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10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莺歌海县的差事交到了罗升东的手上。

    罗升东有名师在上,自己又在这个行业里打滚了好几年,什么门门道道都一清二楚,由他来出任食盐产地的地方官,专业方面倒也能够胜任。

    莺歌海县是岛上少数由归化籍官员执政的地区之一,不过在这里当政的这位老兄也并非生手,正是当初最早投靠海汉的大明地方官员之一,崖城水寨的水师参将罗升东。

    罗升东在投靠海汉之后得到的好处着实不少,不但从小小的基层军官一路顺利升到了参将,而且利用手中的职权,以水师战船为交通工具,向当时的大明统治区贩运海汉出产的私盐,前前后后几年辛苦下来也是发了大财。后来罗升东见海汉在海南岛日益势大,食盐生意也从地下走私慢慢变成公开操作,私盐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自己也不想再挂着一个无用的参将空衔,索性便弃了大明的官位,在三亚买了房入了籍,安安心心当海汉人了。

    既然已经放弃了明人身份做了海汉人,罗升东所要考虑的问题自然就从发财致富转移到了今后的发展上,这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命运走向,更关系到家族的未来前景。钱对于罗升东而言,这辈子肯定已经用不完了,下一代也基本能做到衣食无忧。他在海南岛本地和南海的各处殖民地都投资了一些种植园,已经逐步进入到稳定的收益期,每年的获利并不比之前走私食盐差多少,足以保障家人今后的生活所需。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罗升东尝过手握权力的甜头,自然不甘于在后半生做个混吃等死的地主,何况海汉国国力蒸蒸日上,如果不能给后代争取一个更好的出身,那么罗氏家族就算再有钱也仍是一介平民,想办法在海汉入仕为官,罗升东认为这才是庇佑家族后人的最佳方案。

    罗升东自恃与海汉高层的官员们都相处得比较融洽,他便自行出面求到执委会这边,希望能够换个方式为国效力,执委会念在他这几年为海汉执委会鞍前马后也做了不少事,甚至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他也有参与其中,功劳和苦劳都是有的,于是便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反正海汉任用大明及其他国家的投降官员早有先例,倒也不差罗升东一个。

    当然了,罗升东也并不是执委会点了头就立刻上任,而是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政务培训,后来又在三亚、儋州和海口分别实习了一个月左右,这才被任命为莺歌海县的管委会主任。

    不过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罗升东拜对了菩萨烧对了香,他早在几年前为了私盐生意就硬生生拜了海汉工业部主管盐业的安西为师,尽管他年纪比安西还大了好几岁,但就此以后便执师徒之礼对待安西。罗升东向执委会提出转职的时候,安西在中间也是替他出了声,这样才将莺歌海县的差事交到了罗升东的手上。

    罗升东有名师在上,自己又在这个行业里打滚了好几年,什么门门道道都一清二楚,由他来出任食盐产地的地方官,专业方面倒也能够胜任。

    莺歌海县是岛上少数由归化籍官员执政的地区之一,不过在这里当政的这位老兄也并非生手,正是当初最早投靠海汉的大明地方官员之一,崖城水寨的水师参将罗升东。

    罗升东在投靠海汉之后得到的好处着实不少,不但从小小的基层军官一路顺利升到了参将,而且利用手中的职权,以水师战船为交通工具,向当时的大明统治区贩运海汉出产的私盐,前前后后几年辛苦下来也是发了大财。后来罗升东见海汉在海南岛日益势大,食盐生意也从地下走私慢慢变成公开操作,私盐贩子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自己也不想再挂着一个无用的参将空衔,索性便弃了大明的官位,在三亚买了房入了籍,安安心心当海汉人了。

    既然已经放弃了明人身份做了海汉人,罗升东所要考虑的问题自然就从发财致富转移到了今后的发展上,这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命运走向,更关系到家族的未来前景。钱对于罗升东而言,这辈子肯定已经用不完了,下一代也基本能做到衣食无忧。他在海南岛本地和南海的各处殖民地都投资了一些种植园,已经逐步进入到稳定的收益期,每年的获利并不比之前走私食盐差多少,足以保障家人今后的生活所需。

    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罗升东尝过手握权力的甜头,自然不甘于在后半生做个混吃等死的地主,何况海汉国国力蒸蒸日上,如果不能给后代争取一个更好的出身,那么罗氏家族就算再有钱也仍是一介平民,想办法在海汉入仕为官,罗升东认为这才是庇佑家族后人的最佳方案。

    罗升东自恃与海汉高层的官员们都相处得比较融洽,他便自行出面求到执委会这边,希望能够换个方式为国效力,执委会念在他这几年为海汉执委会鞍前马后也做了不少事,甚至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事情他也有参与其中,功劳和苦劳都是有的,于是便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反正海汉任用大明及其他国家的投降官员早有先例,倒也不差罗升东一个。

    当然了,罗升东也并不是执委会点了头就立刻上任,而是参加了一段时间的政务培训,后来又在三亚、儋州和海口分别实习了一个月左右,这才被任命为莺歌海县的管委会主任。

    不过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罗升东拜对了菩萨烧对了香,他早在几年前为了私盐生意就硬生生拜了海汉工业部主管盐业的安西为师,尽管他年纪比安西还大了好几岁,但就此以后便执师徒之礼对待安西。罗升东向执委会提出转职的时候,安西在中间也是替他出了声,这样才将莺歌海县的差事交到了罗升东的手上。

    罗升东有名师在上,自己又在这个行业里打滚了好几年,什么门门道道都一清二楚,由他来出任食盐产地的地方官,专业方面倒也能够胜任。

    (本章完)

第1281章 宣讲活动() 
海汉在商业运作方面的能力,刘尚一向十分佩服,他知道这些人总会有办法能把豆腐卖出肉价钱,食盐生意大概只是又一个体现这种超凡能力的领域而已。

    罗升东则是拿起样品向于小宝展示,同时说明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刘尚站在不远处竖起耳朵听,倒也基本都听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禁再次为海汉的食盐贸易规模感到吃惊。

    目前仅是每天从这里销往外国的食盐,就多达万斤计。而上一年各行政市县向财政部缴纳财税的排行榜中,莺歌海县名列第三,仅次于三亚市和海口市,甚至已经超过了儋州市,可见这地方的盈利能力之强。

    颇为讽刺的是,莺歌海县的居民有大部分都是从大明东南沿海各地迁居而来的盐户。由于海汉盐近年来逐步占领了这些地区的食盐市场,当地盐场因为无利可图而纷纷倒闭,这些盐户世世代代都是以制盐为生,要改做其他行当也十分不易。而海汉很适时地在这些盐场开展了移民招募活动,将失业盐户成批招募来海南岛重操旧业,这些熟练工只要稍加培训,就能胜任海汉改进过的海水制盐工序操作,这也是莺歌海盐场能在短短数年中发展到现今规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尚听了罗升东的介绍之后也觉得有些无语,海汉靠着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廉价食盐打垮了大明东南的官办盐场,然后将失业盐户招募到自己这边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长此以往,大明东南地区的盐业命脉也会被他们逐步控制在手中,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刘尚的视角能再高一点,他就会发现类似的状况可不仅仅是制盐这个行业而已,还有其他很多技术工种也都处于这样的进程中,大量有专业技能的技工和匠人被海汉通过各种方式招募到海南岛,而大明相应的生产领域也正在绝大部分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不断被削弱。

    罗升东的介绍主旨就是突出他上任之后本地的产业发展状况,其中也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来突出自己的政绩——他很清楚海汉高层最看重的便是各种数据,对此也是早有准备。

    看过了质检环节之后,罗升东才带着众人出去参观生产场地,顺便给众人也科普了一下本地的食盐生产流程。刘尚对于盐场怎么制卤、结晶、提纯之类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这一站会被安排的差事。因为早上出发前,于小宝已经给他说了今天在莺歌海县可能会安排宣讲活动,他现在也趁着参观的工夫,一边走一边回忆自己之前背过的那篇文稿。

    参观盐场的活动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走访了三处盐场之后,罗升东才带着众人回转到县城。不过莺歌海县城与崖城有所不同,外围并没有传统的中式城廓,完全就是一个开放的市镇。而且本地几乎没有什么军事设施,在刘尚看来就是一处不设防的城市。但这种安排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莺歌海进出航道极为狭窄,而港湾内的海岸线除了一小段修筑码头之外,其他地方几乎全是成片盐田。

    除了几年前在进出港航道旁边修建的几座炮台之外,本地基本上就没有其他军事设施了,驻军部队也仅有一个连而已,地方上的治安主要是依靠警察和民兵来维护。但本地生活富足,加之海汉近年已经肃清了附近海域,安全方面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隐患。

    午宴的丰盛程度自然不必多言,不过因为下午还有正事要办,罗升东也就没有招呼众人饮酒。吃过午饭之后,罗升东便将众人带到县城外一处提前搭建好的会场,这里便是专门准备给巡视组作宣讲活动之用的场地。

    刘尚被安排在了第二顺位上台宣讲,就排在于小宝后面,饶是他过去一个月都在茶馆里演出,但遇到这样正式的官方场合,也还是不免有些紧张。趁着还没开场,又抓紧时间过了一遍稿子。

    不多时听众便陆陆续续来了,至少有一半都是盐商,另外一半则是由本地的船行经营者、盐场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总数不过六七十人而已,都是罗升东提前就拟好了名单通知来的,刘尚见人不算太多,这才稍稍镇定了一些。

    见听众都基本入座了,于小宝和罗升东一起走到前面,由罗升东向与会听众介绍了于小宝一行人的身份和来此宣讲的目的。有听过于小宝名头的人便立刻带头鼓起掌来,希望以此来给这位海汉官场上冉冉上升中的新星留下一点好印象。有不认识这位的,赶紧互相打听他的来头背景。

    其实要介绍于小宝的地位很简单,只要青年团主官这一个职位都够了。不仅是海汉国民,只要是经常来到海南岛的外国客商,也都知道海汉青年团的性质几乎就等同于年轻官员的预备队,而管理这支预备队的官员,其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大就不言而喻了。这样的大人物平时可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众人自然是打起了精神来听接下来的宣讲。

    于小宝的宣讲其实没有太具体的内容,主要就是向听众传达执委会近期一些大政方针,比如进一步加大海南岛本地及南海殖民地的农业项目开发力度,增大海上运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海上安全合作等等。这些议题对于政治敏感度不那么高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如果心思比较活络的人,却可以从中体会到海汉的一些最新政治动向,这其中是否蕴涵了可以利用的商机,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于小宝讲完之后,便终于轮到刘尚表现了。事到临头,刘尚反而没那么紧张了,在场这些听众现在看起来其实也与鑫隆茶馆的茶客们没有太大的区别。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海汉在商业运作方面的能力,刘尚一向十分佩服,他知道这些人总会有办法能把豆腐卖出肉价钱,食盐生意大概只是又一个体现这种超凡能力的领域而已。

    罗升东则是拿起样品向于小宝展示,同时说明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状况。刘尚站在不远处竖起耳朵听,倒也基本都听得清清楚楚,心中不禁再次为海汉的食盐贸易规模感到吃惊。

    目前仅是每天从这里销往外国的食盐,就多达万斤计。而上一年各行政市县向财政部缴纳财税的排行榜中,莺歌海县名列第三,仅次于三亚市和海口市,甚至已经超过了儋州市,可见这地方的盈利能力之强。

    颇为讽刺的是,莺歌海县的居民有大部分都是从大明东南沿海各地迁居而来的盐户。由于海汉盐近年来逐步占领了这些地区的食盐市场,当地盐场因为无利可图而纷纷倒闭,这些盐户世世代代都是以制盐为生,要改做其他行当也十分不易。而海汉很适时地在这些盐场开展了移民招募活动,将失业盐户成批招募来海南岛重操旧业,这些熟练工只要稍加培训,就能胜任海汉改进过的海水制盐工序操作,这也是莺歌海盐场能在短短数年中发展到现今规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刘尚听了罗升东的介绍之后也觉得有些无语,海汉靠着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廉价食盐打垮了大明东南的官办盐场,然后将失业盐户招募到自己这边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长此以往,大明东南地区的盐业命脉也会被他们逐步控制在手中,甚至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刘尚的视角能再高一点,他就会发现类似的状况可不仅仅是制盐这个行业而已,还有其他很多技术工种也都处于这样的进程中,大量有专业技能的技工和匠人被海汉通过各种方式招募到海南岛,而大明相应的生产领域也正在绝大部分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不断被削弱。

    罗升东的介绍主旨就是突出他上任之后本地的产业发展状况,其中也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来突出自己的政绩——他很清楚海汉高层最看重的便是各种数据,对此也是早有准备。

    看过了质检环节之后,罗升东才带着众人出去参观生产场地,顺便给众人也科普了一下本地的食盐生产流程。刘尚对于盐场怎么制卤、结晶、提纯之类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更关心的是自己在这一站会被安排的差事。因为早上出发前,于小宝已经给他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