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请讲话。”
“咳,咳……”刘彘清了清嗓子大声的说道,“将士们,今天选出来的都是勇士中的勇士,我们的任务是向东追击刺杀朝廷大臣的凶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做到有令而行,无令而止,有胆敢违抗军令者,按军法从事,知道了吗?”
只听着下面五百人马齐声呐喊:“有令而行,无令而止。”
“好,出发。”刘彘跨上战马,依旧由张佳扬保护,兴奋的一声令下。
整个队伍依次行动起来,走过灞桥,过关隘,快速向东行进,走过山峦就走上了平坦的官道,速度越发快了起来,紧紧护着刘彘的张佳扬一丝都不敢大意,生怕稍微有点闪失伤着刘彘,否则自己将是千古罪人,刘彘说道:“张都尉,这次我们应该直接去梁国的都城睢阳,明察暗访,拿出真凭实据让我那叔叔交出真凶,否则无法向父皇交代。”
“王爷,你的论断是正确的,我赞同你的意见,不过此事有可能和梁王本人也有瓜葛哦,不知到时王爷有什么打算?”
“哼,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理是这样,遇到问题还要听一下郅中尉的意见,这可是皇上提醒过的。”
“是呀,到睢阳后再认真商讨下一步行动。”
两个人边说边带着队伍急速前行,大约用了一周的时间,队伍开到了睢阳城外,张佳扬问道:“王爷,我们是否要全体进城。”
刘彘看了看旁边的郅都问道:“郅中尉有什么高见?”
“王爷,在下看来还是将人马驻扎在城外,你我带领几个随从进城调查,如果出现什么不测,城外的人马一来可以营救,二来可以通风报信。”
“好主意。”刘彘和张佳扬同时赞同道。
于是大队人马就在睢阳城外的一片空地驻扎了下来,刘彘带领着郅都、张佳扬以及几个随从扮成客商悄悄的走进城去,在繁荣的睢阳城内,摆摊的,逛街的,吆喝声不断,车来车往,很是热闹,刘彘说道:“郅中尉,哦不,老爷,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来调查此事?”
“小爷,跟我来,这事早已安排好了。”郅都信心满怀的向大街上走去,张佳扬看了一眼刘彘咧咧嘴笑了笑,刘彘小嘴一嘟摆手示意跟上去,于是一行人紧紧的跟上郅都的脚步。
郅都带领大家突然拐进一条小胡同,在胡同的深处一个大门口停了下来,轻叩门环数下,大门哐当一声打开,从门里探出一个老者的脑袋,一看到郅都就马上说道:“哎哟,老爷回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呵呵呵。”
只见此老者用瘦骨嶙峋的双手拉着郅都进了院落,刘彘、张佳扬等也紧跟进去,几个护卫关严大门站在门口守卫,刘彘、张佳扬跟着来到院落内的客房内,老者马上变得一脸严肃对郅都道:“老爷,可把你盼来了,您交给的事情已经探听明白,这两位是?”
“王伯,这位是胶东王刘彘,这位是张都尉张佳扬,都非外人。”郅都连忙介绍。
只见老者连忙笑呵呵道:“小老儿有眼不识泰山,小老儿给王爷请安,给张都尉问好。”
“免礼,免礼,请问您是?”刘彘疑惑的问道。
郅都呵呵一笑说道:“王爷,此人就是在下安插在睢阳的细作,以便尽早知道更真实的情况。”
“郅中尉真的是有先见之明呀,好,很好,快请老伯说一说这睢阳的情况吧。”
只见老者说道:“王爷,各位,小老儿已经知道你们前来睢阳做什么,这几天小老儿托人进了韩府,说通了韩安国韩内史,韩内史把长安刺杀案,梁王夺皇位的事情都告诉我了,但是韩内史再三强调,梁王的错全是用人不善造成了,其中谋划长安刺杀案的就是羊胜和公孙诡。”
“好呀,果然是王叔做的事情,这下可怎办,怎么办。”
“王爷不要着急,我们出城后再议下一步的行动。”郅都说到这里转身对着王伯说道,“王伯,等我们撤离后,你就再去一次韩内史的府上,让他到梁王身边吹吹风,尽快让梁王认识到错误,免得刘氏家族内部动刀枪,然后再在睢阳城内散布消息,就说胶东王率兵十万正向睢阳赶来,抓不住凶手誓不收兵。”
“诺。”
郅都布置好任务,就和大家及时退出睢阳城,来到城外驻扎的军营内。
刘彘升坐帅帐,几个人召集来之后就问计道:“各位看接下来如何办?”
张佳扬道:“应该先礼后兵,让梁王感受到朝廷的压力,但在处理这件事上要把握好节奏。”
“把握好节奏,此乃何意?”刘彘疑惑道。
郅都马上接过话茬道:“王爷,此案如果让王爷亲自办,有些亲情恐怕不好处理,希望王爷能将此案的决策权交予下官,下官定不负众托办好此案。”
刘彘小脑袋一摇紧接着又点点头道:“嗯,有道理,本王准了,将您的计划拿出来让本王了解一下,看本王满意否。”
“诺。”
第121章。刘启布局(3)()
袁盎接刘启的旨意来到长乐宫永寿殿外,谒者连忙进殿向窦太后报告:“报皇太后,袁盎在殿外求见。”
“哦,袁盎,也是我大汉的老臣了,今天怎么突然前来,请他进来。”
“诺。”
袁盎小趋步快步走进殿内,见到正室上方坐的窦太后,连忙跪地施礼道:“臣袁盎拜见皇太后。”
“袁爱卿,请一旁就座。”
“谢皇太后。”
窦太后沉思片刻问道:“袁爱卿,今天突然来见我瞎老太婆,所为何事呀?”
袁盎在一旁屈膝坐定后,再次施礼道:“皇太后,臣前来不为别事,是关于皇位的继承问题来向皇太后请教一番。”
“哦,皇位继承?”
“正是,今天早朝陛下明确告诉大臣们,陛下万年之后,皇位由梁王来继承看是否可以,让公卿大臣们进行讨论。”
“哦,袁爱卿对此事有什么高见吗?”
“皇太后,高见谈不上,臣认为万万不可。”
窦太后听到袁盎如是说,舒展的面容马上皱了起来,声音生硬的说道:“这是袁爱卿一个人的意思呀,还是诸位公卿大臣们的意见?”
袁盎继续和颜悦色的说道:“皇太后,这是一部分关切大汉社稷安全的大臣们的意见。”
“啧、啧,袁爱卿,这话我不爱听,不就是兄位弟继吗,老太婆对过去不太了解,但听史官说过,这在商朝就有多次先例,在那个时间段也没有见商朝不安全呀,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那请问皇太后,如果梁王继承了皇位,梁王轰了之后皇位由谁继承呢?”
“这很简单,皇位再让给景帝的儿子呀。”
“皇太后,万万不可,过去还有不一样的例子,春秋时期的宋宣公选择继承人时不立子而立弟,造成自己家族的祸乱,儿子和叔叔,以及各自的后人战乱不绝,五世都不得安宁,小不忍则坏了大义呀,如果这些有点遥远皇太后不太清楚,咱们说近的,高祖时想废当时的太子孝惠皇帝改立赵王(刘如意)为太子,结果没有立成,就这一点点小插曲就害的两任赵王无故惨死,戚夫人更是受虐到极致成为人彘而冤死,战乱不断,大汉江山差一点改姓吕,如果让梁王来继承皇位,然后再把皇位传给景帝的儿子,那么梁王的儿子就会有怨气,会造成家族内部的自相残杀,一旦局面扩大,将变的很难收拾,说不定大汉的社稷将不复存在呀……”袁盎是有备而来,找准时机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给窦太后。
窦太后的眉间皱纹拧的更紧,显然是被袁盎的假设吓得无所适从,轻声的说道:“袁爱卿不要说了,原来皇位继承的事情有这么多学问,是我老太婆考虑不周,回去告诉皇上,按照祖制办,这样谁都没有错,就不会造成刘氏家族内乱。”
“皇太后英明,我立刻会启奏陛下,让陛下按照大汉的祖制来做好皇位的传承,臣告退。”袁盎圆满的完成了刘启交给自己的任务,小跑步飞出了长乐宫。
刘启在未央宫宣室接见了袁盎,袁盎还没有进门就见到刘启从殿内冲出了殿门口,向前急迫的拉住袁盎的手道:“袁爱卿,事情办的如何,看你的表情应该差不多了吧?”
袁盎满面春风的回答道:“恭喜陛下,皇太后已经打消了让梁王继位的计划,这下陛下的心病可以去除了。”
“哦,若是这样,袁爱卿真的是立大功一件,皇太后还真的听你得了?”
袁盎呵呵一笑把劝说窦太后的经过讲了一遍,刘启叹服的连连称妙,然后语气一转道:“这还不算完呀,必须尽快确定太子的人选,让梁王死了这条心,否则夜长梦多呀,袁爱卿认为朕选哪一位皇子做太子比较合适?”
袁盎心头一颤说道:“陛下,此事还是由陛下决断吧,择一德才兼备者继承就可以了。”
“哈哈哈,朕有十四子,长子荣被废,河间王德好儒学,只会死读书;鲁共王余口吃喜欢建造宫室;江都王非有勇无谋;胶西王端脾气暴戾;赵敬王彭祖好法律但滥用;中山靖王好女色;长沙王发年幼;以上及其他诸子皆不适继位,唯有胶东王刘彘倒是聪明伶俐,其母王娡有梦日入怀贵象,有帝王之气,但可惜是第十子,若立胶东王为太子,不知袁爱卿有何建议?”
“陛下圣明,但要说服天下立胶东王为太子的优势,否则不能服众呀。”袁盎说到这里突然转身喊道,“什么人在柱下偷听,不想要脑袋了,还不快出来。”
只见从大殿的柱子后面哆哆嗦嗦走出一个瘦弱的谒者,刘启看到后笑笑道:“原来是大顺呀,有什么事情吗?”
这时大顺就胆战心惊的回答道:“禀报陛下,午膳已准备好,是否现在传上来?”
“哦,等下朕自己过去就是了,不用端过来了。”
“诺,小的告退。”大顺小趋步快速离开大殿。
袁盎很是着急的说道:“陛下,此人可靠的住,刚才的谈话他应该听到了,他不会做泄密者坏事呀。”
刘启不以为意的回答道:“哼,朕正想让立太子的事情传出去呢,这样也好让反对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不是,哈哈哈。”
大顺夜晚走出未央宫,趁着夜色来到了旁边的一座民宅内,看到两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的近前,一胖一瘦,一高一矮的两个人说道:“大顺爷,消息探听的怎么样了?”
“不瞒你们二位说,皇太后督促皇上立梁王为继承人的计划已经破产了,接下来要立胶东王为太子。”
“哦,此消息确切,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是谁反对的?”
“二位爷,千真万确,主要是以袁盎为首的一些朝内大臣反对,并且袁盎前去说服的皇太后。”
“哦,原来这样,多谢大顺爷。”两人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银子塞在了大顺的手中,这两人就是公孙诡和羊胜。
公孙诡对着羊胜说道:“兄弟,我们要马上离开长安返回睢阳禀报梁王,如果汇报的不及时,我们脑袋难保呀。”
“是呀,走,我们马上出发。”羊胜也是急切的回答道。
于是两个人骑上快马直奔梁国的都城睢阳进行消息汇报,梁王正在梁国都城睢阳的宫殿内和韩安国议事,梁王边挥舞着宝剑边说道:“韩内史,本王是否有做帝王的贵相呀?”
韩安国屈身回答道:“大王贵相长存,但帝王之气在天而非人,帝王皆天定,还是请大王随遇而安的好。”
“哦,韩内史意思是本王得不到帝王之位了。”梁王收住宝剑接着说道,“荣儿被废,其他的皇子皆是废人,怎能与本王抗衡,继承帝位本王还有有几分把握的。”
“大王非也,有一皇子可能大王未想到,此皇子智商过人,出生时又有帝王之相,有可能继承帝位。”
“你所说的皇子难道是刘彘?”
“正是。”
“哈哈哈……”梁王刘武听到指的是刘彘哈哈的大笑道,“如果让本王和那乳臭未干的刘彘侄子争帝位,那就让本王放心,胜负一定,本王还羞于与他竞争呢。”
“大王且不可大意,希望老臣的话不要应验。”
“报大王。”突然羊胜公孙诡出现在大殿门口高声喊道。
刘武看到两人后满是惊讶的说道:“二位这么快就回来了,事情办妥了。”
羊胜回答道:“大王,到长安见到皇太后了,皇太后也向皇上建议了立大王为皇位继承人,皇上也答应了,可是……”
“可是什么,快说结果怎样?”
“半路杀出个袁盎等人,三说两不说把皇太后的心思都说活了,让皇太后彻底改变了原来的主意,现在大王要做皇帝的美梦就要烟消云散了。”
“什么?”梁王愤怒的抽出宝剑砍向面前的茶几,茶几瞬间被劈成两半,厉声说道,“袁盎,我与你势不两立。”
公孙诡走上前来说道:“陛下,要不我们赶快清点人马,杀了袁盎以及一些腐朽的大臣,把皇帝宝座抢回来。”
“嗯……,有理,不然难解本王心头之气。”
在一旁的韩安国立刻着急的说道:“大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如若这样,不但赢不得皇帝宝座,而且还有杀身之祸呀。”
公孙诡立刻讥笑道:“呵呵呵,韩内史真是胆小如鼠之辈,我们大王何许人也,当今皇上的亲弟弟,皇太后的宝贝儿子,杀一些象袁盎之辈的小人,如取狗命耳,看谁敢动大王一根汗毛。”
羊胜也附和道:“就是,就是,大王不要听韩内史这腐朽之言。”
韩安国马上反唇相讥道:“你们两个小人,非要害的大王无容身之地吗?”
梁王刘武马上大喝一声:“你们都给本王住嘴,韩内史赶快退了出去,本王非要让袁盎等人命丧黄泉不可,胆敢阻挡本王蹬上皇位者,只有杀了才能解心头之恨。”
韩安国马上趴到地上痛哭道:“大王,万万使不得,使不得呀。”
第125章。刘启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