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此怪,目下死无存。
话说帝辛暗纳喜媚,百官无人得知,天子不理国事,荒淫内阙,外廷隔绝,真是君门万里,武成王虽执掌大帅之权,提调朝歌四十八万人马,镇守都城,虽然丹心为国,但不能面君谏言,彼此隔绝,无可奈何,只得长呼短叹。
一日,探子来报,说东伯侯姜文焕分兵攻打野马岭,要取陈塘关,黄飞虎只得令鲁雄领兵十万,前去镇守。
且说帝辛自得喜媚,朝朝云雨,夜夜酣歌,哪里以社稷为重,这日,二妖正在台上用早膳,忽见妲己大叫一声,跌倒在地,令帝辛惊骇汗出,吓得面如土色,随即,只见妲己口中喷出血水来,闭目不言,面皮俱紫。
帝辛立马说道,“御妻随朕数年,未有此疾,今日为何得此凶症?”,喜媚故意点头叹道,“姐姐却是旧疾发了!”,帝辛赶紧问道,“美人从何得知御妻有此旧疾?”。
第826章 公豹施法害忠良()
胡喜媚启奏道,“昔在冀州时,吾等便亲如姐妹,姐姐常有心痛之疾,一发即死,幸好冀州有一医士,姓张名元,他用药最妙,有玲珑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即愈”。
帝辛听闻大喜,立马说道,“传旨宣冀州医士张元”,喜媚启奏道,“陛下言之差矣!朝歌到冀州有多少路,一去一来至少月余,耽误日期焉能救得姐姐?除非朝歌之地,恰好有那玲珑心,取他一片,登时可救,如无,不到一日即死”。
帝辛赶忙问道,“不知谁人有这玲珑心?”,喜媚立马说道,“妾身曾拜明师,善能推算”,帝辛大喜,命喜媚速算,当即,这妖精故意掐指,算来算去,启奏道,“朝中只有一大臣,官居显爵,位极人臣,只怕此人舍不得,不肯救治娘娘”。
帝辛道,“是谁?快说!”,喜媚道,“惟亚相比干乃是玲珑七窍之心”,帝辛道,“比干乃是皇叔,成汤血脉,难道不肯借一片玲珑心救治御妻?速速传旨,宣比干进宫!”。
此时,比干闲居无事,正为国家颠倒,朝政失宜而苦恼不已,而就在这时,奉御官陈青捧圣旨而来,比干赶紧接旨,问起帝辛宣他进宫的原因,这陈青也是少有的忠良,立马说道,“丞相在上,方今国势渐衰,陛下又新纳道姑,名曰胡喜媚,今日早膳,妲己娘娘偶然心疼疾发,眼看就要气绝。胡喜媚却说,要得相爷七窍玲珑心一片。吃下即愈”。
比干听到这话,惊得心胆俱落,当即对陈青道,“你在午门等候,吾即刻就去”,当即,比干进内,见夫人孟氏。道,“夫人,你好生照顾孩儿微子德!吾死之后,你母子好生守吾家训,不可造次”,言罢,帝辛泪如雨下。
夫人听闻大惊。立马问道,“大王何故出此不吉之言?”,比干道,“昏君听信妲己有疾,欲取吾心作羹汤,岂有生还之理?”。夫人立马垂泪,道,“夫君官居相位,又无欺诳,上不犯法于天子。下不贪酷于军民,忠诚节孝。有何罪恶,岂能遭此挖心惨刑?”。
这时,比干的儿子一边哭着,一边说道,“父王勿忧,方才孩儿想起,昔日姜子牙与父王看气色,曾说不利,留一简帖,放在书房,说父王到了危急两难之际,进退无路,方可看简,便可解救”。
比干这才突然想起,忙开书房门,见砚台下压着一帖,比干取出观之,立马下令,“速取火来!”,随后,他又取水一碗,将子牙所留之符烧掉,灰烬放于水中,随即将其饮于腹中,忙穿朝服上马,往午门来。
而由于陈青泄了此事,惊得一城军民文武,尽知帝辛要取比干之心作羹汤,武成王黄飞虎立马同诸大臣来到午门,这时,只见比干乘马,飞至午门下马,百官忙问其故,比干道,“陛下要取吾心给那妖妃服用”。
当即,百官随比干至大殿,比干径往鹿台下候旨,此时正六神无主的帝辛,听得比干来了,立马说道,“宣上台来”,等见了比干后,立马说道,“御妻偶发心痛之疾,惟玲珑心可愈,皇叔有玲珑心,乞借一片作汤,治疾若愈,此功莫大”。
比干大怒,启奏道,“心者,一身之主,隐于肺内,坐六叶两耳之中,百恶无侵,一侵即死,心正,则手足正,心不正,则手足不正,心乃万物之灵苗,四象变化之根本,吾心若失,岂有生路?老臣虽死不惜,只恐成汤天下毁于一旦。
今昏君听信新纳妖妇之言,赐吾摘心之祸,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存,社稷存!”。
帝辛道,“皇叔之言差矣!只借心一片,不伤性命,何必多言?”,比干厉声大叫道,“昏君!你是酒色昏迷,糊涂狗彘!心去一片,吾必死无疑!比干不犯剜心之罪,如何无辜遭此大难?”。
帝辛暴怒,立马说道,“君叫臣死,不死不忠,台上毁君,有亏臣节!如不从朕命,左右将其拿下去,取了心来!”,比干立马大骂,“妲己贱人!吾死冥下,见先帝亦无愧矣!”,当即大喝,“左右,取剑来与吾!”。
左右立马将剑递与比干,比干接剑在手,望太庙俯身下拜,哭着道,“成汤先王,岂知殷受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当即扒开衣服,将剑往脐刺入,把腹剖开,血流满地,随后用手入腹内摘心而出,望下一掷,掩袍不语,面似淡金,径下台去了。
且说诸大臣在殿前打听比干之事,众臣议论朝廷失政,这时,只听殿后有脚步之声,黄飞虎望后一观,见比干出来,心中大喜,立马问道,“老殿下,事情如何?”,比干却是不语,低首速行,面如金纸,径过九龙桥去,出午门,上马往北门去了。
且说比干马走如飞,只闻风响之声,约走五七里之遥,只听得路旁有一妇人手提筐篮,叫卖无心菜,比干忽听得,勒马问道,“怎么是无心菜?”,妇人道,“民妇卖的是无心菜”,比干问道,“人若是无心,将会怎样?”,妇人道,“人若无心,顷刻即死”。
比干听闻此话,立马大叫一声,撞下马来,一腔热血溅尘埃,有诗为证:御札飞来实可伤,妲己设计害忠良,比干倚仗昆仑术,卜兆焉知在路傍。
话说卖菜妇人见比干落马,当即一声冷笑,摇身一变,化作一中年男子,此人姓申名公豹,乃是姜子牙师弟,他虽然资质高,现如今已经成就了仙道,但是一直都不受元始天尊重用,无他,他不是封神之人,想当初,元始天尊之所以会收下他,那是因为他乃是跟子牙一起上山学艺的,而那个时候,元始天尊还不知道,哪一个是应劫之人。
等元始天尊知道了,申公豹这个凡人出身,又不是应劫之人的弟子,那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毕竟,无论是玉虚十二金仙,还是南极长生大帝,至少都是先天生灵,其中还有先天神灵的,根本不是申公豹这个凡人之体能够媲美的。
第827章 闻太师终返朝歌()
因而,元始天尊对于姜子牙那是宠爱有加,对于申公豹却是十分冷落,子牙出山了,元始天尊还秘授封神榜打神鞭,让子牙承担起封神大任,至于申公豹,他不是封神之人,却也被元始天尊赶下山了,临行的时候,只赐给了他一根破鞭子。
这固然是有元始天尊的算计在里面,不过元始天尊这样的厚此薄彼,却是令申公豹对他这个师兄那是又嫉妒又怨恨,被赶下山后,就想到红尘当中谋一场富贵,建功立业,证明他要比姜子牙强,如果可以的话,还要子牙好看。
当他下山之后,第一站自然是朝歌了,毕竟殷商现如今还没灭,申公豹要谋富贵的话,自然得来这朝歌,而当他见到比干后,自然知道他已被挖心了,而且,他身上的法力波动,却是来自于姜子牙,他们两人在山上一起修炼了那么多年,对于子牙的气息,他自然是一清二楚。
那既然是子牙要救的人,申公豹自然不能让其如愿,当即就化成了这妇人,来给姜子牙捣乱,破除姜子牙的法术,导致比干陨落,而在比干死了之后,申公豹立马化作一阵清风,消失无踪了。
文武百官骑马赶出北门,看见比干死于马下,一地鲜血,溅染衣袍,仰面朝天,瞑目无语,众人甚是疑惑,不知是子牙留下简帖,上书符印,将符烧灰入水,服于腹中护其五脏,故能乘马出北。。
见比干死了,而且还是被挖心而死。微子等百官无不伤情,内有一下大夫厉声大叫。“昏君无事擅杀叔父,纪纲绝灭!吾自见驾!”。此官乃是夏招,自往鹿台,不听宣召径上台来。
此时,帝辛将比干之心做成羹汤,却见夏招竖目扬眉,圆睁两眼,强闯进来,面君不拜,帝辛问道。“夏招,无旨有何事见朕?”,夏招道,“特来弑君!”,当即,夏招把鹿台上挂的飞剑掣在手,望帝辛劈面杀来。
帝辛乃文武全才,岂惧此一个儒生,将身一闪。让夏招扑了个空,帝辛大怒,下令御林军护驾擒贼,可夏招却大叫道。“不必来!昏君杀叔父,夏招弑君,此事理所当然”。
当即。夏招纵身一跳,撞下鹿台。可怜粉骨碎身,死于非命!有诗赞曰:。夏招怒发气当嗔,只为君王行不仁,不惜残躯拚直谏,可怜血肉已成尘!忠心自合留千古,赤胆应知重万钧,今日虽投台下死,芳名常共日华新。
且说各文武听得夏招尽节鹿台之下,又去北门外收比干之尸,世子微子德披麻执杖,拜谢百官,内有武成王黄飞虎、微子、箕子伤悼不已,将比干用棺椁停在北门外,搭起芦棚,扬纸幡安定魂魄。
这时,忽听探马来报,“闻太师奏凯回朝”,当即,众官速至午门等候,闻太师乘墨麒麟往北门而进,忽见纸幡飘荡,便问左右,“这是何人灵柩?”,左右回答,“是亚相比干之柩”。
太师听闻大惊,不知比干因何而死,当即进城,又见鹿台高耸,光景嵯峨,到了午门,见百官道旁相迎,当即,太师下骑,笑脸说道,“列位老大人,闻仲远征北海,离别多年,城中景物尽多变了”。
武成王立马问道,“太师在北,可闻天下离乱,朝政荒芜,诸侯四叛?”,太师道,“年年见报,月月通知,怎奈心悬两地,北海难平,托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灭北海妖孽,吾恨胁无双翼,飞至都城,面君为快”。
当即,众官随至九间大殿,太师见龙书案竟已生尘,寂静凄凉,又见殿东边立着一黄邓邓大圆柱子,见闻仲疑惑,武成王立马上前说道,“太师,此刑乃铜造成的,有三层火门,凡有谏官阻事,尽忠无私,赤心为国的,言天子之过,说天子不仁,正天子不义,便用此物将炭烧红,用铁索捆住,令人两手抱住铜柱,左右裹将过去,四肢顷刻烙为灰烬,殿前臭不可闻,为造此刑,忠良隐遁,贤者退位,能者去国,忠者死节”。
闻太师听得此言,心中大怒,那还了得,三目交辉,只急得当中那一只神目睁开,白光现尺余远近,随即立马鸣钟击鼓,请出天子,百官大悦。
话说帝辛自取比干之心作汤,疗妲己之疾,一时全愈,正在台上温存,这时,有人来报,“九间殿鸣钟鼓,乃闻太师还朝,请驾登殿”,帝辛闻得此说,默然不语。
这帝辛天不怕地不怕,就只怕这闻仲一人,他和闻仲的关系,就如同日后姜子牙和姬发的关系,甚是更要亲密,因为闻太师除了是先帝托孤大臣外,还是帝辛的老师,帝辛小时候不乖的时候,闻仲可是没少奏他。
此外,这闻太师还有两个身份,令帝辛忌惮不已,一来,闻太师是三朝元老,有着先帝御赐打王金鞭,哪怕是帝辛已经登基,闻仲照样能打他,另外,这闻仲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截教金灵圣母的记名弟子,而金灵圣母,可是三皇五帝当中帝喾的师尊,也就是说,这闻仲抡起身份来,便是帝喾的师弟,因而就连先帝帝乙,也要对他以礼相待。
当即,帝辛起驾,来至九间殿,百官朝贺,闻太师进礼。
随即,帝辛道,“太师远征北海,登涉艰苦,鞍马劳心,运筹无暇,欣然奏捷,其功不小!”。
太师当即拜伏于地,道,“仰仗天威,感陛下洪福,灭怪除妖,斩逆剿贼,征伐十五年,臣捐躯报国,不敢有负先王,然而,臣在外闻得内庭浊乱,各路诸侯反叛,使臣心悬两地,恨不得插翅面君,今睹天颜,其情可实?”。
帝辛听闻,立马说道,“姜桓楚谋逆弑朕,鄂崇禹纵恶为叛,俱已伏诛,但其子肆虐,
不尊国法,乱离各地,使天下大乱,实在可恨!”。
太师问道,“姜桓楚篡位,鄂崇禹纵恶,谁可以为证?”,帝辛无言以对,只得沉默。
第828章 闻仲朝堂谏十事()
当即;太师近前;再度启奏道;“臣征在外,苦战多年;陛下仁政不修,荒淫酒色,诛谏杀忠,致使诸侯反乱;臣请问陛下;殿东放着的黄邓邓的是什么东西?”,帝辛一听这话,脸色有些难看,立马诡辩道;“谏臣恶口忤君,沽忠买直,故设此刑,名曰炮烙”。
太师又问,“臣进都城,见高耸青霄宫殿,是什么所在?”,帝辛道,“朕至暑天,苦无憩地,造此行乐,亦观高望远,不致耳目蔽塞,名曰鹿台”,太师听罢,心中甚是不平,立马大叫道,“今四海荒荒,诸侯齐叛,皆陛下有负于诸侯,故有离叛之患,今陛下仁政不施,恩泽不降,忠谏不纳,近奸色而远贤良,恋歌舞而不分昼夜,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想先王在日,四夷平定,八方宾服,享太平乐业之丰,受巩固皇基之福,今陛下登临大宝,残虐万姓,诸侯离叛,民乱军怨,北海刀兵,使臣耗费十五载,方才殄灭妖党,今陛下不修德政,一意荒淫,数年以来,不知朝纲大变,国体全无,请陛下思之!臣今回朝,自有治国之策,容臣再陈,陛下暂请回宫”。
帝辛无言可对,当即只得进宫去了。
且说闻太师立于殿上,道,“众位先生、大夫,不必回府第,俱同老夫到府内共议,吾自有救国之策”,当即百官跟随,同至太师府,各依次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