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唐- 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待李清坐回座位上的时候,寿春公主悄悄往李清这面挪了挪,小声地说道:

    “呵呵,小表兄,在长安城我会罩着你的。”

    场中依旧是一些固定的程式了,众人举杯欢庆,场间歌舞不断,还有不少人即兴下场自己舞了一曲,倒也博了个满堂彩。寿春公主怂恿着李清下场舞蹈,倒是被拒绝了。

    玉真公主没有在宴席上多待,介绍过李清,又看了一会儿舞蹈就回去了。玉真公主这时候算起来年纪五十多岁,已经并不年轻,而场中大多是年轻人,虽说也有年纪更大的一些宿老在场。但是碍于身份,玉真公主还是早早就退了场,把宴会的场面留给了在座的人。

    李清也留了下来。

    当然依李清自己的意思是不愿意跟这些人有太过于密切的交往,毕竟自己初来长安,还是低调些好。另外场中很多皇室、权贵之家成员,若是与之交往过密,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李清可是知道历史上李隆基在后期对自己的儿子们,特别是太子猜忌过重,而任用李林甫、杨国忠这些权臣不是没有制衡自己这些儿子的意思在其中。其实李隆基确实怕着自己的儿子争权夺位的,也可以说一辈子特别是后期最为防备。李隆基这一生也是没有少杀自己的儿女,李清这一脚踏入长安,尽量还是避免这类的事情发生,不要牵连到自己。自己作为一个穿越众,若是最后还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丢了性命那可就太过悲剧了。

    虽然李清想着离开,但是玉真公主的意思却是希望李清能够留下来多与这些人交流交流。毕竟这些人算是长安城中年轻一辈人中的佼佼者,更兼家世显赫,很多人想交往也够不到的。另外寿春公主也在边上鼓捣着李清跟人比试比试,要李清技压群雄了。

    玉真公主离开之后,场面变得轻松起来,三五成群的人聚在一起闲聊,甚至于畅谈今晚的花灯明月,因此有些人诗情大发,作上一首咏月或者是上元佳节的诗词出来。

    其实类似于这类的聚会,写诗填词倒是主流了,毕竟不可能只是吃吃喝喝,有事说事,没事回家这种。大唐诗风很盛,文人墨客众多,每每聚会都会有诗作流出,若是那家聚会没有写上几首诗词怕是会被人笑话,更何况是像玉真公主这等规模的晚宴。

    其实在红楼这里,除了被邀请来的这些权贵之家的之孙辈,还有长安城中真正久负盛名的才子诗人在列的。另外还有一些老者在列。

    这些老者算是长安城中颇有名气的一群人,身份地位也不缺,有些还是致仕的官员,以前也是名动一方的大员。今日被玉真公主请了过来,一来算是考校一下场中这些年轻人,二来确实在玉真公主不在的时候能震住场子,不至于出乱。

    这些人才情也高,身份也够,对于红楼和前面水馆之中的诗词有时候会加以点评,好的点头肯定一番,不好的倒也指出不足之处。这些人算是这个宴会之间的评审了。

    整个晚宴的场面倒是顺利和睦。

    不过总还是有着意外发生。事情却是冲着李清而来。

    毕竟场中还有像武十一郎这种人,虽然表面上不会给李清造成什么困扰,但是公众场合之中以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让对方出丑的机会却是不容错过的。更何况还有一些人对李清有着反感的。毕竟一个初来长安的人,什么都没有就一脚踏入了自己这些人所在的圈子,并且还有着玉真公主这样的背景在,他们也倒是乐意看到有人出面考校考校这位十五六岁、满面笑容、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人。

第104章 晚宴(四)() 
因为是上元夜,水馆之中同样悬挂了很多样式各异的花灯供众宾客欣赏,当然少不了猜灯谜。这里的灯谜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一开始作灯谜的人就把猜灯谜的对象对准了过来参加宴会的诸位才子。

    酒过三巡,宴会的气氛开始变得热络起来,不断的有人作出一首首有关上元佳节的诗词,场中陪侍的歌姬们也随即就弹唱了出来。场面在吹拉弹唱之中愈发有了聚会的热烈氛围,才子佳人相得益彰,倒也算得上长安城中能够大书特书的一个晚宴了。

    水馆之中宴会的整个场面还是比较平和,当然也有吃醉了酒坐在那里说三道四的,周围的人只当作是醉话,没人在意。也有人对着在旁边陪酒歌舞的那些艺人指指点点,言语颇多调戏之辞,但没有人敢动手动脚,不像平时在平康里那种聚会的场面。这些歌舞姬因为很多是玉真公主府上的人,另外从外面请来的人也都是在她们那种圈子中间有头有脸,名气比较大的人,对于这种场合应对自如,所以过来参宴的人行动倒是很是规矩。

    有些人在作诗,而有些人在猜灯谜。

    猜灯谜倒是被这些所谓的才子们玩出了不少的花样出来,虽然都是猜灯谜,但是最终还是要有个对赌出来。

    坐在水馆靠近人工湖畔的一处灯火通明之处,十数人聚在一起正在打赌,边上是被仆人们从别处拿过来的十个花灯。

    “于兄,不如我们就以这十个灯谜决个胜负,输的人要自罚三杯。”

    说话的人是一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叫做唐方远,是去年长安城中新崛起的才子。据说是去年来长安参加科举,谁知道误了日期,赶到长安的时候考试的日子已经过了。没有办法,只好滞留在了长安。虽说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难免心中沮丧,但是这唐方远却看得开,说“天生我才,不过是时运不济错过了时间,来年唐某是必中的”,倒是没有把误了考试的事情放在心上。

    去年一年在长安不断参加各种诗会酒宴,几乎每次参加宴会又会有不错的诗词出来,唐方远的名气倒是迅速的传播开来。这次也是被邀请参加公主府的晚宴。虽然这一年在长安名气渐生,但是向大唐高官达贵、名人学士行卷的时候却屡屡碰壁。

    所谓“行卷”就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将自己平日里的诗词编辑成卷,去跟握有实权的达官贵人进行自我推销,以期让这些人宣扬自己或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进而在科举考试中增大自己中举的几率。

    唐方远在接到公主府的请帖的时候确实惊喜万分,以为自己竟然有贵人赏识,以后借此机会能某个好的前程。谁知道过来一看发现除了自己还有长安城中很多的青年才俊,自己跟这些人被邀请来也不过是一个平常的聚会罢了。

    虽然心中有着些许失望,但是唐方远依然在宴会之上四方应酬,颇为活跃。唐方远一开始也作了首诗,是写上元花灯的,倒也得到了众人的赞赏。随后又猜了两个灯谜,唐方远看着四处悬挂的灯谜摇了摇头,在他的眼中这些灯谜都没有什么新意。

    唐方远正感叹时,边上的人群中间喝彩轰然,看过去时,原来是有人解开了难倒不少才子的灯谜。

    猜出灯谜的是于是之,近二十六七岁模样。于是之也是长安城中久负盛名的才子,与天宝元年中举,位列三甲,然而官运并不畅通,现在不过是在长安县做一个小小的幕僚,倒是颇不如意了。这两年在长安城中名气也开始渐渐衰落下去。

    于是之被邀请了来,倒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今晚也没有出手作诗。在看到数人被一个灯谜难住了,才试着出手,没想到最终竟然巧得谜底,周围人都拱手称赞了。

    唐方远走过去,拿过谜面看了看,确实要比自己看的那些难上不少。唐方远想了想,才发现这谜底竟然是隐藏在谜面之中,一般人很难会想到的。

    唐方远做过来的时候,周围众人上前打招呼,看到唐方远在看刚才于是之猜出来的灯谜,问道:

    “唐兄,这个灯谜你认为如何?”

    唐方远拿着谜面,用另外一只手弹了弹笺纸,笑着说道:

    “很好,倒是唐某今晚看到的最难的灯谜了。”

    “若是唐兄来解,怕也难不倒唐兄了。”

    唐方远笑了笑,没有说话,神情之中流露出自然难不倒自己的意思。

    边上有人说道:

    “些许灯谜,虽然对我等来说是难了些,不过那里能难得倒唐兄。”

    “这可不一定,现在是于兄猜出来的。若是于兄没有出手,谁知道今晚会不会有人猜中。”

    “你猜不中不代表别人就猜不中。”

    “你不也没有猜中,现在谜底出来了,当然所有人都觉得这灯谜没什么。刚才怎么没有人猜到。”

    倒是为了一个灯谜争执起来。

    有好事之人说道:

    “不如这样,今天诸位正好在场,水馆之中灯谜还多,我们就比一下看谁猜的灯谜多。胜的一方可以提出条件来,负的必须照办了。”

    “好。”

    “好。”

    其实整个宴会虽然也是热络,但是还是有些不温不火的,这时候有人提议倒是得到不少人的附和。

    “唐兄,于兄也来。”

    唐方远和于是之想着要拒绝,毕竟一比试就会有分高低的意思在里面了。当然所谓才子大都有些孤高气傲,但是心中未必没有比个高下的心思。还没有待两人拒绝,转眼之间既有人从旁边拿了十个灯笼过来:

    “咱们就以十个为限,分作两方,猜出多的为胜。”

    比赛的双方倒是以唐方远和于是之为首了。

    唐方远有些无奈,只好笑着对对面的于是之说道:

    “于兄,我们且当玩乐好了。”

    于是之点点头,拱手说道:

    “不论输赢,只当玩笑。”

    唐方远扭头对坐在一旁的一位歌姬说道:

    “正好翠云阁的婉儿娘子也在,正好帮我们做个见证。”

    叫做婉儿的起身向诸人施礼,笑着说道:

    “抬爱奴家了。等下无论哪位郎君获胜,奴家就以一曲《清平调》来为大家祝贺。”

    李婉儿来自平康里的翠云阁。翠云阁数得上长安城中最为知名的青楼妓馆之一,李婉儿倒是翠云阁的顶梁柱了,今晚上被公主府的人请来作陪。

    场面变得安静下来,李婉儿把花灯拿过来,轻声把灯笼上的谜面念出来,双方竞猜。

    其实双方的主力还是在唐方远和于是之身上,其他的人也都苦思冥想,一副皱眉用功的样子,不过心中还是想着唐方远和于是之两人到底谁最先能够猜出来。

    从湖上看过去,临湖的水馆之中,众人的倒影在灯光的照射下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李婉儿笑语盈盈的坐在一旁,手中拿着花灯轻声细语的念着谜面;其余众人在边上或坐或站的围着,唐、于两人手中拿着杯子轻轻转动,微低着头想着灯谜的谜底;有人猜出来,其他人大都抚掌大笑,有些人顿首埋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出来。

    场面看上去很是活跃。

    “这是最后的一个灯谜了,到此为止,于兄暂时领先一个,恭喜于兄了。”

    李婉儿拿着最后的一个灯谜说道。

    之前的九个灯谜于是之一方猜出来了五个,算是立于不败之地了。于是之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众人看着唐方远,都有些担心,唐方远笑着说道:

    “看来还是于兄技高一筹,唐某先恭喜了,到时候记得手下留情。哈哈。请婉儿娘子把最后一个灯谜也念出来大家听听。”

    “谜面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嗯?这个灯谜倒是有意思。”

    李婉儿说出谜面的时候,旁边诸人倒是都变得沉静下来。就连于是之和唐方远也慢慢皱起眉头来。

    一般的灯谜都有固定的模式,比较简单的像猜东西或者是地名,谜面都有对应的特征,要么是形状相似、要么就是这些什物的用途,或者是某个地方特有的东西,这样让人猜起来有迹可循。当然还有一种算是比较难的,就是从以前的诗词中出题,这些谜面大都有着不同的典故在其中,谜底也在里面。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样式,但总之一般的灯谜在唐、于这种层次的才子面前即便是再难,大约想上一刻钟也总能想出谜底出来。

    眼前的谜面很显然是一句诗,“沉舟侧伴千帆过”,单从这几个字来看应该还算不错的一首诗了,谜底应该就在后面的一句诗中间。虽然在座的大大小小都称得上长安城中的才子,并且还有唐方远和于是之这样的人在,但是一炷香过后,依然没有人说出谜底来。

    从念出谜面开始,李婉儿也一直在低头沉思,一开始是在思考这灯谜的谜底,但是从记忆之中过滤过,才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听说过这首诗。其实以李婉儿的才情来说比在场的大部分才子都要高,即便是与唐、于两人相比也不一定就差了去,刚才的灯谜有几个都是在诸人猜出之前自己就猜到了的。

    看到在座的众人没有人猜出来,李婉儿倒是并不好奇灯谜的谜底了,而是想着是谁作的这个灯谜,而谜面上那首完整的诗又是什么。李婉儿看着唐方远和于是之两人的神情好像也开始对这首诗本身感兴趣起来。

    周围是细细的私语,都是在讨论着灯谜的谜底和谜面了。

    “不知道于兄可猜出这谜底是什么?”

    唐方远略带遗憾的问道。即便是于是之不知道的话还是自己输掉了。

    那于是之正要说话,从唐方远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李某倒是想起一个来,不知道是否算作谜底。”

第105章 晚宴(五)() 
众人正在踌躇之间,就连唐方远也要放弃的时候,没想到竟然有人想出谜底来。

    唐方远回头去看,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模样的男子,书生打扮,这时候正拱手跟众人打招呼。这人唐方远倒是认识,就在刚才唐方远四处闲逛的时候,遇到这位也好像无聊的看着其他人在一旁热闹。旁人都在吟诗作对,高谈论阔,这人看样子想要参加却又有些踟蹰,倒是被人晾在了一边。

    唐方远之前跟这人错过的时候,打了声招呼,那人倒是显得有些惊喜,相互介绍了一下自己。对,好像并不是什么书生,只是读过几年书,对诗词歌赋有些兴趣罢了,才情应该不是很高,嗯,好像是家中经营布匹生意的,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