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称雄- 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钧倒也没有想为太监们洗白的意思,事实上,刘钧登基之初,就已经下过旨意,将天下各地的太监召回,不再派太监监军、收税、打理皇庄、皇店、官店、官田等。

    太监只负责宫内事务,宫外也只保留了一个东厂。

    宫内的二十四衙门,都大为压缩裁减,许多并非特别重要的机构给予裁并,对于部份业务,能交给外面的就直接交给外面。

    而现在,刘钧正在计划着一个新的决定。

    准备进一步精简裁并太监机构,同时裁撤大部份太监,让那些年老的、有病的都出宫。有家人的送回家乡,以后每月给养老金,没有家人的,则由朝廷出钱建立养老院,安置他们。

    甚至部份年青的,同样也要裁减大半,有家人的,允许自谋出路,给遣散费。没家人的,朝廷安排工作。

    刘钧这个时候要裁减太监,也实在是因为太监数量太多。

    宫里太监过万,而最近各地的前朝宗室王府废除,各王府里的太监也纷纷被送回京,加起来数量甚至过两万,比宫里的还多。按规矩,本来各王府太监是有定数的,可许多王府都是违制。

    因为明末之时生活艰难,许多活不下去的人就自宫。毕竟比起饿死,自宫后进了宫,起码还能混口饭吃,甚至说不定还能混的很好。

    往往朝廷要招太监的时候,民间就动不动有数千人自宫求进。

    有一次甚至因为朝廷只招了千余人,结果有四五千人自宫了,名额太少选不上,还引发了净身者的暴动,迫使朝廷不得不又招了许多,然后分送各地。

    这么多太监,已经严重超编了。

    刘钧打算以后太监只是在宫里执役,那么皇宫里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太监。

    他只打算裁撤大半,眼下太监加起来好几万之多,这还是有不少宗室造反,府里的太监没有送回京。

    现在京中有大约三万五千名左右的太监,刘钧准备先直接裁掉三万人,剩下五千人先用着,然后再慢慢精简太监衙门,再裁撤部份太监。刘钧觉得,宫中有千余太监其实就足够了。

    毕竟除了太监,宫里还有宫女和女宫,而他们要服务的并没多少人。刘钧以及他的父母妻儿,也就是一家子人而已,三四千人服侍远远足矣。

    宫女的情况要比太监好些,各地王府也有部份送入京的宫人,但大多数刘钧都让地方官员就地将她们遣散了。毕竟宫人不是太监,太监是一个特殊群体,但宫女出宫后依然就是个普通女子。

    现在宫里的宫女加起来不下五千。

    刘钧打算裁减三千,留下两千人。

    如此一来,太监裁三万,宫女裁三千,剩下太监五千,宫女两千。

    以后可能还要裁,裁到太监千余,宫女千余人就好。一个皇宫,有三千人服务,已经不少了。

    裁减掉多余的太监,也能减少宫中花费。同时,也能加强对太监宫人们的管理,尤其是不再让太监出宫,避免他们干政。

    “都这么晚了?那就传膳吧。”

    皇帝的膳食,并不如后世人想象中有多夸张。就如禁紫宫里的御膳,就有很严格的规定的,比如皇帝一天的膳金,也不过三十六两。这还是皇帝的伙食标价高的原因,正常学问下,皇帝的早餐和午餐是不得喝酒的,但晚餐则必须备酒。

    刘钧当了皇帝后,也没怎么更改原来的规矩。

    午餐和晚餐依然是水陆必陈,现在刘钧的早餐有十二道菜,其中会有猪、牛、羊、鹅、鸡、鱼等,还会有青菜和茶。午餐则有二十道菜,会有一道海鲜。

    什么名种燕窝鱼翅熊掌鲍鱼之类的,就是皇帝也并不是餐餐吃的。事实上,刘钧当了皇帝不比崇祯吃的更好,只是多了牛肉而已,以前朝廷是禁私宰耕牛的。但如今大汉得塞上诸蒙古部族归附,各种牲畜、皮毛贸易很顺畅,因此牛羊肉酥油奶米分等也不是什么稀奇东西了,比较珍贵的还是那道海鲜,毕竟得从几百里外的天津运来。

    一般情况下,刘钧都是一个人吃饭的,其它的妃嫔们也大抵如此。根据每人的品级,会有相应等级的膳食,每顿多少钱,都有规定,御膳房按着做。如果妃嫔们另有要求,那就得自己掏银子提前订做。

    很快晚膳已经传上来,依旧是二十道菜,十三道萦菜,七个素菜,还有茶和酒。

    每道饭菜都已经有专人试吃过了,因此菜都已经不是很热乎,好在是夏天。

    王坤见皇帝端起了饭碗,连忙挥手,立即有一队宫人捧着各色乐器上前,坐到一边开始奏乐。

    素雅的音乐响起,确实很不错。。

第501章 流放() 
不仅仅是知县长薪了,陈留县每个领取薪水的人都惊喜连连。r?a??nw?en??。?r?a?n?w?e?n‘?

    原来一个不入流的经制吏,才每月三石月俸,还要分本色折色。而现在,不入流的经制吏正俸一月也有十块,加上补贴后也有三十块。一般的书办也有十五块一月,弓手、捕快们也涨到了六块,连厨子、门房也涨到了三块。

    涨薪的幅度很大,虽然朝廷新的薪俸制度里没有了禄米这一项,给下面的胥吏们也没有粮食这一额外支给,但也没有本色折色的实物放,统一放银元券,这其实也是提高了他们的待遇。

    朝廷对于刘钧的这个涨薪水,其实是有很多不同态度的。普遍认为是太高了,尤其是那个养廉银和那个补贴。

    各项补贴居然达到正俸的五倍,而养廉银更高。一个知县就有二百块一个月,而一个总督,每年的养廉银更高达三万块,巡抚也有两万块,布政使、按擦使一万块,道员五千,知府四千,知州三千、知县两千四。

    不过刘钧却还是坚决涨薪,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涨薪其实不过是一改过去朝廷不给钱,让官员自己去拿钱,变成朝廷钱,不许官员私拿。

    这就如同养了一条狗看护鸡鸭,如果不给他吃饱,他肯定会偷吃鸡鸭的。

    官员们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分守地方,手里握着实权的官员,朝廷给低薪,还想让他们廉洁,几乎不可能。

    高薪水未必养廉,可低薪必然助贪。

    而且过去的薪水确实太低了。

    虽然说高薪未必养廉,但过低的薪水必然使得贪污横行。就如同现在官场上的例规,这其实就是一种默认的贪污。

    国家收税,用来做什么的?用来供养官员、军队,以及救灾、兴修水利等等。养官员是干什么的,管理。既管理官衙也管理地方民众,既是管理。也是引导和带领。

    这些领头羊,牧羊犬,肯定得养好了,要不然。还怎么带领羊群。

    明末的官场风气普遍败坏,贪污成风。

    刘钧现在一面搞清欠补空,一面又加薪,接下来就是要严打贪污。在大汉朝,刘钧就是要告诉所有的官员们。他不会亏待他们,但也绝不许这些人大肆贪污。

    现在这些人领了高薪厚禄,就再无理由四处伸手了。谁再伸手,那他可就不会客气。

    而另一方面,朝廷现在也确实有钱了。如今不比前朝,天天紧着裤腰带过日子。在刘钧的新政之下,朝廷可谓是很好的抓住了钱袋子。

    通过银行、奖券、海贸,刘钧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的制造局,盐茶烟酒粮食运输等多个重要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但让朝廷进项极多,而且也掌握了这些关系重大的国家战略物资在手。

    新的税法推行,更是财源广进。

    而取代前朝,新朝也接受了前朝的大量财产,皇庄、王庄、皇店、官店、矿山等等,这都是钱。数次的战争,虽然耗费不少,但每次战争都没亏本,甚至还有赚。

    蒙古诸部的归附,更使得大量物资商品自草原流入中原。

    更别说。清欠追缴,也一样让朝廷又一笔大进项。

    有钱当然得花,不然钱都堆在银行生利息吗?那有何意义。

    但刘钧也不会乱花钱,许多官员提议要把京师当年没修完的外城东西北三面修完。还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预算,刘钧直接否定了。

    现在新朝初立,手里确实有些钱,但用钱的地方也多,修京师外城,不急。

    刘钧也没有把钱拿来大把大把的赏赐给功臣们。赏罚有度,不能乱赏。

    他也没亏待这些功臣们,将士们的薪水一提再提,每次作战,每次年节也是赏赐不少。刘钧现在有钱在手,他最紧要的几件事情一是扩军,提高将士们的待遇,让他们早日为他平定各地叛乱。二是给官员们加薪,刷新吏治,把那些歪风斜气去除,恢复地方秩序。

    天下这么大,刘钧不可能事事都管,他要做的就是制订制度,然后选择好施行的人。

    刘钧坚持了加薪,而且第一次薪水,就还额外的加了三个月的薪水。

    “以后每年的十二月,加一月薪水,算是年终奖赏。另外四时八节的,也都要有赏赐。京师的官员们消费较高,因此,所有京官一律双俸,正俸加一倍。”

    不过加薪的同时,刘钧也开始着手准备反腐。

    薪已经提了,还提了这么多,再有人四处伸手,那就是明着无视他的旨意了。

    刘钧让都察院、锦衣卫、东厂以及大理寺和刑部和吏部、户部这七个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多部寺联合巡视调查组。

    多支中央巡视调查组,将巡查各省府州县。办事不力的,敬告降职,贪污不改的,罢官免职问罪。

    倪元路有些担忧的道,“如今各地叛乱未平,此时严查各地吏治,只怕会更加引动荡啊。”

    对于他的这种担忧,刘钧早有想过,可不能因为担忧,就妥协退让。那如此一来,新朝的吏治还如何刷新。以后时间一久,官员们只会继续如旧,该拿的拿,该贪的贪。现在就应当趁着新朝初立之时,就摆明态度。

    反正该反的也反了,刘钧也不在乎多几个不满的官员。

    “你们下去之后,重点要查税务、粮务、盐务、漕运、海关、邮政这几块,虽然这些衙门都是新建的,但也更要防止他们**。”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监督各地,把所有前明宗室勋戚财产调查清楚,纳献、侵占的都得收回。”

    “那些叛逆乱党的财产也要监督地方将之没收登记,绝不容许有人借此贪污占用。”

    谈话完后,辅袁继咸请求留下奏对。

    “陛下,前明宗室勋戚真的都要流放海外?”他有些犹豫着道,刘钧的这道旨意,他一直有些很纠结。“是不是太过了?”

    “朕也是考虑良久,本来也是打算留一线的。可如今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各地宗室纷纷反叛,朕也很失望。前明宗室如此之多。始终会是一个问题。朕倒也不担忧这些人真能成什么事,可现在朝廷要推行新政,不免会触及许多地主缙绅们的利益,这些人便会捧起朱家子孙来对抗朝廷。”

    “送他们去海外。也没那么坏。虽然可能会失去如今的锦衣玉食,做威做福的土皇帝日子。可朕也会妥善安排,去的那些地方,其实还不错,都是大岛。也不是什么烟瘴之地,比海南其实还要好。”

    “那里朕这几年一直有派人经营,如今也有挺繁华的城镇商市。他们过去后,会给他们分田地,如果肯安心耕种,自食其力,那么自给自足完全没问题,甚至还能过的不错。朕,只是不希望他们再被人利用,也不希望他们一误到底。毕竟不想弄到最后,成为不可化解的局面。”

    新朝对于前朝宗室,可不会有什么太优待。秦统一天下,六国贵族都没好日子。汉得天下,连功臣们都是鸟尽弓藏,更别说什么秦朝宗室六国贵族们了。到后来三国乱战,汉朝宗室更没什么好下场。

    南北朝时,那更是父子兄弟都要相残的时代。

    隋篡北周,杨坚尽杀宇文氏,后来再平定南方。虽然对西梁和南陈还算不错,可也毁了金陵,把所有南陈宗室和大臣都强行迁往长安,然后将陈室子弟都安置到了陇右边垂。其实也跟充军没什么两样了。

    等唐夺得江山,前隋的宗室也根本没剩下几个。连禅位给李渊的傀儡皇帝都被杀了。

    相对来说,还是宋朝对于前朝待遇较好,但这也是后周宗室就没几个人,孤儿寡母的也很老实。

    现在前明的宗室太多了,多到数不清。成千上万。而且这些人奢侈的日子过久了,根本不愿意接受现实。

    优待,也不能养一群祖宗。

    如果他们不造反,刘钧还能对他们更好点。但现在,刘钧也懒得再考虑这些了,送他们去耽罗、巨济等海外诸岛,已经是对他们最大的优待了。

    “每人给他们一块地,给他们一笔钱粮,然后他们就得自食其力了。如果不能适应,那么也没办法。大明已经没了,大汉不可能再供养他们了。想当年,洪武皇帝也是个农夫,要过饭当过和尚,各种艰辛都偿过,如果他的子孙,连自食其力都做不到,那也没办法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袁继咸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元辅,今年的科举考试,我希望由你亲自来主考。这是本朝第一次科举,我希望能够取得开门红。”

    袁继咸倒也没惊讶,点了点头。

    “元辅,对于科举取士,你有什么意见吗?”

    袁继咸想了想,科举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自隋唐到如今大汉,到了如今,已经是套极成熟的制度了。

    “臣以为如今制度已经很完善。”

    刘钧却摇了摇头,八股文章,算什么完善呢。

    “元辅不觉得,八股取士,最后选出来的固然也有部份是学子精英,可也有大把的都是些书呆子,五谷不分。这些人科举中士后出仕为官,可却什么都不懂。到了任上,不是无所作为,就是胡作非为,每个官员上任还得带几个师爷,与其说是他们在当官主政,倒不如说是师爷们幕后操纵。”

    “许多人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治理,更不知道要如何做好一个官员。除了摆架子抖威风然后四处贪婪外,这些人一无事处。”

    “元辅,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