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际操作过,但建小水电站的理论知识应该说已经够多了。这个营地前一天搭好,第二天他就被调过来了,手头的几处刚开工的项目也不得不交给了建设部其他人负责,足见执委会对水电站项目的重视程度。

    刘山夏迎上栈桥,一把握住了宁崎了手:“总算把你们盼来了!”

    宁崎讶然问道:“你们和黎人发生冲突了?”

    “暂时还没有,不过附近的黎人越来越多了,语言不通也不知道他们想干嘛,现在我们的人已经不敢出营地了。”刘山夏抓紧时间向宁崎介绍目前的情况:“这些黎人腰里都别着钩刀,你们如果要跟他们谈判,自己当心一点!”

    宁崎点点头道:“放心吧,谈判的事情,我们这边有专业人士出马。对了,能源部的老项来了,你们是老朋友,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关于水电站工程你们再好好合计合计,看看施工方案还有什么遗漏。等明后两天最后一批物资和施工人员到位,你们就尽快开工。”

    项持南是云南人,从时间上算应该是最后一批加入穿越的成员。项持南以前曾在武警水电部队服役,转业后在地方电力局工作,是刘山夏穿越前考察小水电站建设时认识的朋友,还帮着筹委会设计的水电站施工方案出了不少主意,后来一来二去两人混熟了,刘山夏就干脆拉了他入伙。当初筹委会从广州撤出的头一天,他才在刘山夏的陪同之下到广州报到。

    像项持南这种军地两用人才,当然也就难免成为了军警部和能源部争抢的香馍馍,后来执委会还是依照吴卓的旧例,给了项持南双重编制——和平时期归能源部,战时归军警部。这次的水电站工程,执委会便交给了项持南和刘山夏这对搭档来负责。

    半个小时之后,周恒行和宁崎在几名全副武装的军警部成员护卫之下走出了营地。站在营地门口,便可以见到百米左右的山林中影影绰绰有不少人在活动。周恒行表面上虽然还算冷静,不过心跳却是难以抑制地加快了。他的户口本上虽然标注的是黎族,但却是实实在在生在城市长在城市,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要凭借一些纯理论知识跟这些生活在山林中的的黎族先人打交道,还真是没什么底气。

    周恒行做了几次深呼吸,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举起手里的铁皮喇叭,开始用自己所知的几种古黎语大声宣讲起来,其大意便是说明自己这帮人来到此处并无恶意,希望能跟黎峒的居民们和平共处,同时也很乐意跟黎人交易他们所需的食盐、生铁等等。

    没一会儿对面林子里便出来了几个黎人,一直走到离营地大门约莫十多米的地方才停下。为首的是一名中年汉子,指着周恒行一阵叽哩哇啦。周恒行估摸着自己听懂了七八分意思,心里才渐渐平静下来,转过头对宁崎说道:“他希望能看看我们准备拿出来交易的东西。”

    “可以。”宁崎点了点头,示意让人把样品先拿给对方看看。

    样品其实也没几样东西,一小陶罐食盐,几件诸如铁铲、镰刀之类的铁制农具。那中年汉子上来蹲下身拿起农具仔细看了看,又打开陶罐,伸手指进去蘸了点盐放进嘴里,那动作让这边的穿越众们齐刷刷想起了港产电影中毒贩验货的场景。

    中年汉子起身之后又是一阵叽哩哇啦,周恒行翻译说这人表示对这些东西很满意,但他们目前没有带什么可供交易的物资在身上,问是否能跟他们一起返回村寨做交易,另外就是询问能不能提供更多这样的交易品。

    “当然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物资很充足,也很高兴能去他们的家做客。”宁崎很镇静地应道。执委会派出这么大规模的特别工作组,可不仅仅是为了跟黎人交易几斤食盐几把镰刀的,深入黎峒了解民情,然后维护好与黎人的关系,有针对性的开发黎峒的人力资源,这才是特别工作组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当然在此过程中,其他部门的人也会顺便完成黎人控制区的地形地貌、动植物、农业现状、矿产开发等考察科目。

    完成初步的谈判之后,得到消息的黎人们便纷纷从树林里走了出来,有老有少大约三十多人。这些人大多穿着吉贝布所制的布衫,人人腰间都别着一把刘山夏曾经提到过的钩刀,但脸色都很平静,并无闹事的意图。宁崎看着这些衣衫褴褛的黎人山民,忽然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原来害怕的不仅仅是自己这边,其实这些黎人同样也在担心来自外部的威胁。

    一个小时之后,准备好物资的特别工作组跟着带路的黎人一起从营地出发了。除了少数几个要留在营地协助水电站建设工作的人之外,再次上路出发的成员仍然多达三十五人,其中有一半都是配备了武器的军警部成员,甚至还夹杂着约翰逊跟摩根两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在内。他们所携带的除了必要的三天口粮和少量饮用水之外,还有帐篷、军用电台、各种药品、照明设备、绳索等等,甚至还带了一台微型手摇式发电机以防不测。

    这次要带去黎峒交易的物资有食盐两百斤,铁制农具一百件,各种调味香料若干,另外还准备了一些小物件作为送给黎峒首领的礼物。当然这些物资不需要穿越众们自己背负了,黎人们很自觉地承担了这个工作。或许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已经是属于他们所有,自然是应该由他们来负责运回家去。

    沿着山林间的小路大约向北行进了一个小时之后,成员们便已经能看到山坡上出现了留有耕种痕迹的地域。黎族专家周恒行向成员们介绍道:“这就是黎族传统的耕作方式砍山栏,在解放以前黎族人一直都是以这种类似刀耕火种的方式在种植粮食。”

    砍山栏的种植方法就是在每年正月上山,将选好地域内的树木砍倒,等到过三四个月这些地上的树枝干枯之后便点火焚烧,然后在雨季来临的时候之际播下谷种。而砍山栏也没什么耕作的过程,播种时便是一人拿着尖木棒在前面戳坑,另一人在后面放上谷种然后平土。中间顶多清除几次杂草,然后就等着下半年的成熟收获。有用心一点的会在烧山之后播种之前把土先铲一遍,以此来除掉土层中的草根,顺便也把表土锄细便于谷种发芽。但无论如何,这种耕作方法都是极为原始的,产量因此也极其有限。而且这种依赖土地自然肥力的耕作法,每过三四年便必须将地抛荒,间隔时间或许会长达十年以上,对土地的利用效率可谓极低。

    黎人居住区会采取这种原始的耕作方式,除了环境相对封闭之外,其实铁器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这个时代,很多黎峒的农民使用的农具还是石斧、石铲、石锄等等,仅有的一点铁器多数就是黎人们腰上别着的钩刀了,因此黎人才会对穿越众所提供的铁制农具特别感兴趣。

第27章 黎人(三)() 
临近黎峒寨子,队伍中有人在路边又发现了新玩意儿——棉花。当然也有人对这完全是树一样的植物产生了怀疑:“电视里看到的棉花不都是低低矮矮最多胸口这么高?这尼玛比人还高的东西真是棉花?”

    农业部的高欢是今早才接到通知从劳改营调入到特别工作组的,他作为经济作物专家回答了这个问题:“棉花在野外的自然环境之下也是会长成多年生木本植物,在热带地区甚至可以长到六米左右的高度,你们别看这东西不起眼,用这种海岛棉所纺出的黎锦可是相当有名的。大家应该都知道黄道婆吧?她就是在崖州学习了这里黎人的纺织技术,然后才带回中原传播的。”

    “既然这里产棉,这么说我们很快就可以自己开织布厂了?”有人兴奋地问道。

    高欢摇摇头道:“没那么容易,黎人对这种海岛棉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育,产量也非常有限,提供小规模织布可以,但搞工业化生产肯定不行。我们倒是带了不少海岛棉的良种,但要找地方推广种植也不太容易,海南这地方内陆多山,几乎没什么平地,种棉花的性价比不够高。”

    “劳改营不是在田独河东岸开了一大片地出来吗?不能在那地方种棉花?”还有人不肯放弃地追问道。

    高欢苦笑道:“种是可以种,可是马上就快要到季风期了,而且会长达几个月。海南这边每年遭台风袭击的状况,你们以前应该也在电视新闻里看过,劳改营开荒的地就在出海口。在近海的地方种棉花,稍有点风吹草动很容易就会颗粒无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说服黎人在在他们的居住地附近的山谷里种棉花,然后每年用棉花跟我们交易粮食。说到种粮,我们在这个世界可是天下无敌,这也是我们今后搞农业推广最重要的手段,只要我们能提供足够的粮食,我想是有机会说服黎人的。”

    终于到了黎峒村子外面,那个带路的中年汉子让工作组等在村外,他要先进去通报一声。而此时村子里倒是跑出来不少连裤子都没穿的黎人小孩,对打扮奇怪的异域来客们进行了集体围观。

    这村子外围并没有石墙或者木墙,只有一圈明显是人为种植的荆棘灌木,中间还混种着各种藤蔓以及碗口粗细的竹子,密密麻麻看着倒是挺结实,而黎人便将此作为整个村子的防御屏障。这道屏障左右延伸开去,直至远方没入林中,一时也看不出这个村寨的范围究竟有多大。

    有人注意到村口坐着的几个黎人老太太都是满脸黑漆漆的,想必便是周恒行先前提到过的文面习俗了。除了心头的幻想彻底破灭之外,也只能感叹这些黎人先民奇葩的审美观了。

    等了片刻之后,那中年汉子出来了,但又说穿越众这边人太多,为了不惊扰到村民,不能让他们一起进到村里去,只能允许进去五个人。讨价还价一番之后,最终中年汉子同意了进去十个人的要求。工作组几个头目短暂的商量之后,便由周恒行作为领队,加上宁崎、高欢和七名军警部成员进村与黎人交易,当然三名前美军士兵作为可靠的战力也都进入了这支队伍。

    在穿越之前,执委会便曾经分批组织所有成员去过民俗村参观黎族村寨,就连北美帮的几个老外在抵达三亚之后都被特地带出去补上了这一课,因此见到这黎峒村寨中的情景时,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大部分的房屋是类似于民俗村里见过的船型屋,用藤条将木材扎成房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芭草或者葵叶,从远处看就犹如倒扣的小船一样。这种屋子上面住人,下面可以养殖一些家禽家畜,架空的结构也可以防湿、防瘴、防雨。另有少数屋子不再采用高架结构,而是用了泥墙建房,一看就是受了汉人的影响。

    工作组一行人被带到了村子中央的一间大船型屋,地面上还用石块整整齐齐地砌了基台,门口有用圆木制成的台阶。众人沿着台阶进入屋内,见这里面大约能有四十来个平方,屋子的一边靠墙摆着一张竹床,一个白发老者坐在上面,另有几个男子站在老者左右。见他们进来之后,老者做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可以在屋里其他几张空着的竹床上坐下。这屋里并没有什么多余的生活设施,看来这栋屋子并非住宅,多半是村里集会议事的地方。

    中年汉子很骄傲地向来客们介绍,这位老者便是这个符山峒的峒主符诺。符诺也开口说了一段话,周恒行向同伴们翻译道,在这附近方圆百里之内,符山峒就是最大的黎人村寨,如果想要和黎人做交易,那么就要遵守黎人的规矩。

    周恒行先是向老峒主说明了来意,然后主动送上了事前准备好的礼物表达善意:两把阳江仿的卡巴1218军刀,两只义乌批发回来的ZIPPO国产山寨货,以及两瓶撕掉标签的一斤装泸州老窖。之所以每种礼物都是准备了两份,是周恒行建议的,据他说黎族的习俗里同样也有好事成双的寓意。

    符诺饶有兴趣地仔细查看了工作组献上的礼物,两把短刀的锋利,打火机的精巧,都让他叹为观止。最后看到两瓶白酒的时候,老人彻底不淡定了——这酒倒也罢了,黎峒里也有自酿的糯米酒、芭蕉酒、山果酒,可这装酒的瓶子竟然是透明的!这些败家的汉人,竟然用水晶来做酒瓶!

    然后带路的中年汉子将这次的交易物品拿上来摆到屋中间地板上,峒主符诺又再验了一次货,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居然用一种很接近南方粤语的口音说道:“你们的货物很好,这种东西崖州也没有,你们从哪里来,我的客人?”

    在座的人穿越前大多都在广州待了几个月,粤语就算不会说也基本能听懂了,符诺所说的话显然在这个范围之内。就连周恒行也吃了一惊:“峒主,你会说官话?”

    符诺点点头道:“我年轻的时候去过崖州、琼州,在崖州还住过几年,但那里的汉人不会拿这些好东西和我们交易。”

    周恒行早就受过培训,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这帮人的来历,当下便又把海外汉人的说法重复了一遍,末了还带上郑重声明:“我们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和黎人交易,双方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交易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你们想要什么?”符诺摊开了双手:“我们黎人没有多少银子,只有木材、毛皮、吉贝布和水牛。”

    宁崎很想插嘴说我们要人,要你村子里的所有活人。不过周恒行已经抢在前面回话了:“可以,这些东西我们都接受。”

    于是很快有人抱来了成捆的牛皮、鹿皮、野猪皮,以及一匹匹的自纺吉贝布。至于水牛,交易可以先达成,但这牛工作组暂时还不打算收,因为目前的临时牛棚已经容不下新来者了,这玩意儿牵回去还是累赘,至少也要等到过些天农业部的新禽畜养殖基地建起来了才行。

    当然,这些表面上的交易其实都不是工作组所看重的,所以过程中也并没有跟黎人进行太多的讨价还价,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而峒主符诺对于这些汉人能提供大大低于以往交易对象的价格也是大为满意——这次交易的食盐和铁器的价格甚至还不到以前汉人商贩的三分之一,在他看来简直就是半卖半送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