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牌头嗟叹不已。
……
永丰县多山,从府城信州到永丰县城的驿路就在群山间蜿蜒,四月下旬天气,晴天红日,山野间开始弥漫暑气。
身体尚未完全恢复的曾渔骑着大黑驴赶路,四喜跟在旁边,主仆二人沿丰溪左岸向东而行,丰溪是永丰县第一大河,发源于闽地浦城县仙霞岭,从东面向西北方横贯永丰县境,然后汇入信江,曾渔的家乡永平乡石田村就是丰溪流经之地。
翻过一座小山丘,四喜道:“少爷,前面有个渡口,从那里过河吗?”
曾渔道:“到县城西门外再渡河吧。”又道:“四喜,回到家不要向我母亲和兄嫂说昨夜之事,对谁都不要提起。”
四喜点头道:“少爷放心,我晓得。”心想:“少爷寻过一回死,好象想通一些了,不过回到家难免还要受气,少爷要忍得住才好。”
临到正午,烈日炎炎,主仆二人赶到了县城西门外,在城郊一家小饭铺随便吃了些东西,便到西门渡口等待渡船过河,从县城到永平乡石田村还有三十多里路,要在天黑前赶回家那路上就不能多耽搁。
那条灰黑色的渡船正在往南岸摇去,要等船过来至少还得一刻时,曾渔在渡口柳荫下踱步想心事,因为是两世灵魂融合,他对现在的这一切并没有多少惊奇、不解和困惑,他适应得很好很自然,似乎他就是大明嘉靖朝人、就是江西道广信府永丰县的童生曾渔曾九鲤,他年方二十,相貌不俗,书法、绘画、击剑、吹箫,样样精通,还有,受伯父撼龙先生熏陶,《疑龙经》、《望龙经》、《青囊奥语》、《黄帝宅经》这些江西派风水秘笈他都能背诵……
“九鲤,曾九鲤。”有人在高声叫唤,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四喜“啊”的一声惊呼,低声道:“是谢家少爷。”
曾渔转身朝西边张望,就见两个轿夫抬着一架篮舆快步而来,这种篮舆是绳轿的一种,据说是陶渊明首创,其实就是一个大竹篮,人坐在篮子里,由两个人抬着走,轻便是轻便,但看着很不雅相,乡下人抬猪去卖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架势,当然,猪会不停嚎叫挣扎,篮舆里的人呢,坐在那里似乎很是风雅闲适——
“九鲤,哈哈,九鲤。”
篮舆在岸边古柳下停住,一个头戴儒巾、身穿绸衫的青年书生从篮舆里钻了出来,快步走到曾渔跟前,上上下下仔细端详曾渔,还凑近来看曾渔的脖子,脸上笑意更浓了,假作关切道:“九鲤贤弟,贵体无恙乎?”
这青年书生名叫谢子丹,是曾渔长嫂的幼弟,比曾渔年长六岁,同在本县东岩书院求学,因为曾渔经常受主持书院的夏先生夸奖,学业平平的谢子丹就心存嫉妒,而且年少的曾渔又恃才傲物,多次扬言二十岁前必进县学,只有生员才有资格进县学,曾渔的意思就是要在二十岁前考取秀才,不少人都相信曾渔能做到,因为曾渔九岁就蒙时任永丰知县吴百朋的赏识,誉之为神童,十三岁时曾渔顺利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为了永丰县最年少的童生——
嘉靖三十三年曾渔十四岁,第一次参加院试,虽然落榜,但无人敢轻视他,毕竟整个广信府还从没有过十四岁的秀才;十七岁时曾渔再次院试落榜,还是没人敢当面取笑,谢子丹只是暗地里讥讽曾神童眼高手低;一晃又是三年,曾渔已经二十岁,第三次落榜,谢子丹简直是心花怒放,虽然他自己这次也是同样榜上无名,但他自知取中的希望渺茫,须知广信府五县约有一千五百名童生参加院试,只有四十二个生员名额,四十取一,谁敢说必中,也只有曾渔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小子敢信誓旦旦说二十岁前入县学,如今都成了笑柄,这时候遇上了不大大取笑一番更待何时——
见曾渔眉头微皱没答话,谢子丹又道:“昨日午前府衙放榜,愚兄没看到贤弟的身影,到客栈一问,贤弟竟独自先走了,愚兄起先以为贤弟高中了,所以才急急赶回家报喜,但榜上明明没有贤弟的大名啊。”
若依曾渔往日的性子,被谢子丹这般当面讥讽,早已不知羞愤成什么样了,而谢子丹就是要看曾渔满面羞惭的样子,那真如夏日饮冰一般爽快啊,不料曾渔并不羞恼,只是道:“谢兄何必取笑,科举艰难,多少饱学之士困于场屋,遑论区区在下。”
谢子丹讶然,仿佛一脚踩了个空差点跌一跤,但同时也愤怒起来,心想:“昔日狂言二十岁前补生员是你,如今落榜了说科举艰难也是你,道理由着你说是吧。”冷笑道:“贤弟既然如此淡泊,昨夜为何大闹博山能仁寺?”
曾渔两道黑眉挑了挑,沉住气问:“谢兄听到了一些什么?”
谢子丹讥笑道:“博山村民救下了本县神童,怎能不大肆宣扬,这是美谈啊,若传到宗师耳边,宗师说不定会大发慈悲让你进县学走一遭,哈哈。”
曾渔脸色沉下来,谢子丹太过分了,谁无年少轻狂时,说几句大话又如何,而且心高气傲的曾渔落榜之后已经羞愧得差点送命,谢子丹作为姻亲,却还要这般当面嘲讽,这简直是要把人往死路上逼啊!
——————————————————————
新书上传,小道与书友们一起踏上一段极富生活情趣的旅程,请多关注。
第三章困局()
小奚僮四喜担心地看着曾渔,生怕少爷承受不住谢子丹的冷嘲热讽,少爷好强、要面子,这回落榜痛苦至极,昨夜就差点寻了短见,这个谢子丹却还要这样落井下石,真可恶啊——
“我家少爷昨夜在能仁寺投宿,能仁寺那破房子突然砸下根木头,把少爷脖子砸伤了——谢六公子,你家是开生药铺的,有没有什么好的伤药?”
四喜颇为机灵,知道为少爷掩饰。
谢子丹放声大笑,瞅着曾渔颈间紫痕,讥讽道:“木头砸的,什么样的木头能把人脖子砸成这样?若说是骑在驴背上突然栽下来,恰好被缰绳勒住脖子,这还比较可信,四喜,你这傻小子,撒谎都不会啊。”说话时,两眼一直斜睨着曾渔,满是嘲弄戏谑之意。
这嘴脸可憎啊,曾渔很想一巴掌抽过去,他伯父撼龙先生除了会风水术外,还精通剑术,江西堪舆师为谋生走遍大明两京十三省,不会几下散手如何防身,曾渔自幼是作为堪舆师被培养的,八岁开始修习八段锦导引法,九岁开始练剑,虽然最近两年因为求功名心切而荒废了武艺,但对付谢子丹和两个轿夫应该不在话下——
可是打伤了谢子丹又该如何收场呢,毕竟是生活在人间,不是乱世三国更不是玄幻异界,杀伐果断、快意恩仇固然痛快,但要考虑到后果,他还有寡母幼妹要他照顾,目前他无钱无势,不忍又能如何,问:“谢兄,我与你有仇?”
谢子丹一愣,随即笑道:“你我是姻亲,哪里有什么仇,愚兄这不是关心你的伤势嘛,这样吧,你随我到我家药铺,我让人给你诊治诊治,如何?”心想:“曾渔在本县薄有虚名,所以这个丑要让他出大,让县城的人看看当年的神童现在这副寻死觅活的丑态。”
曾渔岂不知谢子丹的心思,道:“不必了,渡船过来了,告辞。”拱拱手,迈步走向河边。
谢子丹大为不爽,曾渔落榜了竟还这么神气活现,不是应该满面羞愧、俯首无语的吗,就又跟过来道:“贤弟慢走,我方才遇到蒋元瑞蒋兄,蒋元瑞这次取在第三十九名,我们东岩书院这次只有他和吴春泽二人进学,蒋兄要在县城三江酒家宴请东岩书院诸位同学,特意叮嘱我赶来请你务必赴宴,哈哈,蒋兄对九鲤贤弟依然很看重啊——贤弟请看,蒋兄来了。”
远远的蒋元瑞乘着篮舆过来了,渡船这时已经靠岸,四喜不想九鲤少爷被这些人冷嘲热讽,赶忙牵上黑驴,说道:“少爷,船来了,我们渡河吧,不然天黑前赶不到家了。”
曾渔要走,谢子丹当然不能硬拽住,当下大声道:“蒋兄,蒋兄,曾九鲤在此。”又对曾渔笑道:“蒋兄已到,贤弟何至于退避三舍呢。”
那边蒋元瑞已经听到谢子丹的叫喊,坐在篮舆里就是一阵大笑,笑过之后高声道:“九鲤小友,身体无大碍吧?请到三江酒楼小饮两杯如何,愚兄这次进了学,以后就不会再到东岩读书了,我们同学一场,理应欢聚痛饮一番。”
大明朝士绅称呼生员为朋友,称呼童生则为小友,表示生员要高出童生一等,蒋元瑞昨天才通过提学院试,都还没去游泮拜孔子呢,就称呼起昔日的同学为小友了——
曾渔对四喜道:“请艄公等一下,我与同学说几句话。”
年过三十、黄胖无须的蒋元瑞下了篮舆,走过来打量着曾渔,又是一阵大笑,说道:“九鲤小友,还记得半月前夏先生说的话否?”
——但凡有利益争夺,就有勾心斗角,在东岩书院求学的三十多位童生寒窗苦读哪个不希望进学补生员,但广信府五个县每三年才有四十来个生员名额,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东岩书院的夏两峰先生几次三番夸奖曾渔说必补生员,这给曾渔拉了多少仇恨哪,夏两峰先生是读书读迂了不知人情世故的老儒,少年曾渔呢,难免恃才自傲,若曾渔此番考中了,那就什么事都没有,东岩书院的同学见面只会笑脸奉承,但现在曾渔落榜了,虱子就爬出华丽的袍了,往日对曾渔不满的同学就要发泄怨气,谢子丹、蒋元瑞就是其中之二,蒋元瑞原本学业平平不被夏两峰看好,这次却意外高中,当然是意气风发,科场得意了若不在同学旧友面前炫耀,那同样是锦衣夜行,所以蒋元瑞要摆酒邀友庆贺,曾渔是必请的——
曾渔看着得意洋洋的蒋元瑞道:“夏先生说你的八股文义理割裂、尚未贯通,怎么,蒋兄不服气?”
蒋元瑞是来看曾渔笑话的,没想到曾渔竟还敢这么说,登时就恼了,冷笑道:“一个乡村腐儒,懂得什么义理文章——”
曾渔喝道:“休得无礼,你才进学,就敢这样诋毁自己的老师!”
蒋元瑞歪头看着曾渔,冷笑道:“老师的好名声要靠学生来传扬,你是夏先生最器重的学生,怎么不考个案首给夏先生争口气?”
器小易盈,这蒋元瑞以往话语不多、貌似忠厚,一旦考上了秀才,顿时大变脸,竟趾高气扬成这般模样,是科举让人扭曲,还是人性本来如此?
曾渔道:“你是认为八股文果真胜过我,还是这次院试侥幸中式?”
蒋元瑞还没答话,一旁的谢子丹嗤之以鼻道:“侥幸,你曾九鲤怎么不侥幸中一次,蒋兄的时文明显胜过你,这次高中乃是必然。”
曾渔问蒋元瑞:“你也这么认为?”
蒋元瑞两眼上翻看青天,傲然道:“当然。”
曾渔道:“那好,你随我去拜见黄提学,各以旧文一轶呈上,请宗师评论谁高谁下,如何?”
蒋元瑞不屑道:“场屋作文才是真本事,平时作的文章谁知道你是从哪里东拼西凑抄录来的!”
曾渔道:“说得好,你敢与我当场比试破题否?”
蒋元瑞哈哈大笑,斜睨着曾渔道:“谁耐烦在这里和你比试,有本事考秀才去。”
既已撕破脸,蒋元瑞也就不再与曾渔啰唣什么请客喝酒了,对谢子丹道:“小谢,我们饮酒去。”两个人冷笑连连,各乘篮舆入城去。
四喜看着曾渔的脸色,安慰道:“少爷的文章本来就强过他们两个,夏先生就是这么说的。”
曾渔摇头苦笑,说道:“蒋元瑞一句‘有本事考秀才去’就噎得我无言以对,大明朝是科举社会,没有功名寸步难行啊。”
四喜道:“少爷三年后再考吧,定能高中。”
泊船古柳下的艄公催促道:“要过渡的赶紧了,我要撑船了。”
曾渔、四喜和黑驴上了渡船,艄公把长长的竹篙插进水底借力,渡船悠悠驶向对岸。
正午的阳光直射水面,波光耀目,两岸青翠,曾渔立在船头看驼背艄公憋着劲撑船,他心里沉甸甸的也象是在憋着劲,这日子过得憋屈啊,吃喝玩乐、声色犬马全没有,却屡屡遭人打脸,现在即便是书画箫剑都抛掉一心发愤苦读,可院试三年只有一次,而且三年后也不见得就必中,多少博学鸿儒都是屡试不第,哪有一朝穿越就能五元、六元连捷的,还是踏踏实实过日子吧,可问题是这日子实在不好过啊,若有秀才功名那就轻松得多,但那至少要三年后,怎么办,哪里有脱困的良策?
——————————————————————————————
看到很多作者朋友和书友打赏、留言,小道非常感激,唯有努力写好《清客》,努力!
第四章沉默的大多数()
丰溪蜿蜒东来,在庙山下折而向北,河湾南岸有一大片平旷的土地,四面群山环抱,石田村就坐落在这片土地上,约有百余户人家,两条十字型街道整齐分割高高围墙里的石田,东西南北四个石彻圆弧门洞,厚重的对扇木门,从东门到西门,从南门到北门,慢慢踱过去也要不了半个时辰——
石田的民户大半都开店,酒店、布店、米铺、药材铺、烟草铺、裁缝店、剃头店、肉铺、杂货铺、铁匠铺、棺材铺,即便是没本钱开店的人家也藉着门面做一点小手工生意,比如编斗笠的、打草鞋的、清明卖清明果端午卖粽子八月中秋卖烤饼过年卖糖糕,散居在石田周围数十里地的百姓都以这里为中心,逢三、六、九的墟日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这就是曾渔看到的石田村街景。
石田村是正德年间才逐渐聚居繁盛起来的,这与曾渔的祖父有关,石田曾家原籍赣州府兴国县三寮村,三寮村极有特色,村中有三大姓——杨、曾、廖,这三姓子弟不在士农工商之列,他们的职业是堪舆师,俗称风水先生,杨姓的祖先就是鼎鼎大名的江西派风水祖师杨筠松,人称救贫仙人,杨筠松于晚唐僖宗时以堪舆风水术在长安为官,因避黄巢之乱到了赣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