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打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三国打天下-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让辽东的其他世家大族知道这件事,从而离间这些家族,使他们分崩离析,最后再各个击破。

    到了公孙府门前,石韬在公开场合见过几次公孙度,看到他带着族人亲自出门迎接主公,心说看来他还算是懂规矩,于是石韬当先下了马,然后来到了公孙度的面前道:“公孙先生一向可好,今天刺史刘大人亲自来您府上拜会于您,您可真是有面子呀。”

    “哪里哪里,刺史大人的厚爱,在下心领了,还请石太守给我引见一下刺史大人,在下这里先谢过石太守了。”公孙度答道。

    “好说,公孙先生且随我来,我这就给您引见。”石韬说完,带着公孙度来到了老刘的马前。

    看到公孙度过来了,老刘也从马上跳了下来,然后细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公孙度。

    公孙度身材不高,可能是由于受到打击的缘故,或者是因为**劳过度,抑或是房事过勤,总之眼前的公孙度看上去可不像刚刚三十出头的样子,而是更像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加上身体已经发福,面色苍白,使得老刘很难把眼前的公孙度与史书上那个独霸辽东几十载的土皇帝联系到一起,只是他的双目倒是炯炯有神,看上去才让人觉得他不是个普通之人。

    石韬看到老刘下马了,便为两人做了介绍,公孙度急忙上前行跪拜大礼,参见老刘,毕竟老刘的身上除了幽州刺史的头衔,还有个平北王的大帽子呢。

    老刘上前把公孙度拉了起来,口中道:“公孙先生快快请起,我这次是专程来您府上拜会您的,再说了,您可是我的前辈,我可当不得您如此大礼。”

    公孙度顺势站了起来,然后道:“刺史大人太客气了,在下早就想去拜见刺史大人了,只是想到在下不过是一介草民,哪里敢随便打扰大人,今天大人光临寒舍,当真令寒舍蓬荜生辉,还请大人进府一叙。”

    接着老刘把戏志才叫了过来,把他向公孙度作了介绍,两人互相见礼,而公孙度也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公孙康与公孙恭叫了过来,让他们叩见老刘。

    看着两个向老刘跪拜的儿子,老刘与戏志才相视一笑,他们知道,用来要挟公孙度的筹码,就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了。

    接着又是一些公孙家的族人过来向老刘行礼,等众人都拜见完了,公孙度这才在前边引路,把老刘几人带到了公孙府的客厅之中。

    果然不愧是辽东第一大家族,院子里的房屋高大巍峨,奇花异草及假山太湖石等物随处可见,而客厅之中的字画与摆设,无一不显示出主人家中的阔气与高雅。

    待众人分宾主坐下之后,老刘首先开口道:“备早就听闻公孙先生乃我朝重臣,一直有心前来拜会,但是由于公务缠身,所以一直没能抽出身来,今日正好路过襄平,便前来拜会先生,能与公孙先生相见,聆听公孙先生的教诲,实是备的荣幸,还望公孙先生不吝赐教,多多指点于我。”

    看到老刘说的倒是很诚恳,公孙度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只好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一句,想听听老刘接下来还会说什么。

    老刘接着道:“公孙先生乃是我辽东的栋梁之才,先生正当壮年,备斗胆,想请先生屈尊来我幽州刺史府中做个从事或其他官职,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原来刘备是想请自己出仕,在幽州刺史府当个小官,公孙度当然不会同意,于是急忙道:“刺史大人的好意,在下心领了,但是在下自从离开仕途、回家经商之后,早已经不再有出仕的念头了,还望大人体谅在下的苦衷,就让在下安心的在家中做好我公孙家的族长之位吧。”

    听到公孙度拒绝,老刘摇了摇头,口中连说可惜了,这时戏志才插嘴道:“主公,公孙先生不愿出仕,但我看公孙先生的两位公子,绝对是人中龙凤,只要前往我幽州书院,有了学院中诸位名师大德的教导,将来必可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公孙先生以为如何?”

    听戏志才这样一说,还没等公孙度发话呢,老刘接着道:“文皓所说没错,咱们幽州书院的名师可是不少,有我的恩师卢公,还有当世的大儒郑玄等人,要是两位公子进了书院,学得一身的本领,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对了两位公子,你们今年都多大了?”老刘向着公孙度的两个儿子问道。

    “回大人的话,我今年十四了”,公孙康答道。

    “我十三了”,公孙恭跟着答道。

    公孙度的两个儿子早就听过老刘的传说,今天亲眼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他们两个都很激动,为了教育好两个儿子,公孙度没少**心,为他们请了很多的老师来教导他们,另外这兄弟俩还很爱舞枪弄棒,所以公孙度也给他们找了些武师来教他们武功,只是这兄弟二人学什么都学不好,因此这也成了公孙度的一块心病。

    他也早就听说过幽州书院之事,知道有那么多的名师大儒在书院任教,公孙度也曾动过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去书院学习的打算,但是听说书院收录学生,主要是以学生的能力为主要考核内容,所以他有怕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了,没考上被书院给退回来了,那这人可就丢大了,所以他也就没有让两个儿子去书院参加考试。

第259章 明争暗斗(二)() 
旁边的老刘又接着对公孙康与公孙恭道:“二位公子,你们可愿意到幽州书院来学习,这里不光能学到各种学识,我义父枪神童渊与我师叔王越都在蓟县,担任我幽州军队的总教习,所以你们要是到了蓟县,我还可以让他们来教你们武功,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冲着你们父亲的面子,我可以让你们直接进入书院学习,你们可愿意?”

    一听说不但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另外还有大汉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个武学大师教授自己武功,公孙康与公孙恭心里早就愿意了,可是他们一直很怕自己的父亲,任何事情都要由父亲来做主,所以二人也不敢马上回答老刘,而是转过头去,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看着他们的父亲。

    公孙度何尝不知道老刘的目的,他就是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弄到幽州书院去学习,而其中真正的目的,便是两个儿子到了人家的手中,自己就无法再与幽州官府做对了,否则人家要是拿自己的两个儿子来要挟自己,自己还不得乖乖的就范,所以公孙度沉吟半晌,没有答话。

    老刘看到公孙度不说话,知道他是猜透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也不急着逼他,而是继续对公孙康与公孙恭道:“二位公子,你们可是名门之后,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我看二位公子正如文皓所言,将来肯定会出人头地,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公孙先生难道舍不得他们离开自己,还是怕我会对他们不利吗?”

    老刘的一番话,更是令公孙度左右为难,想想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不是上上之资,但是也算得上是可造之材,只是自己苦于找不到名师来指点他们,另外如果他们离开了辽东,自然便会与那些富家的纨绔子弟不再终日厮混,这对他们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虽然自己为了儿子的前程,说不得要答应刘备的一些条件,但是家族的将来才是最重要的,而家族的将来也是要靠着自己的儿子去维持的,另外从他听到的和看到的,他也相信老刘绝不是无言无信的小人,因此最后公孙度一狠心,对着老刘道:“多谢刺史大人抬爱,我的这两个儿子能得到大人的垂青,是他们的福气,既然大人愿意收留他们去书院学习,我怎么会不放心呢,康儿恭儿,你们还不过来谢过刺史大人。”

    听到父亲答应了,公孙康与公孙恭大喜过望,以后能到幽州书院学习,并且有机会在武功上得到童渊与王越两位武学大师的指点,那可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二人急忙跑到老刘面前,跪倒在地行大礼参见,同时口中连说多谢大人。

    公孙度也起身对老刘道:“刺史大人,今后我的两个儿子可就交给大人了,他们一向顽劣,还望大人多多担待,能入幽州书院学习,得到众位名师大儒的指点,实是我父子心中早有的愿望,今日蒙大人垂青,在下不胜感激,再次谢过大人的厚爱。”说完,公孙度对老刘深施一礼。

    “公孙先生太客气了,我只是觉得二位公子乃是可造之材,只要稍加指点,他日必可成为我大汉的栋梁之才,我还得感谢公孙先生如此深明大义,使我大汉又有了两个前途不可限量的人才。”老刘看到目的达到了,心中高兴,便继续给他戴高帽子。

    公孙康与公孙恭去幽州书院上学的事情定下来之后,众人接着又开始闲聊,只是老刘几人只字不提辽东官府买地之事,让公孙度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猜不透老刘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

    眼看时间已近中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了,于是公孙度便向老刘客气了一下道:“刺史大人如果不嫌在下家中简陋,就在我家中吃顿午饭如何?”

    老刘正等着他这句话呢,于是马上道:“公孙先生要是不嫌麻烦,那备就叨扰了,我可是能吃能喝,还望公孙先生不要笑我是酒囊饭袋才好。”

    公孙度连称不敢,于是老刘等人便在公孙度家中蹭了一顿午饭,吃饭之时,众人聊的都是些老刘以往的英雄事迹,看到老刘的酒量,把公孙度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而且老刘等人到现在也没说找他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只是说久闻自己的大名,专程来拜会自己,向自己讨教一番,现在是两个儿子到被他给讨去了,也没见他向自己讨教别的东西。

    吃罢午饭,公孙度带着家人将老刘送到了大门外,众人告别之后,老刘等人又是大张旗鼓的返回了辽东太守府,而且到了第二天,在襄平的世家大族中便传出了一个消息,公孙家族的族长公孙度已经答应了刺史大人,把公孙家在襄平周围的良田大部分都卖给官府,而且也不再去开垦周围的荒地,公孙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刺史大人答应他了:把他的两个儿子送到幽州书院去学习,将来也为他们谋个好前程。

    为首的公孙度都服软了,别的世家大族哪里还敢继续出头,而这时官府又派人来他们家中商量买地之事,这些豪门马上答应了官府的要求,结果没过几天,襄平城周围的大片良田就归了官府所有,而且开垦荒地的事情他们也都保证不再参与了,最后看到自己成了一枝独秀,公孙度无奈,也只能答应了官府的开价,把自己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卖给了官府,如此一来,困扰石韬与麴义二人多日的大问题也终于得到了解决。

    几天以后的一个早晨,老刘带着众人告别了出城送行的石韬、麴义二人,还有公孙度也一直把他们送到了成外,他可不是专程来送老刘的,而是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也要跟着老刘去幽州书院学习,他是为了送儿子所以才来顺便给老刘等人送行的。

    怕儿子将来受委屈,公孙度再三拜托老刘一定要关照公孙康与公孙恭二人,老刘答应了他的要求,反正进了书院,所有的学生都会受到平等的对待,至于能否学到东西,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看到老刘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公孙度才算放心了,他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资质不是特别出众,但是由于自己的家教很严,所以他们虽然也结交了一些富家子弟为友,但是他们二人到没有整天在外边给自己惹是生非,将来有了名师指点,应该会对他们的发展带来好处的。

    又叮嘱了石韬与麴义几句,让他们一定配合水军的二位统领,做好水军的扩军工作,另外就是现在有了大片的良田,明年春天一定要大量种植老刘带来的那几种作物,争取来年获得一个大丰收。

    离开了襄平,众人开始沿着官道向昌黎郡进发,襄平到昌黎郡的治所昌黎县城大概有三百多里的距离,这次又带上了两个孩子,再加上太史慈的母亲,所以路上众人没办法走的太快,而昌黎郡眼下也是地广人稀,从辽东进了昌黎郡之后,居然一直到昌黎治所昌黎县之间都没有一座城市,因此众人当天晚上只好在野外扎营过夜。

    北方的初秋,夜里已经很凉了,亲卫队员在扎营之时,发现在他们的不远处,有一座牧民的帐篷,而且在帐篷外还有几匹马,另外还有牛圈羊圈,里边养着不少的牛羊。

    看起来他们就是在这里生活的牧民了,亲卫队员不敢大意,还是把附近有人居住的消息报告给了文丑,而文丑便马上离开了营地,带着几个亲卫队员前去查看情况。

    听到帐篷外的马蹄声,从帐篷里出来了一名壮汉,身形竟然比文丑还要魁梧,个头也比文丑高出了半头,看到来的是名军官,那名壮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警觉的神情,在那里打量着文丑等人。

    看壮汉不说话,文丑心说我也不能就这样和你干耗着,于是冲着壮汉喊道:“我说大个子,你们是哪里人?怎么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居住,干吗不去城里住,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万一遇上强盗前来抢劫,你们可如何是好?”

    壮汉听文丑说完,用着生硬的汉语道:“不劳军爷费心,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放牧为生,在城市里边还住不习惯,再说了我们也没什么钱财,所以也没有人会跑到这荒郊野外的来抢劫我们,还有一点,就是想抢劫我们,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看来这大块头对自己的功夫还挺自信,于是文丑又问道:“大个子,我且问你,这里离昌黎郡的治所昌黎县还有多远?你可知道附近还有什么大的县城吗?”

    “这里离昌黎县大概还有一百五十多里,附近百里之内都没有大的县城,只有一些小村庄,住着一些种地的农民,军爷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壮汉答道。

    文丑还没说话呢,壮汉身后的帐篷中有人问道:“兀突,你在和什么人说话?可是来给我们送粮的农民吗?”

    听到帐篷中的人问话,壮汉急忙回答道:“不是主人,是几位军爷向我打听道呢。”

    帐中人不再说话,壮汉道:“军爷要是没事,我就回帐篷了,行吗军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