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决意深入汉化的孝文帝来说,此时更坚定了迁都洛阳的信念。从南伐大军离开平城,一直淋雨不止,使南伐将领更加丧失信心。这次南伐并没作长期准备,南齐政权也并非不堪一击,随军将领,大臣均知前景凶多吉少,因此当孝文帝又命令大军继续南进时,众人齐跪在孝文帝马前,请求停止南伐,大司马、安定公拓跋休等人甚至哭泣并以死相谏。这正是孝文帝所预计的,他乘机说:“大军出动一次不易,既出军不可无功,若不南伐,就得迁都洛阳。两者必须择一,要大臣立刻作出决定。拓跋部人多恋北土,不愿迁都,但因南伐极为凶险,毫无胜算,无人敢坚持南伐者,于是都选择迁都。全军齐呼万岁,迁都洛阳之事便这样决定了。孝文帝也知大臣内心实属勉强,事后他曾就此事征询卫尉卿、镇南将军于烈的意见,得到答案是是一半乐迁,一半恋旧。
洛阳城早已破败,迁都洛阳之议决定后,大军就停止前进。孝文帝遣任城王拓跋澄还归平城,向留守官员宣布迁都之事。又命司空穆亮、尚书李冲与将作大匠董尔留守营建洛阳,又派于烈回去镇守平城。一切布置停当,孝文帝便离开洛阳,到河北等地去巡视郡县。直到次年十月,洛阳大体营建完毕,北魏才正式迁都。
迁都洛阳后,汉化的条件更为成熟,孝文帝接着又对鲜卑族风俗文化制度诸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也就是迁都后两月,为减少民族隔阂,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族人再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族服装。诏令宣布后,“国人多不悦”,只是害怕禁令,绝大多数鲜才换上汉装。也有少数鲜卑族人仍留恋鲜卑服装。有一次,孝文帝从前方回来,仍见京城鲜卑妇女有“冠帽而著小襦袄者”,或“仍为夹领小袖”的人还穿着鲜卑旧服。于是把留守京城的拓跋澄及其他官员训斥一顿,认为是他们知而不问,督察不严而引起的。老贵族拓跋丕不乐意变易旧俗,当朝廷大臣皆穿汉族衣冠议政时,唯独他一人身穿鲜卑服夹在中间,因他年老功高,孝文帝才不勉强。不过后来拓跋丕也“稍加冠带”,朝廷内外,汉族服装便逐渐取代了鲜卑服。
次年,孝文帝又下令禁止在朝廷说鲜卑语,也就是他对他弟弟咸阳王兄禧说的“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具体规定:朝官年三十以上者,习性已久,可允许逐渐改变。三十以下者,如在朝廷不说汉语,仍旧说鲜卑语,就要被降爵或罢职、免职。北魏初进中原时,“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后,孝文帝禁止朝官讲鲜卑语,时间长了,下层的鲜卑人也很少有人讲鲜卑语了。那些迁到洛阳来的“代北户”,有的后来甚至已听不懂鲜卑语。有些怀旧的人,还专门在拓部部人中教授鲜卑语,“谓之国语”。可见孝文帝的语言改革是十分成功的。语言和服装的改革,大大加快了北魏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民族融合的步伐。同年,孝文帝又下诏规定,南迁洛阳的鲜卑人,死后只能葬在当地,不得送回代北。此令一下,那些南迁的代人,便都成为地道的河南洛阳人了。孝文帝此规定,显然是要割断“代北户”与故土的联系,断绝其客居洛阳的念头,使他们能长久定居中原。
转年,孝文帝又下诏改族的姓。在此之前,鲜卑人的姓氏多是由两个或三个字组成的复姓,如拓跋、尉迟、独狐、勿忸于、步六孤等。姓氏上的强烈差别,影响着鲜卑族与汉族的进一步融合。因此命令把鲜卑复姓改为汉姓。诏令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太祖以来的八大著姓也由此改为汉姓,如丘穆陵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纥奚氏改为嵇氏,尉迟氏改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紧接着,孝文帝又下诏命定族姓。孝文帝一向羡慕汉族的门阀制度,在中原地区,士族公认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士族之首,号称“四姓”,孝文帝在承认四姓为汉族士族之首的基础上,又下令规定鲜卑拓跋的族姓,改变代人“虽功贤之胤,无异寒贱”的状况,把道武帝以来“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的鲜卑贵族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定为国姓,“勿充猥官,一同四姓”,记他们的地位与汉族崔、卢、郑、王四姓地位相当,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同时依据父祖官爵高低,对鲜卑其他人也划分了姓族等级,在鲜卑族内首次建立了本族的门阀世袭等级制度。
为使鲜卑贵族与汉族进一步融合,形成联合统治,的局面孝文帝又利用皇帝的权威强令两族贵族联姻。他自己先取“衣冠所推”的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之女充入后宫。另外陇西李冲家族虽非魏晋以来的显族,但也多是当朝权贵,“所结姻女连,莫非清望”,孝文帝也破格把李冲之女纳为夫人。陇西李氏也因此而上升让一流士族,与崔、卢、郑、王并列,“故世言高华者,以五姓为首”。他又特地为五个弟弟与汉族大姓联姻。下令:咸阳王元禧,聘陇西李辅女;广陵王元羽,聘荥阳郑平城女;颖川王元雍,聘范阳卢神宝女;始平王元勰,聘陇西李冲女;北海王元详,聘荥阳郑懿女。在这之前,咸阳王元禧,曾娶一个隶户之女为妻,因此受到孝文帝的严厉责备。由此孝文帝命令诸王,把以前所娶的妻子,皆降为妾媵。鲜汉两族联姻之风兴起后,汉族大姓也多有娶鲜卑贵族之女为妻的,最典型的是范阳卢氏,一门就娶了北魏三位公主,极为当时士族称羡。通过这种两族大姓的频繁的政治联姻,两族大姓之间的矛盾逐渐淡化,政治利益日趋相同,共同构成了北魏王朝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
孝文帝的上述改革是成功的,但并非都一帆风顺。从上述改革初始,就遭到了部分鲜卑贵族的抵制和反对,甚或演化为武装反抗。迁都之初,拓跋部人就是“多所不愿”,迁都之后,还有相当大的保守势力反对汉化,对孝文帝的改革多次加以阻挠和破坏,这派以北魏鲜卑的元老穆泰、陆等人为代表。后来太子元恂也加入这一派。元恂在迁居洛阳后,总报怨河洛暑热,“常思北归”。孝文帝赐给他的衣冠,他不愿穿,“常私著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乘孝文帝去嵩岳之机,他与左右密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被人报告给其父,孝文帝将他囚禁,召见群臣说:“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毅然废掉其太子称号。同年冬,鲜卑贵族穆泰、陆与宗室元隆、元业、元超等人勾结,阴谋在平城起兵叛乱,另立新帝。孝文帝得讯,马上派任城王元澄率人速往平城,平定了这次叛乱。诛杀穆泰、元隆、元乙升、元超、陆等人。新兴公元丕知情不报,本也当死,孝文帝念他昔日功高,曾进他不死之诏,免其死罪,贬为庶民。其后,元恂又企图谋乱,孝文帝逼令他自杀。
孝文帝的改革过程充满了斗争,然而经过他的多项改革措施后,促进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拓跋部人也基本完成了封建化的艰难进程。从此之后,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地理学家郦道元
郦道元,字善长,起初,继承父亲的封爵永宁侯,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道元执法清正苛刻,举荐他由太傅掾升任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参奏下台后,道元因为是李彪的下属官员也被罢免。景明期间,道元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冀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当时带兵在关中打仗,不在冀州上任。州上的事全由道元管理达三年之久。由于道元行政严酷,所以不仅是官吏畏惧,就是奸诈小人和强盗也纷纷逃离冀州,到别的地方去。后来调道元去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打报告,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勉励教师和学生。皇帝指示说:“鲁阳原来因为是南方边远地区,不立大学。现在可以允许,使鲁阳象西汉文翁办学那样成为有文化教养的地区。”道元在鲁阳郡的日子,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延昌期间,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威猛跟在冀州一样。当地百姓向皇帝告状,告他苛刻严峻,请求前任刺史寇祖礼回来。等到寇祖礼回来并派遣戍边士兵七十名送道元回京时,两人都因为犯事被罢官。
编钟后来道元任河南尹。北魏明帝因为沃野、怀朔、薄骨律、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御夷等镇均改为州,这些州的郡、县、戍名称,命令用古城邑为标准。皇帝指令道元持节、兼黄门侍郎,与大都督李崇一道按驿站制度兼程而行,筹划哪些地方宜立郡、县、戍,哪些地方要裁减去留。正赶上诸镇叛乱,他们的工作没有结果就回去了。
孝昌初期,梁朝派遣将领攻打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叛乱。孝明帝命道元持节、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指挥调遣各路军马,依照仆射李平的故事。梁朝的军队到涡阳,被击退,道元指挥军马追杀,获胜。
后来任命道元为御史中尉。道元素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但过了一段时间后,道元纠正不正之风没有显著的成绩,他的声望受到很大损害。司州牧、汝南王悦宠爱男娼丘念,常常跟他一起睡觉,一起生活。等到选举州官时,全由丘念操纵。平时丘念隐藏在王悦的家里,隔三差五才回一次家。道元秘密查清丘念回家的规律,找一次机会把丘念抓住,关进监狱。王悦上告灵太后,请求释放丘念。灵太后命令释放,道元抢在命令下达之前把丘念处死,并因此事而检举王悦的违法行为。
第103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24)()
正在这个时候,雍州刺史萧宝夤反叛北魏的意图已经暴露,侍中、城阳王徽一向忌恨道元,就劝灵太后派道元为关右大使去视察萧宝夤。萧宝夤害怕道元收拾他,于是派手下的行台郎中郭子帙把道元围困在阴盘驿亭。亭在山冈上,平时喝水靠山下的水井。道元在山冈上打井十余丈仍无水,水尽力竭,郭的人马翻墙入亭,把道元和他的弟弟以及两个儿子杀害。道元怒目高声骂萧,气绝而亡、萧宝夤派人把道元父子、弟弟埋葬在长安城东。萧宝夤平定之后,道元的尸骨迁回家乡。朝廷追赠道元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
道元好学,一向喜欢阅览奇书。撰水经注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有七聘等文章流行于世。然而兄弟之间不能团结和睦相处,又多嫌忌,当时的舆论有点看不起。水经注却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地理学家著作之一。
北齐名将斛律金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人,高车族。高祖倍俟利因威武勇敢而在塞上有名。北魏道武帝时他率领部落内迁依附鲜卑拓跋部,被赐爵为孟都公。祖父幡地斤,任官为殿中尚书。父亲大那环,任官为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孝静帝天平年间,斛律金贵盛时,被赠官司空公。
斛律金性格敦厚直率,善于骑马射箭,行军打仗用匈奴战法,看尘土能知马跑的路程多少,从地上听马步声音可知军队的远近。最初被任为军主,与北魏怀朔镇将相钧护送柔然族首领阿那环回北方。阿那环见斛律金射猎,深深叹服他功夫之深。后来阿那环入侵高陆,斛律金击败了他。孝明帝正光末年,破六韩拔陵谋反,斛律金带领部众投奔他。破六韩拔陵授予他王的称号。斛律金预料破六韩拔陵最终会失败,就统率所部一万户到云州向北魏政府投降,北魏授予他第二领民酋长。不久引兵南出黄瓜堆,被杜洛周打败,部众分散,斛律金与其兄斛律平两人单身投归尔朱荣,尔朱荣上表请任斛律金为别将,后逐步升为都督。孝庄帝即位后,赐封爵为阜城县男,加号宁朔将军、屯骑校尉。随从官军击败葛荣、元颢,多次建有战功,加号镇南大将军。
尔朱荣叛逆作乱,高欢暗中有夺取天下的志向和谋划,斛律金与娄昭、库狄干等都赞成高欢的大计谋,于是跟着他树起义旗。高欢南攻邺城,留斛律金守信都,兼任恒、云、燕、朔、显、蔚六州大都督,委托他处理后方的事宜。斛律金另外又讨伐李修,打败了他,加官右光禄大夫。刚好高欢到了邺,于是斛律金随从他平定晋阳,追击消灭了尔朱兆。孝武帝太昌初年,朝廷任命斛律金为汾州刺史、当州大都督,进封为侯爵,跟从高欢在河西打败纥豆陵伊利。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年,迁都于邺,朝廷命斛律金领步骑三万镇守凤陵以防备西魏进攻,任务完成后,回到了晋阳。他又随从高欢与西魏在沙苑大战,失利后回师,由此东雍州诸城重新被西魏军所占据,后高欢派斛律金与尉景、库狄干等人讨伐收复了它。孝静帝元象年间,宇文泰重新向河阳大举进攻,高欢率部队讨伐抵抗,他派斛律金直往太州,成夹击的态势。斛律金到晋州,因军队退兵不再前行,就与行台薛修义共同包围乔山的敌人。不久高欢到达,于是共同讨平了它。接着随从高欢攻下南绛、邵郡等数城。孝静帝武定初年,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城叛入西魏,宇文泰进攻洛阳,高欢派斛律金统率刘丰,步大汗萨等共有数万步兵骑兵守卫河阳城抗拒他。高欢到后,斛律金与他一起打败了高仲密。回军后,授官做大司马,改封石城郡公,食邑一千户,转为第一领民酋长。武定三年,高欢出兵袭击山胡,分为两道,以斛律金为南道军司,由黄栌岭出击;高欢自己从北道出击,度赤谼岭,与斛律金会合于乌突戍,联合击败了它。军队归来后,出任为冀州刺史。武定四年,下诏命斛律金率领部队从乌苏道与高欢在晋州会合,接着一起进攻玉壁。军队归来时,高欢让斛律金总督全军,一起回到了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