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旅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迷失的旅程-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多时,匈奴细作被押到未央宫的偏殿,典客也紧跟着来到这里,听明来意后,典客用不太熟练的匈奴语说道:“快说,你是什么人,谁派来的,来干什么?”

    该匈奴人闭着眼睛一言不发,几个人看着此人霎时没有一点办法,张佳扬看了看用熟练的匈奴语言说道:“快点报出你的名字和来长安的目的,否则性命难保”

    听到张佳扬流利的匈奴语言以及熟悉的声音,此匈奴人猛然间抬起头,默默看着张佳扬,然后说道:“你就是阏氏的护卫张佳扬,你怎么投靠了大汉,你是叛徒?”

    张佳扬反倒笑笑回答道:“原来你认识我,你来干什么的还是赶紧说吧,你要相信老天都是相信正义的,我只所以来到大汉,因为我在这里看到了正义,匈奴人时不时的到汉境杀人放火抢劫,是十足的强盗所为。”

    “哈哈哈,正义不能用来当饭吃,这自称正义的大汉不是依旧怕我强大匈奴的军队,我就是军臣大单于派来向大汉皇帝送国书板牍的,希望皇帝能把真正的公主嫁给匈奴伺候军臣大单于。”

    “国书板牍在那里?”

    “哼,被这个老头强行夺走了。”这匈奴人用眼直直的盯着卫绾说道。

    张佳扬和匈奴人的谈话只有典客稍微能听懂些,可卫绾和刘启一头雾水,张佳扬马上转身把刚才的对话向刘启复述一遍,刘启马上说道:“卫爱卿,他说的板牍在你那里?”

    卫绾立刻打起精神说道:“老臣是从他身上搜出一卷板牍,由于听不懂匈奴人说话,所以没有当回事,没有查看板牍,这板牍还原封没动在老臣这里,正准备要交给陛下。”

    “呈上来我看。”

    “诺。”卫绾从衣袖中取出板牍递了上去。

    刘启慢慢打开板牍,上面是中行说的秀美篆书,大致内容是汉朝皇帝欺负大单于不能辨别公主真伪,连续嫁过去几个假的公主和亲,有损大单于威严,在愤怒的情况下做出了活埋假公主的决定,事后也感到很后悔,希望大汉皇帝能够谅解,为了抚平大单于心头伤痕,望大汉皇帝能够择期嫁一位德艺完美的真公主过去和亲,以便维护双边的和平稳定,使其真正成为一家人,让世上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尽管刘启早有心理准备,当看到真正的板牍时还是忍不住的把它拍在了案上,脸爆青筋的说道:“欺人太甚。”

    “陛下,息怒。”卫绾和张佳扬同时说道。

    刘启慢慢的安静下来说道:“让匈奴使者到馆驿休息,等候回复,你们都退下吧,朕要冷静一下。”

    “诺。”张佳扬和卫绾同时转身离开未央宫。

    刘启坐在未央宫的床上足足一个时辰,然后说道:“来人,摆驾长乐宫。”

    “诺。”

    刘启坐着龙辇在仪仗队的伴随下浩浩荡荡的向长乐宫前进,通过甬道,很快到达长乐宫宫门口,一谒者走近龙辇问道:“陛下,我们是否去皇太后那里?”

    “宫门外停辇,朕要步行进长乐宫内转转。”

    “诺。”

    刘启走下龙辇,满怀心事漫无目的的在长乐宫内瞎逛,一时不知道去找谁,也不知道谁能解决自己如今的难事,越想越愁,越想步履越快,恨不得把心中的怒气全部发泄到脚下,倾泻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后面的侍从护卫也加快脚步紧随其后,也搞不清楚皇上究竟要到哪里去,刘启猛然间停下了脚步后面的护卫也象高速奔跑的羚羊一样来了个急停,有些个别的注意力不集中者险些撞到前面护卫的身上。

    刘启转身说道:“你们和朕拉开距离,朕走不丢的。”

    “陛下安全重于泰山,若有闪失小的们对不起社稷。”

    “朕一个大活人,会照顾自己。”刘启怒斥后转身又向前急走,后面的谒者侍卫皆莫名其妙,摇摇头接着继续跟了上去。

    转身走到一个小花园,满园的花儿开的还算鲜艳,花园中间有一个小池塘,池塘上面铺满荷叶,蜻蜓在荷花上起起落落,但刘启对这些景色毫无兴致,突然从小路旁边的花丛中跑出一个小男孩,啪的一声撞到刘启身上,刘启身后的侍卫以为遇到刺客,连忙一跃而起冲上前来,刘启边向身后侍卫摆手示意莫乱边低头观看,只见这男孩满脸泥巴,衣袖全湿,看到刘启露出洁白的牙齿笑道:“呵呵,父皇也在这里,彘儿给父皇请安。”

    刘启马上笑道:“哈哈哈,淘气的孩子,怎么弄成这样,看管的宫人在那里。”

    “胶东王……你慢点跑……老奴跟不上了。”这时从草丛中气喘吁吁的跑过来一个老头,当看到刘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道:“老奴给陛下请安,老奴有罪。”

    刘启马上意识到这位就是看管刘彘的宫人,呵呵笑道:“老人家起来吧,你何罪之有。”

    “老奴不敢,把胶东王看管成这样,死罪,死罪。”

    “哈哈哈,儿童顽皮乃天性,与你等无关,不必自责,稍后朕会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进行教导,有烦老人家了。”

    “谢陛下恕罪。”老头颤巍巍的从地上站了起来。

第103章。后宫争锋(3)() 
南宫公主嫁给了军臣大单于,匈奴罢兵,边境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天下苍生不再惶惶不可终日,百姓安居,物阜民丰,从边境到长安尽显大汉的繁华。

    在未央宫的东侧有几座金碧辉煌的殿舍,殿门上写着三个鎏金大字-----聚贤殿,这里是当今太子刘荣的住处,自从刘荣被册立为太子,皇上刘启把这个宫殿钦赐“聚贤殿”殿名,并让太子在此读书和结交社会名仕,希望能在这里学到治国安邦之道,太子太傅窦婴正在这里给刘荣上课,只见窦婴拿着板牍认真的讲道:“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刘荣疑惑的问道:“太傅,这段话是谁说的,什么意思呀?”

    “这是文帝时的博士贾生所著的《过秦论》所述,刚才这段话意思是说人们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于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从而了解兴盛衰亡的规律,详知谋略和形势是否合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才能历时长久,国家才能安定。”

    “太傅,贾生说的有道理,我听说他的一个秦灭亡的理论,是因为对老百姓太残暴了,等我继承了皇位,要象父皇一样对民仁慈,这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太子理解的不错,有道理也没有道理。”

    “太傅,那应该怎么理解呢?”

    “仁慈是根本,还要以对民进行教化做基础,如果没有教化,一切仁慈都会让别有用心之人认为是软弱,这样也可能让国家处在危险的境地。”

    “太傅说的甚好,治理国家真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呀。”

    “太傅,教授太子辛苦了,这里给你带了些慰劳品,来这边一叙。”窦婴正在和太子谈兴正浓,突然栗妃从聚贤馆大门方向走了过来,离二人很远就喊了起来。

    窦婴看到是栗妃,马上将教授的板牍放在案几上对太子说道:“太子先自己,我去去就来。”

    “好的,太傅。”刘荣站起身恭敬的回答道,转身看了看自己的母亲,栗妃正让两个护卫抬着一个木箱向会客厅走去。

    窦婴快步来到会客厅,向栗妃施礼道:“臣向夫人问安。”

    站在会客厅的栗妃微微一笑道:“太傅,都是自己人,不必多礼,长时间教授太子知识,辛苦了。”

    “职责所在,当义不容辞。”

    “好,为了感谢太傅,准备些薄礼,希望太傅能够收下。”栗妃说完眼睛瞟向两个随从道,“来呀,把箱子抬过来打开。”

    “诺。”两个随从快速将木箱子抬到窦婴近前,打开了盖子,五颜六色的光芒从箱子**出,直刺人眼,窦婴定神观看,满满的一箱金银珠宝呈现在眼前。

    窦婴马上施礼道:“夫人,臣无功不受禄,不知这是何意?”

    “太傅,希望您能认真的辅佐太子,能让太子顺利继承皇位,这些是慰劳太傅的。”

    窦婴马上俯身在地道:“夫人,臣窦婴奉圣命做太傅,认真细微讲授,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能力所限不能教授更多地道理给太子,教授太子安邦定国之道,辅佐太子顺利继位乃是太傅的本职任务,收受这么多的财物实不敢当,还请夫人收回成命。”

    “哦,太傅此言当真。”

    “如果让说窦婴的心里话,臣教授太子只是为名而不为利,还请夫人恕臣不敢收受。”

    “好一个为名不为利,好吧,这礼物我就收回了,先寄存到我这里,如果那一天太傅需要只管找我取就是。”栗妃说到这里看了看旁边的随从道,“你们两位把这箱礼物抬出去,在门外守候,如果不喊你们,不要进来。”

    “诺。”两个随从收拾好金银珠宝箱子,抬起来匆匆的走出会客厅。

    “窦太傅,既然我们都是为太子好,你说现在太子的位置是否稳固。”

    “不知夫人何出此言,既然正式立了荣儿为太子,说明皇上还是看好荣儿的,只要荣儿做好太子该做的事,逐渐了解并掌握运作帝王之事,以后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窦婴说到这里变得犹豫吞吐起来。

    “太傅,既然我们是自己人,不必有什么顾虑,只管说来。”

    “夫人看到了,最近汉匈和亲,王夫人狠心将亲生的南宫公主嫁给了匈奴,平息了边关争端,王夫人的品德修行可是高高在上呀,还请夫人你以后要注意才是。”

    “噢,太傅担心此事,南宫公主嫁不嫁,恐怕她王夫人也阻挡不了吧,现今到了能够出嫁年龄的公主恐怕只有王夫人的三位,别无他选呀。”

    窦婴立刻退后一步道:“可能是臣多疑了,以后要遵守一个原则,有利于太子的事情多做,不利于太子的事情少做,甚至不做。”

    “好吧,谨听太傅所言,太子就全交给太傅了。”

    “臣当竭尽全力。”

    栗妃和窦婴谈论了好久,一切中心就是围绕太子之事,希望岁月的车轮能够将太子顺利送上大汉权利的最高峰,然后各得所需,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安城内离长乐宫不远一条大街上做落着一座深宅大院,高高的门楼,朱红色的大门上方写着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陈府,门头上的一排红灯笼在夜色的衬托下光芒四射,在深宅大院的最深处一个内室内坐着一个貌美的贵妇,正在对着铜镜认真整理着自己的发髻,旁边的侍女站在周围忙前忙后,只听到贵妇说道:“小红,侯爷回来了吗?”

    “禀公主,听门口护卫说,未曾见到回来。”

    “这个侯爷,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不到天亮不回府,对府里的事情真的是不管不问呀。”

    “公主,谁让您有能耐呢,全府上下如果没有公主你操持,不知道会过成什么样呢,呵呵。”

    “小红真会说话,不过你这话说的也不为过。”

    原来这个贵妇就是当今皇上刘启的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晚上睡不着,趁机会让侍女小红等人给自己整理头发,只见刘嫖接着说道:“两个儿子未来的事情我不愁,将来无论怎样还是能做个侯爷的,可我的乖女儿阿娇未来怎么办?”

    “长公主还担心君主未来呀,一定会嫁一个有地位的侯爷或王爷,到时吃喝不愁呀。”

    “呵呵,小红呀你就知道吃喝。”刘嫖说到这里马上意识到什么似的自言自语道,“嫁一个侯爷,嫁一个王爷,呵呵,有了。”

    “长公主,你说什么呀,什么有了?”小红听到刘嫖的话莫名其妙。

    “小红,明天一早你把城东的王媒婆找来,就说本公主有事要见她。”

    “诺,小红明天一大早就去办。”

    太阳逐渐从东方升起,一轮红日照耀着广袤的大地,只见一个身着绫罗绸缎的老太婆扭动着腰肢出现在刘嫖的侯府,未进门就大喊道:“大清早的长公主叫老太婆来做什么呀,莫非又有酒肉吃了,哈哈哈。”

    “王媒婆进来说话。”刘嫖听到院内的叫声,就急切的应道。

    王媒婆急忙走进客厅,见到刘嫖端做在地面的毯子上,马上施礼道:“老太婆给长公主请安。”

    “王媒婆,不必多礼,刚才你在院子里就问叫你来有什么事情,这真有一件喜事让你去办,如果办成了重重有赏。”

    “长公主,老太婆我平生只会说媒,若是让我去做其它的事情,有可能做不来哟。”

    “就是让你去说媒。”

    “请问谁家的公子王爷谁家的千金呀?”

    “哈哈哈,刁钻的王媒婆,这你都看不出来,我家阿娇和当今太子,只要你能促成此事,想要什么随你喊。”

    “哎哟,看我脑袋老糊涂的,这天设地造的一对,怎么没有想到,看着阿娇郡主就是皇后的命,长公主又是当今皇上的姐姐,真的是门当户对,再没有比这合适的了,长公主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了,马上就去栗妃那里撮合去。”

    “来呀,给王媒婆先拿二十两银子,事成之后再行重赏。”刘嫖对着旁边的小红说道。

    “诺。”

    白花花的银子交到王媒婆手上,笑呵呵的保证道:“长公主太客气了,此事我一定认真去办,您就在府上等好消息吧。”

    王媒婆扭动着腰肢兴高采烈的走出陈府,向未央宫奔去。

    小红开心的笑道:“原来长公主您比奴婢想的周到,看面相阿娇郡主真的是有做皇后的命,未来一定能母仪天下,享尽荣华富贵。”

    “呵呵呵,小丫头真会拍马屁,去准备一桌丰盛的酒菜,等王媒婆提亲回来,我们要好好庆贺一番。”

    “诺。”小红匆匆的走出客厅,开始张罗酒菜之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