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坊正却没接口来评价这篇文章的文笔,而是笑眯眯的引诱道:“胡掌柜没有什么想法吗?”
想法?胡显宗有点迷糊了,工部造的东西好是好,但里面又没有制衣的机器,他能有什么想法。
老坊正见他那迷糊样,继续引诱道:“飞梭织布机和蒸汽纺纱机你知道不,那速度,啧啧。。。。。。。”
胡显宗更迷糊了,我做衣服的又不是做布的,你跟我说织布机是几个意思啊?
这小子脑子怎么这么不开窍呢?老坊正见引诱不成,干脆直接建议道:“胡掌柜,你就不想开个织布厂吗?”
开织布厂?那能赚什么钱,又得买机子又得请人,而且那织布机还贼大,在京城这地方开织布厂,能把房租赚回来就算不错了。
胡显宗正要一口回绝了,却突然看见飞梭那两个字,慢着,他见的可是老式织布机,飞梭织布机他还没见过呢,难道织起布来真的跟飞一样吗?
他想了想,犹犹豫豫的问道:“坊正大人,这飞梭织布机织起布来真的跟飞一样吗?比普通的人工织布机快多少?”
见这小子终于上道了,老坊正不由添油加醋道:“啧啧,你是没看到啊,我有幸去内厂看过飞梭织布机的样机,那速度,眼睛都跟不上,至少比人工快十倍!“
十倍!那利润就恐怖了,胡显宗不由跃跃欲试道:”不知一个人可以买多少台,要是能买上十来台的话,那就赚钱了。“
老坊正眼看着一个指标就要完成了,兴奋的胡吹道:”只要你敢买,想买多少台都可以。“
胡显宗毕竟是个生意场上的老手,并不是那种毛毛糙糙的小伙子,真的想办厂了,那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这会他就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买来机器得有地方摆啊!他不由皱眉道:”可惜我这地方太小,附近也没见哪家有大院出租啊。“
这事老坊正是最清楚的,他赶紧接口道:”有有有,后面四季胡同就有个大宅院,是原来户部一个郎中的,前两年外放当知府去了,一直空着呢,他倒是差人问过我几回了,但地方太大一直没人接手,你要的话,我给你去讲讲价,保证便宜。“
这场地解决了,胡显宗继续想了想,又有点为难道:”我想买个百十来台,但这银子有点吃紧啊。“
老坊正马上拍胸脯道:”找日兴隆商号借,我给你担保。“
见老坊正这么热心帮忙,胡显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还是说出了最后一个问题:”百十号人,我一时半会上哪儿找去啊?“
老坊正咬牙道:”我给你贴告示,到四里八坊去招。“
那感情好,胡显宗觉得再没有什么问题了,他也是个办大事的人,当即就拍板,干!
这货胆子也不是一般的肥,竟然真的去订了五十台飞梭织布机和五十台蒸汽纺纱机,也算他运气好,去得早,工部准备的飞梭织布机和蒸汽纺纱机也够多,竟然没过几天就给他把货送过来了。
老坊正也很积极,胡显宗这厂子一办起来,他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这么大个厂,那什么经济增长还不是嗖嗖的,知府大人这下应该不会再来找他麻烦了,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他还不拼命帮忙,结果不到半个月时间胡氏织布厂竟然奇迹般的投产了!
飞梭织布机果然名不虚传,经过王徵和宋应星几次改进之后,那速度比人工快了十倍都不止,一般人十来天才能织一匹布,用飞梭织布机一天就能织差不多一匹半,也就是说一台飞梭织布机一个月就可以织四十多匹布,四十多匹布按市价卖出去大概就是十多两银子,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他最少能赚五百两银子,一年多就能回本,三年以后啊就能赚上万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他一家人开了四五十年的布庄了总共才赚不到到一万两两银子!
开始那两个月胡显宗简直做梦都要笑醒,但近段时间他有点担忧了,随着织布厂增多,京城的布匹价格正在慢慢下滑,虽然现在他一个月还能赚到差不多五百两银子,但是价格这样一直滑下去的话,再过两年怕就只能保本了!
正当他忧心忡忡的时候,《新京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大明的水师最新装备了一批超级战舰,正准备出海操练,这次将免费带私营商户前往一个叫什么葡萄牙的盟国的什么殖民地去开拓市场,这可不是在大明做买卖,是那什么海外贸易。
听说那边的土著极其落后,布匹瓷器什么的压根就不怎么会造,一匹布在那边能卖半两银子,而那边的米价才相当于半两银子一石,也就是说,光去那边卖布大概就是一倍的利润,如果再把米带回大明来卖,那就是四倍的利润!
胡显宗本来就是个胆大之人,有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至于外面很危险,出门要小心什么的,他还真不在乎,他只知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就是海外贸易吗,干!
别看在历史上明朝的私营经济好像不是很发达,那只是朝廷不提倡而已,就在那种环境下还冒出了资本主义萌芽,可见在民间胆大的商人还是有不少的,现在我们的崇正皇帝摆明了支持私营经济,这胆大的人就更多了。
胡显宗原本以为他算是胆大的了,没想到比他胆大的多了去了,他这才准备一万匹布,当他跑到火车站去托运时,竟然看见有个猛人一托运就是十万匹!
这布匹也就算了,十万匹布他也不是没见过,这什么火车的那才叫神奇呢,一个铁疙瘩竟然能自己跑!
好像这车站的人说了,托运的可以跟着货物一起坐车去东大营,那就坐呗,人家都敢开,他还不敢坐啊。
于是,胡显宗坐上了人生的第一趟火车,那种体验简直太神奇了,这铁疙瘩不但能自己跑,还跑的贼快,疾驰的骏马也就这速度了,而且这铁疙瘩还一路都不带喘气的,一口气就开到了东大营!
到了东大营之后他就更吃惊了,货物压根就不用他管,直接一什么葫芦就吊到个平板大车上,然后一匹马拉着那平板大车很快就到了港口。
港口那叫一个壮观啊,十多米高的铁架子,排了一大排,直接又是一葫芦就把他的货吊上了十来米高的大船,这样的大船整个港口附近竟然停了几百艘!
我的天啊,他还真没见过这么多大船,没想到大明竟然有如此多的大船,长见识,长威风,长志气啊!
就这还没完,等他上得船来,看见甲板上那两排大炮,那才叫一个震撼呢,这就是大明的超级战舰吗?竟然有二十多门大炮!
没想到,就这还没完,当他随着战舰出了港口之后,前方整整齐齐的排着二十五艘巨舰,比他坐的战舰还要大,那战舰两侧密密麻麻的三层口子里面难道都是大炮?他仔细的看了看眼前的炮口样式,一模一样,那真是大炮!
细细的一数,光一边就是五十门,两边加起来岂不是有一百门!超级战舰,超级战舰,那才是大明的超级战舰!
大明竟然强大如斯,作为一个大明的百姓他心中的豪情不禁油然而生,厉害了,我的大明!
第八卷 第二章 南洋明商()
把军舰开到南洋去操练,顺便把大明的商人带到果阿去开拓海外市场,这些当然都是我们的崇正皇帝朱慈炅的主意。有人要问了,军舰都造出来了还练什么练,还做什么生意,还不赶紧开到宝岛去把荷兰人收拾了!
打自然是要打,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并不是脑子一热,说开打就开打,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当然要考虑周全再开打,不说别的,有一个事情就必须搞清楚:
郑芝龙归附大明之前可是兵强马壮,比后面郑成功继承的那点人马强了一倍都不止,大明水师都不是他的对手,只能一再安抚,他为什么不去占据宝岛当土皇帝,反而要跑回来依附大明呢?
还有,郑成功在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就在小金门起兵抗清了,为什么一直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才跑去收复宝岛呢?
这个问题朱慈炅一直觉得很奇怪,他在过年那次就试探过郑芝龙,结果郑芝龙在喝的迷迷糊糊,自得不已之际都只说了句:“在东南沿海荷兰人都要惧他三分。”
这句话的意思要看怎么理解,脑袋发热,癫狂无比的人会理解为,荷兰人算个鸟啊,连郑芝龙都怕,这会儿超级战列舰都造出来了,收拾他们不是轻松无比。
如果思虑周全一点的人就会想,郑芝龙都在吹牛逼了还只敢说在东南沿海荷兰人都要惧他三分,三分是多少,那只是客气的说法,说白了就是人家不会主动来招惹他,但人家也不怕他,在东南沿海都这样了,那么在海外呢,在南洋呢,荷兰人到底有多强大!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连荷兰人什么情况都没搞清楚,朱慈炅自然不敢贸贸然跑上去跟人家开战,其实他这次把军舰开到南洋去操练,带大明的商人去开拓海外市场只是附带的,主要还是想去查探一下,荷兰人在南洋地区到底有多大的实力。
荷兰人在这个时期到底有多强大呢?说他们有海船上万艘那并不是在夸张,准确的说应该是:荷兰人现在有战舰和商船一万五千多艘!而大明崇祯年间,正是荷兰人最强盛的时候,这会南洋地区什么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甚至是英国人都被他打得屁股尿流。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对这段时间的南洋争夺战斗都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简单的某年某年荷兰打败西班牙海军,占领某地;某年某年荷兰打败葡萄牙海军,占领某地;某年某年荷兰打败英国海军,占领某地。
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没有详细记载可以理解,被人打的屁滚尿流,丑啊!
但作为胜利方的荷兰人也没有详细记载就有点令人费解了,如果结合后面的英荷大战和法荷大战大概能猜出一点端倪,相对于那两场大战,这边的小规模战斗简直不值一洒,可能荷兰人觉得这点小事不值一提,所以就懒得记录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英荷大战和法荷大战才是真正决定海上霸权的关键战役,在南洋,纯粹是荷兰在欺负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而已!
郑成功为什么能在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收复宝岛?因为那个时候荷兰几乎所有的战舰都回去跟英国还有法国争夺海上霸权去了。
从1652年道1780年,荷兰和英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足足打了一百多年,期间历经了四次英荷大战,而且第三次英荷大战的时候法国也参战了,与英国一起,海陆夹击荷兰,但那次获胜的竟然还是荷兰!
要知道英国1652年就有超级战列舰120艘了,其他战舰、武装商船更是无算荷兰竟然能跟他们打一百多年,而且中间还有法国在一旁虎视眈眈,时不时扑上来咬荷兰几口,荷兰等于是以一国之力硬抗了两大列强一百多年,实力之强可见一斑。
1580年到1670年这段时间被称为荷兰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大明崇祯年间(公元1627年到1644年),荷兰是当时世界公认的海上霸主,这个时候要与荷兰开战,还真的瞅准时机,一个不好,就会引来荷兰的无敌舰队,到那时,大明就算打赢了,估计海军力量也消耗的差不多了,海外殖民地就不用想了,海上霸主更不用想了,英法崛起的速度绝对会远超大明。
其实,朱慈炅并不知道荷兰有这么凶猛,他只是抱着谨慎的心态,小心行事而已,毕竟能被称之为海上霸主那肯定不是一般角色,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开打,那是二货行径,作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朱慈炅自然不会犯二。
他不犯二,荷兰人会犯二吗?
五百多艘大船在南洋一带穿梭,荷兰人自然不可能看不见,但是他们同样也不想轻启与大明的战争,一言不合就开打在国与国之间是不存在的,更何况双方现在还没有一言不合呢,在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之前,他们也只是观望而已,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南洋舰队所有远洋大船顺利抵达果阿,侯世禄和罗四维自然是喜出望外,就连孔德德和施维拉也亲自跑到果阿,前来迎接。
孔德德和施维拉为什么这么积极呢?施维拉积极还说的过去一点,毕竟他的家族还代理着大明的奢侈品贸易呢,只要是大明的高官他都想巴结一下。
孔德德这么积极就有点奇怪了,他堂堂印度总督,现在治下的殖民地更是达到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已经是葡萄牙最大的几个封疆大吏之一,一个盟国的舰队来了,他有必要这么积极吗?
其实他也是没办法,他所占领的地方是大,但是基本上都是落后的土著和刚起步的封建王朝,工业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他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和挖矿。
挖矿没什么好说的,金矿挖出来直接就是金子,不用去卖,已经是钱了;铁矿那玩意要不是施维拉要还账,他挖都懒得挖。
所以,现在他的殖民地能卖钱的也就粮食和香料了,香料好说,直接卖到欧洲去就行了,紧俏的很。粮食就麻烦了,欧洲列强到处都是殖民地,谁会缺粮食啊,运到欧洲去也没人要,怎么办?
他好像听说大明帝国是比较缺粮食的,这会儿大明的舰队来了,他自然是赶紧跑过来看有机会把堆积如山的粮食卖出去不。
施维拉虽然不是印度总督,对打下的土地没有所有权,但毕竟他是出了一大半力的,所以这块殖民地的收入也有他的一半,他自然是更积极了。
施维拉亲自担任翻译和接待负责人,和大明的商人中好一阵交流之后,他算是搞明白了,这些商人主要不是来买东西的,而是来卖东西的,不过他们卖的东西好啊,都是这边缺乏的生活用品,而且价格特便宜,只要盘下来,不愁赚不到钱。
都是好东西啊,要知道在这边一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