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入侵者于澎湖,是个文武全才,对东南海域又相当熟悉,品级也够了,正适合当这个东南总督。
于是,朱慈炅果断下旨道:“封原户部右侍郎南居益为东南总督,负责东南防线一应事宜,六镇总兵皆为从属。”
至此东番的事情算是忙完了,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了。
第九卷 第三章 班师凯旋再造宝船()
历时两个月余,收复了宝岛东番,击败了荷兰海军,修筑了庞大的东南防线,还顺带阴了东瀛一把,现在终于可以班师回朝了,朱慈炅看着蔚蓝的海面,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这蓝宝石般的大海真是令人迷醉啊,有人喜欢他的美丽,有人喜欢他的宽广,有人喜欢他的纯净,更有人喜欢他蕴含的巨大财富,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列强赋予海洋一个新的功能,那就是劫掠通道,你不通过海洋劫掠,那就等着别人通过海洋来劫掠你。
以前是大明等着别人来劫掠,现在大明终于有了劫掠别人的资本,这话好像有点和传统思想格格不入,但是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劫掠和殖民在列强眼里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在这个时代,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适应这种强盗逻辑,当强盗总比被人抢要好。
从东番南大营水师基地出发,到东大营天津新港正常航速的话大约需要七八天,就这七八天朱慈炅却感觉极不舒服,倒不是他晕船,就是感觉太拥挤了,没办法,他随行人员太多了,这艘定员不到五百人的战舰上足足挤了上千人,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其实来的时候他就有这种感觉了,但那时候他主要心思都在收复东番上面,所以感觉还没这么明显,现在就不一样了,心情一放松,这感觉就明显了。难怪成祖的时候要造那么大的宝船,这皇帝出行船太小了还真不行,以后他肯定是要经常坐船的,在海上呆个几天还能勉强凑合,如果是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这样肯定不行。
再造宝船,这个念头不可遏制的占据了他的脑海,大明原来就可以造宝船,虽然中间断了一百多年,技艺有些生疏了,但东大营造船厂经过这两年的生产实践,应该已经具备造宝船的能力了吧?
不管他怎么急切,这船速只有这么快,胡思乱想中过了七八天,终于快到东大营天津新港了,前面却迎面而来一支小船队,朱慈炅就奇了怪了,那小船队竟然径直往北洋水师的舰队开过来,难道他们不怕冲撞圣驾吗!
北洋水师的人难住一问,竟然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好吧,这货的确不怎么怕冲撞圣驾,他也算是朱慈炅的宠臣了,一般情况下朱慈炅还真不会拿他怎么样。
知道是这货来了,朱慈炅也没让人阻拦,直接让他上了旗舰,这货日子过的滋润的,又肥了一圈,整个看不出一点锦衣卫指挥使的威严可怕,反而像个和气生财的商贾巨富,他一见到朱慈炅便跪下来献媚的道:“微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参见皇上,恭贺皇上大败蛮夷、收复失地、扬威域外。。。。。。。”
这千穿万穿吗马屁不穿,不过拍多了也容易让人得皮肤病,那鸡皮疙瘩都被拍出来可就不好受了,朱慈炅见这货一副没完没了的架势连忙抬手道:“好了好了,你跑过来干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看这货一脸兴奋的样子,实在是不像发生了什么大事,果然,骆养性继续献媚道:“呵呵,皇上,微臣倒没什么要禀报的,就是摄政王殿下和首辅大人领着百官和京师附近的平民在港口码头恭迎皇上大胜而归,特意让微臣来通知一下皇上。”
这倒是个新鲜事,以前他御驾亲征回来的时候大伙都忙的前胸贴后背,他特意不让大家来迎他,这次他倒是忘了吩咐了,不过也好,每次凯旋都无声无息的回来的确不妥,皇帝之尊就是从臣民的崇拜中体现出来的,让他们崇拜崇拜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威望,这种机会以后绝对不能浪费了,想到这里他欣然道:“恩,大家有心了,朕很高兴,传旨让水师的将士摆个整齐的阵列出来,让大家看看大明水师的雄风。”
自用传令兵爬上桅杆去传达旨意,很快北洋水师开始列阵,五十艘一排,五十艘一排,排的整整齐齐,那气势,那威风,看到的人绝对震撼无比。
慢慢的,前方出现了地平线,港口就要到了,不过港口前面竟然还停着五十艘崭新的战列舰,整整齐齐排成两排,足有两三里长,中间大约有一里宽的水路,一直延伸到港口。
这正是大明水师联合舰队缴获的荷兰战列舰,刚缴获的时候那是坑坑洼洼,难看无比,不过里面的龙骨船架并没有受损,拆下舰炮开到东大营船厂翻修了一下之后,就跟新的一样。现在战舰上插满了红旗,就如同水面上铺设的红地毯一般,分外隆重。
朱慈炅会心一笑,下令让北洋水师舰队在荷兰战列舰的队列前整齐停好,旗舰则通过港口向码头驶去。
此时码头上已经排满了朝廷官员和锦衣卫护卫,两边的海岸上更是站满了平民,两三里远的距离正可看到北洋水师的全貌,这么多战舰整整齐齐的排在那里,的确有够震撼的,海岸上已经响起一阵阵惊呼,一般的平民哪里见过这么庞大的舰队,大明水师竟然有如此多的战舰,慢慢的惊呼变成了欢呼,大明,太强大了!
此时,战舰已经靠岸,朱慈炅在热烈的欢呼声中踏着扶梯走上码头,码头上的文武百官和上万锦衣卫立马整齐的跪下来,在朱由检和徐光启的带领下齐声道:“微臣恭迎皇上凯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万人齐声山呼两边的百姓都听的清清楚楚,这些百姓有大都是从灾区迁移过来的,对朱慈炅那是真心的感激,要不是皇上,在场的百姓怕有一半早就饿死了!听闻皇上凯旋而归,有很多人都不远几十里甚至是上百里赶过来,为的就是来迎接皇上,表达自己的谢意。
现在,听到码头上的山呼声,他们知道皇上就在那里,就在那个方向,所有人自觉的面向码头方向跪下来,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一遍两遍三遍,声音越来越齐,几十万人齐声山呼那场面,简直地动山摇,朱慈炅欣慰的笑起来,笑着笑着,眼中不禁涌出热泪,不枉自己辛苦一场,百姓的拥戴就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码头迎接的仪式过后,朱慈炅并没有立刻赶回京城,而是在东大营行宫召集一众亲信,提出了再造福船的想法,让大家商讨一下可行性。
众人商讨了一阵,得出的结论,其实宝船造多大主要还是看你用这宝船干什么,如果纯粹是为了大,为了震撼,船速什么的都不考虑,那么传说中的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九桅十二帆的大号宝船也能做出来。不过那纯粹就是个摆设,船速估计会慢到离谱,压根就不适合出海航行。
众人一致认为,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的中号宝船应该是能正常航行的极限尺寸了,再大航速就保证不了了,只能摆那做个样子而已。
朱慈炅当然要这宝船能正常航行,他造宝船又不是为了摆给人家看的,所以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号宝船。
三十七丈大概就是一百二十米,十五丈大概就是五十米,这尺寸已经够大的了,搭载一千多人完全没有问题。
然后就是这个火力配备的问题了,众人以为朱慈炅就是图个舒服,所以建议就在甲板上装几门榴弹炮意思一下就行了,有大明舰队保护,敌人冲到朱慈炅的座驾跟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朱慈炅不愿意了,自古以来,躲皇宫里不出门,或者出门也是在重重护卫的保护下根本就看不见敌人的皇帝又有几个是有出息的,但凡那些大名鼎鼎的开国之君或者中兴之主哪个没上过战场,他可不想做无用的花瓶,他的战舰自然要是火力超猛的超超级战列舰。
众人也知道皇上的脾性,要挡着他不让他上战场那是不可能的,既然挡不住那就只能拼命给他提升火力了,两侧舰炮干脆就用其他战舰当主炮用的六寸榴弹炮,而主炮,孙元化决定,拼了,成功率不到一成,也要给皇上做出上十二门八寸榴弹炮,按照这成功率,最多也就铸两百门就行了,这点浪费与皇上的安全比起来压根就不算什么。
八寸榴弹炮就不得了了,射程达到了恐怖的五六里,而且实心弹的重量将近百斤,那家伙,一炮下去,战列舰的甲板都能砸个通透,简直就是战舰杀手!
朱慈炅对这个方案自然是满意之极,不过这样的超级巨舰也不是那么好造的,首先在人工方面就算配上两个船坞的匠户,也需要将近两个月才能造出一艘来,而且这么大的超级战舰现在的河道和船坞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挖一条比现在的河道宽一倍的专用河道,船坞也要比现在的船坞大一倍左右。
朱慈炅大概估算了一下时间,虽然要过年了,他还是忍不住让工部马上就开始准备。让他们年前就把河道挖好,把船坞建好,过完年立即开工,明年三月份之前一定要把宝船做出来,因为明年三月十五,他要去属国朝鲜主持第一次科举的殿试!
第九卷 第四章 属国科举屠夫鸿儒()
朝鲜,按正史记载源于公元前1122年,是商纣王的伯父箕子率商朝遗民所建的一个诸侯国,史称箕氏侯国或箕子朝鲜,这个诸侯国在汉初被燕国将军卫满所灭,更名为卫满朝鲜,后来卫满朝鲜被汉武帝征服,置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所以自汉武帝开始直至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这一千多年时间里并无朝鲜这个称呼。
至于期间出现的高句丽,其实是汉朝的时候在黑龙江流域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百济也是从高句丽分离出去的,唯有新罗是汉朝时期从半岛南端的小部落辰韩发展起来的当地政权。
这个历史有点乱,不说了,回到明朝,大明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元朝斡东千户所千户兼达鲁花赤李子春的嫡长子李成桂夺取高丽政权,改国号为朝鲜,并向大明称臣,朝鲜自此成为大明的属国。
其实要说大明的属国里面哪个属国与大明最亲近,非朝鲜莫属,因为他们的基本国策就是事大主义,这个‘事大’不是看
热闹不怕是‘事大’啊,而是以小事大,是基于强弱力量对比情况之下小国侍奉大国。
但是这个事大也不是实质上的侍奉,究其本质只是想依附大明,从而获得大明的保护,以确保国家安全。所以朝鲜国王虽然表面上对大明恭敬,其实并没有把自己真正当大明的一份子,像大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朝鲜世宗李祹创造朝鲜文,就是想摆脱大明的影响加强民族的独立性,其实在这之前朝鲜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所有官方文书用的全是汉字,如果他真心事大就应该把语言也统一成汉语,结果他却是想把文字都改成自己的文字,可见他们完全是说一套做一套糊弄大明的!
像这样没有一点实际利益,就能让面子上好看一点的外交策略自然是不可取得,为了这个面子,为了保护这个小弟,不论是大明万历年的那次大战还是后面,华夏可谓次次都损失惨重,但是这个小弟基本上是一转身就跟你翻脸,要这样性质的属国简直就是自讨苦吃。
以朱慈炅两世为人的经验自然不会自讨苦吃,他在寻求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套方案,一套把所有藩国、属国彻底控制住的方案。
这会儿肯定有人要说了,现在不是殖民时期吗,干脆把属国直接变成殖民地不就得了。其实这个殖民制度也有问题,君不见最终几乎所有殖民地都摆脱了宗主国的控制走向了独立,那独立战争多的列强忙都忙不过来,最后这些殖民列强差不多都被打回了原形。
朱慈炅也不想辛辛苦苦几十年最后被人一夜打回解放前,所以不管是藩国、属国还是殖民地,要控制就控制住,不然还不如抢完走人。
这套控制方案的第一步就是同化,或者说文化入侵,用大明的语言和文字替代藩国、属国、殖民地的语言和文字,当大明的语言和文字慢慢占据主流的时候,他们不是大明人也变成大明人了。
当然光让他们变成大明的人还不够,大明的人都有造反的,这些藩国、属国和殖民地的人自然更容易造反,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入手,比如说军事,比如说经济等等,这是个摸索的过程,具体要怎么做朱慈炅现在还没想好,不过第一步已经开始了,实验对象就是现在的李氏朝鲜王朝。
他之所以决定去主持朝鲜第一次科举的殿试,不光是因为殿试必须由皇上主持,更重要的他还想实地去看看,怎么从其他方面入手加强对属国的控制。如果光是为了主持殿试,他跑朝鲜去干嘛,直接把这次科举所有的贡生全部拉到京城来殿试不就得了。
朝鲜人这会儿自然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为实验对象,他们只知道这次的科举不是跟他们闹着玩的,凡是没有功名的都不能当官,也就是说就算你原来是朝鲜国王任命的官员,如果这次科举没有考到功名,那么对不起了,直接一竿子给你撸到底,没功名想当官?当你的平民去吧!
大明宣教使黄道周虽然是个博学鸿儒,但他更是一个典型的儒学狂热分子,现在有机会传播圣贤之学,教化蛮夷那还不下死力,这次属国朝鲜科举一应事宜完全遵照大明的科举制度执行,敢不执行,大明二十万大军可不是摆那里看的。像他这种偏执的狂热分子发起狠来,那可比屠夫还恐怖,拒不执行的,杀;敷衍搪塞的,杀;有意拖延的,杀;妄图欺瞒的,杀;想蒙混过关的,杀。。。。。。。
杀的曹文诏和毛文龙这样的猛将兄心里都发毛了,看见他就怕,尼玛,这家伙就是个疯子,惹不起俺们躲!
连大明的一品武将都怕了他了,朝鲜国王和大臣们对他的畏惧可想而知,在他疯狂的高压政策下,像生员资格考试这种全国性的大考竟然都被他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要知道朝鲜王朝虽小,那地方的编制可一点都不小,总共有十三道,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