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孙元化回到兵部以后,立刻把兵部左侍郎、右侍郎、各司郎中,各科主事全部招集起来,将各种军需物资的筹备一一交待下去,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粮草,这次可是八十万大军出征,还附带五十万战俘,需要的粮草是海量的,辽东和京城的储备加起来都不够,孙元化立马一个电报拍到南直隶,令南直隶立刻筹备粮食一百万石,牧草十万担,开专列,日夜不停往过发,三日之内必须送达!

    还好现在有了电报和铁路,要是换做以前,兵部的指令八百里加急发到南直隶,需要十来天,南直隶再组织人手,马拉人推的送到京城,起码得两三个月,那样子的话,不要说打仗了,军队你都不敢集结,集结起来两三个月没饭吃,那还不得造反啊!

    当然,这马可以只吃草,人却不能光吃白米饭,或者是白面,就算朝廷再穷那也得给配点腌菜什么的,更何况现在大明朝廷富的流油呢,北直隶各州府的官吏又有得忙了,兵部的订单那是什么都有,什么蔬菜瓜果,家禽干货,那都是论吨买的,呃,吨这个单位工部一用上,发现还挺好用的,所以朝廷各衙门也跟着用上了,总之,只要储存时间能超过十天半个月的菜,兵部都要。

    光是吃的一项北直隶各州府已经忙不过来了,还有什么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兵部就只能把订单发往山东、辽东等地了。

    工部各司,各工厂也忙到不行,朱慈炅给棱堡配备物资的时候其实还少算了很多东西,像配合水泥使用的钢筋,现在大明都流行用钢筋混凝土修筑建筑了,这沙子和石头都能在漠南的荒漠上就地取材,这钢筋可没地方捡去,孙元化后面也给补上了。

    还有电报通讯用的铜线朱慈炅也忘了交待了,孙元化同样给补上了,每个军团都配了上千里长的军方通讯专用的细铜线,把工部电缆厂忙的机器都快冒烟了!

    至于火炮和枪炮弹药那更不用说,通通都是一个基数一个基数的备,像燧发枪的子弹,一个基数可是每个士兵一百颗,数量之巨大可以想象。

    兵部和工部在忙,通政使司也没闲着这,吴梅村对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早就轻车熟路,《新京报》开始长篇累牍报道此次北伐,什么建奴亡我大明之心不死啦,什么建奴在边境烧杀抢掠啦,什么建奴凶残历史回顾等等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了电报网络以后,《新京报》终于实现了大明全境同步发行,当然,一张《新京报》的内容用电报来发,最少也要耗费一两个时辰时间,但是比以前用快马传递,边远省份需要一两个月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一时间大明各地民众群情激愤,都恨不得扑上去咬建奴几口,当然咬是咬不到的,那就只能出钱出力了,这个力也不需要他们出了,因为有五十万战俘在替他们出力,最后老百姓对前线的支持都化为了钱和物。

    这钱就不说了,战后朱慈炅都会根据战功奖励给前线的将士,这物光是种类都数不清了,孙元化一看傻眼了,这东西没法发下去啊,五花八门的怎么统一发给前线的将士啊,他连忙写了篇通讯稿,给通政使司送了过去,大概意思就是感谢大明百姓的支持,但请不要捐其他东西,因为兵部没法统一配给前线的将士,要捐就捐点耐放的地方特色小吃吧,让前线的将士们尝尝鲜。

    兵部尚书亲自写的通讯稿,通政使司自然不敢不发,而且是马上就发,第二天孙元化的通讯稿就见报了。

    这小可不得了了,各地的特色小吃那是一车一车的往京城送,什么山东的大葱煎饼,湖广的腊鱼腊肉,山西的各种腐干,陕西的千层饼,江南的火腿等等等等,现在大明的百姓都富裕了,自然会念着朝廷的好,再加上各地方官员也在为前程暗自较劲,因此捐献出来的地方特色小吃那叫个多的吓人啊!

    这军需物资的筹备是热火朝天,但是孙元化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麻烦,因为没有火车往海州和关宁送,一时间京城各衙门的库房都堆满了军需物资,孙元化没了办法,只得将多余的物资露天堆放在工部西城区四个新厂里面。

    为什么会没了火车呢?因为北方各省的火车都被调集去运送卢象升的东路大军了,要知道那可是三十万将士加上三十万俘虏,如果从北大营走到海州去,十天半个月肯定到不了,只有通过火车运送了,孙元化为此调集了近四十趟火车日夜不停的运送。

    现在大明的火车都是十节车厢,一节撑死能塞进去两多百人,野战炮、帐篷的随军物资都只能吊装在车厢顶上,按一辆火车两千五百人人算,四十辆火车一趟才能运十万人,就算日夜不停的运行起码也要六天才能将人拉完,所以孙元化只能先等着了,好在筹备物资就花去了三天,他实际上只要等三天就行了。

第十一卷 第三十三章 痴心妄想截粮道() 


第十一卷 第三十四章 惊慌失措调兵马() 
明军修筑棱堡当然不是为了屯粮,而是为了限制满蒙骑兵的机动性,将他们困在三个大草原,让他们没法到处搞偷袭。再说,明军根本就不用专门修建屯粮之所,因为他们所经过的地方将堡垒遍布,粮道根本就不存在被截的可能性!

    十万人甚至是三十万人修筑一座棱堡那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再加上工部准备的军需物资充沛,不但水泥和钢筋备好了,甚至连浇筑钢筋混凝土用到的木夹板都准备好了,所以基本上是水泥干了一座棱堡就修好了,修筑一座棱堡最多也就是五六天!

    卢象升的东路尤其夸张,他这路人多势众也不怕清军来偷袭,所以他将手下的大军分成了两路,由他率天雄军五万武威军押着十五万俘虏为一路,曹变蛟和李明甫率边防军第一军团五万武威军和十五万俘虏为另一路,两路在相邻的口子同时开工,相互照应,五六天时间他能修两座!

    满清这会可还没学会电报通讯,他们通讯还是基本靠吼,或者说靠快马传递,所以当皇太极察觉到不对的时候,南路和北路的明军都已经开始修筑第三座堡垒了,东路的卢象升更是已经开始修筑第五个和第六个棱堡了!

    皇太极把各方查探到的堡垒位置往地图上一标,不由惊得冒出一身冷汗,三大草原的出口和相互连接的通道都快被明军堵完了!

    ”孙承宗你个老王八!“皇太极气得直吐血,是真吐血,前文就分析过,他应该是有呼吸系统疾病,动不动就吐血。

    孙承宗简直就是他的克星,任他智计百出,这个老王八就只用一招,修堡垒,修堡垒,还是修堡垒,他纵然有千种花样,人家就是不跟你玩,只知道一个劲地修堡垒,你能拿他奈何?难道改变方向,去发展重甲步兵?让一个游牧部落去发展步兵而不发展骑兵,除非是脑袋被驴踢了!

    吐完血他连忙分析起当前的形势来,时间不等人,按明军修筑堡垒的速度,再有十多天,三大草原所有出口和连接通道都要被堵上了,到那时候他就和科尔沁草原和海拉尔草原失去联系了。

    分析了一会儿,他就发出了命令,令分散在科尔沁草原和海拉尔草原的清军立刻骑上所有能骑的战马,从仅剩的几条通道赶回察哈尔草原,至于科尔沁草原和海拉尔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没了战马怎么办,他已经顾不上了,再犹豫,通道就要被堵上了,两大草原驻扎的十万清军等于就是白送给明军了!

    他现在将十万清军全部调回来,还有一搏的机会,因为小皇帝还不知道他有大量火枪和火炮的秘密,如果出其不意,一举击败大明的东路大军,逮住小皇帝,就能重演蒙古瓦刺部的土木堡大捷,让明朝大乱!

    在皇太极看来,击败大明东路大军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据密探来报,东路大军总共也就三十万,小皇帝现在一路修堡垒,每个堡垒最少都要留下一两万人驻守,这样最后能用来进攻察哈尔草原的兵力最多只有二十五万,而清军全部集结起来以后就有二十万,在加上察哈尔草原蒙古各部的十万蒙军,总数就是三十万,三十万对二十五万武器上虽然有点劣势,但在骑兵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赢面应该很大。

    至于截粮草的问题,他已经不去想了,人家修了那么多堡垒,你知道粮草藏在哪个堡垒里面了,更有可能的是每个堡垒里面都有,那打下一个两个又有什么意义,而且,据探子来报,明军的堡垒都是修在地形险要的山包上的,自己这边火炮没人家射的远,地形也不利于大军展开,根本就没办法短时间内拿下一座堡垒,到时候小皇帝随便派哪路大军从后面抄过来,他都得完蛋!

    所以,皇太极放弃了截粮草的打算,全力整军备战,准备与小皇帝在察哈尔草原正面硬刚,一决雌雄!

    而我们的崇正皇帝朱慈炅在干嘛呢?他这会儿正坐在修筑好的第三座堡垒中拿着电报发呆呢,皇太极竟然将科尔沁草原和海拉尔草原的清军全部撤回了察哈尔草原,而且还骑走了所有战马,也就是说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两个草原了,因为没了战马的蒙军战斗力就连大明的三等军团都不如!

    朱慈炅也在分析,不过他有详细的情报作参考,所以分析起来貌似更简单一些,皇太极放弃了科尔沁草原和海拉尔草原又不逃跑,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他认为他能打败自己的南路大军!

    如果皇太极知道朱慈炅这么轻易就猜到了他的想法,估计又会气的吐血三升。

    既然猜到了皇太极的想法,朱慈炅自然不会傻帽的就率这么点人跟皇太极去决战,他思虑再三之后,终于向卢象升和孙承宗发出了电令:

    令东路军主帅卢象升将天雄军五万精骑交由曹变蛟统领,赶回海州,坐火车赶到北大营,然后秘密赶往察哈尔草原西南角集结待命;

    令北路军主帅孙传庭将关宁军五万精骑交由曹文诏统领,赶回关宁,坐火车赶到北大营,然后秘密赶往察哈尔草原东南角集结待命;

    令兵部尚书孙元化分别调集三十列火车赶到海州城和关宁城,准备运送天雄军和关宁军的骑兵。

    当然,他还可以从东路大军和北路大军调更多的军队到南路来支援,但是,科尔沁草原和海拉尔草原毕竟还各有十万蒙军,如果调的东路大军和北路大军都只剩下十万了,或者十万都不到了,进攻起两个草原来就比较费劲了,再说,如果动静太大把皇太极吓跑了怎么办,各调五万已经是极限了,再多调点,皇太极必定会察觉,万一他又跑了那又麻烦了。

    发完电报之后,他继续率领南路大军往察哈尔草原的下一个出口赶去,还有两个堡垒要修呢,先把出口全给他堵死再说,修完两个堡垒曹变蛟和曹文诏率领的精骑也应该到位了,到时候两暗一明,直扑皇太极的汗庭所在,看他还能耍什么花样!

    到十一月八日,最后两座棱堡终于修筑完毕,而此时,曹变蛟和曹文诏所率的精骑也已经到位了,他们的通讯兵也早已将电报线路拉过来了。

    朱慈炅不再犹豫,直接率禁卫军第一军团、秦军和五万定辽军出发,直扑皇太极汗庭所在的位置,至于曹变蛟和曹文诏,他已经给他们发去电令,让他们率精骑悄悄的跟在左右后翼,注意隐蔽,到时候给皇太极来个惊喜!

第十一卷 第三十五章 两军对垒决雌雄() 
十一月十一日是后世很流行的一个节日’光棍节‘,当然,皇太极并不知道这个节日,但是,崇正十年十一月十一日这天,他很光棍的率领着满蒙联军三十万,排好阵型,直接堵在刚深入察哈尔的大明东路大军正前方。

    他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来吧,小皇帝,我们一决雌雄!

    朱慈炅当然知道光棍节,但是在这大战前夕,在即将决出胜负的时刻,他哪里还有心思去想一个后世无关痛痒的节日,不过,当他收到探子来报之后,他也很光棍的率领着手下的二十五万大军直直的对着皇太极的三十万大军奔去。

    当然两人都有很不光棍的一面,像皇太极,直接在大阵后面隐藏了上千门野战榴弹炮,而朱慈炅则在大阵后面隐藏了十万精锐骑兵,要说阴险,两个人半径八两,不相上下,只是皇太极是蓄谋已久,而朱慈炅是临时起意而已。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经过近半个时辰的急行军朱慈炅终于赶到了距满蒙联军十余里处,此处已经是察哈尔草原深处,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在望远镜中已经隐隐能看见前面密密麻麻全是黑点,横坦在那里,足有十余里宽!

    皇太极之所以选择这么平坦的地形,是想告诉朱慈炅,你看,我很光棍,根本就没有打埋伏的打算,来吧,我们堂堂正正打一场。

    朱慈炅当然不会告诉皇太极,我埋伏了十万精骑,就在后面十多里外紧紧跟着呢,只要一个电报拍过去,他们就会疯狂的冲上来,给你来个大大惊喜!

    他一路都在思考,皇太极为何如此大胆,敢正面跟自己对决,要知道明军现在的火枪和火炮威力已经很恐怖了,就算是二十五万对阵三十万,那也是碾压,绝对的碾压,皇太极又不是不知道明军的火枪和火炮有多猛,在辽东他已经吃尽了苦头,为什么这会儿他好像一点都不怕了呢?

    这次他思考了很久,不过最后他还是想到了,很有可能皇太极已经偷学了大明的技术,在装备上已经与大明不相上下,不然他哪里有胆来跟自己正面硬刚!

    要确定清军的装备其实很简单,抵近六里范围内,用望远镜一看就知道了,现在大明的军事望远镜六里范围内已经能看的很清楚了,而且就算皇太极装备了六二零式榴弹炮最远也就能打三四里,六里的距离还是很安全的。

    可能有人要说了,为什么斥候去探查的时候没看见人家的装备,这古代打仗可不像现代,几十万大军前行,方圆十里之内都是斥候密布,敌方的斥候根本就别想抵近查看,只能远远看看大概人数和行军方向,要真敢靠近,绝对会被瞬间秒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