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坐的这辆邮车,可以搭他一站四十里地,却只要五分钱。不过他要付钱的时候,邮差却笑指着他身上的那身蓝袍。“是退伍还是探亲休假啊?”
“退伍了,打仗时受了伤,不适合留在军中,就退伍回来了。”
“伤哪了兄弟?”
刘永笑笑,指了指自己的腹部,“被长矛插了一记,军医抢救过来了,但截了好几尺长肠子,还少了个腰子。以后干不了什么体力活,没法在留在军中了。”
“福大命大,必有后福啊,兄弟还年轻,别担心。打仗能捡条命回来就不错了,你这是在燕北受的伤?”
“嗯,燕北大战。”
“天啊,居然是燕北之战,那是皇上御驾亲征的那一战了?”车夫惊叹的道。
“是的。”刘永曾经是一名线列步兵,虽离开军伍,可一想起曾经军营中的种种,还是令他热血沸腾,尤其是燕北一战,他们几万步兵硬拼三万清军骑兵,打的真是惊天动地。
“兄弟,快跟老哥说说,皇帝他老人家是不是天神下凡?”
“陛下英明神武,天之子。”
长着一把大胡子的邮差咂巴下嘴,“要是我这生能见到皇上一回,死也值得了。皇上圣明仁慈啊,没有皇上,我也没有如今这份工,每天赶着这四**马车,一月能赚四块,干的好还有津贴奖金,加起来好的时候有五块呢。”
刘永点了点头,一路南来,确实看到许多地方都变了样。他离开南方也有近十年了,以前背井离乡的讨生活,后来巧合之下加入了楚军,如今退伍了,他便也想回到家乡安家。沿路走来,发现许多地方都让他很陌生了。
谁能想到,一个邮差,都有一月五块的薪水呢。
“兄弟上车,现役和退伍的军人,老哥我都不收钱。若没有你们跟着陛下打天下,也没有如今这好日子啊。上车上车,等到了下一站,咱哥俩正好喝两杯。”
邮差很亲切热情,马车上路后,车厢里还有几名乘客,大家对身着军服的他也很是热情,又带着几分敬畏。
刘永告诉他们自己已经退伍了,“看到没,肩章没有了。”
“怎么就退伍了。如今军队多吃香啊,太可惜了。”一名中年汉子道,看模样,他似乎是个商人。倒很算来熟。“如今年青人都打破头想往军营里挤呢,新朝初建,从军打仗,最易建功立业啊。”
“受伤了。”
“哦,原来如此。那兄弟退伍前是什么军职啊?”
“队长。”
“这么年轻就是队长了啊,那应当是右都尉了?”
刘永点了点头,商人立即客气了几分,“那就是从九品了,我得称呼一声老爷。”
“从九品而已,况且我还已经退伍了。”
“有了品级就是官了啊,这官身可是一辈子的。你既然是打仗受伤退伍的,那朝廷也不会亏待你的吧,有啥安排啊?”
刘永告诉商人,因为自己要求回乡。因此最后上面给了他几个选择。其中有回乡做民兵队长,去家乡县里的税务或者粮食等几个部门。
“那你选了哪个?要我说,应当去税务,这是如今最吃香的部门了,去粮食也好,都是好衙门啊。”
“我选了回本乡当民兵队长,当了几年兵,还是习惯了军伍生活。”
商人听了有些可惜,“民兵队长哪能跟进税务和粮食署衙门做事呢,太可惜了。”
“对了。你退伍时朝廷有没有什么赏赐补贴之类的?”
‘有,有退伍安置金。”
“有多少啊?”
刘永笑笑,“给了我十八个月的薪饷作退伍金。”
“那你一个月有多少薪饷原来?”商人有点刨根问底的意思。
“不算多也不算少吧,基本薪水是每月六块。另外还有军龄补贴,职务补贴,作战补贴、餐补还有保险金等,全加起来一个月也就二十块左右吧。一些衣物生活用具等是免费发的,立功赏赐等也另算。”
说起来,汉军不论军官还是士兵的待遇都很丰厚。也没有克扣等情况。是多少就发多少,汉军薪水最大特点就是薪水是由多项组成的,基础的底薪并不算高,但还有各种项目的补贴赏赐等。
而且士兵们的薪水相差很大,有很多等级,军龄的不同、军衔的高低等等,都会有差异。平时将士们吃用连生活用品全都是部队免费发放的,刘永在军中呆了两年多时间,薪水基本上都存下来了,存在自己的士兵帐号里,还有利息。
两年多下来,他也存了不小的一笔钱,当然对于他来说,其实历次的赏赐比平时的薪水多。两年多以来,他也算是参加了大小许多次战役,东南平夷,辽东征虏,包括最后这一战的燕北之战,他都参与过。
每次参战,赏赐都很丰厚。
最后他退伍时,又一次领了一年半的薪饷做为退伍金。
眼下他怀里面,就张着一张银行存折。
上面整整一千块银元,基本上就是他这两年多来挣下的,两年多的军饷,各种津贴赏赐,退伍金,还有伤残抚恤金等。
一千块,加上一个从九品的武职官身,这就是他这两年多时间里挣下来的。
不对,还有一项,皇帝陛下还赏赐了他一百亩土地,让他到了家乡后找地方官府要。虽然按新朝制度,这一百亩地虽赏给了他,但也不会有优免特权,该交的税还是一分不少会。但一百亩地依然是个很丰厚的赏赐,尤其是在他老家河南洛阳这块,一亩地怎么也得二十块往上。
如此说来,其实他当兵两年多,挣下的最大一笔身家,其实是这一百亩地。
商人还在惊叹一年半薪水的退伍金,“哇,知道军中待遇好,没想到待遇这般好,说的我都动心想要去当兵了。”
“哎,可惜你就退伍了,要不然,再过个三五年,说不定你都能升个上都尉了。现在回了乡,去当民兵队长,这恐怕就比从前差远了啊。”
刘永从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任命书,上面写着自己的任命。兹任命退伍右都尉刘永为河南府洛阳龙门镇民兵队长一职!
一别家乡十载,再回故乡,刘永也不由的有些近乡情怯。
河南,我又回来了!(。)
第492章 福王监国()
吕维祺从王府出来的当天晚上,又请来洛阳官员乡绅们聚会。最近河南卫辉府官员清欠追缴,长恒王朱常坒被要求搬出王府,遣散王府的官员侍卫等,并上缴历年积欠赋税,以及将一万余顷非法纳献和强夺倾占的田地上缴。
朱常坒拒不遵从,当卫辉知府带着衙役上门强迁时,朱常坒点燃了王府,把自己和妻妾儿女全都烧死在王府中。
消息已经传到了洛阳,并被证实。
这几天,洛阳城中的缙绅商人们都心怀不安,人人都清楚,下一步就是洛阳了。
朝廷的手段是狠历的,长恒王自杀后,官府并没有放过。而是直接以长恒王子孙皆亡为由,直接把长恒王府所有的田宅家产都收为国有。
紧接着他们又开始向长恒王的兄长潞王朱常芳追欠,限期他搬出王府。潞王朱常芳是第二代潞王,他的父亲潞简王是隆庆皇帝的儿子,万历皇帝的弟弟,曾经极得宠爱。据说当年李太后甚至曾有过要废掉年轻的万历皇帝改立潞王的打算。
可以说,当年的潞简王其实就是后来万历朝时的福王的翻版。
潞王当年就藩卫辉后,立即把曾经天下最富有但却因无子国除的景王的所有财产接收,皇帝还先后赐他万顷之地7,。。,到如今,潞王是诸藩中田地财产最多的藩王,拥地数万顷,田宅无数。
而现在朝廷丝毫不在意刚逼死了潞王的唯一兄弟,又开始逼迫潞王。他们称潞王的这些家产,都是通过巧取豪夺而来,是逼迫百姓投献,甚至是直接把百姓的地侵占。卫辉府的官员最后判定,潞王只能保留一万顷地,但却得补交数百万银元的欠税。
连潞王府,也要让他搬出。
不仅宗室被逼迫。河南的乡官缙商大户商家们,也都在经受着这股大风暴。
但凡家中过去享受着优免特权的,如今都成了被追究的对象。他们被要求上缴过去五年的欠税,被要求清丈田地,甚至还被要求以前纳献的田地,从新归还给百姓。连商人们也逃不过,他们一样被要求补交过去五年欠下的商税。
新朝似乎跟所有的官绅地主商人们过不去,家家都得登记财产,清丈田地,补交欠税。而且以后优免通通没了,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洛阳的穷百姓都在怀着殷切的心情等着新政策的推行到来,期望着能重新拿回自己的田地。
但官绅和大户都怀着惴惴忧虑的心情,等待着即将砍下来的那一刀。
面对着新朝推行的种种新政,他们从内心里反对。这个时候,他们不约而同的怀念起大明朝时的好处来,读书出人头地,当官就高高在上,拥有种种特权。田地不纳粮,不当差,甚至还做着生意经着商,钱财大把的进帐。不管国家如何艰难。反正都不敢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来。
愿意就捐三五百两银子,不愿意一毛也不拔,皇帝也不敢说什么。
可是现在,刘继业却把刀磨的雪亮。挥向了他们。
之前,他们还觉得,不管天下谁来当皇帝。反正都无所谓。刘继业当皇帝,这地方上还是他们乡绅地主们的。但现在看来,他们想错了,刘继业就是个强盗,他居然想要均贫富,这是杀富济贫啊。
吕维祺仍是洛阳官绅的重心,被看做是官绅的带头人。
吕维祺是洛阳官绅代表,吕家也是洛阳大族。吕氏家族田产不少,还涉及商业。甚至放高里贷,搞彩券,卖盐卖茶,他们家还是洛阳的大粮商。
但现在,新皇推行新政,各种新政却都是奔着他们口袋里的利益来的。如果新政推行下去,那吕家也要大受损失。不但盐茶等买卖得放弃,而且按朝廷的法令,奖券的发行只归属朝廷所有。地方和个人都没有权力发行奖券。
而国家粮食部署的设立,各地粮站的建立,也将使得吕家的粮食买卖大受冲击。更别提清丈田地,他们家的许多田产就无法再隐藏了,那些投献的田地也得重还给百姓。
以后连高利代这样的暴利买卖也做不了了。
这不是割肉,简直就是要命。
吕维祺决不肯放弃这些,所以他下决心要跟朝廷说不,跟刘继业说不。
正好此时李自成派人来见,提出要归降,要尊奉福王为天子,光复大明。这让吕维祺激动不已,心中的想法终于能够成为现实。
这几天,吕维祺不断的在福王和洛阳各大家族中间来往串连,他还让自己的门生子弟故人们,不断的四处联络。
福王对于当皇帝并不怎么上心,或者说他不太相信吕维祺他们能成功,更别说让他去相信那个曾经挖了朱家祖坟的闯贼李自成了。
但世子朱由菘却很上心,很是积极。
朱常洵觉得儿子和吕维祺等人都有些过于一厢情愿,他们现在只肯相信自己想要的事实,完全忽视了刘继业不但篡夺了大明的皇位,而且刘继业还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可朱由菘听不进去,他问福王,难道我们就要被刘继业逼的最后如长恒王一样的下场?如果是那样,那我宁愿跟他们拼了。
就算一时拼不过,大不了撤去关中,撤去云南,忠于大明的臣子还是有很多的。
“父王,我宁愿这千万家财都散尽,用来招募犒赏勤王的将士们,也绝不送给刘继业一分一毫!”
看到儿子如此的决绝,福王笑了。
他享乐了大半生,也五十多余了。自己的身体也不好,还能活几年呢。以后,这副家业终究是要交给世子的,既然他选择这条路,那就由他吧。
说实在的,他确实不愿意离开这座王宫。
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八年,早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让他搬离这里,遣散所有的奴仆,那他还过的有什么意思?
他由两个太监搀扶着,带着世子来到了自己的库房。
典库官打开了仓库,里边堆满金银。
朱常洵指着这些金银对儿子道,“这些都是神宗皇帝辛苦从天下各地弄来再赐给寡人的,也有不少是寡人三十年来自己经营的家产,寡人现在把这些都给你。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寡人老了,你还年青。”
朱由菘得了这大笔金银,越发有了底气。他找来吕维祺,让他加紧筹备。
五月五,端午节。
但洛阳城中的官绅们今年却没有观看龙舟,他们齐聚吕府,共商勤王大事。
吕维祺向众人介绍。
“这位是李岩将军。”
大家都明白,这人就是李自成的部将,甚至大家也知道,李岩曾经还是一名举人,后来投奔了李闯。对于这样一个人,大家过去是不屑的,但现在,大家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
“我家将军愿意尊奉福王继承大统,再复大明!”
吕维祺点头道,“奸贼篡位窃国,神州陆沉,我等皆为皇明之忠臣,岂能坐视。连李将军都能深明大义,站出来讨逆,我等自然更责无旁贷。经过我等劝谏,福王已经同意出来担此大任。”
“但是福王只答应暂任监国之位,我等将建立临时朝廷,招募兵马,联络四方忠贞义士,一起讨逆勤王,恢复大明。”
朱由菘也站了出来,“监国有令,为表李将军忠义之心,特赐封李自成为信国公,刘宗敏为义国公,李岩将军为宁国侯,李过将军为兴国侯。其余以下将军,俱授以官职。”
李岩向朱由菘谢礼,“多谢监国殿下,多谢世子殿下。”
朱由菘心情不错,点头道,“信国公忠心向明,待大明光复之后,大明也定不会忘记他的功劳,到时定会重重厚赏。”
吕维祺也趁机道,“监国殿下已经决定拿出一百万块银元,用来赏赐勤于王事的忠勇将士们。”
李岩问,“福王殿下何时正式就任监国之位,我军又何时进入洛阳?”
吕维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