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唐-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习学习,也拉近一下东宫和侯府的关系,至于其他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有为父和东宫官员处理就好。”

    李俶忙道:

    “是。”

    随后又小声地问道:

    “今天的事情估计长安城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了。宫中皇爷爷那里……?”

    “明日为父会入宫一趟。你就先回书院去吧。”

    “是。”李俶站起来说道,“孩儿告退。”

    李俶起身告辞,李亨点点头,接着说道:

    “有时间多往寿春那里请个安。”

    李俶愣了一下,随后答应了。

    李隆基最为喜欢寿春公主。

    东宫寝殿,李俶告退之后,李辅国进了来,禀告道:

    “有消息传回来,陈希烈从书院出来进了长安城后直接去了相府。”

    李亨点点头,脸上却是轻松惬意的笑,完全没有了之前苍白的神色。李亨对李辅国笑道:

    “寡人饿了,让宫女们进来伺候吧。”

    东宫之中,重现欢声笑语,明烛高悬,把层层的宫殿衬得更加炫目。

    “啊嚏——”

    大明宫中,同样通明的承香殿中,李隆基打了一个喷嚏。

第329章 宫中闲话() 
大明宫承香殿中,燃烧的灯烛围绕起来一个温暖的氛围,相比外面寒冷的冬夜,这里可以说是温暖如春了。

    宦官、宫女侍奉在殿内,侍卫们护卫在殿外。夜色中,偶尔有咳嗽的声响传出来,是李隆基的声音。最近天寒,虽然防寒措施得当,然而作为大唐皇帝的李隆基毕竟已经老了,不可避免的染了风寒。

    宫中的御医早就开了药,李隆基的妃子们整日过来伺候着,众人不敢有一丝马虎。只是小小的风寒,不是什么大病,几剂药下去李隆基的病也就好的七七八八,倒是这几天寻欢作乐的心思淡了下来,偶尔会自己想着静一静。

    圣上的心情不好,伺候的人也小心翼翼地在旁边沉默着不说话,大殿之中,气氛有些低沉。

    “啊嚏——”

    李隆基看着烛火,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旁边的宫女忙紧张地走上前去,被李隆基抬手制止了。

    高力士从外面进来,手中拿着一双棉绒被,高力士走到软榻前把棉被给李隆基披上,轻声说道:

    “圣上,夜已经很深了,早点歇息吧。贵妃娘娘那里已经派人过来问过几次了。”

    李隆基抬头看向高力士,摆手说道:

    “派人告诉玉环,就说朕今夜就在这里歇息了。”

    李隆基用手拉了一下身上的棉被,棉被暖暖的,显然是烘烤过的,心中暗叹还是跟着自己多年的高力士细心,随后叹了一声,说道:

    “今年的冬天比往年好像冷多了。也不知道是朕老了还是这天真的冷,想当年朕纵马军中,三九深冬也从来没有觉得天气像今冬这般冷过。”

    “圣人龙体康健,威风不减当年,是今年的天气比往年要冷。等过些日子,天气暖和些,老奴陪着圣上去城外打打猎,老奴还想看大家伏虎擒熊呢。”

    高力士见李隆基兴致不高,忙笑着恭维道。

    李隆基哈哈大笑,随后摇头道:

    “力士就不要再拍朕的马屁了。朕的身体朕自己知道,这些年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了,不过伏虎擒熊不敢说,猎些麋鹿之类的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力士这么一说,朕倒是起了狩猎的心情,这件事力士看着安排吧。”

    高力士忙答应了。

    李隆基斜躺在软榻上,摩挲着身上的棉被,疑惑问道:

    “这布料好像跟以前的不太一样?”

    “实不瞒大家,这是李侯府上最新出来的一批棉布,专供宫里的,用的也是宫中的工匠,工艺比以前的大有进步,细腻程度几乎快要跟丝绸锦缎相当,织成的被褥、衣服却比绸缎的暖和。”

    高力士上前一步说道,

    “老奴已经命人去李侯府上传话,最近正在大批量的生产,过些天宫中陆续都会换成这样的棉被。”

    李隆基点点头,笑着说道:

    “李清不好好地做他的侯爷,对商事小道太感兴趣了些。”

    高力士弯腰笑着说道:

    “李侯年轻,怕是有些好动。也多亏了李侯,不然谁知道这棉布一道竟然有着如此大的益处。如果真象李侯所说的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穿上棉布做的衣服,那今年冬天就好过多了。”

    “这倒的确是利民的好事。”李隆基拍拍身上的棉被,随后沉默一下,接着问道,

    “怎么用的是宫中的工匠?”

    高力士见李隆基神色有些异常,忙躬身回禀道:

    “回圣上,据李侯讲,这次棉布的工艺改进很大,生产出来的布匹准备专供宫中使用,李侯怕自家工匠把工艺给传出去,所以专门请老奴派宫里的人负责的。”

    李隆基恍然大悟,随后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小小年纪就这么多心思,倒是难为他了。既然工艺改进是好事,朕自然要与朕的子民共享,告诉李清,不用藏着掖着了,放手去做就好。难不成还真能有什么人把工艺给偷了去?”

    “实不相瞒圣上,光老奴就知道京城之中就有几家打着侯府棉布的主意呢。”

    高力士笑着说道,

    “自从李侯改进棉布工艺之后,这其中的利润很多人都看在眼中,自然有人处心积虑的想分一杯羹。”

    李隆基听高力士这么说,来了兴致,好奇地问道:

    “这倒是奇闻,这商事之中竟然也有这么多勾心斗角?”

    论勾心斗角,自然是朝堂上为最,经商一事相比朝堂上的门道自然是相形见绌,李隆基这位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人对朝堂上百官之间的勾心斗角一清二楚,但是因为从来没有关注过经商之事,倒是对商业上的这些东西知之甚少。

    “侯府的棉布自从投市以来,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现在棉布稀少,利润远超丝绸锦缎,又因为今年冬天比往常要冷,棉布更是供不应求。已经有人开始私下招揽侯府的工匠,想把侯府的棉布工艺偷到手。这利润一大,自然有不少人家开始盯着棉布打主意了。”

    高力士边说边小心的观察了一下李隆基,见李隆基神色正常,顿了一下,小声说道,

    “宫中内府也因此侯府的棉布生意有了一笔不小的进项。”

    李清府上棉布的生意有宫中的份子,这个李隆基是知道的,事情由高力士直接经手,但是具体有多少李隆基不知道也不会去管,听高力士话中的意思好像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最近几年宫中花度无数,内府有时捉襟见肘,李隆基想从国库里面开支一些都会有朝臣上书劝奏,弄得李隆基烦不胜烦。不过最近几个月倒是没有听说宫中的开销有不足之处,难道是因为李清棉布生意带来的不成,李隆基暗中想着,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见李隆基有疑问之意,接着说道:

    “棉布之利确实巨大,但囿于原料不足,侯府也仅仅在京城展开来。前不久李侯去了不少京城的王公贵侯之家,游说他们在自家的封地上种植棉花。据李侯推算,如果棉布一项开展向全国,仅宫中的进项就有内府去年全年的半数之多。”

    李隆基听高力士这样讲,点了点头,对此倒是没有多少兴趣,不过听说李清游说公侯之家种植棉花,问道:

    “土地改种棉花,不会造成粮食不足?这可是民生大事。”

    见李隆基如此问,高力士放下心来,拱手说道:

    “回圣上,自圣上登基以来,国泰民安,天下富足,百姓的粮食多的吃不完,老奴听说有些大户家中的粮食都发了霉,最后不得不丢弃掉。百姓饱食安康,如果多了棉衣御寒,自然更好。那些公侯家的土地上种些棉花倒是利民之事。”

    李隆基沉思片刻,点了点头,不再过问这些事情。这些年李隆基倦于政事,朝堂上的事情基本上都丢给了李林甫,像棉布这等小事自然也懒得去管,刚才不过是一事兴起提了几句。

    高力士说完,见李隆基闭了眼睛躺在那里不言,也站立一旁默不作声。过了片刻,李隆基睁开眼睛问高力士道:

    “白天的事情有什么新的进展?”

    “回圣上,今晨御史台主簿罗希姡Т秤μ焓樵捍竺疟焕瓜拢詈钍⑴掳崖尴'吊在了御史台大门前。后来陈相前去书院,不久就出来了,随后又去了李相府上,最新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李隆基用手轻轻拍打着盖着的棉被,停了片刻问道:

    “李邕人呢?”

    “自从回到长安之后,进了书院就再也没有出来,也没有见以前的旧友亲朋。”高力士说道。

    罗希姡е乱蚶铉叨穑庑├盥』匀磺宄铉叽枪偃胧樵航淌槔盥』彩峭獾模还钋逡虼硕喔鸪逋坏故橇罾盥』嗌儆行┮馔猓钋灏崖尴'吊在御史台更是跟相府直接相对了。

    过了好大一会儿,李隆基才道:

    “唉,李清终究年轻气盛了些,不过办书院的心是好的。”

    随后又道,

    “朕老了,李林甫也老了,开始有些急躁了。”

    话中的意思高力士自然明了,不过只作不懂,站在那里没有接话。

    “告诉李清,也不要太过胡闹了。”李隆基扭头对高力士说道。

第330章 年后事() 
永安坊,李府。

    过了新年,李瑞是一日忙过一日,位于永安坊的李府整日里访客不断,基本上都是生意场上的客人。自从李家开始在棉布生意上发力,特别是这个冬天过后,李家已经算得上是长安城数一数二的布商了。

    “董掌柜慢走,李某就不远送了。”

    李瑞把客人送至府门,寒暄着道别,看着马车远去,回过头往府内走去,一边走一边问跟着身旁的柳掌柜:

    “最近布庄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回大郎君,布庄那里一切正常,自从宫里传了旨,宫里的工匠们已经都回去了。新近培训的一批工匠已经上手,用新工艺纺织出来的棉布前两天已经在自家的店铺上市,卖的很好。”

    柳掌柜搓了搓手,笑着说道,从他激动的神情中能够看出新棉布在市面上的销售应该不错。

    李瑞点点头,说道:

    “做的很好,布庄那里你多费费心思,新的一年布庄那里的新工艺是重中之重,不要出什么岔子。新棉布刚刚上市,各方面多注意些。这些棉布之前是专供宫里的,虽然现在可以在市面上开卖,平时还是要留个心,不要生出什么事端。”

    柳掌柜忙答应了。

    在李家待了这么多年,作为李仁济和李瑞最为器重的家仆——柳掌柜几乎就跟李家自家人一样,李家这两年生意上最为重要的棉布生意都是交由他负责。

    “大郎君,这两天布庄附近有人在偷偷地逗留,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

    “都是些什么人?”李瑞住了脚,问道。

    “大都不认识,不过不像是长安城另外几家布商的人,其中有一个被我们的人认出来,是长安南城的一个混混。”

    柳掌柜忙道。

    自从李家的棉布大面积在长安上市之后,闻到商机的商家,特别是长安城中大的几家布商都暗中派人调查过李家布庄的情况,主要是想着把纺织棉布的工艺偷到手。

    最近一段时间,有些商家也确实从布庄上拉拢走了几人,虽然都是庄子附近的农户,被雇佣过来充作劳力的,掌握的并不是什么太重要的工艺,然而这几个月下来已经有布商开始琢磨出来李府棉布纺织的部分工艺了。

    李瑞听了,皱了皱眉,问道:

    “混混?这人去庄上都做了什么?”

    “也没有做什么,就是待在庄子附近转悠,不像之前想偷棉布工艺的那些人会拐弯抹角的询问。这人去过两次,就在我们工坊旁边看,像是要认什么人。大郎君,用不用我派人调查一下这些人的底细?”

    柳掌柜回忆道。

    长安城南的混子,基本上都是些游手好闲的人,整日里在长安城大街小巷转悠,有些是专门替人打探消息的。平时如果碰到了这类人,庄子上也基本是赶走了事,做生意的最不愿意招惹这类人。

    李瑞摇了摇头,站在那里想了片刻,才又说道:

    “新工艺的人手暂时不要增加了,先用跟了家里多年的老人,如果再扩大规模的话,我们的棉花就不够用了。”

    最近的新工艺是李家棉布生意最重要的秘密,绝对不容外泄。这些天新工艺人手的培训用的都是李家多年的仆人,忠实可靠。

    “出了冬,棉花的种植就要开展起来,种子的事情这几天我会安排何掌柜负责,到时候你也关注一下,今天的棉花种植面积会很大,务必要留出来足够的种子。”

    柳掌柜拱手答应了,想起刚才过来拜访李瑞的人,笑着问道:

    “大郎君,先前董掌柜说的事情……”

    刚才李瑞送走的人叫做董福祥,出自范阳董氏,在京城做粮食生意,是京城承仓粮行的大掌柜,今早过来跟李瑞谈生意的。

    董氏是范阳大姓,称得上是当地望族,名门世家。虽说范阳董氏也是诗书传家,但是同样也是商业巨擘,董氏在河北道生意做的很大,是整个河北道最大的粮商,同时在河南道以及河东道也算是有名的商家,不过因为距离长安较远,生意在京城并不是太大,主要的根基还是在河北道和东都洛阳。

    因为两家做的生意不同,即便是李瑞在洛阳时,李府和董氏也没有什么生意上的往来,今天董福祥过来拜访多少让李瑞有些意外。

    当然,谈的还是生意上的事情。

    董福祥这次过来跟李瑞商谈的是棉花种植的事情,希望在棉花的供应上跟李府合作,同时也希望李瑞能够派专门的人去指导棉花的种植。

    范阳董氏作为名门望族,族中田产众多,平时多是种植粟米、小麦和稻米,从来没有种植过棉花,甚至很多人都没有见识过棉花长什么样子。

    这些年,粮食生意并不好做。大唐正处太平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