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不能在带兵,在档案内也将留下限制使用的评语。

    好在只有三个人,要不然杨震宁愿棒打鸳鸯,也绝对不会批准这件事情。最关键的是这几位老兄的德国恋人,可以帮助为他们在德国的工作带来一些的便利。而杨震又不赞同利用完了,提起裤子就走的做法,所以最终还是同意了这几个人的婚事。

    只是这个几个人在回国后,看到这几位老兄找的德国媳妇,杨震不仅暗叹这几个家伙真是走了狗屎运。搞情报工作的第一个要求,就不能是靓男美女,样子长的越普通越好,扔在人海中不到的那种最好。

    就这个样子在国内,想要找一个大学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结果这几个家伙跑了一趟德国,不仅找到媳妇都是正宗的德国美女,而且都是大学生。其中一个居然是材料学的博士,另外两个不是医生就是教师。

    当然这几个家伙带回国的不单单是自己的德国媳妇,还有他们的娘家人。杨震这才知道在西方,亲戚关系虽说不像中国人那么的亲密。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差不多。七大姑八大姨的,整整来了几十人。

    其中大部分都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单单大学教授就三四个。眼下正在闹饥荒的德国,所有的人日子都过的艰难。虽说东方的战争还未结束,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毕竟中国那里还是比较平静的。

    所以在自己家人找了一个中国女婿后,大包小包的都跟了来。对于他们眼下的念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离苏联人越远越好。对于这些人的到来,杨震自然是欢迎的。不仅指示好好安置这些人,还要求给与生活上的一些照顾。

    但不管去欧洲的抗联人员,对美英苏三国负责军事管制的那些军人怎么看。但是如果没有这三支军队中某些人,尤其是美英军官中的贪婪者,此次在欧洲战场收集需要设备和装备,不可能获得这么大的收获。

    大批源源不断运回来的设备和物资,以及大量的装备,保证了在自身产量有限的情况之下,维持入关的抗联部队在战后的战斗力,尤其是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没有出现断档。同时在平津地区,保证了一定数量的装备储备。

    就连那二十多架意大利三手货,也与抗联原来装备的十余架,在解放后一直充当民航飞机,与空降兵训练飞机使用到五十年代末。甚至为了在缺乏备用发动机,而机体使用寿命还很充足的情况之下。使用b二十四轰炸机的莱特发动机,替换下了原来装备的意大利发动机。

    实施这些计划,杨震几乎耗光了东北局的备用资金。还从中央请求来了一笔黄金,在美国兑换了一笔外汇。甚至为了凑够到足够的资金,杨震还与自己那位岳父商议,提前支取了两年的分红。抗联的情报部门也提供了一部分的经费,这才凑够了这笔资金。

    而从中央请求来的这笔黄金,是中央从历年抗联上缴的资金,以及各个解放区上缴资金中积攒下来的六成。如果不是杨震几次飞北平与主席秘密商谈,最终说服了主席批准了他的建议。这笔几乎是中央最后家底的黄金,中央财经委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舍得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

    同时为了保证收集来的运输机和战斗机,抢在战争结束之前形成战斗力。杨震从四五年四月份开始,在不引人注目的情况之下,陆续开始减少对日轰炸投入的力量。以腾出飞行员,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完成飞机的改装。

    当然逐步减轻对日轰炸投入,也不是全部因为这些计划。另外一部分的原因,就是经过高强度的使用,抗联手中除了b二十四轰炸机之外,数量最多的斯特林轰炸机群,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到达了使用寿命。

    而且在美国人对日轰炸投入越来越大的情况之下,抗联已经无太大必要保持原有的轰炸力度。所以在四五年四月份,杨震以斯特林轰炸机到使用寿命为由,将这种飞机剩余的五百多架陆续开始停飞。

    到五月末这种英制轰炸机,基本上全部退出对日轰炸一线。部分转为运输使用,一部分转入海上巡逻机使用,剩余的大部分进行了封存。腾出了一批空勤人员,接收新到的德制运输机群。

    眼下英国人陆续停止为抗联的斯特林轰炸机,提供备用发动机和部件,就给了杨震一个很好的理由。不仅是斯特林轰炸机,到六月初开始抗联的b二十四轰炸机,也陆续开始逐步从对日轰炸一线撤出。

    实际上到此时,整个日本本土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有价值目标可供轰炸。剩余的目标数量,也根本在用不到这么多的轰炸机。在这么炸下去,杨震的后续计划可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

    对于抗联逐步减轻对日轰炸投入,美国尽管不相信杨震的显得有些拙劣的借口。但在欧洲战场结束后,已经彻底腾出手来的美国人。却是就坡下驴,逐步停止了对抗联提供b二十四轰炸机备用零部件。

    而且随着皮尔逊调往西南太平洋战区总部,美国人全面停止地面武器装备的援助,以及其他方面的援助也大幅度开始减少,甚至陆续开始停止某些物资援助。抗联与美国方面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淡,目前双方也就只维持一个表面关系没有破裂而已。

    美军驻北满的航空基地虽说还在使用,其驻北满的轰炸机群也没有撤离,但对抗联方面的警戒却是越来越严厉,与抗联方面会商也是越来越少。美国人已经摆明了不希望战后的日本,被红色中国人参合上一脚的想法。

    对于美国人做法心知肚明的杨震,并没有在意美国人逐渐疏远的态度,而是稳中有快的在秘密推行着自己的计划。陆续将轰炸机飞行员,转为运输机飞行员。但并不是说全部撤出的轰炸机飞行员,全部都转为运输机飞行员。其中的骨干,还是该保留要保留的。

    在杨震看来对日轰炸取得的难得经验,是绝对不能丢掉的。尽管战后的中国,这些战略轰炸机,恐怕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但是这些轰炸机群驻扎在东北,却足以对任何方面都产生足够的威慑力,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

    战略空军不是战术空军,建立起来固然不容易,使用上也是耗资巨大,尤其是战略轰炸机的设计与制造,更是对一个国家整体科技与工业实力的考验。没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和军队,即便是给你这种轰炸机也养不起。

    但战略空军,却有着战术空军无法比拟的战略威慑能力。一旦启用,将会发挥战术空军无法比拟的作用。如果说一直强大的战术空军可以为自己的国家,构筑一道天空保护伞的话。那么一支训练有素的战略空军,就是一个国家的利剑。

    让你的敌人想要侵略你的时候,他要反复去掂量你的报复手段。尤其是在眼下,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战略轰炸机是唯一的能够在战争期间,对敌国展开大规模战略报复的手段。

    杨震不希望出现那种别人能打到你,你却因为胳膊太短,够不着人家的时候,就只能吃亏却无法报复。就像之前的德国和日本,现在的日本一样。本土被美国人炸了一个稀巴烂,但想要报复却够不到美国人。

    削弱战略空军,就等于砍断自己的一条最有力的臂膀。对内战略空军以及周边小国作战的威力,远不如战术空军。但是对外作战,尤其是与大国之间的冲突,战略空军却有着战术空军无法比拟的优势。

    自己苦心发展航空兵,在根据地人才奇缺的情况之下,拼了老命也保证了航空兵人员的补充。从捡波兰的破烂货和日本战利品起家,到从美制p三九战斗机,苏制伊尔四轰炸机一点点的积累。

    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无到有,到现在拥有了一支规模和质量、效率,都首屈一指的航空兵,这其中付出了自己很大的心血。自己顶着党内、军内,那么大的压力开展对日空袭作战,积累下来的这些经验,尤其是重轰炸机群编队、指挥,远程导航的经验,是绝对不能轻易丢掉的。

    无论战后中国走向是什么,但是有一点杨震却毋庸置疑。要想今日的事件,不在未来重新上演。那么需要的就不仅仅是有着让敌人胆寒的核武器,更要有一支攻守兼备、远近结合的空军。

    尤其是在未来中国的海军,将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只能在近海活动。中国的技术底子,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有其他战略威慑手段的情况之下。拥有真正的战略报复手段,那才是未来中国空军应该有的使命和能力。

    眼下逐步的停止活动,并不代表彻底的解散。该保留的要保留,该改变用途的。杨震不仅要保留战略航空兵的编制和作战机群,还要求航空工业部门,要加快对b二十九轰炸机的测绘仿制。力争在两到三年之内,将这种飞机投产。

第三百七十三章 战斗机部队之伤() 
杨震逐步削弱对日空袭,并不是就要彻底的废除战略空军。他这个时候减少对日空袭投入,除了为自己下一步的战略安排做准备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要开始为战后积攒本钱了。

    而且削弱不代表就彻底的停止,只是对日轰炸的目标上,针对性更强了一些而已。至于对日本城市的轰炸,杨震全部拱手交给了美国人。在目标的选择上,更多的是对日本本土日军兵力集结地轰炸一直都没有停止。

    四月份的时候,出动最后二百六十架斯特林轰炸机,对东京日本近卫第一师团的驻地,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轰炸。在情报部门的配合之下,最后一次出动的斯特林轰炸机,将整个近卫第一师团驻地夷为平地。

    这个近卫第一师团在睡梦之中措不及防,在此次轰炸之中伤亡近三分之二。而五月末抗联还出动了一百二十架轰炸机,将北海道的日本一个油田,炸了一个底朝天,彻底结束了日本本土那可怜的石油产量。

    就在江淮战役正式结束的六月三日当天,出动一百八十架轰炸机,对台湾日军一系列目标实施轰炸。只是在完成对台湾日军目标轰炸后,这批轰炸机群的一半,直接降落在已经完成整修的苏北境内盐城、徐州机场,剩余的一半则降落在山东与河北的济南、沧州机场。

    这批轰炸机群不在返回东北,就驻扎在两地执行对东战略威慑作用。到这批轰炸机调离,以及封存了全部的斯特林轰炸机。在加上近期战损的飞机,以及因为故障损失的飞机。抗联留在东北执行对日轰炸任务的轰炸机,只剩下原来的四分之一多一些。

    而其中除了备用机一百四十架之外,真正投入一线对日空袭的,也只有四百架b二十四轰炸机。不过在五月份,抗联航空用铝是美国援助的之外,其余所有零部件都是自产的第一架b二十四轰炸机,也已经完成全部项目试飞,到了可以投产的环节。

    同时使用自己生产的航空用拉杜铝,制造的b二十四轰炸机,也正在处于全面试制之中。如果顺利的话,在有几个月也可以完成试飞。但按照杨震的部署也只是进行试制,并不准备投入生产。

    按照杨震的思路,试制b二十四轰炸机,只是为了下一步生产b二十九轰炸机做好铺垫,积攒生产与制造大型飞机的经验。并检验东北生产的拉杜铝质量,能不能满足制造大型飞机的需要。并培养制造大型飞机的技术工人,尤其是合格的铆工与锻工。

    只是杨震虽逐步开始减轻对日空袭力度,但是在五月末、六月初,在朝鲜战场突然加大了投入。尽管没有亲手接过指挥权,但是却给了朝鲜集群司令员杜开山,以调动全部驻朝有生力量的命令。

    相对于到六月三日正式完成对合围圈内日军最后清剿,林总指挥的大军进抵长江北岸为终,江淮战役全部结束后再次平静下来的关内战场。以及于五月九日正式打响,眼下正打的热火朝天的冲绳战场。

    原来战事强度并不算大,与四二年起抗联发起的历次战役相比,也就算是一场中等规模的朝鲜战场,却一反常态的热闹了起来。但在朝鲜战场,抗联的攻势表面上看是声势浩大,但却是稳扎稳打与虚张声势相互结合,将日本朝鲜军稳步向南的一步步的压缩。

    不过虽在朝鲜战场上,杨震始终控制着攻击节奏。但杨震却调集一部分战术轰炸机,组成了以a二零攻击机为核心的战术攻击集群,将朝鲜海鲜严密的封锁起来。朝鲜海峡上的每一条船,都成为抗联攻击机的攻击目标。

    面对抗联的封锁战术,为了保证本土与朝鲜南部之间的联系,日军大本营冒险削弱了本土的防空力量,想方设法的抽调了四个疾风战斗机组成的航空战队,为来往朝鲜半岛与本土的船只护航。

    抗联护航的战斗机群,与从日本本土起飞的日本战斗机群,在朝鲜海峡上空连续爆发了数次大规模的空战。抗联的拉七战斗机与雅克九战斗机群,与日本陆军的疾风战斗机群不断的在朝鲜海峡上空进行着激战。

    相对于日本东海岸日本海军仅存的战斗机群,与铺天盖地的美军舰载机,以及英军从欧洲战场调来的航母编队舰载机,发生的连续空战。尽管抗联与日本陆军,都投入了相当一部分的有生力量。但却没有日本东海岸战场的空战,那么的引人注目。

    但连续爆发的空战,尽管参战的抗联航空兵战斗机部队损失很大,但日本陆军驻本土的战斗机群也一样损失惨重。连续几场大规模的空战下来,在加上冲绳战场上的损失。日本陆军留守本土的战斗机部队,在被打掉了三百多架战斗机后,彻底被打掉了元气。

    此时的日本本土航空工业,大部分被轰炸机摧毁。再加上四四年底东海大地震的损失,以及丧失了航空用铝的最大来源,日本本土的飞机生产能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若有若无的地步。被打掉十架飞机,能补充一架就已经很不错了。

    与飞机产量迅速下滑相对应的是,飞行员的补充越来越困难。成批的空战老手,不是阵亡在中国战场,就是损失在太平洋战场。本土防空作战,也损失了很大一部分飞行员。那些匆忙训练出来的少年兵,无论是技术水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