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之后,便把右北平这半年多来的情况向老刘做了禀报。
虽然幽州被分成了新州和幽州两部分,但是自打袁绍来到幽州担任刺史之后,为了尽快敛财,所以他采取的是高税赋政策,并且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实力,袁绍还在幽州境内大肆征兵。两州刚刚分开之时,幽州境内的军队加起来大约有十万人。如今才半年多的时间,幽州境内的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四万多人。而且袁绍为了使新征的士兵能有较高的战斗力,因此他把乌桓和鲜卑百姓中那些能征善战的男丁基本都拉去当兵了,使得幽州境内的乌桓人和鲜卑人深受其害,为此不少的乌桓和鲜卑百姓纷纷背井离乡逃亡到了新州境内。
第492章 徐庶之才()
右北平郡由于与幽州接壤,逃过来的百姓自然首先来到右北平,因此这半年多来右北平郡收留的乌桓鲜卑百姓几乎有近十万人。当然了这些百姓不可能全部留在右北平,除了一小部分被安排到右北平的矿山和工厂中做工之外,大部分逃难的百姓被送往右北平以东的辽西、昌黎、辽东甚至更远的韩郡、扶余郡去了,因为那里有大片的荒地可供他们耕种。
袁绍在发现了这种情况之后,便在幽州与新州交界之处加派军队驻扎,从而拦截那些想逃亡新州的百姓。当然了为了尽量减少百姓在两州之间的往来,袁绍还对在两州之间往来的客商收取高额的税金,来往的百姓也要按人头交通关费,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如今在两州之间做生意的客商日渐减少,而百姓没有什么重要事也不敢轻易在两州之间走动了,毕竟每次五百大钱的通关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虽然袁绍在右北平以西驻扎了不少的军队,但是毕竟这两州都是大汉的属地,因此他倒也不敢越界来进行骚扰,所以如今的右北平还是十分的安宁,百姓安居乐业。尤其是农民从官府手中买到了那些玉米、马铃薯和红薯的种子,再加上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眼看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就在眼前。右北平的百姓当然都知道是谁为他们带来了今天的好日子,因此大家经常都在感谢老刘,感谢他为幽州和新州百姓所做的一切,也都祈盼老刘能尽快回到新州,继续做他们的州牧,从而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时风接着又问起老刘离开幽州之后的情况,虽然他也从杨彪和戏志才那里听说过一些老刘的事情,但是毕竟杨彪和戏志才也只是知道老刘奉命出使西方三国去了,如今看到老刘安然回来,时风也知道肯定是老刘已经完成了出访的使命,只是不知道老刘这次来新州传旨是为了什么目的?
反正出兵平定倭国也用不着对自己人保密,因此老刘便把自己这次来新州的使命告诉了时风。得知老刘又要为大汉发兵东征,而且听了老刘所说的东征的理由之后,时风十分感动,看来老刘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又要奔赴沙场了。
邹靖再把御林军和亲卫队员在馆驿中安置好了之后,便也来到了太守府中,他和老刘也算是旧识了,而且两人一直相处的不错,多以邹靖也问起了老刘走后的情况,老刘便简单的把自己走后的经历告诉了他。
看看时间差不多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时风与邹靖便请老刘和李强以及军中的几位大将一道前往饭堂,时风已经在这里摆下了酒席,今天他和邹靖要在这里宴请老刘,一是为他接风洗尘,二是两人为了报答他多年的知遇之恩。
当晚小太监李强终于又在时风太守府的客房中好好睡了一觉,只是到了第二天,他本来还想请求老刘在土垠城多呆一天再走,但是老刘想到要尽快把圣旨送给杨彪后好马上带军队前往耽罗岛,因此李强无奈,只好跟着老刘告辞了把他们送出城外的时风与邹靖二人,队伍继续向着新州治所襄平城前进。
一路上老刘又在辽西会晤了辽西郡太守宇文康和都尉阎柔,同时又去丘力居家中看了看他的家人,至于丘力居的儿子娄班,如今已经被宇文康送去新州书院(原来的幽州书院)学习去了。
当队伍经过昌黎郡之时,老刘专门在这里多呆了一天,为的是能与如今的昌黎太守徐庶多多接触一下,看看这位书院年轻一代的佼佼者究竟才学如何。
徐庶也确实不负自己的大名,初与老刘交谈之时,因为他跟老刘在一起的时日不多,所以还有些拘束。但是随着两人交谈的不断深入,徐庶也开始把自己对天下时局的看法慢慢讲了出来。
看来人才就是人才,虽然徐庶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昌黎郡太守,但是却仍然能够看透天下大事。对于如今看似太平的大汉天下,徐庶以为这只是暂时的平静,大汉多年来的沉疴痼疾早已有了爆发的迹象,如前年的太平道之事便是一例。只是因为老刘的横空出世,才使得太平道之事未能酿成大祸。但是如今因为各地的州牧刺史大都在发展自己的势力,地方的豪绅望族也同样利用自己家族的势力和财力征募私兵,使得整个大汉如今到处都是自己的小天下,朝廷的命令在有些地方根本就不被接受。而且如今灵帝在位还好,他日一旦灵帝驾崩,那么势必要由如今还不到十岁的太子刘辩**,到时候不是出现太后临朝的情况,便是会出现宦官或是大臣以及外戚干政的后果,如此一来,则天下必乱。
听完徐庶的分析,老刘不由得点头道:“元直对天下大势的看法果然精辟,只是如今你我已经是有心无力,只能尽力去为天下的苍生百姓着想,让百姓不要受到战火的殃及才好。元直你先在昌黎继续担任太守之职,为昌黎一地的百姓造福。等将来时机成熟之时,元直还要跟随我左右,为天下百姓出力,不知元直可愿意?”
“多谢主公赏识,庶能追随主公左右,那将是庶的荣幸,也请主公放心,庶知道主公心系天下,绝不会计较一时的荣耀得失,他日若庶有机会为主公效力,庶一定鞠躬尽瘁,不负主公之望。”听说老刘将来要把自己带在身边,徐庶哪有不愿意之理,急忙起身向老刘跪倒磕头,表明自己的忠心。
过了昌黎,前边便是位于辽东郡的新州治所襄平所在地了,不过两地之间的距离也不近。因此在离开昌黎治所昌黎城两天之后,老刘等人的队伍终于来到了襄平城外。
当远远看到这支队伍之后,城门处的卫兵有认识字的,知道这支队伍的来头不小,便马上禀报给了城门官。城门官上了城楼一看,果然如那名士兵所说,他们倒不担心这里会出现什么敌人,因此城门官一边出城迎接,一边派人火速赶往城中的刺史府,向刺史杨彪禀明此事。
等老刘等人的队伍到了城门之外时,那名城门官忽然发现了队伍前边的文丑,他以前见过文丑,知道文丑的身份,因此急忙上前给文丑行礼,然后向文丑道:“文将军您不是一直跟随王爷的吗?今天怎么来到新州了,可是有什么公干吗?”
一看这个城门官还认识自己,文丑很是得意,于是便对他道:“不错呀小子,居然还认得我老文,不错我是一直跟随主公左右,你也不动动脑子想想,既然我一直在主公左右,那么我到了你们这里了,主公还能在别处吗?”
虽然文丑的话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城门官忽然明白了,文丑如此说法,那就是平北王肯定也在这支队伍之中,所以他急忙道:“文将军,莫不是王爷也到了,您快带我去见王爷,我也好给他老人家磕头去。”
于是文丑便把城门官带到了老刘的面前,城门官认得老刘,一看果然是王爷到了,急忙抢到老刘马前,跪倒在地给老刘行大礼,同时口中道:“小人乃是襄平城西门的城门官,不知是王爷驾到,小人未能远迎,还望王爷恕罪,我刚才就派人去给杨大人送信,说是有京城的大人物来了,没想到原来是王爷大驾光临,王爷您一向安好,小人我这里给您磕头了。”
老刘急忙翻身下马,亲手将城门官拉了起来,然后对他道:“城门官请起,我们来新州也没有通知你们,俗话说不知者不怪,你们何罪之有?你快快派人带我们进城前往刺史府去见杨大人,免得还让他们跑出城来迎接我们。”
“王爷莫急,我刚才就已经派人去通知杨大人了,估计很快他就会来城门迎接您,王爷您还是在这里稍等片刻如何?”城门官对老刘道。
“好吧,那我们就在此等一下,我看这襄平似乎比以前更大了,可是杨大人来了之后又对襄平城进行了扩建?”老刘看到襄平城的城墙比起自己两年前来这里时似乎高大了不少,便向城门官问道。
“回王爷的话,如今的襄平城经过半年的扩建,城池比原来大了一倍都不止,城中百姓的数量更是比从前多了好几万,我们能过上这等好日子,可都是托了王爷您的福,如今我新州百姓家家都把王爷当成庇护我们的神灵一般,甚至有些百姓家中都把王爷的牌位供奉上了,祈求王爷能保佑我新州永远太平。”城门官向老刘道。
“我不过是做了我应该做的而已,如何能当得起新州百姓如此厚爱。城门官言重了。”老刘听城门官如此说,急忙谦逊道。
正在这时,城门内传来一阵马蹄声,随后便是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冲出了城门,老刘定睛一看,才发现出城来迎接自己的,不仅有新州刺史杨彪,治中从事戏志才,更有辽东太守严纲、都尉龚都以及器械师的师长耿忠等人,看来这些人应该正好都在刺史府中议事,才会在得到禀报有朝廷命官来到城外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出城迎接。
第493章 倭寇作乱()
当杨彪等人看到从京城来的大人物原来是老刘时,几人高兴得差点儿跳起来。虽然杨彪如今是新州刺史,但是毕竟老刘还是王爷的身份,因此杨彪急忙带着众人给老刘行礼,欢迎老刘来到新州。
小太监李强此时也过来了,毕竟真正传旨的钦差乃是他。不过看到老刘跟这些新州的官员如此亲近,这小太监也很会来事,便没有往里掺和。只是老刘看到他过来了,便急忙把他介绍给了杨彪等人。
由于传递圣旨基本都是由宫中的太监来完成,因此杨彪等人虽然知道眼前的李强不过是个官位不大的小太监,但是毕竟他是朝廷派来宣旨的,因此众人便也在杨彪的带领下向他行礼。
待众人都互相见过礼之后,杨彪这才引着老刘等人进了襄平城。城内的馆驿之中同样有足够的房间供御林军和亲卫队员休息,因此这次整个队伍便也全部进入了襄平城。
看到一下子出来这么多人迎接自己,老刘也感觉很奇怪,便向杨彪问起其中的缘故。
原来前几天韩郡太守钟繇给新州刺史杨彪送来急报:如今在韩郡南端的沿海一带,经常有倭国的强盗上岸到百姓家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是每次等高顺的步兵师前去追剿他们时,他们却早已乘船逃到海上去了,等步兵师撤走之后,他们又上岸骚扰。沿海的百姓如今是苦不堪言,因此钟繇请求刺史杨彪将水军派过去,从而拦住这些倭国强盗逃跑的退路,把他们全部消灭。
今天杨彪便召集众人在刺史府中商议此事。如今的新州虽然杨彪身为一州刺史,但是很多事情他也知道其中的原委,而他也知道自己这个新州刺史是如何当上的,因此他也并不多问。像原来幽州的水军在两州分开之后,并没有归任何一州所有,而是直接被派往耽罗岛去了。只是为了做做样子,戏志才与荀攸和田丰商议之后,给幽州留下了十几艘货船和几艘小型战船。而新州则除了得到大部分的货船和客船之外,战船也留下了两艘,另外还有操纵这两艘战船的水军士兵一千人。
杨彪虽然在处理政务上确实是一把好手,但是对于军事他可就差得远了。因此如今新州的所有军务几乎都由戏志才负责,而杨彪只是偶尔问问,他也并不过多插手,所以今天他们讨论关于如何对付那些倭国强盗之事,实际上主要是由戏志才来拿主意。
戏志才早就知道老刘对于倭国的看法,也知道主公一旦腾出手来,肯定会发兵出海,将大汉东边的这个岛国平定。所以当杨彪把钟繇的告急文书给大家看了之后,众人都把目光望向了戏志才。
戏志才考虑了一下,觉得为了韩郡百姓着想,应该派兵前去协助高顺消灭这些倭国强盗。可是如果只把如今新州的那支一千人的水军队伍派过去,肯定达不到彻底消灭对手的目的。可是要是真的把周泰蒋钦带着的大队水军人马都调动过去,那么这支水军队伍的情况便会被别人知道。尽管杨彪也不算是外人,但是毕竟这件事不好对他明说。所以戏志才沉吟再三,觉得还是先让高顺加强对韩郡海岸线的警戒,反正如今新州的步兵由于装备的精良和训练得法,因此战力应该远高于那些来自倭国的乌合之众,只要打好几个伏击战,多消灭一些倭国强盗,这些倭国强盗肯定会摄于新州军队的威力而有所收敛。至于说到最后治本的方法,那就还是要采用主公的主意,发兵东征将倭国彻底平定。
于是戏志才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虽然在座的几人也觉得戏志才此法虽然能解得了眼下的燃眉之急,但是并不是长治久安之计。所以辽东太守严纲便向戏志才建议,是否可以向朝廷提议,直接发兵倭国,将他们彻底打败以绝后患。
没想到严纲还真挺有头脑,戏志才便把如今新州水军的情况告诉了他,同时戏志才也把自己以前跟随老刘之时,老刘早就说起将来一定要灭倭的事情告诉了大家,所以戏志才请众人不要着急,等老刘从几国出使归来之后,他肯定会向灵帝奏明此事,到那时有平北王出头,再组织大军平定倭国也为时不晚。
也就在他们商量到这个时候,城门官派来送信的士兵也到了刺史府。听说好像是有一支来自洛阳的队伍到了襄平城外,众人都把目光再次聚集在了戏志才的身上,他们都在怀疑城外的这支队伍是不是就是平北王大人回来了,而戏志才刚才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