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627崛起南海-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海沧船和广船依然沿用了以前的“海训01”和“海训02”的舷号。虽然两艘训练船上都已经装备了军工部‘门’最新研发出的27式甲型6磅海炮,但军警部和海运部都没有将这些船列入到未来海军编制的打算。这些船都并非按照战船的标准进行设计建造,用来充当海军的作战船只实在太过勉强了一些。

    按照两个部‘门’合议之后的打算,目前这批船的武装程度还用不着太高,只需要达到同时代中式武装商船的程度就够了。以穿越集团所制造的武器水平而言,在装备同等数量火炮的情况下,这些船绝对能在对方的‘射’程之外就完爆对手了。为了新到港的几艘四百料大船,军工部‘门’已经开始制作9磅海炮和12磅海炮,只是这炮铸出来之后还得经过长时间的校‘射’检验,恐怕是已经赶不上第一趟出航的时间了。当下只能在这几艘大船上先装了几‘门’稍小的6磅炮,也算有了基本的海上防御能力。

    不过人手不足的弊端在这个时候再次显现出来,新兵营‘花’了一个多月才培训出来十多个掌握了基本‘操’炮规程的归化民士兵,这次执委会一股脑都全划进了远航船队中。但就算是这样,船上的炮手也还远远不够。平均分配下来,每‘门’炮只有两个炮手而已,真要是遇到海上需要炮火参战的时候,恐怕只有让菜鸟炮手们指挥临时‘抽’调的水手船工才行了。

    由于海炮的增加,对火‘药’的用量需求也随之大大上升。化工部‘门’在这段时间内把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停了下来,全力制造黑火‘药’。这玩意儿不但船上的火炮用得着,新港那边修路建矿,需要的火‘药’量更是巨大。按照建设部的预计,在新港建设过程中需要的火‘药’量至少在一吨以上,为保险起见,化工部直接加班加点生产了两吨黑火‘药’,而这也让库存的硫磺、硝石等材料全部一扫而空。

    到七月中旬的时候,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而海外拓殖行动也进入了倒计时当中。

第139章 海外拓殖行动开始() 
1627年7月17日,大明天启七年六月初五。 胜利港的码头上一大早便人头攒动,喧闹不已,天‘色’刚‘蒙’‘蒙’亮便有上千人聚集到了这里。

    这些人都是提前得到消息,早早就来到码头上等着欢送即将出发的海外拓殖队。仅拓殖队本身就有三百多人,再加上来送行的亲戚朋友,强力围观的热心群众,整个码头上足足汇集了目前胜利港田独一线七成左右的居民。甚至有不少黎苗山民听说海汉人又有大型船队要远赴海外,特地从二十多里外的山寨赶来胜利港观看这一奇景。

    这么多的人聚集到一起,对于穿越集团的控制区来说还是第一次reads;。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军警部压力山大,不得不从新兵营调来了全部人手。随着围观群众的不断增加,军警部只能将拓殖队的八十名归化士兵也全部调到码头上参与维持秩序。好在本地的劳工早已经形成习惯,看到绿衣绿‘裤’的归化民士兵出现,便自动停止了无序的拥挤,否则等下就会有**的棍子敲到身上。在胜利港这种民智未开的地区,棍‘棒’显然比律法能够让普通民众更快地学会遵守规矩。

    巡检司小院的一帮闲人也早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吵醒了,此时正百无聊赖地趴在栅栏上远距离围观码头上的热闹景象。有人说道:“码头上这么‘乱’哄哄的,莫不是海汉人要弃了这处地方逃跑?”

    另一人反驳道:“逃?他们在本地又无对手,为何要逃?”

    “他们不是要逃,是要派船队出行。”魏平还算有点见识,观察了一阵之后就得出了结论:“而且这支船队要去的地方大概离胜利港比较远,短时间内都无法回转,因此才会有这么多的人赶来相送。' 超多好看小说'”

    很快码头上高音喇叭传出的声音便证实了魏平的猜测:“各位同胞、各位父老乡亲,今天大家来到这里,除了送别我们的亲人、朋友扬帆远航之外,也将一起见证我们这个团体从今天开始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魏平虽然看不清码头上的情形,不过这个声音他倒是很熟悉,便是海汉人当中那个姓陶的头领。最初才住下的两天,早晨准时响起的高音喇叭如同惊雷一般,把他们这帮人全都吓得屁股‘尿’流,后来才慢慢发现这是海汉人的伎俩,只是用来提醒所有人起‘床’而已。但院子之外的人都有事情做,院子里这十几号人起来吃过早饭之后便只能大眼瞪小眼,煞是无聊,多得几天下来,那早上的高音喇叭便如同紧箍咒一般招人厌恶了。

    陶东来可管不了几个被软禁的倒霉鬼怎么想,他站在“商运01”的船头上,手里拿着麦克风继续发表着热情洋溢的演讲:“……请各位记住,我们这些同伴的出行,将会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在这扇大‘门’后面等待我们的是一条高速发展的金光大道!他们将从海外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煤炭,帮助我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去换银子,然后执委会就可以让更多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有房住!我们的生活会因为他们所作出的贡献而越来越好,请大家记住他们,记住这些为了我们这个集体的利益,勇敢奔赴海外的勇士们!”

    站在码头上尚未登船的几百名拓殖队员们此时都是昂首‘挺’‘胸’,就连那些先前因为被征召而不太乐意的人此时也是一脸的骄傲。围观的群众们大声叫好,用海汉人特有的鼓掌方式来为即将出行的勇士们打气鼓劲。

    巡检司小院里有人嘀咕道:“这些海汉人疯了不成?北边的儋州就有煤矿,他们怎么还要派这么多去海外挖煤?”

    魏平斥道:“儋州的煤比泥好不了多少,而且市面上的儋州煤都被海汉人抢购一空,这说明他们对煤的需求比整个崖州城还大。你没听刚才那话里说了,有了煤之后他们就能生产出更多的东西去发卖,这才是他们派人去海外挖煤的真正原由!”

    被驳斥那人不服气道:“但就这么两三百号人,一个月又能挖多少煤?这么点人挖出的煤恐怕连供应崖州都还不够,如何能满足海汉人的需要?”

    魏平这次却想不出什么理由继续辩下去了,当即不耐烦地说道:“我们要是能明白海汉人的想法,就不会被困在这地方了!别说了,老老实实看热闹吧!”

    陶东来代表执委会发言之后,海运部便开始安排船员和拓殖队员们陆续登船。这次出航除了三百多拓殖队员之外,八艘中式帆船上的船员水手也有一百多人,另外执委会为了确保万一,还专‘门’派出“飞速号”以及相对比较熟悉航道的北美特战小组为船队护航。“飞速号”将护送船队一路抵达目的地,沿途负责警戒和航路勘测、导向。

    整个船队一共有差不多五百人,随船运送的各类物资也多达三百余吨,是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最大的一次海上行动。而这次行动的难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当初的穿越登陆,仅航程就是登陆行动的数十倍,而且船队全是清一‘色’的中式帆船,在海上的行进‘操’作统统只能依靠风力来实现,这对于还有相当一部分菜鸟船员的队伍来说实在是一个不易克服的难题。

    为了解决船员水手实力不均的问题,执委会不得不将一部分船上的水手打散,重新进行编组。至于那租来的三艘船上倒是有不少老水手,虽说不熟悉这条新开的航路,但在有船带领的情况下,完成这段航程起码不会存在技术上的障碍。这三艘船执委会都一口气付了半年的订金,虽然付出的订金比买一艘船还贵出不少,但急等着船用的执委会也顾不上再去计较那点蝇头小利了。执委会现在算是想明白了,要等着自己的船厂造船下水来组织船队,那在短期内都是不太现实的想法,最实际最有效的便是用钱直接砸一支船队出来,哪怕是代价稍微大一点也值得,要知道这节约下来的发展时间可是拿钱根本买不来的reads;。

    这次的船队出动之后,在近期一段时间内整个胜利港其实就只有一艘小广船和“闪电号”可以出海活动了,海上警戒的力度和范围都将大大降低。为了应付这个不太安全的时期,执委会在前几天罗升东到访时提出了要求,希望他能调动几艘崖州水寨的战船到胜利港一带驻守个十多天二十天。

    当然了,这个忙也不是白帮的,执委会为这支雇佣军开出了五百两银子的价格,而且吃住全包。面对这样的优厚条件罗升东自然不会拒绝,一口便答应了下来,并表示等回到崖州之后立刻去打点何参将,争取早日成行。这些兵住在水寨里反正也是吃公粮,派到胜利港驻扎反而能省下一笔日常开销,加上执委会给的银子,足够罗升东上下打点之后还能给自己留些好处。按驻崖办昨天发回的最新消息,崖州水寨那边已经开始在整备,估计罗升东已经打通了何参将这个关节,出行时间也就在这一两天了。

    上午九时许,所有的船员登船完毕,先导船“飞速号”缓缓地驶离了码头,一马当先驶向外海。在它后面,八艘帆船一一扬帆出航,排成一条长龙驶出了港湾。码头上的人群直到船队消失在海平面上,才开始逐渐散去。那些有亲人在拓殖队里的家属久久地伫立在栈桥上,默默地在心中为远去的亲人祈求平安。

    虽然事前经过海运部、农业部等多部‘门’联合天气预报小组的分析,最近海南岛以南以西海域没有明显的大风迹象,但仅仅只是寻常的海上颠簸,也很快就让船上出现了第一批晕船的人员。虽然在各条船上都配备了医护人员或是接受过相关医护技能培训的归化民,但晕船这玩意儿真没有什么百试百灵的妙方能够治愈,绝大多数晕船者在出海后仅仅一两个小时内就已经直不起身了,只能躺在船舱中发出无力的呻‘吟’。好在严重晕船者的比例很低,不过百之二三,倒还不至于影响到整个船队的行进。

    拓殖船队的航线是从胜利港沿着海岸线一路西行,经过海南岛西南角的莺歌咀之后,便离开近海,直接驶向越南东岸。从胜利港到越南东岸的清化,仅纸面航程就超过二百海里,海运部估计顺利的话,实际航程约莫在二百五十海里左右,考虑到整个船队的平均航速约莫只有六七节上下,完成这段航程再快也得三四十个小时。另外夜间在海上行船的速度远远低于白天,这样一来,完成这一段航程就起码需要两天的时间。对于那些严重晕船的倒霉鬼来说,这两天绝对会是他们生命中难以忘记的一段时间。船队的补给带得十分充足,所以最快也得等到船队在清化一带靠岸装运越南难民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机会能够下到岸上进行短暂的休整。

第140章 抵达清化() 
或许是顺风顺水的缘故,拓殖船队出发之后保持了较高的航速,在当天中午便经过了崖州以南的外海地区,傍晚时分顺利抵达了莺歌咀。 船队指挥王汤姆通过电台与“商运01”上的海运部人员商量过之后,决定仍然要连夜赶路,继续向西航行,不过航速得放慢至少一半。如果夜间行船时船队发生了离散,那也是个极为麻烦的事情,降低航速也是为了便于各条船能在黑夜中保持航向一致。

    至于如何能在夜间航行时辨识正确的航向,有“飞速号”上的一帮老船员在,这个问题倒是难不住穿越众,其他船只只要跟住“飞速号”就行了。为了能让船队中的船只在夜间易于辨识领航船,“飞速号”的桅杆顶部特地加装了一个硕大的环形led灯具,这个照明灯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入夜之后打开,在天气晴好的状况下,两海里距离内都清晰可见。而其他的各条中式帆船的桅杆和船尾上也挂上了成串的灯笼,以便让周边其他船只保持合理的航行间距,避免在夜间航行中碰撞到一起。各艘船上都有拿着对讲机的穿越众,一直通过无线通信联络来保持船队的夜间行进队形不至于太过松散reads;。

    这个时代的中国船只出海,船长和船员们主要是依靠记录了各种航线的“针簿”和较为原始的罗盘等工具来辨识航路。“针簿”相当于是文字版的航海指南,除了记载有各处港口之间的航线、航向和航行时间之外,更有各处港口的海水涨退‘潮’时间,航线上需要注意避让的暗礁险滩等等水文资料。

    不过这种“针簿”中所记录的航线往往都只限于制作者熟知的几处地方,而且不同的“针簿”制作者对于同一条航线的描述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并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这也是受限于当时的航海技术和社会环境,靠海吃饭的人往往都是薪火相传,子承父业,没人会把自己吃饭的家伙拿出来与别人分享。这样即便有人发现了海外的新兴航线,也不会很快在民间传播开,无形之中也降低了民间探索未知海域的热情。

    穿越众的优势就在于掌握了更为详尽的海图和各种水文资料,并且有着后世制作的各种先进航海仪器,能够准确计算出船只的航线路线,不需要再用“针簿”中记录的“观星望斗法”来辨识夜间的航行方向。

    当晚船队保持着三节左右的平均航速,继续向西偏北方向行进。降低了航速之后,船员们分为两班进行轮流休息,不过他们睡觉的地方也只能在甲板上,以备不时之需。有了前面闪闪发亮的领航船,各艘船上的船长们倒是因此而轻松了许多,他们无需耗费‘精’力在黑夜中辨识航向,只需指挥船只跟住前面的领航船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领航船用六分仪测算了经纬度,得出的结论是昨天这一晚的行进距离大概只是莺歌咀至清化之间的四分之一而已。船队在天明后还不得不临时停了一次,从各条船上转移了数名严重晕船者到“飞速号”上。相较于同时代的海船,双体结构的“飞速号”在海上的航行中的确要平稳得多,这样做也是为了让这些倒霉的人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够稍稍轻松一点。

    接下来的一天中船队全速前进,但在天黑之前也只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