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唐-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接下来的评比应该是最难的了,总体来说三家的牡丹无论是谁家的花魁都应该算是实至名归,三种牡丹在蓬莱阁的夜光照耀下闪闪生辉,黑、白、紫三色辉映,无声的诉说着这洛阳牡丹的冠绝天下。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时候的评审们都会有一段很长时间的讨论,应该算是争论了,毕竟最后的三家牡丹高下难判,全凭评审们的喜好的。因此很多时候倒是在之前的牡丹展示时,现场有人做出来的诗作就成了重要的评判标准。

    场下人等着最后的结果,这时候都在猜测花魁的归属:

    “应该是宋家,最近这些年几乎每年都是宋家夺魁的。”

    “那到不见的,去年魏家的一株‘青龙卧墨池’冠绝全场,宋家也稍输一筹。今年的‘紫冠耀辉’去年了。”

    “也有可能是杨家,那株黑牡丹可是不太容易培育出来。”

    “杨家没戏,你没看刚才连称赞杨家牡丹的诗都没有,随后最后好像有一首给了评审看,但是可能是写的太差了,连评审都没有好意思读出来。”

    “今晚上不知道郑远明、高子玉两人为什么没有出手,难道是才情枯竭?”

    “如果两人才情枯竭,那在场的诸位又有谁敢说自己有才华了。”

    争论的焦点还是放在了宋、魏两家,作为黑马姿态出现的杨家没有什么人看好。这让一旁的玉娘心中气愤并且有些失望的。小胸脯起的一鼓一鼓的,撇着嘴看着众人“哼”了一声,气愤的模样倒是有着另外的一种风情。

    今年杨家的牡丹玉娘倒是费了不小的心思在里面,能进入花魁赛十强一开始让她很是意外,但是自家牡丹出场后一比较才发现竟然有着夺魁的希望,又让玉娘的期望高了起来。但周围的人却没有人看好,主要算是孙子才临阵退缩的缘故了,玉娘气呼呼的把眼睛瞪向孙子才。

    这时候的孙子才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到玉娘投过来的“杀人”的眼光,说道:

    “刚才这孩子不是写了一首嘛,更何况今晚上那郑远明、高子玉也没有作诗,孙某不出手也算情理之中。”倒是把自己和郑、高两人放在一起了。

    “哼,还好意思跟郑远明、高子玉比,你比得过吗。临阵逃脱就是叛徒。”玉娘道。

    “是吗?你带来的这位倒是没有临阵逃脱,但是不知道他做出来的诗能否入了众位评审的眼光。”孙子才瞧了李清一眼说道,语气中倒是有点幸灾乐祸。在孙子才的眼中,虽然没有看到李清做的诗,但是应该只是小孩子的涂鸦之作,登不得大雅之堂。

    李清倒是没有说什么,只是用眼光瞟了一眼孙子才。

    “再怎么也比你好。”玉娘说道。

    其实,在玉娘的心中感觉这次的花魁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小郎君写的诗到底怎样?”花解语在边上小心的问。

    李清笑了笑:

    “放心。”

    李清倒是不怎么担心的,自己知道刚才的那首诗放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都能算的上绝顶的好诗。

    玉娘看李清的眼光也有些不确定,心中稍稍埋怨自己刚才是不是太冲动了,把一首小孩子作的诗直接拿了上去。

    没有等上太长时间,上首的评审当中,张九龄站了起来,想是要宣布花魁的归属了。

    看到张九龄站出来,场中刚才的议论声骤然停了下来,全场一片安静,有人心里还在想着,这次的“花魁”角逐,评审们商议的时间短了很多。

    “今日适逢盛世,蒙圣上恩赐,今年的牡丹花魁赛得以在这蓬莱阁中举行。

    “今年的牡丹花会的确是给了裴相公和我以及众位评审不小的惊喜。难得的是杨、宋、魏三家的牡丹更是新奇惊艳。说起来花魁最终****都是实至名归。单论牡丹三家都应该拿到这花魁的称号。但是既然是比赛,总归是有赢家的,经过众位评审的商议和评定。今晚上的花魁是……

    “杨家的冠世墨玉。”

    张九龄的话音刚落,刚才场中的寂静陡然间乱了起来,场下的人议论开来:

    “怎么可能?”

    “就是,我觉得宋、魏两家的更好些。”

    “即便是三家的牡丹高下难分,不是说最后以诗来决定胜负么。”

    “是啊。那杨家又有了什么好诗能压住在场的其他人写的诗的?”

    “刚才确实有一首的,但是众位评审们没有宣读。”

    “念出来让大家看看,杨家刚才的诗有哪里好了,竟然压倒在场的诸多才子。”

    “对,公布出来吧。”

    确实有很多人心里有着不小的疑问,但是没有说什么“暗箱操作”的话。场下的人无论身份、地位与上首的人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更何况中间还有两位相公。于是只好从刚才的诗上面说话。

    这时候也有人高声问道:

    “郑兄,刚才你是见到了那首诗的,给大家说出来听听。”

    站在旁边的郑远明苦涩的笑道:

    “刚才称赞杨家牡丹的诗的确是好诗,以郑某的诗才来说是写不出这样的诗的。”

    场下问话的人安静了下来,能够让郑远明认输的人在这洛阳城中怕是不多,就连韩知贤、高子玉之流也不能让郑远明如此认输。众人倒是更加期待刚才的诗作了。

    裴耀卿站起来,把手中的诗作让人传了下去。

    孙子才在旁边冷眼旁观、暗自冷笑着,这时候从别人手中拿过写着诗词的笺纸,随口读了出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孙子才读完这首诗,刚才冷笑的表情僵在了脸上,刚才李清看他的一眼犹如一记耳光狠狠的打在孙子才的脸上。

    孙子才这时候恍惚着,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手中的诗词被别人拿了过去都没有反应过来。

    诗作在场下的人群中很快就传了一遍,刚才议论的人们这时候都沉默了下来,心中默念着这首诗句,暗自揣测自己是不是能写出来这样的诗句。这时候人群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刚才把这首诗拿出来的玉娘身上,刚才李清作诗的时候倒是没有多少人注意。

    玉娘看着场中众人的眼光,突然感觉有些不自在起来。刚才的担忧在惊喜之后又化为了羞涩。脸色略微红了起来,在这夜色的灯火中犹如牡丹不胜娇羞,清丽绝俗,美艳不可方物。

    上面站着的裴耀卿问杨玄珪道:

    “刚才的诗作是谁人所写?”

    杨玄珪有些茫然,回头看着玉娘。这时候的玉娘低着头走了出来,羊脂白玉般的丰润肤色在场中牡丹的衬托下愈发显得晶莹玉润,场中的人看着走出来的玉娘惊的有些呆了。

    “是李清小郎君作的。”玉娘道,一边说一边示意李清出来。

    一开始李清是能预料到这种情况出现的。毕竟这首诗放在谢牡丹的诗句当中算是最好的一首了。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却是千世广为流传。几乎每一个谈到有关牡丹的诗的时候都会把这首拿出来。

    李清走出去后,上首的张九龄看到,哈哈大笑起来,示意李清过去。随后对裴耀卿说道:

    “裴相,这位就是我今天说的那位神童,昨夜的‘落尽残红始吐芳’的诗作就是出自此子之手。”

    裴耀卿看着眼前这位六岁的孩童,心中微震。

    如果说刚才看到李清所写的诗的时候,心中赞叹之外,裴耀卿心里只是对李清略微有些好奇;后来让郑远明都自承不如的时候,心中就有些惊讶了,于是越发的对诗作者感到好奇,所以才会问杨玄珪谁写的这首诗。当李清出来的时候,看到竟然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心中的惊讶便有些压抑不住。到张九龄介绍李清是昨晚洛神诗会上写出“落尽残红始吐芳”、算是打败高子玉的人时,心中的震撼就更进一步。

    “正如张相所说,此子确实能当得神童之赞。”裴耀卿感叹道。

    这时候场下的人心中的震撼比裴耀卿更胜一筹,郑远明的话、今晚的诗、昨夜打败高子玉的传闻犹如三记重锤敲击在众人的脑海中,把在场的每个人打击的目眩神迷而又异常清醒。这时候的孙子才更是惊呆在了那里,完全说不出话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以芍药、芙蕖作对比,更显牡丹的高贵典雅。《诗经?溱洧》中有“赠之以芍药”这样的句子,但现在人们更加喜欢牡丹一些,倒是送人芍药显得有些寒酸的,现在谁人不知牡丹正是赠人佳品。芙蕖偏居荷塘,远离人群,颇有些孤芳自赏,纯洁有余但略显寡情,倒是没有牡丹让人感觉有味道些。”

    裴耀卿一边欣赏诗作一边说道。

    其实后面的两句话更能令人赞叹。“唯有牡丹真国色”,突出了牡丹百花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同时把牡丹升华为“国色”,极尽夸赞之意。而“花开时节东京城”一句正是写出来这时候洛阳牡丹诗会的真实情景,写出了牡丹的巨大号召力:花开之时,京城轰动,争相看花,人人动容。

    每一句无不显示诗作者的观察细致,更显诗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和无与伦比的才华,而这些一起集中在一个五六岁的孩童身上,确实让任何一个人都震惊不已。除了感叹妖孽怕是还是妖孽了。

    这时候在蓬莱阁的后堂,几人正在观看着前面发生的一切,却是后来才到的李隆基几人。李隆基到达蓬莱阁的时候花会赛已经开始,李林甫倒是没能做得花会的评审。李隆基没有惊动前面的众人,只是在后堂默默的欣赏、观察着前面的一切。

    今晚争相斗艳的牡丹,花魁赛上不断涌出的诗作,李清的技压全场的颂牡丹诗,都一一呈现在几人眼中。这一切都令李隆基感叹欣慰不已,自己治下,万民安福,奇才涌现,作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是有理由骄傲的。

    在众人都在为牡丹花、李清的诗作惊叹的时候,李隆基却留意到了场上牡丹花旁的玉娘。

    娇艳无双、艳若桃李、眉目盼兮、巧笑倩兮的十六七岁的小娘子在妖娆艳绝的牡丹花旁愈发显得倾国倾城起来。

    “这是谁家的小娘子?”李隆基问李林甫道。

    “听说是河南府士曹杨玄珪的侄女儿,寄养在杨玄珪家中。”一旁的李瑁抢先说道。

    “哦。刚才的那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倒是形容这女子也颇为贴切。”李隆基赞道。

第29章 白玉谁家郎(十二)() 
花会过后是一个小规模的庆祝活动,参加的人没有多少。今晚上参加牡丹花会赛的十家人家里面只有宋、魏家的家主和杨玄珪留了下来,除此之外还有洛阳城比较有名的几位才子。诸如郑远明、高子玉之流。另外还有据说是从长安过来的几人。

    除了这些人之外便是刚才上首的众位评审。宴会大约二十多人的规模,地点便是设在了刚才作为赛场的蓬莱阁。

    李清也被留了下来。

    其实在今晚的花会赛上除了几家的牡丹外,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李清这个六岁的孩童了。在众位评审之中张九龄是李清认识的,另外还有郑家、王家家主,这些都是昨夜的诗会上见过面的。其他的人却是都不认识。

    在刚才李清从人群中站出来的时候,张九龄为大家做了介绍,说是昨夜诗会上“落尽残红始吐芳”的作者。而后裴耀卿对刚才的牡丹诗做了一番解说更是落实了李清神童的称号。从众人知道的仅有两首的牡丹诗中可以看出,作为六岁孩童的李清的诗才大约能入得最为顶尖的人物之列了。

    其实在很多人心中大约觉得李清可以跟韩知贤、郑远明、高子玉之流并列了。这几人当中被人做比较最多的是韩知贤,毕竟韩知贤在众位才子中间牡丹诗做的最好,前两年的两首诗也是广为流传,很多的歌舞场依旧会不停的传唱韩知贤的两首牡丹诗。

    昨夜今晚李清的两首颂牡丹的诗句一出,活动在洛阳上流文人才子圈中的这些人不自觉的把李清和韩知贤的诗做一下对比,发现韩知贤大约可能是比不过的,特别是今晚上李清的这首诗,应该说算是赞颂牡丹诗中的绝品了,这根本是可以传世的佳作。而韩知贤的诗放在这里是要稍稍逊色了。

    但是昨夜的诗会韩知贤没有出手、今晚的花赛又不在场。很多人还是存了怀疑的心态,想着如果韩知贤在场,说不得也能做出很好的牡丹诗来。毕竟名声在外,不是一两首就能打败的人。

    随后的宴会众人是分开坐的,每人面前摆放了一张较矮的案几,有仆人陆续摆上丰盛的食物,每张食案上都摆了一壶酒,边上有伺候的仆人把酒杯满上。倒是李清前面的酒杯是空的,大约是没人认为六岁的孩童能喝酒的。

    宋、魏两家的家主和杨玄珪坐在了靠前的位置上,最上首坐着的是张九龄和裴耀卿,依次是其他大大小小的按照官职或者是什么排列的众人。

    被留下的才子坐在了最下首,李清与郑远明等人坐在了一起。临近的几人中间李清是只认识郑远明的,当然高子玉也算是认识,只是在昨夜的诗会上见过面,并没有说上话。

    在座的大部分人倒是郑远明认识的,于是郑远明便做了这介绍人的工作。

    “这位是子玉兄。”

    “这位是李清。”

    “这位是李兄,太白兄。”

    李清在边上听着郑远明的介绍,每介绍一人,那人就拱手算是应答,于是众人便是“久仰久仰”之类的话。气氛和乐融融。李清只是安静的听着。

    倒是在介绍到“李兄、太白兄”的时候,正在喝茶水的李清差点没有把茶水吐了出来。

    “咳咳”

    “怎么了?”边上郑远明问道。

    “没什么。不小心呛着了。”李清忙道。

    被介绍的太白兄李清是见过了,在昨晚诗会上,李清被请去主船的时候在主船上见过,当时众人都没有作介绍,所以李清也没有太留意。现在想想当时李白就坐在张九龄的旁边,对当时李清的诗却也是称赞了一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