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称雄- 第5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况且,香河小败一场,不过折损了两千多人马二十几条船,可刘键到位广南之后,却从沿海只有几个荒岛作立足之地,到现在短短时间,已经攻破顺化、会安两座阮氏重镇,尤其是还击溃了阮氏主力,生擒了阮主以及一众阮家文武官员,可以说,事实上,广南阮氏已经完蛋了,剩下的那些地方,已经翻不起浪来了,只要一批使者几封劝降书,就能把整个广南收入朝廷囊中。

    从这方面来看,刘键早已经将功赎过,甚至功大于过了。

    总理会议上,总理参政们对于皇帝突然宣布的决定都有些预料不及。撤消军区,撤消督抚,省府县乡也要全面实行三权分立,军队完全脱离出去,以后文官彻底的不能再干涉军队,这无疑让不少人有些心里不是味道。

    宋明以来,都是以文御武,武官完全被文官集团压制住,根本翻不得身。可现在,武官要彻底的翻身了,可以和他们完全的平起平坐。

    “刘键还很年轻,能力也是有的,尤其是经济能力不错。之前他在顺天就干的不错,可惜后来我用人不当,把他放到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去。广南香河之败,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我。我现在也已经想明白了,让刘键去南洋公司做总裁,这是人尽其才。”

    说到这里,刘钧笑笑,“也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当官才行,还有那么多的位置呢。”

    刘钧身子前倾,问辅,“老师对我提前的改革计划支持吗?”

    “完全支持。”袁继咸点头回道。

    “陛下,我是这样想的,军政完全分离,地方也实行三权分立,长远来看,这都是良政。不过我也有几点意见,省府也设立议院老臣没意见,但县乡也设立议院,不免有些人浮于事,官僚冗余。”

    “三权分立,犹如三足鼎立,缺一而不可,少了任何一只鼎足,这只鼎也就立不稳了。四级地方议会是必须要的,但是,根据不同的级别,我们可以控制议会的规模。比如朝廷的中央议会,参议员一百人,众议员一千。但省议会当然不可能也有这么多人,我们可以缩减一些,比如省参议员五十,众议员五百。府参议员可以是三十,众议员可以是三百。到了县级,县参议员可以减为十五,众议员可以是一百五。到了乡议会,乡参议员七个,众议员七十个。当然,具体数量,还可以再研究。”

    刘钧微微一笑,这个议院的设立与这个时代欧洲的那些国家议会完全是两码事,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差别还是很大的。

    地方议会与中央议会形式上是一样的,真正拥有权利的是参议院,众议院只是个摆设,但也能起到一些收拢人心的作用。

    各级参院参议员也不是选举,而是朝廷任命。地方上也搞三驾马车,虽然可能会增加官吏数量,但大汉本来就已经不同前朝,官吏数量大增,大汉不搞放羊式治国。现在搞地方三权分立,实际上也并不会真的增加多少官吏数量。

    就如那数量很多的各级地方众议员,反正数量再多,也不会拿朝廷的薪水俸禄。

    “是的。”刘钧端起茶喝了一口,“职责重新划分之后,朝廷要做相应的调整,文职的总督和巡抚要撤回来。至于提督,视具体情况而定,部份可能要调去设在五都的五战区参谋部,部份调回京任职,部份也可能改任省都指挥使。”

    袁继咸点了点头,“如此一来,没有这些封疆大吏坐镇地方,尤其是边疆之地,朝廷的任务可就很重了。三十余省,数量不少。”

    原来省上还有军区,朝廷有十三个军区,管理着五十余省,后来省合并为三十余个。朝廷只管着十三个军区,军区总督、巡抚们再分管着各省。现在军区撤消,朝廷却要直接管理着三十多个省了。

    “大军区撤消后,我看可以适当的再调整一下各省区划,比如说日本原有扶桑、出云二省,可以直接合并为日本一个省,朝鲜有高丽和新罗二省,也可以合并为朝鲜一个省。再比如云南、老挝、大理三省,可以合并为云南、大理二省。”

    把省调大一些,将全国的省压缩到二十余个,就算等把中南各地和南洋都打下来,到时也就三十来省,朝廷中枢增加些官吏,还是能够管的过来的。

    “老臣还是觉得,通山伯的处置,还是应当谨慎一些,毕竟他对朝廷也是有过不少功劳的,他又是陛下的三弟,若是因为此事,让陛下兄弟之间起了些嫌隙,就未免不好了。最好是能够先与通山伯谈谈先,如果他愿意去南洋公司,自然最好,若是他不愿意,不如就先暂时不要调去吧,让通山伯先到内阁来任职,也不错,通山伯对于经济方面,确实很有天赋。”

    “谢谢老师的提醒,此事我们慎重处理的。”

    “中南半岛和南洋那边还需要有大将镇守,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老师,我打算让刘允升改任镇南将军,傅山改任定南将军,郑芝龙改任平南将军,你觉得如何。”

    “他们三人本都挂着上将军军衔,都是武职,如今朝廷要军政分离撤消督抚等职,免去三人总督之职后,改授镇守将军职,倒没有问题。毕竟他们本身就是武职,文职督抚才受限制不能再统兵,武将是没有问题的。”

    袁继咸顿了顿道,“不过依然还要十个总督和十几个巡抚,十几个提督要召回,如此多高级文武官员回京,朝廷也不好安排啊。”

    “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刘钧说,“不过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一直就觉得,华夏历朝以来,朝廷用人都有一个弊病,那就是一旦入仕成为官员,除非犯罪免职,否则都是终身为官,能上不能下,这种制度很有问题,造成了很多弊端。”

    “这个确实。”袁继咸承认。

    “帝**队的武官都已经实习的晋升率淘汰制,每个级别的晋升率都有限制,越往上晋升率越低。这使得朝廷每年都会淘汰掉大批垫底的武官,然后空出位置来给更年青更优秀的军官们,让帝**队一直保持着强盛。就连士兵和军士,我们也一样是实行着这样的淘汰晋升,不断的淘汰,不断的引入新血液,这才是长盛不衰,不会老化衰弱的重要应对办法。”刘钧缓缓说道,“我觉得文职官吏这方面,也同样可以引入这个制度,每个官吏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任职,然后给他们设定考核淘汰制,每个级别的官员每两年可以参与晋升考核,每次通过一定比例,通过者四年一届的任期后就可以晋升。”

    “如果没通过呢?”

    “一次任期限定四年,两年考核一次,也就是说他们任期内可以参与晋升考核两次,如果四年任内两次大考都没过,那就不能再连任,得降级使用,在降级作用的任内四年两次考核中,依然不能考核通过,就要淘汰免职,直接免职为平民。如果任内两次考核任一次通过晋升,那么任满就能升职。”

    “当然,若是任内表现特别好,也可以不满四年提前晋升,但每任职务最少需要任职两年,必须得通过一次大考,并且是成绩合格通过才能提前晋升。”

    按刘钧的计划,如果连续两次没通过考核降级使用后,成功考过,那么他任满后还得平级调任一任职务,在这任内两次考核内通过,才有机会再升职。

    但那些第一任没考过,降级后仍考不上的,就要被淘汰免职为平民了。

    当然,刘钧准备把这大考的录取率和科举取士一样,并不是说成绩考到多少算通过录取,而是按朝廷实际设定的一个各级淘汰率来淘汰。

    比如说,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晋升率,设定为百分之九十五,那么每年参与考核的从九品官员,成绩最垫底的那百分之五就要降级。从九品之下,就得降为无品级吏员。而到了正九品官员,可能淘汰率就升为百分之十,只录取百分之九十。

    如此一直往上,淘汰率越高,录取数越少。

    所有的官职都是四年一任,两年一次大考,平时还会有小考。平时表现太差,考核极不佳的也有可能不等大考淘汰就会被除职,那些功绩极好的,也可能只任满两年通过大考后就能提前晋升。

    另外刘钧还打算规定,同一品级职务最多任职两任,两任之后不能通过考核晋升的,就要被免职,直接贬为平民。

    就算是做到了内阁辅,也是四年一任,最多连任两任,然后就得改任他职。

    这样才能不断的加入新鲜血液,也是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一个入仕的机会。要不然,现在朝廷大办教育,原本就已经有几十万的秀才,用不了多少年,到时朝廷说不定秀才会突破百万之数,科举迅的增加着那些秀才举人进士,可朝廷对官员的需求却是比较固定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坑可能到时就有几十甚至上百人等着。

    一面是急着想入仕的读书人,一面却是能上不能下的老官员们。

    流水不腐,一潭死水肯定更容易腐坏。

    现在军队已经在实行这个制度了,每年都有一定比率的军官被要求退出现役,每年也有大批优秀的年轻修补军官通过见习竞争,最终从同伴中脱颖而出,加入帝**官群中,成为其中一员。

    文官系统,当然也应当实行这个制度。

    引入良性的竞争机制,很有必要,这样水才会活起来。能者上,庸者下,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

    袁继咸听的直感叹,皇帝是真的什么都能想,也什么都敢想。这个制度听起来确实不错,在帝**中运行的效果也很好。

    但文官系统跟军队可不一样啊,真要推行这个制度,其改变力度之大,丝毫不下于此前的三权分立改革。

    “老臣全力支持陛下。”袁继咸高声道,不管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士为知己者死,皇帝如此信任他,他当然也要全力支持皇帝。(。)

第743章 舰炮外交() 
南洋省、爪哇府,龙汉三年十月中。

    海雾深浓,晨气湿冷。拂晓时分,刘键的船终于抵达了爪哇岛西面的万丹港。

    万丹港被下南洋的汉商称为下港,为万丹苏丹国所有,万丹是立国近百年,统治爪哇西部的******教王国,万丹也是其首都。七十多年前,万丹统治者哈沙努丁趁淡目国苏丹特连科诺去世后国内发生动乱之机宣布独立,从此摆脱淡目的控制,建立万丹王国。

    万丹后与隔巽它海峡相望的苏门答腊楠榜的因陀罗补罗王的公主联姻,取得盛产胡椒的斯列巴尔地区。之后又征服帕亚查兰王国,此后还曾经派出强大的舰队企图征服苏门答腊的巨港,未果。

    到此时,万丹和马塔兰分治爪哇,是爪哇最强大的两个苏丹国,其余的许多小国则都臣服于两国,为两国藩属。

    不过现在爪哇岛上两强分治的平衡已经被打破,葡萄牙、英格兰、荷兰等国先后到来,最终荷兰在巴达维亚立足,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并几次击败了马塔兰,在爪哇的势力越来越强。

    万丹港与巴达维亚距离极近,巴达维亚严重威胁着万丹。万丹苏丹也在极力抵制着荷兰的侵略,他们建立了一支精锐的舢板队,如同是海上游击队一样,让荷兰人在海上尤其是巽它海峡的活动大受威胁。

    同时他们也打造了不少欧洲风帆船,远航到印度和菲律宾、马六甲等地通商贸易。

    此时的万丹港十分兴盛,贸易发达,港口上还筑有欧式的炮台,使得万丹港十分坚固。与荷印的巴达维亚港比起来,万丹港丝毫不差,甚至如今巴达维亚被长期封锁,万丹苏丹则与大汉建立商贸关系,把巴达维亚的香料贸易抢了大批过来。

    现在万丹港有到新加坡、马六甲、吕宋、会安、广州等大汉商港的航线,以及固定的商船队,贸易越发的兴旺,每天港口里无数船舶进出。

    刘键此次就是亲自前来与万丹苏丹会见,商议加强商贸合作,以及在共同打击荷兰东印度公司等问题。

    在顺化香河一战后没多久,朝廷下令,撤消十三个大军区建制,同时撤除总督、提督、巡抚、巡按等官。刚任职广南巡抚不到三月的刘键因此被召回京。表面上是朝廷撤消所有的巡抚,实际上就算没有此事,刘键也不可能继续呆在广南巡抚任上了。

    他自己也早有心里准备,甚至主动的上了辞呈。

    回京之后,刘钧召刘键入宫两人谈了许久。他们究竟谈了什么,没有第三人得知。但这次谈话之后,刘键便加入了大汉南洋公司。随后南洋公司改组上市,刘键成为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南洋公司也在天津证券交易所公开招股上市,南洋公司本就是从最早的大汉东印度公司发展而来,因为这家公司做的是最赚钱的进出口海贸,尤其是公司还是由皇帝拥有绝大多数的股份,因此这几年,南洋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超过十万名员工。

    他们既做大汉沿海到日本朝鲜的转口贸易,也做大汉沿海到南洋的转口贸易,并还做大汉到印度和波斯湾的远洋贸易。

    凭借着其深厚的皇家背景,公司这几年的扩张非常迅速。南洋公司的赢利相当丰厚,股东们手里的股份股息极高。南洋公司根本不需要上市融资,不过做为第一大股东,同时也是占据了控股权的刘钧要求上市,其它股东们也只能同意。

    南洋公司的上市,与其说是融资,实际上只是皇帝在变相的给百姓分红。

    南洋公司天津招股上市,发行了一亿新股,每股一元。同时限制每人只得购买一百股以内。限购之后,一亿新股依然只用短短一周时间就被抢购一空,南洋公司也新增了一百多万新股东。

    刘键从原来的封疆大吏,转而成为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老总,身份转变巨大。不过在那次宫中召见之后,刘键倒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情绪,而是又积极的投入到了新工作中去了。

    上任之后,刘键的头三板斧就是全力开拓市场,尤其是南洋与印度市场。

    如今南洋上,英、西、葡三国都已经向大汉妥协认输,与大汉签订了南洋条约,承认了大汉对南洋的独家权益,三国都撤出南洋。同时,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