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两人结伴进了襄阳城,一面加固城防,一面招兵买马,准备迎接明军的到来。

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阳义军末路() 
朱慈炅听闻李自成和张献忠准备困守襄阳不由长嘘一口气,他就怕义军到处乱窜,至于困守坚城,那简直就是找死。在没有火炮或者是火炮威力很小的时候,二十万人把守襄阳那样的雄城的确很难攻破,但是现在大明的火炮威力可不是一般的小,数量也不是一般的多,不说能把城墙轰破,轰的城内的守军抬不起头来那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李自成和张献忠有守城的想法也可以理解,他们对火炮的认知还停留在崇正四年卢象升攻打临汾时用的那二十门五五式臼炮上,五五式臼炮的射程也就三百多米,如果再考虑城墙的高度,那么起码要将臼炮移到离城墙两百多米的地方,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不会造火炮,但他们会造投石车啊,这个距离投石车的威力基本上和火炮相差无几,所以他们一点都不担心火炮的问题。

    还好朱慈炅还没有将火炮配备给地方屯卫,要是让李自成和张献忠抢到几门三一七式榴弹炮或者四一七式榴弹炮,然后再一试榴弹炮的威力,他们绝对会有多远跑多远,开什么玩笑,火炮的射程一旦超过一里他们就只有挨打得份了,一点还击的手段都没有,城墙再高都是假的,只是让别人多费点手脚而已。

    既然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找死,朱慈炅自然不会让他们失望,他直接令人快马通知卢象升和孙传庭,立刻起拔,率领天雄军和秦军汇同禁卫军第二军团、定辽军和武威军一起围住襄阳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攻城战!

    其实,就他率领的三十万大军也能把襄阳城攻下来,但是那样会很费事,因为禁卫军第二军团和定辽军都是三等军团,武威军更是刚组建的军团,连火炮还没来得及配备呢,三十万大军总共才一千多门火炮,而且全是三一七式榴弹炮和四一七式榴弹炮,数量、射程和威力都略显不足,要完全压制住城墙上的守军基本上很难,如果没有压制住,攻城的损失就会很大,他可不想为了一场必胜的战斗而消耗太多的士兵。

    天雄军和秦军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是大明的一等军团和二等军团,火炮数量那叫一个多啊,光是天雄军就有各式榴弹炮两千门,两军加起来足有三千多门火炮,完全可以将城墙上的守军压的抬不起头来,攻城简直不要太轻松。

    由于朱慈炅是直接赶往襄阳的,而卢象升和孙传庭却是接到他的命令才动身的,就算是快马加鞭也要几天才能将命令传到,所以朱慈炅比孙传庭和卢象升早几天到达襄阳。

    到了襄阳城,他并没有急着进攻,而是令秦拱明和李明甫各率本部人马分别围住襄阳城西面和南面,而他则率禁卫军第二军团驻扎在东面,北面他一个人都没安排,他这并不是玩什么围三阙一,因为卢象升和孙传庭正从北边赶过来呢,所以北面压根就不需要围,他倒是希望李自成和张献忠从北面逃跑,直接撞上天雄军和秦军,那样他连攻城都省了。

    城里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自然不可能跑,他们已经打定主意守着襄阳将朝廷大军耗走了,怎么可能会跑,这会儿他们不但没跑,还在城墙上看朱慈炅笑话呢。

    李自成边用望远镜观察官兵的营地,边不屑的道:“这小皇帝还真是没一点经验啊,一连几天了,竟然连派人鼓搔骚扰都不会,只知道闷头在那里造攻城器械,他以为攻城战就是一两天的事情吗,那可是旷日持久的战斗,这种持久战,消耗敌人精力也是很重要的,还有,他大营外围竟然拒马叉都不摆,这不找死吗,晚上我们派骑兵将马蹄包住去偷下营怎么样?”

    张献忠却是笑着摇头道:“算了算了,你看他这样子哪像是要攻城啊,他或许压根就没想过要攻城,可能只是做做样子,待几天就走了,没必要去招惹他,让他玩吧。”

    朱慈炅的确没打算攻城,他打算让卢象升来攻城,卢阎王对于攻打没有火枪和火炮的农民军驻守的城池可是有着丰富的经验,完全不用他操心。至于大营外围为什么不摆拒马叉,这并不是他没有经验,而是他想阴一阴李自成和张献忠,那里可是埋了数排地雷,他们要是来偷营,绝对会被炸的哭爹喊娘!

    他也不是光在造攻城器械,他还命人铺设了电报线路,现在襄阳城外的三十万大军如同一个整体一样,不论李自成和张献忠偷袭哪边的营地,都会遭遇另外两边的围攻,他压根就不怕偷袭,反而有点期望李自成和张献忠能来偷袭一下。

    三十万人造十万人的攻城器械,自然是迅捷无比,卢象升和孙传庭终于联袂而来的时候,攻城器械就造的差不多了,朱慈炅召集五员大将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作战会议,众人一致认为,在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玩什么声东击西、佯攻骚扰等战术,直接摆开阵势硬攻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卢象升就开始指挥天雄军和秦军攻城了,对付连土炮都没有的农民军实在不用费什么脑子,卢象升直接命令天雄军和秦军的炮兵将各式榴弹炮按射程远近在襄阳城北摆成四排,三千多门火炮,光是排阵就排了一个多时辰,那阵势排出了那叫一个壮观啊,城墙上的李自成和张献忠看到密密麻麻的火炮,吓的脸都白了,他们这会儿才意识到,固守襄阳就是个错误的决定。

    卢象升也不跟他们啰嗦,炮阵摆开之后,先试射了几发,调整了一下角度,然后就是实心弹连续不断的轰击,一个多时辰之后,城墙上的箭垛就差不多被轰平了,这城墙上的守军损失可就惨重了,为了抵御官兵的进攻,李自成和张献忠可是在每面城墙上都排了两三万人,几里宽的城墙上排这么多人,站的有多密集可以想象,女墙下面就算人叠人最多也就能叠下一万多人,其他人基本上都被砸成了肉泥!

    卢象升可不管城墙上死了多少人,他见轰的差不多了,便令手下的五万步兵在炮阵前面推着攻城器械,摆开攻击阵型,然后便是一声爆喝,率先往城墙冲去。

    这个时候禁卫军第二军团和定辽军也将他们的几百门火炮摆出来了,直接用炮弹覆盖了城墙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两边的贼寇根本就没法支援北面的城墙。

    李自成和张献忠面色死灰的躲在城门楼里看着渐渐逼近的天雄军,眼中充满了悔恨,早知道这样就不玩什么守城了,不管逃到哪里都比这样被人瓮中捉鳖强啊!

    这世上可没有后悔药吃,在他们决定守城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走上了末路,而且在这条末路上他们连发挥自己特长,狂奔一把的机会都没有!

第十卷 第二十六章 诛枭雄天下太平() 


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壮志展宏图() 
崇正九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几年来的更早一些,上天或许是在庆贺大明太平盛世的到来,又或许是在为枭雄的逝去叹息,李自成等人被处死不久,京城便下起了鹅毛大雪,一时间整个天地都融入洁白的雪花中。

    此时,朱慈炅并未沉浸在温柔乡里,作为一个皇帝,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规划大明未来的发展,所以,处理完义军首领的事情他便开始着手规划未来的发展大计了。

    水泥的出现对他来说可谓一场及时雨,有了水泥,铁路的修建速度将成倍提高,架黄河长江大桥,修秦岭太行隧道,以前这些他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貌似都只是时间问题。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想到铁路建设,一股豪情壮志不由充斥在他的脑海心间,只要用铁路贯通整个大明,繁荣富强将不再是梦想,富国强兵也不再是梦想,大明必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当然,水泥的用途不光是在修铁路这一个方面,砌城墙、修马路、造堡垒、建楼房等等等等,有了水泥都将更加方便快捷,甚至是电报网络的铺设都因水泥的出现而变的简单无比。

    以前朱慈炅的想法是立木柱子,将电报线路架设在空中,大明全境起码要铺设几万甚至是十几万里的电报线路,那得立多少木柱子,爬上爬下的工作量简直大到吓人。

    现在就不一样了,他准备直接在地上开标准的走线地沟,挖个几尺深然后把标准的木方往里一摆,再用水泥一浇,等水泥干了再将木方取出来,然后盖子一盖,地沟就成了,不管多少电报线路,往里一放就行了。

    当然,电报线路还存在一个水下铺设的问题,这点他也想好了,他准备让工部生产多层包覆的带铠电缆,就是先在铜线外面包一层橡胶,然后在橡胶层外面裹一层薄铁皮,然后再包覆一层橡胶,这样电缆的强度和防护性能都将大大提高,直接从水里铺过去都没事。

    这种电缆就是加工比较费事,但江河水道那点宽度相对于几万里长的电报网络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撑死做个几百里长就够了,倒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而且,以后电报网络必将通过海底联通大明的藩属国或者盟国,那也是动不动就几万里长,现在制造这种水底电缆也算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到时候就不用临时抱佛脚了。

    这还只是铁路和电报网络,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不是光把交通和通讯搞上去就行了,工业、农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必须全面发展,朱慈炅可不认为自己是个样样精通的全才,所以他召来了各方面的专家,与他共同商讨大明的发展大计。

    这次他想定的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规划,所以召集的人并不多,就他几个最看重的亲信而已。

    皇上召集人开会自然没人敢拖延,很快朱慈炅就和一众亲信坐在他的私人书房里,吹着新设计出来的暖气,喝着御医调制的参茶,对着会议桌上巨大的大明地图准备商议了。

    在他左手边坐着的是他的恩师,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徐光启,下面是兵部尚书孙元化,然后,就没了!

    在他右手边坐着的是工部尚书毕懋康,下面是吏部尚书杨嗣昌,新晋的吏部左侍郎陈子龙敬陪末座,也就是说,他总共才召集了五个人。

    这下大家要奇怪了,放着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不招,却将一个新晋的吏部左侍郎招来商议国家大事,是不是有点太任人唯亲了?

    其实不然,户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一个管银子的,一个管犯人的,和发展大计实在没有太大的关系,这陈子龙就不同了,他可是朱慈炅钦定的内阁首辅接班人,据朱慈炅的详细调查,他才是一个工业、农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都精通的全才,让他来参与商议发展大计是有点培养他的意思在里面,更主要的,朱慈炅是真想听听他的意见。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会议开始,朱慈炅首先将他对铁路和电报网络的规划大概介绍了一下,按他的意思,要在开封府附近建立一个交通中心,大明所有的铁路都在那里汇集,明年先把京城到开封的铁路修通,然后就是开封到金陵的,开封到西安的,开封到济南的等等等等;至于电报网络,他打算明年先铺设京城到各行省的,然后就是行省到各州府的,州府到各县城的。

    听到皇上竟然有如此庞大的规划,众人无不目瞪口呆,毕懋康首先开口道:”皇上,请恕微臣多嘴,这大江大河如何横渡,这崇山峻岭又如何飞跃,您说的这些线路有好多都需要跋山涉水啊!“

    朱慈炅闻言,自豪的道:”这个你无需担心,朕想到了一物,如同石灰,加水后可搅拌成泥状,但水干后坚若磐石,如果中间加以钢筋、鹅卵石,则韧性可堪比钢铁。此物名曰水泥,有了这水泥,修桥挖洞都不是问题。“

    众人闻言又是一惊,徐光启忍不住问道:”皇上,请恕微臣孤陋寡闻,天下竟然还有如此奇物,微臣为何从来没听说过。“

    朱慈炅微笑着解释道:”此物并非天然的,需将石灰石、粘土和铁矿粉按比例磨细混合,煅烧后再配以一定量的石膏磨成粉状,恩师没听说过也很正常。“

    徐光启对各种矿物的特性也略有研究,他闻言想了想,综合这些矿物的特性,还真有可能做出皇上所说的水泥,他不由赞叹道:”皇上真乃神人也,连这么复杂的东西都能想出来。“

    朱慈炅有点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尴尬的道:”呵呵,不说这个了,总之朕已经考虑过了,铁路和电报网络都不是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北,那里可占大明疆域的一小半,如果这样荒废下去,大明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很大的发展。“

    徐光启闻言点了点头道:”恩,这个问题微臣也一直在考虑,经过微臣近年的了解,西北的旱情好像在逐步好转,估计再过个十来年那里就能回复如初了。“

    十年!恩师才是真神人啊,这都能估算出来,看样子只能等十年了,不过那么大块地方,荒废了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利用起来,大明的发展最少能加快一倍!

第十一卷 第二章 齐心协力谋发展() 
徐光启其实一直在关注西北的情况,经过这几年的调查和研究他早就对西北的发展有了详细的方案,以前是要借义军这把刀解决宗室的问题,西北没法发展,所以他一直没有跟朱慈炅提,现在义军和宗室都解决了,皇上也问起了,他正想和盘托出呢,没想到皇上却突然面露难色不说话了!

    他不由好奇的问道:”皇上,您这是怎么了?“

    朱慈炅叹息道:”想到西北还要荒废十年,朕这心里不好受啊,那么大的疆域不但不能创造效益,还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持,实在可惜啊,要是西北能发展起来,大明的发展速度起码能增加一倍。“

    徐光启闻言恍然道:”皇上恕罪,是微臣没有说清楚,微臣的意思是西北要十年之后才能正常播种农作物,至于现在,虽然不能如正常时期那样播种,但是想想办法还是可以种植一些农作物的,只是产量可能低一点,不用荒废十年。“

    朱慈炅闻言急问道:”噢,能种什么,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