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引用这句话主要是让朝鲜官员反思,什么是君臣之道,意思很明显,他大明帝国皇帝陛下朱慈炅才是君主,而绫阳君李倧只是臣子,要搞清楚从属关系,不要老认为朝鲜是独立于大明之外的一个国家。
朱慈炅也主持过三次殿试了,对这个流程自然轻车熟路,他面带微笑坐在那里等着考生一一上前行礼取题,时不时点头示意,摆出一副朕很欣赏你的样子。
这次他倒不必为点状元而头疼了,因为三甲都已经定好了,状元洪翼汉、榜眼尹集、探花吴达济,并不是这三人有多出名,朱慈炅也不认识他们是谁,主要是这三人是有名的亲明派,或者说事大派。
朝鲜国王是说一套做一套,但一百多年的事大主义宣传对朝鲜民间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像朝鲜古书《象院题语》中所载:“虽在海外,三纲五常,中原一般了;敦行孝悌,遵守礼法,刑政法度,依着大明律条行。”;又比如朝鲜世宗创制朝鲜文时,大臣崔万理等便上疏反对道:“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若流大明,或有非议之者,岂不有愧于事大慕华?”
可见在朝鲜民间事大慕华的思想还是很流行的,当然,这还不够,朱慈炅想要的不是藩属国至诚事大,仰华慕华,他想要的是所有藩属国都融入大明,把自己当成大明的一份子。
下面的贡生正在安静的答题,朱慈炅坐在那里貌似在监考,实际上却是在考虑怎样控制藩属国的问题。从他和绫阳君李倧第一次对话可以看出来,起是这些藩属国的国王对大明还是比较敬畏的,只要下手不要太狠,应该不会激起太大的反抗,同时他们对大明的军队都很羡慕,希望手下的军队也能达到大明军队的战力。
朱慈炅现在算是想明白了,要控制藩属国,军队才是重点,只要将藩属国的军队掌握在手里,他们就变成了赤裸羔羊,只能任大明宰割。当然这个藩属国也要区别对待,像朝鲜这样有上百年事大慕华传统的藩属国还可以让他们拥有那么一点名义上的军队指挥权,像安南甚至是以后的东瀛那种刺头,那彻底不能让他们跟军队沾边,一沾边他们就会动歪心思。
殿试在继续,朱慈炅的思路变的越来越清晰,看着考生唰唰的提笔疾书,他在想,或许自己也应该作篇文章,以前大明对这些藩属国管理太过松散了,基本上是听之任之。藩属国“事大”愈是恭顺,大明“字小”也愈是热情,如果藩属国敷衍了事,大明也没什么惩治措施,以至于这些藩属国渐渐离心,崇祯朝那会儿,任你大明跟满清大的死去活来,又曾有哪个藩属国派出过一兵一卒!
这样下去肯定不是,一定要有制度,大明可马上要展开殖民大业了,如果没有严密的制度管理这些本土以外的国家和地方,岂不是要走殖民列强的老路,当一阵子爆发户然后就被打回原形。像葡萄牙这个曾经的海上霸主已经被打回原形了,西班牙也快了,荷兰也不远了,只有英国坚持的最久,不过最终他们却落得跟在自己的小弟后面摇旗呐喊,着实可笑。
乙亥恩科殿试顺利结束,状元郎洪翼汉是带着大红花游街去了,朱慈炅却窝在昌德宫冥思苦想,做起了他这世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他无人可问,因为没有人能跟他一样知道后面的发展进程,他唯有自己亲力亲为,做好这篇文章。
三天后,崇祯八年三月十八,大明崇正皇帝朱慈炅在藩国朝鲜的王京汉城公布了后世有名的《大明藩属国令制》,第一个提出了宗主国本土以外疆域的管理方法。
令制将宗主国本土以外的疆域分为三等:
第一等为藩国,藩国由大明帝国皇帝册封的藩王管理,拥有高度的自治权,所有藩国百姓归藩王管辖,藩国官员由藩王任免,藩国税收由藩王征收。
这是权利,有权利就要有义务。
在经济上,藩王必须向大明开启所有口岸作为通商之用,大明帝国本土商人可以任意在各口岸进行商业活动,但是大明以外的国家,没有大明的特许藩国不得与其通商。
在军事上,藩王可以组建藩国军队,但是将领必须由大明兵部任免,藩王拥有军队的指挥权,但大明兵部的调令藩王必须无条件遵守,为了便于管理和沟通,藩国军队中,大明委派的将领和藩国本土的将领各占一半。大明兵部负责军队的装备和操练,藩王则负责军队的军饷和辎重供给。
第二等为属国,属国由大明帝国皇帝册封的属王管理,拥有部分自治权,所有属国百姓归属王管辖,属国税收由属王征收,但是属国官员则需属王提出申请由大明吏部任免。
在经济上,属王必须向大明开启所有口岸作为通商之用,大明帝国本土商人可以任意在各口岸进行商业活动,但是大明以外的国家,没有大明的特许属国不得与其通商。
在军事上,属王无权组建军队,由大明兵部派遣将领在属国征召,属王可以申请军队协助,但无权指挥军队,军队的装备、操练和调动都由大明兵部负责,属王只负责军队的军饷和辎重供给。
第三等为属地,属地由大明帝国皇帝委派的总督管理,所有属地百姓归大明户部管辖,属地的税收由大明户部负责征收,属地的官员由大明吏部任免。
在经济上,属地完全按大明规划执行,在军事上,属地驻军由大明兵部调派。
令制还规定,所有藩国、属国、属地皆需使用大明文字,习圣贤之学,藩王、属王世子不习圣贤之学者,不得继承藩王、属王之位,藩属之民皆可参加大明统一组织的科举,但无科举功名者,不得担任藩国、属国官吏。
令制最后一条,凡藩国、属国违反《大明藩属国令制》的,违反一次,降一等,也就是说藩国还有一次违反的机会,属国违反了就什么机会都没了!
《大明藩属国令制》可以说是大明帝国殖民史最重要的法令,对大明帝国的殖民大业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这些都是后话,暂且略过不表。
话说这朝鲜也算是运气好,他违背令制规定都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那都是在令制公布之前的事情,所谓既往不咎,朱慈炅为了表彰他们奉行了一百多年事大主义,对大明恭顺有加,特将朝鲜定为一等藩国。
朝鲜国王绫阳君李倧在大明三十多万大军的逼迫下,只能接受《大明藩属国令制》,老老实实当他的藩王,这个时候他内心的痛苦是无法言表的,军队按令制来的话,他的指挥权还没大明兵部的大,等于是授人以柄,完全没了翻身的机会。他却不知道,后面大明的藩国真的很少很少,大部分都是属国甚至是属地,比他惨多了!
《大明藩属国令制》颁布以后,朱慈炅并没有立刻返回京城,他亲自组织秦良玉、曹文诏、毛文龙、黄道周、钱士升等随同官员和朝鲜国王绫阳君李倧为首的藩国官员商议了一下朝鲜军队的组建问题。
水师是不用想了,就算令制对藩国的军队有限制,朱慈炅也不想藩国拥有自己的水师,殖民时代拥有水师就代表你拥有了抢夺财富和土地的能力,他可不想到时候跟自己的藩国去争夺殖民地,说出来丢人,干脆让他们没这个能力,一了百了。
陆军绫阳君李倧反而不想供养太多,按令制的规定,其实最终得利的还是大明,他才不想出钱给大明养那么多军队呢,所以最终朝鲜只定下了十万陆军的编制,正好凑一个军团,军团主将朱慈炅也给他们定好了,直接调原昌平总兵尤世威担任朝鲜军团主将,提督佥事衔,至于副将总兵就由朝鲜将领担任,下面的参将、游击则大明和朝鲜各占一半。
至于装备,朱慈炅自然不会给他们最好的,正好禁卫军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淘汰下来一批老式燧发枪,配给他们就行了,另外火炮、手雷什么的他们也不要想了,炮灰是不需要这些的。
第九卷 第七章 西班牙总督吓坏了()
四月份西班牙马尼拉总督科奎安终于收到国王腓力四世的授权书,授权他代表西班牙帝国与大明帝国签订在远东地区联合对付荷兰的合约,同时腓力四世还要科奎安想办法跟大明帝国订购一批燧发枪。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远在欧洲的西班牙国王怎么会知道大明生产的燧发枪呢?
原来葡萄牙冒险者队伍购买了大明生产的左轮手枪和二四式燧发步枪之后冒险收获越来越大,他们甚至在吕宋以南,爪哇以东的群岛之中占据了大片地方,像巴布亚岛这个原本要被荷兰人占领的超级大岛都被他们给瓜分了!
收获大了,自然是要回欧洲将抢来的东西变成钱,他们回欧洲本土后可不光是买卖货物,到处炫耀自己的左轮手枪和燧发枪也成了他们的日常。那精巧的结构,夸张的装填速度,自然而然成了冒险者圈子里面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一些贵族耳朵里。
那个时候欧洲的贵族那可是真有钱,要知道从非洲和美洲运回来的金银都是一船一船的,这种船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珍宝船,一船最少是上万公斤的黄金和白银,这么多黄金白银涌入,以致欧洲的黄金和白银都贬值了,有钱都买不到东西!像左轮手枪这种防身的利器,那些贵族自然是想方设法要买到手,金银什么的那都不是事。
话说这枪可是吃饭的家伙,原本这些冒险者是不大可能卖给别人的,但是禁不住那些贵族用钱砸啊。殖民时期的欧洲流行拍卖,只要是有好东西,那些贵族是不在乎钱的,可能现在很多文物什么的动不动就能拍出几千万甚至是几亿的价格就是受那段时期贵族暴发户的影响。
那些贵族基本上就是这调调,你这枪多少钱买的?两百两白银啊,五百两卖不?五百两不卖,一千两卖不?一千两都不卖,射特,一千两黄金你卖不?
这些冒险者辛辛苦苦满世界跑不就是为了钱吗,当钱多到一定的程度,别说吃饭的家伙了,你就是买他们的命,他们也卖啊,所以这些枪械渐渐流入贵族圈。
这枪在贵族圈一流行开,作为贵族圈里的大佬级人物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自然会知道,很快一把左轮手枪和一把二四式燧发枪就送到了他的手中。作为一国之主,他看重的自然不会是什么精巧的外观,甚至左轮手枪这种贵族圈里的新宠他都不怎么看重,无他,因为射程不够远。
他最看重的就是燧发枪的装填方式,后膛式装填,而且子弹和火药能预先装成子铳,更换的时候一拉一推就行了,别人放一枪,你能放五枪这是什么概念!
他对这种机构非常之满意,所以他将生产火枪的工匠招了过来,想让他们仿制。这段时间正是燧发枪替代火绳枪的关口,西班牙作为老牌殖民列强这个自然是走在前列的,现在西班牙军队已经陆续开始更换燧发枪了,燧发枪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他想着有实物在这里,自然是能仿制的。结果,一堆工匠拆开仔细看了一遍之后纷纷摇头,这东西他们压根就做不出来!
以他们的专业眼光自然能看出来这枪不光是铸造、锻打、钻孔就完事了,有很多地方都经过了切削,那会儿欧洲还只有简易机床,像这种能切削金属的机床还要十多二十年之后才会出现在欧洲大陆,他们压根就搞不明白这铁怎么能像木头一样任意切削,所以,他们无能为力。
做不出来那就买呗,西班牙也能自己生产枪炮,对这个火枪的制造成本自然很清楚,他想着撑死也就二三十两银子一把,结果一打听,这枪是一千两黄金一把从葡萄牙冒险者手里买来的。好吧,这帮败家玩意儿,这肯定不是实价,葡萄牙那帮冒险者也不可能做的出这种枪,继续打听。
最后终于打听出来了,这枪是遥远的东方那个叫大明帝国的神秘国度生产的,两百两白银一把。
西班牙是有钱,从1503年开始每年光是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就是上万公斤,白银更是上百万公斤,但是,西班牙花钱更猛,1588年到1601年这短短十几年时间,为了报复英国,光是上百艘战列舰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就建造了五波!可以说西班牙从大航海时代开始就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毛病,资金就没怎么宽裕过,再加上在这两年的大战中,神圣联盟和西班牙联军占据了优势,刚将新教联盟的主力瑞典军队打败,所以,腓力四世并不想花费巨大代价去买这种枪,这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新年一过,形势就不对了,新教联盟的法国正在整军备战,法国的陆军可比西班牙陆军还强大,而且法国作为燧发枪的发明国,军队也已经装备燧发枪了,战斗力可不是一般的强,这下腓力四世着急了。
正在这时,马尼拉总督科奎安传回来消息,大明帝国竟然打败了荷兰海军,而且有意联合西班牙在远东地区对付荷兰。这么强大的国家自然要拉拢,而且他还想向大明帝国购买燧发枪呢,所以,他将授权书和订购燧发枪的想法一并发给了科奎安。
本来科奎安是准备拿到授权书后派人通知郑芝龙,双方就在东番签订合约算了,他正好顺路把杯大明俘虏的千余名士兵带回来,但是现在他们的国王还让他去订购燧发枪,那就不能随便派个人去通知郑芝龙了,他干脆亲自率一艘超级战列舰和十艘武装商船往大明南直隶金陵城赶去,准备先找郑芝龙打听一下这枪怎么买。
结果他刚进入东南海域就被南洋水师的巡逻舰队给拦住了,大明的东南防线可不是开玩笑的,没经过允许一艘商船都过不去,何况是一艘战列舰和十艘武装商船组成的船队呢。还好他不但认识郑芝龙还认识郑芝虎,巡逻舰队派人汇报过后,直接将他领到了南大营水师基地。
从进入台江内海开始,科奎安的嘴巴就没合拢过,荷兰人所建的热兰遮城堡已经让他吃惊了,台江内海里密密麻麻的战船更是惊的他直冒冷汗,北洋水师配备了荷兰人的五十艘超级战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