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13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海汉国与大明的长远目标真的没有根本性的冲突,那拥有这么一个愿意在必要时出手替大明解决外敌的邻国,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原材料、人口、资本的流出,以及海汉商品、贸易方式和众多新观念的涌入,这在费策贤看来倒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海汉不与大明为敌,那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计算得太清楚。两国之间不要爆发战事,这是费策贤目前列为首位的个人目标,也是朝廷上大部分高官的意愿,对于国家关系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大事。而费策贤来到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认海汉的确没有与大明开战的想法,不然有海汉这么一个武力强大的近邻,朝廷永远都没办法安心将兵力集中到中原和北疆去解决眼下的棘手问题。

    关于海汉人所倡导推崇的“工业”,其实在费策贤抵达三亚之后的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工业产品,但让他真正开始意识到工业的力量所在,的确还是目前所乘坐的这种看似粗笨实则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既然“工业”这种东西是海汉所独有的产业,所以才能在这里制造出那么多只有海汉才有的独特事物,而根本就没有“工业”存在的大明想要仿制其中一些工业产品就难免会举步维艰了。

    听白克思的语气,海汉的强大与“工业”是有着极大的干系,可是大明却始终难以效仿。费策贤从白克思的话中隐隐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但一时间又不得要领,只是下意识地觉得白克思称两国各自想达成的目标不一样,这句话对大明应该非常重要。大明治国理政的目标是什么?国富民强,天下太平,万国来朝?在费策贤的认知中,大致便是如此,大明之外一律为低等番邦,这已经成为了明人的共识,但海汉的出现似乎昭示着这个世上真有比大明更为强大的国家,只是还有太多消息闭塞见识有限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法意识到这一点。

    那海汉呢?如果白克思所指的目标不仅于此,那海汉国的治国目标究竟又是什么?这个以商立国,以武扩张,将广阔海洋视作自家庭院的国家,以及这群身份来历不明的神秘统治者,他们会为自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倒是让费策贤突然生出了好奇心。要是海汉国与大明的长远目标真的没有根本性的冲突,那拥有这么一个愿意在必要时出手替大明解决外敌的邻国,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原材料、人口、资本的流出,以及海汉商品、贸易方式和众多新观念的涌入,这在费策贤看来倒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海汉不与大明为敌,那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计算得太清楚。两国之间不要爆发战事,这是费策贤目前列为首位的个人目标,也是朝廷上大部分高官的意愿,对于国家关系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大事。而费策贤来到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认海汉的确没有与大明开战的想法,不然有海汉这么一个武力强大的近邻,朝廷永远都没办法安心将兵力集中到中原和北疆去解决眼下的棘手问题。

    关于海汉人所倡导推崇的“工业”,其实在费策贤抵达三亚之后的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工业产品,但让他真正开始意识到工业的力量所在,的确还是目前所乘坐的这种看似粗笨实则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既然“工业”这种东西是海汉所独有的产业,所以才能在这里制造出那么多只有海汉才有的独特事物,而根本就没有“工业”存在的大明想要仿制其中一些工业产品就难免会举步维艰了。

    听白克思的语气,海汉的强大与“工业”是有着极大的干系,可是大明却始终难以效仿。费策贤从白克思的话中隐隐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但一时间又不得要领,只是下意识地觉得白克思称两国各自想达成的目标不一样,这句话对大明应该非常重要。大明治国理政的目标是什么?国富民强,天下太平,万国来朝?在费策贤的认知中,大致便是如此,大明之外一律为低等番邦,这已经成为了明人的共识,但海汉的出现似乎昭示着这个世上真有比大明更为强大的国家,只是还有太多消息闭塞见识有限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法意识到这一点。

    那海汉呢?如果白克思所指的目标不仅于此,那海汉国的治国目标究竟又是什么?这个以商立国,以武扩张,将广阔海洋视作自家庭院的国家,以及这群身份来历不明的神秘统治者,他们会为自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倒是让费策贤突然生出了好奇心。要是海汉国与大明的长远目标真的没有根本性的冲突,那拥有这么一个愿意在必要时出手替大明解决外敌的邻国,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原材料、人口、资本的流出,以及海汉商品、贸易方式和众多新观念的涌入,这在费策贤看来倒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海汉不与大明为敌,那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计算得太清楚。两国之间不要爆发战事,这是费策贤目前列为首位的个人目标,也是朝廷上大部分高官的意愿,对于国家关系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大事。而费策贤来到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认海汉的确没有与大明开战的想法,不然有海汉这么一个武力强大的近邻,朝廷永远都没办法安心将兵力集中到中原和北疆去解决眼下的棘手问题。

    关于海汉人所倡导推崇的“工业”,其实在费策贤抵达三亚之后的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工业产品,但让他真正开始意识到工业的力量所在,的确还是目前所乘坐的这种看似粗笨实则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既然“工业”这种东西是海汉所独有的产业,所以才能在这里制造出那么多只有海汉才有的独特事物,而根本就没有“工业”存在的大明想要仿制其中一些工业产品就难免会举步维艰了。

    听白克思的语气,海汉的强大与“工业”是有着极大的干系,可是大明却始终难以效仿。费策贤从白克思的话中隐隐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但一时间又不得要领,只是下意识地觉得白克思称两国各自想达成的目标不一样,这句话对大明应该非常重要。大明治国理政的目标是什么?国富民强,天下太平,万国来朝?在费策贤的认知中,大致便是如此,大明之外一律为低等番邦,这已经成为了明人的共识,但海汉的出现似乎昭示着这个世上真有比大明更为强大的国家,只是还有太多消息闭塞见识有限的普通人根本就没法意识到这一点。

    那海汉呢?如果白克思所指的目标不仅于此,那海汉国的治国目标究竟又是什么?这个以商立国,以武扩张,将广阔海洋视作自家庭院的国家,以及这群身份来历不明的神秘统治者,他们会为自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倒是让费策贤突然生出了好奇心。要是海汉国与大明的长远目标真的没有根本性的冲突,那拥有这么一个愿意在必要时出手替大明解决外敌的邻国,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原材料、人口、资本的流出,以及海汉商品、贸易方式和众多新观念的涌入,这在费策贤看来倒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海汉不与大明为敌,那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没有必要计算得太清楚。两国之间不要爆发战事,这是费策贤目前列为首位的个人目标,也是朝廷上大部分高官的意愿,对于国家关系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大事。而费策贤来到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确认海汉的确没有与大明开战的想法,不然有海汉这么一个武力强大的近邻,朝廷永远都没办法安心将兵力集中到中原和北疆去解决眼下的棘手问题。

    关于海汉人所倡导推崇的“工业”,其实在费策贤抵达三亚之后的每时每刻都能接触到工业产品,但让他真正开始意识到工业的力量所在,的确还是目前所乘坐的这种看似粗笨实则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既然“工业”这种东西是海汉所独有的产业,所以才能在这里制造出那么多只有海汉才有的独特事物,而根本就没有“工业”存在的大明想要仿制其中一些工业产品就难免会举步维艰了。

    。

第1626章 心痒难耐() 
实际上大明没有从海汉大量进口武器装备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单纯是价钱谈不拢,或是政治立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两国对于这项敏感的交易内容都很谨慎,各自都有许多不能轻易妥协的忌惮;另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海汉的武器产能仍然比较有限,除了自用和提供给几个主要盟友之外,真正能用于向大明出口的产能其实极其有限,也并不足以改变大明目前在国内外战事中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站在海汉的立场上,对大明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案,哪怕执委会口口声声将兄弟之邦挂在嘴边,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只是外交辞令而已。对海汉来说,一个羸弱的大明当然更加易于影响和操控,所以截止目前,对大明的武器出口依然没有完全放开限制。

    按照两国议定的辽东协议,海汉在未来两年内将向大明出售各型火炮两百门,火枪三千支,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实际上这个数目甚至还比不了安南。自去年开始与暹罗国因边境划界问题发生摩擦之后,安南已经向海汉追加了超过三百门火炮和五千支火枪的订单,当然了,这么大的订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交货,所以也是要分为数批在两年内完成交付。

    而不管是出口到大明还是安南的武器,在弹药和备件的供应上都十分依赖海汉。当然自产的火药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性能上要比海汉原产差了一截就是了。海汉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着军援对象的实际战斗力。

    费策贤不知道这些国际军火贸易中的内幕,他只想为大明争取到购入这些大杀器的机会。而且他相信海汉让白克思带着自己来参观制造兵器的地方,应该也不只是看看而已,毕竟海汉人可是以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而著称于世。所以他主动向白克思提出了问题,如果大明有需求,那是否可以在辽东协议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军火订单。

    费策贤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在白克思的预料之中,毕竟像辽东那般纸上谈兵操作出来的军火订单,跟在这里实地看到制造枪炮的感受肯定是相差极大的。根据以前的经验,还极少有客户到了这里之后能忍得住不谈军购的,这大明使节看来也没有例外。

    “费大人可能不太了解我们这边的情况,我先大致给费大人说明一下。”白克思没有立刻回应费策贤的问题,而是先开始扯起了别的话题。

    白克思先是将自家的武器性能一顿猛夸,又列举了过往诸多战例中这些武器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接着又给费策贤讲述海汉目前接到的军火订单已经排到了后年,若干盟友都在等着海汉供货云云。费策贤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但后来突然明白过来,对方摆这么多条件在前面,就是打算要囤货居奇,漫天要价了。

    果不其然,白克思话锋一转道:“照实际的情况来说,这肯定是没法再加了,但如果大明愿意多支付一笔协调费用,那么我这边也可以再想想办法。”

    说到底还是要钱啊!费策贤心中对海汉高官的市侩鄙视不已,他虽然不懂什么叫做饥渴营销,但也知道白克思前面所说的那些话,全都是为了最后开价所做的铺垫。海汉的军火外销价格本就不便宜,甚至可以用昂贵来形容,如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加价,那的确对买家的财力会是一种考验了。以大明目前捉襟见肘的军费开支,实在很难负担起大笔的军购费用了。

    但不甘心的费策贤还是问了一下白克思,这所谓的协调费用该怎么计算。

    “原本价格基础上加三成,充作协调费。”白克思也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三成!费策贤立刻就被这个报价给劝退了,他不是不能接受海汉人的涨价,但一开口就是三成,这的确让他难以接受。

    本书,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实际上大明没有从海汉大量进口武器装备的原因很复杂,并不单纯是价钱谈不拢,或是政治立场不同的问题,一方面两国对于这项敏感的交易内容都很谨慎,各自都有许多不能轻易妥协的忌惮;另一方面的确是因为海汉的武器产能仍然比较有限,除了自用和提供给几个主要盟友之外,真正能用于向大明出口的产能其实极其有限,也并不足以改变大明目前在国内外战事中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站在海汉的立场上,对大明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案,哪怕执委会口口声声将兄弟之邦挂在嘴边,但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只是外交辞令而已。对海汉来说,一个羸弱的大明当然更加易于影响和操控,所以截止目前,对大明的武器出口依然没有完全放开限制。

    按照两国议定的辽东协议,海汉在未来两年内将向大明出售各型火炮两百门,火枪三千支,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实际上这个数目甚至还比不了安南。自去年开始与暹罗国因边境划界问题发生摩擦之后,安南已经向海汉追加了超过三百门火炮和五千支火枪的订单,当然了,这么大的订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交货,所以也是要分为数批在两年内完成交付。

    而不管是出口到大明还是安南的武器,在弹药和备件的供应上都十分依赖海汉。当然自产的火药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性能上要比海汉原产差了一截就是了。海汉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控制着军援对象的实际战斗力。

    费策贤不知道这些国际军火贸易中的内幕,他只想为大明争取到购入这些大杀器的机会。而且他相信海汉让白克思带着自己来参观制造兵器的地方,应该也不只是看看而已,毕竟海汉人可是以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机会而著称于世。所以他主动向白克思提出了问题,如果大明有需求,那是否可以在辽东协议的基础之上再增加军火订单。

    费策贤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确是在白克思的预料之中,毕竟像辽东那般纸上谈兵操作出来的军火订单,跟在这里实地看到制造枪炮的感受肯定是相差极大的。根据以前的经验,还极少有客户到了这里之后能忍得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