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军工帝国-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别看杨嗣昌现在一点名气都没有,崇祯当朝那会儿他可是顶顶有名的“杨阁老”,崇祯皇帝那么多疑的人,当朝十七年,首辅换了五十多个,唯对杨嗣昌一直信任有佳,就算他最后兵败自杀,崇祯皇帝也没责备他,而是悲叹不已,好像自己失去了手足一样的悲痛。

    不过杨嗣昌当时的名声并不好,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首领将他比喻成比秦桧还坏的大奸臣,大明朝廷也有很多官员认为他是害死卢象升的罪魁祸首。

    在明末那段混乱的历史里,还真说不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朱慈炅最看重他一点,那就是忠诚,在绝境之中对大明至死不渝的忠诚,面对明末那样令人绝望的形势,他没有逃避,而是迎难而上,以首辅之尊亲自领兵和敌人周旋,最后失败了,他也没有推卸责任,而是自杀谢罪。

    其实,崇祯并没有看错杨嗣昌,杨嗣昌能力是有的,不说别的,他知人善用的本事就无人能及,像孙传庭,可谓明末第一良将,还有左良玉和洪承畴虽然他们最后都投降了清朝,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将才,领兵打仗一个比一个猛。

    就算是倍受诟病熊文灿,那也是一个谈判专家,郑芝龙就是他忽悠来降的,张献忠也被他劝降过。当然像张献忠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投降和反叛都成了家常便饭了,脸皮之厚无人能及,遇到这种货色,只能怪熊文灿点太背,不能说他能力有问题。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大明朝廷可谓焕然一新,内阁四位大学士,徐光启和杨嗣昌都是朱慈炅的亲信,孙承宗远在辽东,基本不再发表什么意见,来道宗又是好好先生一个,再加上东林党言官们都被他收拾的差不多了,再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跟他唱反调了,朱慈炅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做到了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至此,大明的内耗问题算是解决了,资金匮乏的问题就更不用担心了,不算抄没而来的一亿两白银,光一年的税收就够现在朝廷所有的开销了,再加上日兴隆商号和大明西洋贸易公司的收入,扩军不再是梦想,农民起义军和后金铁骑必将被逐个收拾,大明的强国之路由此开始。

第四卷 第一章 剿贼方略()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经过三年的整治,大明朝廷终于摆脱了内耗,不再争权夺利,不再党同伐异,现在所有官员都唯崇正皇帝朱慈炅马首是瞻,大明中兴,正当时也。

    正月十六,元宵佳节刚过,朱慈炅便召开廷议,商讨怎样收拾农民起义军和后金,参与人员有:

    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新任内阁首辅徐光启;

    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来道宗;

    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杨嗣昌;

    工部尚书毕懋康;

    刑部尚书乔允升;

    京营提督、忠贞侯秦良玉;

    五军都督府左都督、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

    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曹化淳;

    另外由于兵部尚孙承宗和兵部左侍郎袁崇焕都远在辽东,朱慈炅特意让兵部右侍郎孙元化代表兵部参加了这次会议。

    待众人到齐,朱慈炅咳嗽了一声,动议道:“西北匪患已持续三载,辽东建奴更是已欺我大明十余年,以前朝廷内耗不止,国库空虚,无力征讨。现在朝廷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是时候收拾这些反贼了,具体该怎么做,大家都议议吧。”

    众人用眼神相互谦让了一番,最后新任首辅徐光启抵不住大家催促的目光,第一个走出来,拱手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现在辽东兵精粮足,镇国公孙承宗久经战阵,手下袁可立、袁崇焕、满贵、祖大寿、赵率教、何可刚、毛文龙、曹文诏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反攻建奴,正其时也,至于西北的匪患,一帮乌合之众而已,只要收拾了后金,再回过头来收拾他们易如反掌。”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唯有新任吏部尚书杨嗣昌低头不语。

    朱慈炅见状,鼓励道:“杨爱卿,你有什么不同的建议吗?有什么就说嘛,放心,不会有人记恨你的,现在已经不兴党同伐异了。”

    众人闻言都面露笑容,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杨嗣昌这才鼓起勇气上前拱手道:“启奏皇上,微臣认为建奴已然成势,非十年八载不能下,现西北反贼方起,若朝廷大力围剿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必能剿灭。如若现在弃西北而攻建奴,等反贼成势,大明必将两面受敌,故微臣建议先剿反贼,后攻建奴。”

    这杨嗣昌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朱慈炅为难了,到底听谁的呢?

    正在此时,王承恩突然出现在大殿门口,他跪在地上小心翼翼的道:“启奏皇上,锦衣卫密探从辽东传来八百里加急文书。”

    骆养性闻言,满脸通红,尴尬不已,这下面人怎么回事,密报就密报呗,不能等我回去再呈上来吗?竟然送到皇宫里来了,没看见现在正商量军国大事吗!

    朱慈炅倒是无所谓,反正这商议也不是一下两下能商议完的,他淡淡的道:“既然是紧急文书,就呈上来吧。”

    王承恩这才从怀里掏出一个上了火漆的信封,猫着腰走进大殿,双手呈到骆养性面前。

    骆养性接过信封一看,大吃一惊,上面竟然写着:“急急急急急,请速呈小骆大人亲阅。”

    一连五个急字,已经是最紧急的情报了,难怪一刻都不能等,都送到皇宫里面来了,小骆大人的称呼证明是他父亲以前留下来的精锐,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急成这样呢?

    他匆匆的检查了一下封口,便迫不及待的撕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纸看起来,密报写道:

    禀告指挥使大人:建奴盛京突然安装八门红夷大炮,小人冒充建奴,潜上城墙查看,发现此炮竟为建奴自制,炮身上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并有铸造年月,督造官员及铸匠、铁匠的姓名。另,此批八门大炮上面镌刻的日期均为建奴天聪五年正月。

    建奴天聪五年就是大明崇正四年,正是这个月的事情,建奴竟然会造红夷大炮了,而且一造就是八门!骆养性看完,脸色都变了,他小心翼翼的将密报呈给朱慈炅,看皇上怎么说。

    朱慈炅接过密报一看,我靠,红夷大炮!这下麻烦了,后金也会造炮了,攻城难度直线上升,看样子辽东暂时是不用指望了。

    他将密报交还给骆养性,示意他传阅一圈,等所有人都看完了,朱慈炅这才无奈的道:“看样子辽东暂时是不能攻了,等我大明的新式火炮研制出来再做打算吧。现在只能先对付西北的反贼了,这反贼怎么剿,大家议议吧。”

    拿人肉去硬扛大炮,开玩笑呢,努尔哈赤就不信这个邪,结果他挂了。大明的官员自然不会冒这个傻气,大家都认为朱慈炅说的有道理,建奴还是放放吧,先把西北平定了再说。

    众人纷纷献计献策,有主张招抚的,有主张围剿的,有主张放回原籍的,有主张杀光屠尽的,其中杨嗣昌的建议最为中肯。

    他的建议概括起来就八个字:“四正六偶,十面张网。”

    四正指的是现在农民起义军活动的四个省份,分别是:陕西、山西、河南、四川,这四个省的巡抚主剿,主动去围剿境内的起义军,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六偶指的是周边的六个省份,分别是: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湖广、江西、贵州,这六个省的巡抚协剿,严防死守,防止起义军到处逃窜。

    最后再设总督一名,领着朝廷大军追剿起义军的主力,让他们无处可逃。

    他这一招在崇祯朝的时候也用过,开始的时候的确起到了奇效,追的张献忠没有办法,只有投降大明;剿的李自成溃不成军,只剩下十八骑逃亡山林。但后面张献忠出尔反尔,降而复判,并针对他的战术和明军主力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害的杨嗣昌疲于奔命。

    最后李自成攻破洛阳,处死皇叔福王朱常询;张献忠攻破襄阳,杀了襄王朱翊铭,杨嗣昌在惊忧交加中自杀谢罪。

    朱慈炅自然不会再犯崇祯皇帝的错误,他把众人的建议综合了一下,再结合崇祯朝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那就是:守株待兔,逐步蚕食。

    总体意思就是要招抚也要围剿,但不用去追剿,起义军总要吃饭的,现在灾区有粮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城池,只要在各重要的州府派驻重兵把守就行了,一旦起义军攻击城池,临近的朝廷军队立马围过去,愿意投降的就缴了他们的械,不愿意投降的就打到他们投降为止。

    其实这些都不是重点,最关键的一点在于投降后的处理,崇祯朝败就败在这点上,包括李自成、张献忠在内的起义军其实都投降过,他们一投降崇祯皇帝就把他们发回原籍,结果他们回去不久又反了,有的甚至还没到家,在半路上就反了!

    这样周而复始,等于一直在白做工。

    朱慈炅针对这一点想了个绝妙的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呢?

    杀当然不能杀,那可都是自己的子民。

    具体怎么处置,且看下回分解。

第四卷 第二章 征兵计划() 
要解决农民起义军降而复判的问题,首先要分析他们为什么要复判,投降了又反叛有很多原因。

    有的人是实在找不到谋生手段,不继续造反就要饿死,这种人在起义军中占了一大半,西北到处都闹旱灾,没点关系的压根就混不到饭吃,不造反干什么?

    有的人是讲义气,昔日的首领一旦号召,他们便毫不犹豫的跟着继续造反。

    有的人则是天生反骨,投降是形势所迫,一旦缓过气来便会继续造反,比如张献忠就是个典型。

    知道了降而复判的原因,就能想出相应的对策了。

    对第一种,给他们饭吃就行了,只要能混个温饱,有几个人会闲的蛋疼,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去造反啊。

    对第二种,不让他们和那些造反头子有交集就行了,没人号召他们自然不会反。

    对第三种,没什么好说的,只要逮住了,咔嚓就是一刀。

    朱慈炅经过一番分析,得出的方法就是:各路起义军首领逮着就杀,其余人等全部发配到辽东屯田。

    辽东由于地处沿海并没有遭遇旱灾,土地还相当肥沃,但由于连年的战乱,土地基本都荒芜了。特别是明军占领的广宁锦一线,这几年大战不断,当地的居民不是逃入山海关内,就是被后金抓去当奴隶了,方圆几百里内基本上看不到人烟。

    孙承宗正在组织军屯呢,就那也只能把每个城池四周的土地稍微打理一下,大部分农田还是空着的。

    农民起义军前前后后、满打满算全加起来也不到一百万,那边的土地是绝对能养活他们的,再加上有几十万辽东军看着,想跑,那真是门都没有。至于他们会不会跑去投敌的问题朱慈炅也不担心,你参加农民起义军那是饿的没法,朕还可以当你是大明的子民饶你一回;如果你敢投降后金,那性质就不一样了,投降异族那就是汉奸、卖国贼,抓到了就是杀。

    众人听到朱慈炅的解决方案以后无不拍案叫绝,大赞皇上英明,一时间整个大殿口水四溅,马屁如潮,拍的朱慈炅错点晕死过去。

    他见这帮人越拍越来劲,大有马屁不绝之势,连忙一抬手,制止道:“好了好了,别光说这些没用的了,还是议议兵力部署和总督人选吧。”

    众人见皇上已经把屁股收起来,亮出蹄子了,这才收拾心情,商议起正事来。

    大家都是明白人,并不是那种只知道溜须拍马的奸妄小人,拍马屁,歌功颂德那只是例行公事而已,得有个度。现在皇上连蹄子都亮出来了,自然是没人敢再拍了,开玩笑呢,还拍,那一蹄子飞脸上,岂不砸的面目全非!

    这兵力部署倒是好算,各省有多少州府在场每个人都知道,就算装备了新型燧发枪和手雷,一个州府最少也要派驻五千人马,不然压根就顶不住农民起义军的进攻。如果进攻都顶不住那守株待兔就没意义了,你还没围过来兔子就吃干抹净跑了,还守什么株待什么兔啊!

    这样算下来,现有的兵力就不够了,西北地区总共才十来万军队,要实施守株待兔计划最少要二十万军队,所以众人提议再征兵十万,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朱慈炅可没他们那么小气,要征兵那就使劲征呗,现在又不是没钱。再说现在也不是光平定西北就完事了,大明还有打不完的仗呢,这兵马自然是多多益善。

    于是,朱慈炅小手一挥,满怀豪情的道:“十万哪里够,先征五十万吧,后面的大战还多着呢,剿贼就当是练兵了。”

    众人也知道后面还有后金这块硬骨头要啃,自然不会反对,五十万就五十万呗,大明全盛的时候可有两百多万大军。正好西北各省留下的平民里面有一大半是军户,毕竟再大的自然灾害边境还是要防守的,原来大明的边军可有一百多万,征个五十万倒是不用愁兵源。

    至于总督的人选,商议来,商议去,大家竟然都属意洪承畴出任陕西总督,左良玉出任山西总督!

    开玩笑呢,这两个反骨仔,朱慈炅没把他们咔嚓了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出任这么重要的两个位置。

    最后朱慈炅力排众议,定下了各省的总督人选。

    孙传庭任陕西总督,征兵十万,集中操练,原陕西兵马分驻各州府;

    卢象升任山西总督,征兵十万,集中操练,原山西兵马分驻各州府;

    秦翼明任四川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史可法任河南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秦拱明任湖广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洪承畴任江西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左良玉任贵州总督,征兵五万,分驻各州府;

    京营再征兵五万,分驻北直隶各州府,仍由秦良玉统领;

    另外山东各州府的防御由孙承宗负责,南直隶各州府的防御由郑芝龙负责。

    这样算下来,新增的五十万大军再加上原来的禁卫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