本来就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辽民更合适。
重建奴儿干都司这个事,朱皇帝已经先和沈有容商量过,不过他也不可能与内阁和兵部都完全不打招呼。
只是也没准备放到朝堂上去讨论,那样扯淡很久都不会有任何结论。
他当时召见了首辅叶向高和兵部尚书王象乾两人,三人开了个小规模的闭门会议,把后金在奴儿干都司强征人口,获取大量土特产的资料摆出来后,他就把自己意思解释了一遍,就是小股部队,带着辽民去试试,如果事实证明可行,那以后就把奴儿干都司恢复起来。
“朕以为,可以先不公布,先派出少量人马试试,可行便将奴儿干都司恢复,不可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